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观察赤雹根水提取物(WETR)和乙醇提取物(EETR)灌胃给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赤雹根的临床安全用药和长期毒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赤雹根水提取物或乙醇提取物。观察给药后小鼠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连续观察14d。结果赤雹根水提取物的LD50为16.80(生药)g/kg,95%可信限为15.91~17.68g/kg;赤雹根乙醇提取物LD50为12.72(生药)g/kg,95%可信性限为11.42~14.15g/kg。结论赤雹根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分别相当成人临床用药剂量(15g/人/日的67倍和51倍,属于小毒药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香鳞毛蕨提取物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背部每日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制作银屑病样小鼠模型。72只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香鳞毛蕨提取物组和阳性药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0.3 m L,连续6 d。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标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变化。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层厚度;检测小鼠脾指数。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出现鳞屑、红斑,皮损增厚;皮损组织表现为表皮棘细胞层增厚,角化不全;脾脏肥大;与模型组比较,香鳞毛蕨提取物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症状缓解,PASI积分降低,角化不全减轻,脾指数明显降低。结论香鳞毛蕨提取物可显著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葛根总黄酮-黄连总生物碱"组分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反应试验,给予大鼠灌胃观察其亚急性毒性反应,初步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采用灌胃给药方法给予小鼠不同剂量葛根总黄酮-黄连总生物碱,观察急性毒性反应症状、体征、死亡时间和累计死亡率,用Bliss法分别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对大鼠进行灌胃给药30d,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外观活动和行为活动状况,第30d末给药后1h,对大鼠进行系统尸解,检测血液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0.60424g/kg;LD5=0.25093g/kg;LD95=1.4550g/kg,95%可信限:0.50594~0.72163 g/kg。小鼠急性毒性表明葛根总黄酮-黄连总生物碱配伍急性毒性低于生品黄连毒性(黄连生品LD50=0.44679g/kg),组分对小鼠肝肾影响为一过性药物影响。大鼠给药有效成分剂量为空白组和1.4769、0.9233、0.3692g/kg剂量组心、肝、脾、肺、肾、胃、十二指肠、肾上腺、睾丸、附睾、精囊腺、子宫、卵巢等脏器未见由药物引起的明显组织、结构改变。血常规检查与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及其口服给药时的急性毒性。方法: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小鼠随机分组,分别按1.25mg/kg体重和200、500mg/kg体重一次灌胃给予安定和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照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的饮用水,1h后,各组小鼠按45mg/kg体重腹腔注射阈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注射液。记录注射结束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口服给药时的急性毒性:小鼠按0.8mL/20g体重一次灌胃给予准确配制的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液。观察7天,记录体重变化及大体解剖肉眼所见。结果: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按200mg/(kg.d),一次灌胃给药时,对小鼠睡眠时间无显著影响;按500mg/(kg.d),一次灌胃给药时,显著缩短小鼠睡眠时间。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灌胃给药的LD50应大于2g/kg体重(相当于32g生药/kg体重),但不足8g/kg体重。结论: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按500mg/(kg.d),一次灌胃给药时,明显缩短阈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灌胃给药的LD50应大于2g/kg体重。  相似文献   

5.
牛膝(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的各种提取物及所含的蜕皮甾酮、总皂苷是其毒性作用的主要成分,其实验毒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急性毒性生牛膝水煎剂小鼠灌胃的LD50为66.84g/kg,其95%可信限为60.54~73.80g/kg;酒牛膝水煎剂小鼠灌胃的LD50为59.75g/kg,其95%可信限为56.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熏倒牛药材小鼠灌胃的急性毒性、家兔皮肤毒性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寇氏法原则设计实验,将熏倒牛药材的提取物小鼠灌胃后观察其急性毒性,并按规定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和95%可信限。将熏倒牛药材的提取物涂抹家兔完整皮肤、破损皮肤,观察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的皮肤毒性。结果熏倒牛药材提取物对小鼠灌胃的LD50为34.0 g/kg,95%可信限为30.83~37.5 g/kg;熏倒牛药材提取物对家兔完整皮肤与破损皮肤均无明显的毒性。结论对熏倒牛药材的毒性研究可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2,(12)
目的:对香鳞毛蕨不同提取液进行体外抗真菌试验,筛选其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方法,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香鳞毛蕨进行提取,分为水、95%乙醇、石油醚和乙醚四种提取液,并测定其总间苯三酚的含量;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试管内药基法研究不同提取液对临床常见的4种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评价其体外抑菌效果。结果:香鳞毛蕨不同提取液的总间苯三酚含量依次为:95%乙醇提取液水提取液乙醚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香鳞毛蕨不同提取液对所选菌种都具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其体外抗真菌强度为:95%乙醇提取液水提取液乙醚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结论:香鳞毛蕨95%乙醇提取液的总间苯三酚含量最高,体外抑菌活性最强,提示香鳞毛蕨抗真菌的有效部位为95%乙醇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新疆软紫草石油醚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影响,探讨其主要靶器官的毒性作用。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改良寇氏法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蓄积毒性实验:采用剂量递增法给药,对照组给以4%吐温-80水溶液,观察实验期间一般生理情况,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新疆软紫草石油醚提取物单次灌胃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3.48g/kg,LD5095%的可信区间为3.46~3.50g/kg。蓄积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新疆软紫草石油醚提取物在小鼠体内的蓄积系数K=3.76,为中等蓄积毒性,小鼠17天累积灌胃新疆软紫草石油醚提取物13.08g/kg可引起小鼠摄食量减少,体重下降,小鼠肝脏、脾脏和胃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病变。结论:新疆软紫草石油醚提取物对小鼠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肝毒性和胃肠道毒性,表明肝脏和胃肠道可能是其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巴布那儿提取物的毒性,并为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及给药剂量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小鼠口服灌胃作为给药途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观察急性中毒表现,按Bliss法程序统计处理计算。结果小鼠口服巴布那儿提取物半数致死量LD50=4.80g/kg和95%置信区间为3.81~6.05g/kg。结论巴布那儿提取物有一定毒性作用,应引起临床用药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广藿香醇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评价其安全性,为新药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口服和腹腔注射给药途径,观察小鼠给予不同剂量广藿香醇花生油溶液后的死亡率,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结果广藿香醇花生油溶液的灌胃给药的LD50是4.693 g/kg,95%的置信区间上限是5.498 g/kg,下限是4.038 g/kg;广藿香醇花生油溶液的腹腔注射给药的LD50是3.145 g/kg,95%的置信区间上限是3.675 g/kg,下限是2.663 g/kg。结论广藿香醇的安全性较高,属于低毒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基于Microtox(微毒)技术的生物综合毒性评价技术对比研究金银花醇提物和山银花醇提物的毒性大小,探索Microtox技术应用于中药毒性快速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小鼠一次性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金银花醇提物、山银花醇提物,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计算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Microtox技术测定金银花醇提物、山银花醇提物对发光菌发光强度抑制率,计算发光细菌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2种毒性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小鼠灌胃金银花醇提物和山银花醇提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值分别为81.29 g生药/kg、91.0 g生药/kg。采用生物综合毒性评价技术测得对发光细菌的半数抑制率分别为0.001 3 g生药/mL、0.002 2 g生药/mL。结论:应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基于Microtox技术的生物综合毒性评价测试金银花提取物和山银花提取物,2种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将Microtox技术用于金银花提取物和山银花提取物毒性的快速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2种毒性评价方法的相关程度还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会锦  尹华 《中医药学刊》2013,(9):1992-1994
目的:明确芪参健骨颗粒的急性毒性,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SPF级ICR小鼠,雌雄各半,以不同的剂量灌胃给予小鼠芪参健骨中试流浸膏药液,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采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值(LD50值)。以240g生药/kg剂量灌胃给予大鼠芪参健骨中试流浸膏药液,观察其毒性反应情况,测定最大耐受量(MTD)。结果:以芪参健骨颗粒生药量计,芪参健骨颗粒对雌性小鼠的LD50为299.50g/kg,95%可信限为239.02—340.76g/kg;对雄性小鼠的LD50为387.49g/kg,95%可信限为331.73~480.27g/kg。对大鼠的最大耐受剂量〉240g/生药kg。结论:芪参健骨颗粒在拟订临床用药剂量的50倍以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紫菀水、醇提取液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选择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对象,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测定紫菀水、醇提取液的的LD50。结果紫菀水提液LD50为31.61g生药/kg,95%可信限为30.0433.26 g生药/kg。紫菀80%乙醇提取液的LD50为19.19g生药/kg,95%可信限为17.17-21.44g生药/kg。结论紫菀水、醇提取液的毒性较低,临床给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龙利叶的止咳作用进行研究,筛选其活性部位,并初步研究其止咳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龙利叶75%乙醇、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部位提取物,采用改良寇氏法研究龙利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急性毒性;采用氨水引咳法制备小鼠模型,用序贯法求出引起半数小鼠咳嗽的喷雾时间,进行止咳活性部位的筛选;采用辣椒素引咳实验,通过观察龙利叶各部位提取物对小鼠阿片受体激动作用和对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龙利叶75%乙醇、醋酸乙酯、正丁醇和95%乙醇部位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分别为浸膏7.30、17.00、69.68、75.88 g/kg;石油醚部位最大耐受量为浸膏117.71 g/kg;75%乙醇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具有止咳作用,其止咳作用与激动中枢系统的阿片受体和KATP通道有关。结论 75%乙醇和醋酸乙酯部位为龙利叶止咳活性部位,其止咳机制与激动中枢系统的阿片受体和KATP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安眠方剂对小白鼠戊巴比妥钠催眠、阈下催眠量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1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抽签随机分组,催眠作用组(安眠1号组、安眠2号组、安眠3号组、安眠4号组、百乐眠胶囊组、地西泮片组、空白对照组,10R/组),催眠量组(安眠l号组、安眠2号组、安眠3号组、安眠4号组、百乐眠胶囊组、地西泮片组、空白对照组,20只/组),急性毒性组(安眠1号组、安眠2号组、安眠3号组、安眠4号组,50只/组)。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各组灌胃给药40mL/kg,空白对照组给等容积蒸馏水,1次/d,连续给药5d。各组末次给药后50min,腹腔注射50mg/kg戊巴比妥钠,从开始注射戊巴比妥钠到翻正反射消失时间为入睡潜伏期,从翻正反射消失到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为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闽下催眠量,各组灌胃给药40mL/kg,空白对照组给等容积蒸馏水,1次/d,连续给药5d。各组末次给药50min后,腹腔注射35mg/kg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配制),以给药后15min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lminvX上的鼠数作为入睡指标。小鼠急性毒性,各组24h灌胃给药1次,给药眠1号药组61.60g/kg,安眠2号药组55.60g/kg,安眠3号药组50.00g/kg,安眠4号药组62.80g/kg;各给药组按剂量距l:0.90等比级数递减灌胃给药,容积为40mL/Kg。一次灌胃给药后立即观察动物24h反应,并连续14d观察动物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结果]入睡潜伏期安眠1号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干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睡眠时间各干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入睡鼠数安眠3号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干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安眠1号组LD50为45-35g/kg~50.66g/kg,95%可信限45.35g/kg~50.66g/kg。安眠2号组LD50为44.14g/kg,95%可信限41.38g/kg~47.09g/kg。安眠3号组LD50为36.20g/kg,95%可信限34.29g/kg~38.21g/kg,安眠4号组LD50为16.41g/kg,95%可信限为12.91g/kg~20.85g/kg。安眠1号药组为18000。[结论]本试验将药效、毒性综合评估的方法运用到临床前药物研究,将药效与毒性分别进行三个级别赋分,根据药效/毒性比值,确定安眠1号药处方。  相似文献   

16.
壮药解毒抗白颗粒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物灌胃给药(ig.)解毒抗白颗粒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确定无毒反应的剂量,以评估解毒抗白颗粒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解毒抗白颗粒浸膏给小鼠ig.给药;按原药材94.4g.kg-1、47.2g.kg-1、23.6g.kg-1(临床拟用日剂量的50倍、25倍、12.5倍)的剂量分别给大鼠连续灌服解毒抗白颗粒原药材浸膏91天,分阶段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摄食量,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征、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解毒抗白颗粒浸膏给小鼠ig.给药,LD50为原药材96.473g/kg(95%可信限为84.79~108.31g.kg-1),LD5为原药材65.875g.kg-1,LD95为原药材141.28g.kg-1。长期毒性试验可出现血液网织红细胞(RET)明显增高、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明显降低、肝和肾脏器指数增大的现象;在94.4g.kg-1剂量组还出现体重增长缓慢、摄食量减少、血红蛋白(HGB)轻度降低;但这些改变均为可逆的,在停药2周后可恢复正常或有恢复正常的趋势。未观察到其它明显的慢性毒性反应和延缓毒性反应。结论:小鼠急性毒性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提示,解毒抗白颗粒样品按临床拟定剂量、途径、疗程在临床上应用可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天然冰片小鼠急性毒性的时间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口服天然冰片后急性毒性的昼夜差异。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白昼组和黑夜组,每组60只,分别于不同时间给予不同剂量的天然冰片,观察死亡情况,计算LD50值。结果 白昼组的LD50为2 425.9 mg/kg,95%可信区间为1939.5~2 940.6 mg/kg;黑夜组的LD50为2 307.3 mg/kg,95%可信区间为1 555.6~2 948.2 mg/kg,白昼组LD50大于黑夜组。结论 天然冰片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存在昼夜差异,明期(小鼠休息期)毒性小于暗期(小鼠活动期)。  相似文献   

18.
The ethanol extract (95%) of the root of the plant Cryptolepis buchanani (EECB) was investigated for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in mice and rats.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EECB caused significant stimulation of the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 reaction and humoral antibody production. The oral LD50 was found to be more than 3 g/kg in both rats and mice.  相似文献   

19.
番泻叶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番泻叶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预实验初步确定用药剂量,正式实验取60只昆明种小鼠,用药剂量最低700倍,最高1 500倍,连续观察7 d,记录动物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各剂量组小鼠出现腹泻症状的程度与给药量呈正比,病理切片显示死亡小鼠符合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理改变。番泻叶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LD50=185.44 g/kg,相当于正常人用药量的1 112.6倍剂量。结论大量滥用番泻叶对肾、胃肠系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小鼠腹腔注射(ip)狼毒大戟乙醇提物表观体内残留量动力学参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 liss法评定狼毒大戟醇提物的急性毒性,求出其腹腔注射和灌胃(ig)两种给药途径的LD50值,根据ip的"对数剂量-死亡机率单位"直线(D-P直线)求出其LD90值,取小鼠120只,按性别、体重组间一致原则分为6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ip药物,剂量为1/2 LD90,体积为0.5 m l/只,每组小鼠给药2次,按1,2,4,8,24,48 h顺序设置各组给药间隔,连续观察7 d,根据每组小鼠累积死亡数计算狼毒大戟表观体内残留量药动学参数。结果狼毒大戟醇提物ip给药LD50为130.39 mg·kg-1(95%的可信限为118.9~144.62 mg·kg-1);体内代谢过程属二房室模型;主要表观药动学参数如下:α为0.315 h-1,β为0.01 h-1,K21为0.057 h-1,K10为0.055 h-1,K12为0.212 h-1,T1/2(α)为2.2 h,T1/2(β)为69.5 h,T1/2(K21)为12.06 h,T1/2(K10)为12.7 h,T1/2(K12)为3.26 h;狼毒大戟醇提物ig给药LD50为3.53 g·kg-1(95%的可信限为3.19~3.91 g·kg-1);F值(ipLD50/igLD50)约为:0.04。结论该方法适合狼毒大戟体内残留量药代动力学评价;狼毒大戟醇提物体内代谢半衰期很长,可能在体内重要器官有蓄积,用药时要考虑其在体内的蓄积毒性,测定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