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蕾  贾芳  郑侨克  黄锐 《中国中医急症》2012,(10):1571-157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重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静滴,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NYHA心功能分级、BN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得到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BNP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重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及左心功能的作用。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均为14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NT-pro BNP水平与左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NT-pro BNP水平、左心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 BN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SDD降低、LVEF升高,改善幅度以观察组较为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血清NT-pro BNP水平,临床应用安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冉旭  陈立  吴伟 《新中医》2012,(2):15-1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HF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7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前后记录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血浆BNP下降、LvEF升高、6rain步行距离增加,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是良好的临床治疗CHF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萸养心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6 min步行试验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1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各10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参萸养心汤治疗。20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NYHA分级和6 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6 min步行距离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萸养心汤可以明显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提高患者6 min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休息、吸氧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10%,对照组为54.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 BNP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2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他汀类、洋地黄类等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点滴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和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变化、心功能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2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均有升高,血浆NT-pro BNP水平均明显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参附注射液组40例,常规组40例。参附注射液组联合西药常规治疗,100ml每次,每天两次静滴;观察两组的心功能疗效、B型利钠肽(BNP)、心指数(CI)、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BNP、CI、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72小时后心功能疗效、BNP、CI、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参附组与常规组比较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有肯定的疗效,可以降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中医症候积分,提高心指数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BNP及LVE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及NYHA心功能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NP及LVEF水平分别为(356.27±75.78)pg/m L、(50.63±6.4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艾灸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温针灸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N端前脑钠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良明尼苏达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和N端前脑钠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艾灸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方法 60将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治疗组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心功能各指标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后CO、CI、LVEF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MDA、NT-pro BNP、SOD值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MDA、NT-pro BNP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SOD值升高(P0.05),且治疗组MDA、NT-pro BNP、SOD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参附注射液组疗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既可通过增强心肌梗死患者机体SOD的表达而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亦可通过改善心肌供血而保护心肌细胞,进而起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最佳方式。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注射232次)、对照组51例(注射245次),对照组采用注射进针前针头内保留苄星青霉素溶液进行注射,观察组采用进针前针头内保留0.5%利多卡因溶液诱导注射,比较2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度。结果:一次注射成功率观察组为96.98%,对照组为61.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溶液诱导下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针头无堵塞,一次注射成功率高,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2.
丹参注射液与氧氟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注射液为中药制剂,是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与5%葡萄糖配制而成的灭菌水溶液,为棕色的澄明液体,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黏度、加速红细胞流速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和预防血栓的形成。氧氟沙星注射液为淡黄绿色的澄明液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群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丹参注射液和氧氟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为此我们进行以下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丹参注射液:上海长征富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瓶250ml,批号023037;氧氟沙星注射液:湖北潜江制药股…  相似文献   

13.
黄芪注射液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庆  常风云  刘楠 《陕西中医》2003,24(8):688-689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合刺五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CVD)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85例 IC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5例 )和对照组 (4 0例 ) ,观察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3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1 1 .3 5 ,P<0 .0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且以治疗组为优。两组间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治疗组 (黄芪注射液合刺五加注射液组 )治疗 ICV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在室温条件下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和使用方法,将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8瓶,分别用木糖醇注射液5 ml溶解后转注入木糖醇注射液250 ml中,混合均匀后,在室温条件下考察6h内配伍溶液的色泽、澄清度、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全波长扫描图谱、总皂苷变化情况,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皂苷及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同时考察皂苷及木脂素的指纹图谱变化情况.结果 在室温条件下,配伍溶液的色泽、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全波长扫描图谱、皂苷、五味子醇甲含量、皂苷及木脂素指纹图谱在0~6h内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在室温条件下6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葛根素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用Nova-PakC_(18)柱(4μm,3.9×150mm),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nm,外掠法定量。结果:在37℃条件下8h内配伍液的外观形状、pH值和含量未见显著变化。结论:实验证明,葛根素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两者可在生理盐水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研究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20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2组,交叉试验,两组分别一次性滴注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采用质谱法检测人参皂苷类成分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后,人参皂苷Rg 1 、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 1 和人参皂苷Rc的达峰血药浓度参麦组均高于生脉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Rg 1 的半衰期,人参皂苷Rc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人参皂苷Rd达峰时间两组间亦均有差异(P≤0.05);而其他药动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患者分别一次性滴注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人参皂苷Rg 1 、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 1 、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d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差异,临床用药应对患者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热毒宁和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利用光阻法测定热毒宁与地塞米松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宁与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放置几小时内栀子苷及绿原酸的含量变化,以及溶液外观和pH值变化,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液相指纹图谱检测。[结果]配伍药液色泽、澄明度、pH值、主要成分含量、液相指纹图谱在配伍后4h内没有显著差异,不溶性微粒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成分在配伍药液中含量相对稳定,但是不溶性微粒数远远超过标准,存在配伍禁忌。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不建议配伍后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取胰俞并辨证加减,治疗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黄芪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各1 m L,对照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甲钴胺各1 m L。2组均每日注射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均能明显提升神经传导速度(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提升M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升S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优于对照组的66.67%(40/60)(χ~2=30.745,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甲钴胺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室温条件下考察大黄注射液与紫苏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制备大黄及紫苏注射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应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显微镜检查大黄及紫苏注射液配伍6 h内的外观、吸收度值、pH值以及微粒的变化.结果 配伍液外观、含量、pH值及微粒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黄和紫苏注射液配伍后稳定性良好,可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综述,强调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主要是口服或外用,无注射使用的先例。为保证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必须使用现代科技,先分离有效的先导化合物作为注射剂的原料或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以解决药物的水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按新药注册审批办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注射用灯盏花素作为实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