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分析人群中医症状及证候特点。方法 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服务中心及铁营社区服务中心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共870例,其中既往明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共计266例,记录其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用药信息及中医症状四诊信息,并检测血清葡萄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水平。根据Hb A1c是否小于6. 3%分为血糖达标组119例与不达标组147例,分析2组血糖、血脂等控制情况及用药情况的差异,及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医症状、证候特点。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约为30. 6%,药物治疗率约为66. 9%,一联用药率约占45. 1%。血糖不达标组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合并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TCHO水平均高于达标组(P 0. 05)。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症状主要以口渴、失眠、头晕为主;中医证候分析:痰湿证占人群65. 4%,气虚证占51. 5%,内火证占49. 2%,血瘀证占45. 9%,阴虚证占35. 0%。结论糖尿病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发病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且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血糖不达标组血脂控制情况较差,既往脑卒中及TIA发病率较血糖达标组明显增高;降糖药物在社区使用基本符合规范;该类人群痰浊内阻、脾肾气虚、阴虚火旺证表现突出,临床治疗应辨证施治,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社区干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生化指标、中医症状及舌脉的影响,为中医药防治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卫计委关于"十二五"医改重大专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工作,选取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562例,之后对高危人群通过生活方式健康宣教、药物指导、定期复查随访等方面进行社区预防综合干预,观察比较干预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及中医症状、舌脉、证类分布的频数特征。结果:社区干预3年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按照各症状及舌脉象出现的频次高低排列,出现频率30%的中医症状及舌脉干预前为12项,干预后为10项。形体肥胖、口唇紫暗、腰膝酸软等检出率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舌质红、苔薄白等检出率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脉弱等的检出率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社区干预模式有一定效果,对血脂降低有显著影响;气虚血瘀证明显减少,并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发病预警知识的知晓率,改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医证素与血脂达标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患者667例,根据制定的中医证素判定表,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热盛证、气滞证、湿热证、血瘀证、痰浊证九种证素,进行中医证素的判定。并记录其年龄、性别及病史等资料,测量血压(blood pressure,BP),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根据指南制定TC、TG、HDL-C和LDL-C达标的标准,分为TC达标组(n=271例)和TC未达标组(n=396例),TG达标组(n=306例)和TG未达标组(n=361例),HDL-C达标组(n=328例)和HDLC未达标组(n=339例),LDL-C达标组(n=235例)和LDL-C未达标组(n=432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达标组与未达标组中医证素的分布差异,分析中医证素与血脂达标情况的相关性。结果T2DM患者667例,血脂中TC、TG、HDL-C、LDL-C的达标率分别是40. 63%(271/667)、45. 88%(306/667)、49. 18%(328/667)、35. 23%(235/667)。TC达标组的年龄、气滞证高于TC未达标组(P0. 05)。TG达标组的年龄高于TG未达标组(P 0. 05),气虚证、血瘀证低于TG未达标组(P 0.05)。HDL-C达标组的男性高于HDL-C未达标组(P 0. 05),痰浊证低于HDL-C未达标组(P 0.05)。LDL-C达标组的男性高于LDL-C未达标组(P 0. 05),气虚证低于LDL-C未达标组(P 0. 05)。四组BP达标率和Hb A1c达标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和血脂达标情况具有相关性,其中,气虚证、瘀血证与TG达标相关,痰浊证和HDL-C达标相关,气虚证和LDL-C达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非药物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筛选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3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中医非药物干预,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及个体化指导、健康教育讲座、饮食运动、情志调摄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不进行中医非药物指导。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干预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得分明显降低,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表现的知晓率有不同程度提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评估方面,干预组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躯体疼痛(BP)项目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干预后高危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体质指数均得到较好控制。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非药物干预模式效果显著,可提高脑卒中发病预警知识的知晓率,改善脑卒中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高危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预防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d每晚睡前口服。分析2组血脂变化及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结果预防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5±1.10)mmol/L,对照组(4.36±1.87)m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5 a生存率预防组91%,对照组7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高危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对脑卒中患者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为社区脑卒中防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陕西省泾阳县城关区选择脑卒中患者100人和脑卒中高危人群150人,将脑卒中患者和高危人群再按照干预类别分组,治疗组在对照组一般西医管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干预。结果:脑卒中患者经耳穴治疗,其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对比,耳穴治疗组仅在血压达标人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的一级预防中,耳穴治疗组在血糖、血压及体重指数的控制上都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对比,脑卒中高危人群耳穴贴压组的血糖达标人数、血压达标人数、舒张压、胆固醇及体重指数等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脑卒中高危因素,用于脑卒中一、二级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与其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随机分为高危组(n=60)和低危组(n=60)。其中高危组患者ESRS≥3分,低危组患者ESRS3分。采用王琦的"中医体质量表"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体质测评,并使用统计推断分析以及统计描述。结果:脑卒中复发高危组与低危组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危组比较,脑卒中复发高危组患者的阴虚质显著升高,而平和质则明显降低,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中医阴虚质体质比例方面,脑卒中复发高危组患者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而在中医平和质体质比例方面,高危组患者则明显低于低危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与低危患者的中医体质。方法将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分为脑卒中复发高危组(ESRS≥3分,简称高危组)75例和脑卒中复发低危组(ESRS〈3分,简称低危组)49例,使用王琦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体质,用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分析。结果脑卒中复发高危组与低危组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不同(P<O.05),高危组的阴虚质显著高于低危组,平和质显著低于低危组(均P<0.05)。结论脑卒中复发高危组阴虚质比例显著高于低危组,平和质比例显著低于低危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该人群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2014年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符合高血压合并多种卒中风险标准患者739例,按既往血压最高水平分为1、2、3级,卒中风险参照《2011年医改重大专项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脑卒中高危人群入组标准,收集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证候要素,探讨其分布特点。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主要证候要素为气虚(16.0%)、阴虚(14.6%)、火(14.6%)、阳虚(11.0%),虚证占52.8%,痰湿、血瘀为常见兼夹因素,病位在肝、脾、肾;不同级别高血压分组中气虚、阴虚均为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要素,火在1级、3级人群中分布较高。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湿、血瘀贯穿疾病各阶段,火证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不同中医肝证患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156例高血压肝气郁结和153例高血压肝阳上亢患者进行血脂水平检测,并与13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肝阳上亢组TC、TG和LDLC均值分别为(5.62±1.24)mmol/L、(1.54±1.68)mmol/L和(3.23±1.13)mmol/L,较肝气郁结组要高(P0.01),也较正常对照组要高(P0.01);肝阳上亢组的HDLC均值为(1.37±0.48)mmol/L,较肝气郁结组低(P0.01),也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结论:血脂紊乱参与了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肝气郁结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中医肝证高血压患者均有脂质代谢紊乱,其中肝阳上亢患者血脂水平改变较肝气郁结患者更为显著,提示不同的中医肝证脂质代谢紊乱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关系以分析病因。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病患者依照中医辨证分型方法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以40个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并依照调查表的形式,以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电图等为客观指标,依照中医的证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吸烟、喝酒、家族史、TC、TG、LDL-C高血压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性均有显著性意义,HDL-C、FBC的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在高血压组各证型的比较中瘀血组LDL-C明显升高;肝肾阴虚组高龄、TC正相关;TC正相关;痰瘀阻络组吸烟、年龄、TG正相关;痰上火扰组吸烟、喝酒、家族史、腹型肥胖、BMI超标正相关;肝火亢盛组家族史病例明显增多,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备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的论断。  相似文献   

12.
609例缺血中风患者中医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研究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1999年连续缺血中风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综合组和非综合组的疗效。结果:609例患者,显效320例,显效率52.5%,总有效576例,总有效率96.4%;接受中医内科辩证并物理治疗的综合组总有效率96.7%,仅接受中医内科辩证治疗的非综合组总有效率88.0%,综合组疗效优于非综合组(P<0.05),且急性期疗效综合组优于非综合组(P<0.05);资料显示,609例患者中,风痰瘀务痹阻脉络证250例(急性期199例),占40.8%。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提高了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同时认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是缺血中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证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BUN水平脓毒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特征。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252例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按BUN水平分为较低水平组(BUN<9.25 mmol/L)与较高水平组(BUN≥9.25 mmol/L),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发症、感染部位等数据,按中医四诊信息并结合BUN水平进行中医证候要素判定,对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变量作为候选变量引入并进行中医证候要素与BUN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较低水平组比较,较高水平组中医实性证候要素中瘀血证[74.60%(94/126)比53.17%(67/126)]患者比例更高(P<0.01),毒热证[52.38%(66/126)比65.87%(83/126)]患者比例更低(P=0.029);中医虚性证候要素中气虚证[67.46%(85/126)比45.24%(57/126),P<0.01]、阳虚证[11.90%(15/126)比3.97%(5/126),P=0.032]患者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水平组脓毒症发生率与气虚证(OR=3.425,95%CI:1.934~6.068,P<0.01)、阳虚证(OR=3.460,95%CI:1.160~10.325,P=0.026)、肾虚证(OR=2.212,95%CI:1.173~4.173,P=0.014)有相关性。结论较高水平组脓毒症患者瘀血证、气虚证、阳虚证比例更高,可能与气虚证、阳虚证、肾虚证发生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法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疗效及其对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广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或)厄贝沙坦控制血压,用阿托伐他汀钙调节血脂;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控制血压方案上,给予益气化痰方治疗。2组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压情况,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总体评价。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以及OPN。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70.96%(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1.17±0.28)mm比(1.43±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亦明显小于对照组,(3.12±0.73)cm~2比(3.94±0.9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4.29±1.52)mmol/L比(5.37±0.87)mmol/L、TG(1.74±0.43)比(2.65±0.68)mmol/L与LDL(1.65±0.89)mmol/L比(2.87±1.12)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DL(1.94±0.41)mmol/L比(1.23±0.38)mmol/L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外周血OP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痰方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的临床证候,不仅能够抑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且能通过减少TC、TG、LDL及OPN的水平和提高HDL水平,从而起到抑制脂质斑块形成及保护颈动脉器官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方法:将600例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空腹血糖受损(IFG)相关指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当血糖水平为5.6mmol/L-6.0mmol/L时,中医确认证候所占比例较血糖3.9mmol/L-5.5mmol/L水平有所升高,并且其比例还略高于血糖为6.1mmol/L-6.9mmol/L的水平。如果IFG需要治疗,那么从纠正中医证候的微观指标来讲,当血糖为5.6mmol/L-6.0mmol/L时应同6.1mmol/L-6.9mmol/L一样进行中医药的干预,即本组中医证候学的研究结果支持将IFG的节点从6.1mmol/L提前至5.6mmol/L;②血糖水平为5.6mmol/L-6.1mmol/L,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中的痰浊阻遏证显著增加,且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如何对IFG进行中医药干预提供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和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据患者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69例,尿酸正常组73例,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高尿酸组饮酒比例、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肌酐、尿素氮、合并冠心病、下肢血管病变、脂肪肝、泌尿系结石及并发肾病、视网膜病变等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证候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肝胃郁热及兼痰证、瘀证、浊证人数及构成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症并发症情况严重;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肝胃郁热为主,多兼痰、瘀、浊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社区中老年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人群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以及与代谢、炎性反应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该人群的个性化中医药治疗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上海3家社区604例中老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身高、体重、血压等6项体检指标以及中医症状体征与舌、脉象信息,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等11项生化指标,将收集资料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糖调节受损人群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值均高于非糖调节受损人群(P0.05);糖调节受损人群中以阴虚证为主(50%)。IFG+IGT组与重度胰岛素抵抗组人群中占比相对较高的证素分别为气虚证(占40.26%)与热证(占10.23%)。气虚、阴虚、热、瘀4组比较,其中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 PPG)、Hb 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热证组中2h PPG、TC、LDL值均较高。结论:调查的糖调节受损人群主要证素表现为气虚、阴虚,夹杂热、瘀等证素,糖脂代谢紊乱较为严重的为热证型,原因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及中医的主要证型和病机。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18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和无脂肪肝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 h C肽等指标。根据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分型,统计合并脂肪肝患者所占类型比例。 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年龄、身高、空腹血糖、HbA1c、T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体重〔(73.4±11.7)kg〕、BMI(26.0±3.67)、空腹C肽〔(4.09±2.40)μg/L〕和餐后2 h C肽〔(6.38±5.46)μg/L〕、TG〔(2.81±2.33)mmol/L〕、HDL-C〔(1.07±0.06)mmol/L〕与无脂肪肝组体重〔(61.4±10.1)kg〕、BMI(22.8±3.23)、空腹C肽〔(2.47±1.74)μg/L〕和餐后2 h C肽〔(4.35±2.92)μg/L〕、TG〔(1.93±1.92)mmol/L〕、HDL-C〔(1.19±0.32)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合并脂肪肝组患者更易出现痰湿证。  相似文献   

19.
郑友生  李燕 《中医药研究》2013,(12):1422-1424
目的通过检测偏头痛湿热证病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阳性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偏头痛湿热证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偏头痛发作期病人60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采用免疫印记检测血清HP抗体阳性率.其中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湿热型组(31例)和非湿热型组(29例),同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偏头痛病人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5.0% vs 26.7%,P<0.05).偏头痛湿热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LDL-C水平均高于非湿热组(P<0.05);HDL-C、TC、TG、FIB与非湿热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病人血清HP抗体阳性组的TG水平较血清HP抗体阴性组高(P<0.05);HDL-C、TC、LDL-C、FI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偏头痛湿热证关系密切,并可影响TG水平.HP感染可作为偏头痛湿热证的微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1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1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另选取非高血压体检者5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360例观察对象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合动态心电图结果提取心率变异性信息,心率变异指标包含SDANN(24 h内连续每5 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占正常心搏总数的百分比)、VLF(超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HF(高频功率)、LF/HF,比较高血压患者不同证型的心率变异特点。结果: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表现为痰湿壅盛证(37.10%)>肝肾阴虚证(28.71%)>肝阳上亢证(21.29%)>阴阳两虚型证(12.90%);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组SDNN低于其他证型;痰湿壅盛证r MSSD低于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证组LF低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出现的频率最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低于健康正常组,其中各证型组心率变异性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心率变异性对于评估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