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成为固定献血者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界定固定献血者是指:“至少献过3次血并且每年至少献1次血的献血者”。《血液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实践证明固定献血者多次经过了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筛选,比初次献血者要安全的多。将初次献血者发展成为固定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无偿献血队伍,是献血招募工作者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保证血液供应和血液质量的根本而有效的方法。但是,影响初次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的因素很多,现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机采献血者招募是工作人员运用多种招募方式鼓励献血者参加机采成分献血、并保留献血者使之成为固定献血者的过程。机采献血者队伍人数充足并且回召率高是保证临床机采成分血供应的基础,招募便成为机采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毒品问题与献血者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液及其制品的安全依赖的首要因素是招募来自低危人群的无偿献血者,血液安全从对献血者的正确筛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敦促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必须建立起体系(systems)筛选拟献血者,正确地选出可以献血、应推迟献血和不能献血的各类人员,从而保证采到安全的血液[1].能否正确地对拟献血者筛选取决于相关方法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笔者现综述有关选择献血者时对吸毒人员的筛除问题.除台湾、港澳地区,1990~1998年我国登记的吸毒人数增加了8.5倍[2].  相似文献   

4.
张晓林 《当代护士》2005,(12):91-93
随着中国加入WTO,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新的形势下,血液采供行业如何适应医疗市场需求,为献血者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做到让献血者满意和社会满意,为血站赢得发展机会,为社会创造生命价值,实观行业经营目标,是每一位血站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其中献血者招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着血站生存和发展的水平。以下是笔者就献血者招募的几点思考。1优秀招募者应具备的素质献血者招募是一门综合学科,是献血者队伍建立的保障,注重对献血者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是招募策略的基础。因此,做为一个优秀的招募者应具备:知识渊博,知道如何确定人们所需的知识并作出正确的回答;具有与各界人士实际交流的能力;具有与输血有关的卫生宣传物方面的知识;热心,积极主动地利用所有可能的机会去收集信息;会流利的地方语言;坚韧、耐心、机智和投入,对奉献有深刻的理解,能构建起献血者、招募者和血液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2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招募者为成功招募献血者,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均应经过严格的训练,包括基本的沟通要素,营销技巧和服务等内容,以确保传授给献血者的知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发展有一定素质和责任感的捐献者是招募者的目标,对于招募者来说,使用营销技巧可为招募奠定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年龄分布特征,为加强重点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5年在重庆市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对献血者的年龄区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重庆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33 323人次,其中18~25岁献血者共6 791人次,占20.4%;26~35岁献血者共13 112人次,占39.3%;36~45岁献血者共8 079人次,占24.2%;46~55岁献血者共4 819人次,占14.5%;56~60岁献血者共522人次,占1.6%。结论加强18~25岁高校学生的宣传和招募;同时,更应做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特别是36~4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6.
固定献血者招募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献血法》实施10多年来,无偿献血宣传和动员力度不断加大,参与的人数逐年增多,随着临床用血逐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湖北省淡季缺血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必须建立一支有效的固定献血者队伍解决淡季缺血问题。通过分析对目前各地在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系统的策略,应用VIP会员制服务管理模式,引入情感式服务、客户经理式联络等模式加强固定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加强定期沟通,提高淡季血源短缺时的招募成功率。升级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固定献血者招募管理方面实现科学化、系统化。通过有序科学的管理策略,建立具备一定规模的有序固定应急献血者队伍,提高招募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解决血液短缺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保密性弃血的献血者特征,为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保密性弃血献血者人群性别、年龄、献血次数、教育程度、弃血原因、血液检测结果和重复献血者抗-HIV阳转情况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 2015—2018年共有72人次要求保密性弃血,发生率为0.0059%(72/1 221 947),其中18—30岁年龄段(69.4%,50/72)、首次献血(72.2%,52/72)、高中以下教育程度(36.1%,26/72)献血者是保密性弃血的主要人群;高危性行为(33.3%,24/72)是保密性弃血的首要原因;与非保密性弃血献血者相比,保密性弃血献血者HBsAg(OR=1.862)及抗-HIV(OR=60.159)阳性率较高,重复献血者抗-HIV阳转率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OR=332.11,P<0.001)。结论保密性弃血是保障血液安全非常重要的措施;在献血者招募过程中,应重点对特定目标人群进行详细献血前健康征询,排除高危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现代信息技术在献血者招募及保留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血液供应紧张的报道.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是血液稳定供应的基础工作.为搭建献血者与采供血机构以及献血者之间的互动平台,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我们结合社会营销管理的理念,将呼叫中心、短信平台、网络媒体、视频中心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献血者招募及保留领域进行了应用探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由于健康原因,有一部分献血者被延期献血。献血者招募组织者或血站应追踪这些献血者,在他们延期时间到时作健康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招募和保留更多的献血者,建立1支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有效保障首都临床血液供应。方法以体验营销理论为指导,采用关联式营销策略,包含感官、情感、思考、行动、网络等营销组合方法,策划、组织2012年"世界献血者日"西单文化广场无偿献血宣传庆祝活动。结果本次活动吸引众多媒体竞相宣传报道,累计发表并转载文章数百篇、视频链接20余个,在"6.14世界献血者日"活动期间充分营造出"每位献血者都是英雄"的主题氛围,形成了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促进并带动西单献血屋、西单图书大厦献血点及全市血液采集量增加。结论体验营销理论在献血者招募和保留领域中的适当有效应用,对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分布特征,为加强重点献血者招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对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别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重庆市参加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计9213人次,男女性别比为3.08∶1;18~<25岁无偿献血者占20.9%,25~<35岁占42.8%,35~<45岁占22.3%, 45~<55岁占13.2%,55~<60岁占0.8%;学历普遍不高,大专及以上仅占32.8%。结论应加强高校学生的宣传和招募以及固定献血者保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冠疫情期间血液供应紧缺形势下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方法 应用心理学计划行为理论及行为的阶段变化模型,对新冠疫情期间献血者招募策略进行理论分析;调研全球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国家或地区(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在此期间献血者招募实践策略;综合理论分析结果与实践现状,提出相关参考策略。结果 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在新冠疫情期间献血者招募中,态度、主观规范、道德规范起重要作用,但献血自我效能和促进献血行为是两个关键要素。通过调研可知,在增强并维持态度、主观规范、道德规范等被同一策略共同影响的要素方面,各国多延续之前政策或更新招募创意。在增强并维持献血自我效能关键要素方面,则做出了更多人力物力支持。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增强并维持献血自我效能和促进献血行为是有效改善血液供应紧张的关键要素,相应构建的献血者招募策略对我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凉山州是我国吸毒人群聚集较多的地区,其中静脉吸毒由于共用注射器,极易发生HIV感染传播.因此严格把好血液检测关、并在献血者招募工作中做好排除高危人群工作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4.
对建设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随着无偿献血者招募工作的深入,建设相对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非常重要。笔者抽样调查了1500名献血者资料,并通过电话预约再次献血,尝试着从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了解其心理,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其分布特征,提出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红河州3474名固定献血者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分析、评价本地区无偿献血宣传、动员、招募工作的有效性,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要求,对辖区内3474名固定献血者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如何运用电话招募、保留献血者参加机采血小板捐献.方法 通过明确招募、保留目的,选择合适的话务人员,筛选符合要求的招募、保留对象,拟定有针对性的通话脚本,并且实时跟踪、及时总结和评估.结果 运用电话进行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电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手段.  相似文献   

17.
做好献血者保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如何保证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让有限的血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临床血液供应和输血安全的重要任务,为确保血液安全,建立一支固定的献血者队伍,各地血站想方设法加大宣传。2001年本站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献血者保健中心,对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献血者的纹身情况及对血液安全的影响,笔者对参加献血的纹身人群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综合筛选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影响机采血小板收集量的主要因素,建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综合筛选指标,以提高机采血小板的合格率和优质率。方法收集了238名献血者的自身状况(包括生理、健康状况)、采前外周血液指标、机器参数等共88个指标,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分析、直线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等。结果献血者的采前外周血液指标、自身生理、健康状况的生活习惯等都对血小板收集量有影响,其中,采前外周血小板计数对血小板收集量的影响最大,是筛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最重要的指标,但不应是唯一指标;由多元回归方程计算获得的血小板收集量预测值可以作为筛选献血者的重要依据,据此可以建立综合筛选指标。结论根据综合筛选指标筛选献血者,科学、合理,并易于操作,避免了目前依据外周血小板计数单一指标的片面性,血小板收集量的合格率和优质率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卫生状况的变化与献血者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公共卫生形势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筛选献血者的工作也应该适应这些变化。艾滋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疯牛病、SARS的相继出现以及人类活动的日益多元化,客观上都要求筛选献血者的内容应该不断完善。对于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安全而实际上可能给人们以及他们的血液健康带来危害的行为应该明确指出其与血液安全的关系。对于新的疾病应经分析后与输血传染相关的应及时添加进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