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究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2组,每组43例,参照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研究组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m、RI及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和NIHSS评分和BI评分变化不明显(P 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m、RI及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和NIHSS评分和BI评分改善情况显著比参照组优(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比参照组高(P 0. 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效果较佳,可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脑血流动力学中可使血流量Vm得到提升,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0月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共84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NIHSS评分[(4. 52±0. 88)分]比对照组[(7. 44±1. 12)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FMA评分[(88. 18±6. 18)分]比对照组[(72. 03±6. 15)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阴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阴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4周后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流速值(Vs)、平均流速值(Vm)及搏动指数(PI)],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FIB)]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8%(38/41),对照组为75.61%(31/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PI、全血高切黏度、FIB及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FMA评分、Vs、V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肝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阴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Hcy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热熨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4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热熨与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6周后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脑血流动力学及运动功能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47%,与对照组73.68%对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脑血流动力学及运动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熨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应用,可显著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增强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CT灌注情况、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CT灌注成像指标、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Vp、Vm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DVp、DVm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Vp、Vm高于对照组(P0.01,P0.05),DVp、DVm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治疗后CBF、CBV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增高(P0.05,P0.01),MTT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CBF、CB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FM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从而有助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活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口服黄芪桂枝活络汤,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肢体疼痛VAS评分和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4.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活络汤联合康复训练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等症状,改善肢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康复组(n=23)和对照组(n=23),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康复组在此护理基础上再进行针灸和早期康复。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Brrthal指数(BI)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SES、hs-CRP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治疗后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或0.05),且康复组评分明显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颈动脉参数Qm、Vm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或0.05),Rv、DR明显下降(P0.01或0.05)。康复组治疗后Qm、Vm较对照组增高明显(均P0.05),Rv、DR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SES、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治疗后康复组血清SES、hs-CRP水平明显更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针灸联合早期康复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SES、hs-CR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结合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9月—2022年5月收治的134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及脑部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BI评分、BSS评分、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及V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NIHSS评分及RI、P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及总分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 6%(58/64),高于对照组的76. 6%(49/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脑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Vm)及收缩期值(Vs)均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 0. 05);且观察组血清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阳经对穴针刺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06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104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阴阳经对穴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MBI评分、NIHSS评分、症候积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治疗前两组Vs、Vm和RI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s和Vm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RI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run...  相似文献   

11.
罗明玉 《河南中医》2020,40(4):525-528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有效率为78.9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申世军 《河南中医》2020,40(3):396-399
目的:观察自拟补血醒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血醒脑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71.43%,观察组优良率为88.5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GQOLI-74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血醒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液黏滞状态及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化痰通络汤联合辅助训练对脑梗塞恢复期偏瘫症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2月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恢复期服用通心络胶囊加以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痰通络汤联合辅助训练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5%(36/4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30/4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血液黏度指标明显下降,而观察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定法(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一氧化氮(NO)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辅助训练运用于脑梗塞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科的脑梗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分别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分,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分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NIHSS评分中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语言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评分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数值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降低患者的血脂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热凉血化瘀方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黄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凉血化瘀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5 d、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并比较2组的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的基线资料、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后5 d、10 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治疗后10 d的Barthel指数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热凉血化瘀方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明显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张蓉 《新中医》2021,53(5):66-69
目的:探讨中药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优于对照组(51.67%)(P<0.05)。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功功能量表(FMA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WHOQOL-BREF评分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汤治疗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效果满意,可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对运动功能恢复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元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复元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NIHSS量表评分、巴氏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结果1)中医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通络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Fugl-Meyer运动评分,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有效地减少了脑梗死引起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分(FMA)、痉挛指数评分等评估偏瘫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MBI、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NIHSS、MAS、MBI、下肢FM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指数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温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电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温针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赵瑞轩 《河南中医》2021,41(1):116-119
目的:观察疏肝解毒逐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毒逐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积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毒逐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