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及头孢唑林钠治疗,观察组加用茵陈五味汤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白细胞计数(WBC)及经皮胆红素值(TCB)水平。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 CRP、WBC及TC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血清hs CRP、WBC及TCB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茵陈退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茵陈退黄液口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且根据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经皮胆红素值下降至10mg/d L所需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对照组为8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3、5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皮胆红素值下降至10mg/d L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茵陈退黄液配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起效快,疗程短,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戴丽凤  章樱  李洁  姚露军 《新中医》2019,51(10):208-210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冲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冲剂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天经皮胆红素值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胎粪转黄的时间;比较2组患儿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均逐渐下降;治疗后第2天,2组患儿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后第4、6天,试验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胎粪转黄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冲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周亚红 《新中医》2018,50(10):174-17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联用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考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胆红素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1天、4天、7天后,观察组血清中胆红素值下降,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中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治疗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按摩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抽取儿科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连续5 d,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黄疸患儿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茵陈五苓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出生的3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的眼部护理、保暖护理、脐部护理、早期喂养、护理观察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抚触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1~4 d粪便排泄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经过护理后24 h经皮胆红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72 h、96 h后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96 h的血清胆红素值为(239.27±29.45)μmol·L~(-1),观察组新生儿96 h的血清胆红素值为(197.64±49.22)μmol·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抚触护理可以帮助新生儿尽早将胎粪排除,加快新生儿新陈代谢,对新生儿体内的红素值进行控制,预防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疸茵陈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疸茵陈口服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为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疸茵陈口服液能缩短新生儿黄疸病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檀满祥  江龙  陆薇薇 《新中医》2019,51(6):237-240
目的:探讨解毒退黄汤对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患儿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90例新生儿感染性黄疸(胎黄邪毒证)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毒退黄汤,2组均以5天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PCT、CRP等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愈率为60.00%,对照组为33.33%,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PCT、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解毒退黄汤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胎黄邪毒证)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CT、CRP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梦雅  冯丹平  杨宝顺  谢欢来 《新中医》2021,53(17):184-187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药浴防护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陈蒿汤加减药浴,治疗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黄疸消退时间、每天大便次数及每天睡眠时间,检测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TCB)、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TC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2 d、3 d、4 d、5 d,2组TCB水平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2 d、3 d、4 d、5 d TCB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TBil及D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Bil及DBil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TBil及D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每天大便次数和每天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每天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每天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蓝光干预基础上,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洗浴防护新生儿黄疸,能降低胆红素,促进黄疸消退,缩短病程,促进睡眠,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英  弓翠屏  白雪 《世界中医药》2020,16(6):896-900
目的:探究茵陈柴胡汤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糖脂代谢及胎盘胆盐载体(MRP)表达影响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ICP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柴胡汤,均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免疫功能、糖脂指标、胎盘组织MRP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1)治疗后2组TBA、CG、ALT、AST、HbA1c、FPG、TG、TC、LDL-C、IL-12、TNF-α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HDL-C、IL-4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胎盘组织MRP1、MRP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观察组早产、新生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剖宫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柴胡汤能通过改善ICP糖脂代谢及胎盘MRP,提高免疫功能和肝功能,从而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茵陈退黄汤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2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蒙脱石散和双岐四联活菌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茵陈退黄疸治疗。结果:观察组在胆红素下降程度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陈退黄汤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肝衰竭并发难治性黄疸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肝衰竭并发难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血清TBA、ChE、Alb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黄、腹胀、纳差、乏力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AST、ALT、TBA指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TA、ChE、Alb指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术附汤可有效改善肝衰竭并发难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茵陈白术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409例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随机分为治疗组(215例)、对照组(19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加服茵陈白术汤。观察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光疗不良反应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较短(P〈0.01),光疗不良反应及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P〈0.01,P〈0.05)。结论茵陈白术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良好,且可减少光疗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肾一号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微炎症状态的改善情况,评价该方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TNF-α、MCP-1、ICAM-1、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予以盐酸贝那普利片和糖肾一号方治疗,两组同时予以相应基础治疗,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炎性因子TNF-α、MCP-1、ICAM-1、hs-CRP水平,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0.00%。治疗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炎性因子TNF-α、MCP-1、ICAM-1、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糖肾一号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能和其改善微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清源生化汤对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88例创伤后脓毒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加服纯净水,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清源生化汤。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3,7 d抽取外周静脉血,监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量(NEU),中性粒细胞百分含量(NEU%),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总淋巴细胞百分数(TL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变化,观察治疗7 d后2组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BC,NEU,NEU%,TLC,TLC%,CRP和PCT比较无差异;治疗1 d后治疗组TLC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WBC,NEU,NEU%,TLC,TLC%,CRP,PCT与对照组NEU%,TLC,TLC%,CRP,PCT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WBC,NEU%,TLC,TLC%,CRP和PCT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对照组全部指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源生化汤可改善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水平和比例,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化浊解毒方口服、常规西药+化浊解毒方+耳穴贴压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患者129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对照1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接受化浊解毒方口服;观察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接受耳穴贴压治疗.观察发热、咽痛、扁桃体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加味四妙勇安汤,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优于对照组的73%(P<0.05);治疗后2组炎性因子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踝肱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踝肱指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人工通便护理早产儿黄疸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人工通便,润肠通便方(茵陈、车前子各9g,双花、丹参各6g,大黄1.5g),水煎80~120mL,早晚灌肠;药汁灌入后再注入生理盐水,直至胎便排出干净。护理组30例非营养性吸吮:每次鼻饲喂养前15min,对奶嘴进行吸吮10min,同时对无孔橡皮奶头吸吮5min,7~8次/d;人工通便同对照组。连续护理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胎便排出干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经皮胆红素值、不良反应。护理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胎便排出干净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护理组少于对照组(P0.05)。经皮胆红素值两组均有改善(P0.05),护理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人工通便护理早产儿黄疸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IL-6、MMP-9及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为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服用。分别在入院时、治疗后第3、7、14天应用NI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用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IL-6、MMP-9含量,用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s-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第3、7、14天血清hs-CRP、IL-6及MMP-9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相同时间点),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4天的NIHSS评分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3、7天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能降低血清hs-CRP、IL-6、MMP-9对脑细胞的致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