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肝外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腹部CT检查鉴别小肝脓肿与肝转移癌.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行肝脏增强CT检查且影像学报告中使用了"肝脓肿"或"肝转移癌"的患者,分析CT特征包括病灶直径、病灶数量、动脉期边缘强化、持续边缘强化和边缘低密度水肿带等.结果 在32例肝脓肿患者和28例肝转移癌患者,腹部C...  相似文献   

2.
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5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CT表现,旨在进一步探讨CT检查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谷城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1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浆液性囊腺瘤8例,7例小囊型,1例大囊型,小囊型病灶较小,囊内有分隔,强化是呈海绵状,1例可见中央星状瘢痕伴钙化,大囊型病灶呈薄壁大囊,无囊壁结节及分隔,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黏液性腺瘤6例,2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4例表现为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有强化;黏液性囊腺癌2例,1例伴有肝转移;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均为囊实混合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胰腺囊性肿瘤具有高度敏感性,不同病变有其特征表现,对术前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宋强  赵湛  王子彬 《山东医药》2003,43(17):72-72
1997年10月~2002年1月,我院经螺旋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结核患者共42例,现就其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围型肺鳞癌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53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鳞癌在强化扫描时的CT表现。1材料和方法1本文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月间经手术或肺穿刺后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鳞癌53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7例;年龄在42-78岁之间,平均56岁。使用日立Pzonto型螺旋CT机,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10.0mm,较小病灶用5mm层厚和层距扫描,平静呼吸下屏气扫描;全部经强化扫描,扫描前经肘静脉高压注射100ml碘海醇注射液。5例CT检查后1周内手术的新鲜标本做横切面,厚度1cm,肉眼观察后作组织学检查。2结果左肺19例,其中上叶12例,下叶7例;右肺34例,其中上叶17例,中叶4例,下叶13例。瘤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肠缺血坏死的特征性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3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肠缺血坏死的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出现肠壁强化减弱或肠壁不强化征;28例(93%,28/30)患者出现肠壁内或肠壁下小气泡征;13例(43%,13/30)患者出现高密度肠液征或高密度腹腔积液征;8例(27%,8/30)患者出现肠系膜血管栓塞征,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3例;8例(27%,8/30)患者出现门静脉积气征或气腹征。结论肠系膜血管栓塞和肠壁强化减弱或肠壁不强化征是肠缺血坏死的直接CT征象。肠壁内或肠壁下小气泡征、高密度肠液征或高密度腹腔积液征和门静脉积气征或气腹征是肠缺血坏死的间接CT征象。  相似文献   

7.
吕连祥  李刚  李涛 《山东医药》2006,46(30):46-46
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0例,均在CT定位下行钻孔置管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和腹膜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2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IM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影像资料,观察并评估病灶的部位、形态、生长方式、最长直径、边缘、密度、包膜是否完整、表面有无溃疡,分析病灶增强方式及强化程度等,结合文献分析总结IMT的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 结果14例IMT位于肠系膜3例,胃窦2例,结肠2例,胃体、回肠、回盲部、腹膜后、胆囊、肝脏、胰腺各1例。病灶最长径为2~9(4.90±2.20)cm,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7例为单发类圆形,1例为多发类圆形;9例有完整包膜,5例包膜不完整;8例瘤内见迂曲血管,11例瘤周见供血血管;12例病灶内见坏死囊变,3例内见钙化,2例内见脂肪,1例合并出血。增强后13例强化不均,7例为全瘤填充样强化,6例为边缘环形强化,1例为中心分隔样强化;9例呈明显强化,4例呈轻度强化,1例呈中度强化。 结论IMT可来源于消化道和腹膜腔各区域,临床表现不典型,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提示IMT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辅助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和治疗后随访,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CT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关系以及CT对胃间质瘤术前分级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27例,进行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术后进行Miettinen病理分级,统计分析胃间质瘤CT表现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胃间质瘤形态、密度、强化方式与病理分级呈显著相关性(P0.05);胃间质瘤强化程度与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当胃间质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肿瘤呈不均匀强化时病理分级危险度更高。结论胃间质瘤CT征象与危险度病理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对于术前分级的评估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CT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劲鹤 《山东医药》2006,46(26):73-74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多排螺旋CT对74例肺部肿瘤患者行平扫、动态增强及多平面重建,旨在探讨CT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潘孟玲 《山东医药》2007,47(9):12-12
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60例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糖患者实行了胰岛素强化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CT与MRI诊断儿童脑肿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梦周 《山东医药》2003,43(3):38-39
CT和MRI是临床诊断脑肿瘤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并各有优势。2000年1月~2002年10月,对我院80例脑肿瘤患儿依据CT和MRI检查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就其影像学资料及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CT及MRI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扫描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等特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80例眼球突出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现对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螺旋CT扫描对眼球突出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胆囊肝样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诊断的6例胆囊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 结果本组6例胆囊肝样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9~69岁,男女发病率为2∶1,3例发生于肝脏或淋巴结转移。6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均升高、肝细胞抗原(Hep-1)染色均呈阳性。1例患者MRI和CT表现动脉期呈中度-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1例为轻度强化;1例为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患者中2例患者失访;2例患者术后5年未见复发,存活至今;1例患者术后2年发现肝转移,治疗后存活至今;1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治疗6个月后死亡。 结论胆囊肝样腺癌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且容易发生肝脏或淋巴结转移,并通常伴有血清AFP水平升高,预后差,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结节肿块型肺黏液腺癌的CT表现、随访变化,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分析8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结节肿块型肺黏液腺癌患者的病理、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57例患者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8例有间隔时间2周以上的随访CT。分析病灶影像学征象及动态CT随访变化。 结果微浸润肺黏液腺癌7例,浸润性肺黏液腺癌73例。单发病灶78例,多原发病灶2例。混杂磨玻璃结节20例,实性病灶60例。69例(86.2%)位于胸膜下,49例(61.2%)位于肺下叶。占比50%以上的征象有:类圆形46例、瘤肺界面清楚毛糙45例,分叶征70例、磨玻璃征43例。平扫病灶密度均低于肌肉,轻度强化19例,中度强化30例,明显强化8例,17例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的液性区域,血管造影征15例。CT动态随访变化多样,可短期保持稳定或迅速增长,或短期内实性成分减少而磨玻璃成分增多,或长期保持不变或缓慢增长。 结论原发性结节肿块型肺黏液腺癌好发于双肺下叶及胸膜下,多呈类圆形、瘤肺界面清楚毛糙,多伴有分叶征及磨玻璃征,以轻中度强化为主。CT动态随访变化多样。结合病灶的HRCT征象、CT增强及随访变化对诊断肺黏液腺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CT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超 《山东医药》2006,46(29):51-52
对18例经CT检查、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嗜铬细胞瘤发生于喉部1例,肺部2例,膀胱壁4例,盆腔内大网膜1例,腹膜后10例.肿瘤血供丰富,典型肿瘤强化明显,较大肿瘤有明显坏死,动脉期肿瘤强化与大动脉同步,实质期持续强化或更明显,部分肿瘤有引流血管。病理结果证实肿瘤为良性12例,恶性6例。认为体内含有嗜铬细胞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异位嗜铬细胞瘤;CT检查不仅能正确定位,典型时能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梁红英  赵兴康 《山东医药》2007,47(26):132-133
2004年1月-2006年5月,我们对66例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采用高压氧(HBO)治疗,分析其治疗前后的CT和MRI资料,对CT和MRI在疗效评价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章葵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5):710-710
CT扫描发现胸部肿块后常需穿刺活检定性,而CT引导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目前已成为肺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108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肺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肺癌,在CT导引监测下完成射频治疗,治疗后即刻行CT扫描。治疗后均于3个月后行增强CT扫描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13例中肿块直径小于5cm者4例,近期疗效满意率为100%,肿块直径大于5cm者9例,近期疗效满意率为67%。癌灶消融满意的主要CT表现为:(1)被治疗部位CT值减低,其内未见结节或条片状强化区。(2)肿块坏死灶与治疗后即时改变相同或缩小。(3)若肿块无明显缩小,强化扫描肿块不显影,其周边环绕强化环。结论 CT在射频消融治疗中无论导向定位穿刺、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哲成 《山东医药》2007,47(9):84-84
2001年1月~2006年11月,我们共用CT定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