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校从2001年起实施课程评估工作,制订了课程评估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开发了课程质量网上评估系统,建立了课程评估管理机构.统计结果表明,3年共申报等级课程198门,其中一级课程133门,审查符合一级课程参评条件的59门,评出16门校级优秀课程.借助课程评估促进课程建设发展,依托课程质量建设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已在我校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2.
我校从2001年起实施课程评估工作,制订了课程评估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开发了课程质量网上评估系统,建立了课程评估管理机构.统计结果表明,3年共申报等级课程198门,其中一级课程133门,审查符合一级课程参评条件的59门,评出16门校级优秀课程.借助课程评估促进课程建设发展,依托课程质量建设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已在我校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网络课程建设是推进信息化教育手段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医学课程整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分析医学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和人体解剖学网络课程建设对医学课程整合的意义,理清整合医学课程建设的思路,促进人体解剖学与其它医学课程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医学课程的大范围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内科护理课程进行改革,具体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设置"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目标、丰富与拓展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组织与实施模式、改革课程评价方式。通过内科护理课程改革,实现适应护理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该文认为当前制约和影响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中仍然存在着各类课程比例失调,课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此,必须进行课程结构优化。医学院校课程结构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正确处理如下四对课程之间的关系:(1)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2)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4)课内课程与课外课程。文章着重就每对课程关系各自的基本内涵、客观必然性、相互关系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现阶段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现状分析,构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设置、课程实施过程和课程实施效果三个层次的动态性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就评价方法提出了可行的策略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从课程指导思想和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对医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医高专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蒋爱品  马春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28-130
本文结合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的实践,从深刻认识课程内涵,明确课程开发思路、指定课程建设内容、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等几方面阐述了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的体会和做法。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建设思路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9.
CIPP模式强调教育评价的改进作用,特别适用于课程评价。借CIPP模式,从课程开发情境、目标定位评价,课程可行性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开发效果评价4方面构建高职护理专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制约和影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中仍然存在着各类课程比例失调,课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此,必须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医学院校课程结构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正确处理如下四对课程之间的关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课内课程与课外课程。本文着重就每对课程关系各自的基本内涵、客观必然性、相互关系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构建科学隐性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重要补充,开发隐性课程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发德育隐性课程、人文素质隐性课程、创新素质隐性课程等隐性课程,构建科学的隐性课程体系,将有利于医学生德育素质、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世界医学课程模式改革百年历程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现代高等医学教育走过百年历程,实施课程模式不尽相同,有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整合课程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课程模式、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课程模式等.本文从历史发展角度,阐述了医学课程模式的百年发展历程与特点,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式转变的趋势,为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课程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隐形课程正式纳入课程之列.隐形课程在我国学术界有隐性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非显性课程、非正规课程等不同称谓.所谓隐形课程,是相对于显形课程而言的.显形课程是指在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需进行考试、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而隐形课程则通常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氛围、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它不是直接向学生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在暗示中把有关道德、审美、知识等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中,并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是要打造各类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共进的教育新局面,风湿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内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入挖掘风湿病学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中,课程结束后认真听取督导专家及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激发学习动力,体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蒋建文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8):138-139
在高职医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中,按照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根据专业需求,对课程进行重组与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使改革后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示范作用,促进高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课程按其载体形式大部分分为公开课程与潜在课程。公开课程主要侧重于传授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潜在课程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这两种课程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构成了目前大多数学校教育的综合课程体系。当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潜在课程是当今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新兴趋势,潜在课程对学生的教育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17.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因此,课程建设是基础中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吉林医药学院作为一个新转隶地方的普通高校,及时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将课程建设划分为: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的三级课程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生理学是医学生接触较早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由于其逻辑性强,学生感到抽象难学,为了解医学生对生理学在后续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学习影响,笔者通过对在校本科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生理学是后续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基础,学好生理学能降低后续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学习难度,并能帮助后续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因此,生理学教师必须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后续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相关内容,医学生必须要认真、积极、主动学好生理学。  相似文献   

19.
福建医科大学早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基本沿用学术型的课程体系,存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有差距、课程结构与培养要求难接轨、课程教学方法与职业要求难融合、课程评价较单一等弊端。通过构建包含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5个要素的新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调查显示,新的课程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平均及格率、平均优良率、考核合格率与总体课程设置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未能满足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要,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重理论课程、轻技术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在此结合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的实践,提出扩充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实施研究生课程二级管理体制;明确不同培养流程及课程名称;注重研究生课程师资建设;完善研究生课程评估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