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维脑路通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10 mg,每日睡前口服1次;维脑路通每次200 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20 mg,谷维素20 mg,均为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用30 d.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6%,对照组为6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维脑路通治疗偏头痛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氟桂利嗪与单用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比较。方法将40例临床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氟桂利嗪组(治疗组)21例,单用氟桂利嗪组(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10 ml口服,3次/d,同时加氟桂利嗪10 mg睡前口服;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10 mg睡前口服。两组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痛缓解程度及伴随症状改善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氟桂利嗪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程度以及伴随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先口服罗通定60—90mg,30次/日,疼痛缓解后口服心得安10mg,3次/日;治疗组给盐酸氟桂利嗪5-10mg,1次/日,睡前口服.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46.88%(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佳。  相似文献   

4.
养血清脑颗粒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加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8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1袋(4 g),每日3次,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睡前顿服;对照组睡前顿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两组均连用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相似文献   

5.
黛立新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博  陈凤干 《中外医疗》2010,29(34):130-130
目的探讨黛立新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偏头痛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氟桂利嗪5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黛立新125mg,早晨、中午各1次,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效率为79.2%。结论黛立新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托吡酯单药治疗组、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组(联合治疗组)和氟桂利嗪单药组3组,每组均为39例患者。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副作用。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2%,氟桂利嗪组的总有效率为64.1%,托吡酯组的总有效率为59.0%,联合治疗组与单药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中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镇脑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偏头痛80例随机分成治疗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每次10m g,每日1次,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镇脑宁胶囊,每次5粒(每粒0.3g),每天3次,口服,1月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本组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偏头痛的时,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镇脑宁胶囊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疗效,且较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9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给予尼莫地平30 mg/次,每日3次,对照组92例给予氟桂利嗪5 mg/次,每晚1次。结果:尼莫地平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尼莫地平不良反应较氟桂利嗪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防治偏头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黄国良  马泽粦 《右江医学》2003,31(5):435-436
目的 了解胃复安联用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 0例 )用胃复安 15mgTid ,氟桂利嗪 5~ 10mg睡前口服 ;对照组 (3 0例 )用氟桂利嗪 5~ 10mg睡前口服 ,均以 14天为 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 60 .0 % ,总有效率为 90 .0 % ,而对照组痊愈率为 3 0 .0 % ,总有效率为 5 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0 .0 1)。结论 胃复安联用氟桂利嗪是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给予氟桂利嗪胶囊5~10mg,每晚口服。治疗组72例,除与对照组的治疗相同外,加用头痛宁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连用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对脑即早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盐酸氟桂利嗪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偏头痛模型组、治疗组,各组均灌胃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或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20 min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硝酸甘油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于3 h后取材。随机选取大鼠脑片5个视野,进行c-fos和c-jun阳性细胞计数,分析每张切片上每个视野的平均灰度。结果偏头痛模型组脑组织切片c-fos和c-jun阳性细胞数[(30.60±3.78)、(26.50±6.56)]较对照组[(9.10±1.66)、(8.02±2.05)]明显增多(P〈0.01),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c-fos和c-jun阳性细胞数[(13.40±3.45)、(14.30±2.88)]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偏头痛模型组脑组织切片c-fos和c-jun阳性细胞灰度[(104.50±13.73)、(84.34±16.92)]较对照组[(157.05±37.16)、(177.65±34.36)]显著减弱(P〈0.01);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c-fos和c-jun阳性细胞灰度[(129.18±37.2)、(151.44±43.29)]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硝酸甘油偏头痛动物模型可显著提高c-fos和c-jun阳性细胞数,减弱c-fos和c-jun阳性细胞灰度,而盐酸氟桂利嗪可抑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脑内c-fos和c-jun的阳性表达,增强c-fos和c-jun阳性细胞灰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天王补丹丸治疗长期血透的尿毒症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将尿毒症10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天王补心丹口服(8粒,1日3次),对照组:予以舒乐安定口服(2.5 mg,每晚),疗程4周。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睡眠均有所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安定组存在药物依赖性等副作用。结论:天王补心丹治疗尿毒症疗效优于地西泮,无药物依赖性,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脑珍)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使用氟桂利嗪胶囊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疗程21d,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肝潜阳药物对偏头痛肝阳上亢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病理生理机制及平肝潜阳法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32例偏头痛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平肝潜阳方,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片剂。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止痛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一飞行时间质谱法分离和鉴定偏头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正常人之间差异蛋白表达,并观察应用平肝潜阳方干预后,各组差异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平肝潜阳方有明显止痛效果(87.5%),与氟桂利嗪片(75.0%)比较,差异有统计-9意义(P〈0.01);以改善眩晕、烦躁易怒和面部烘热症状更为明显(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1),其中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正常人、平肝潜阳方治疗组偏头痛肝阳上亢证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淋巴细胞凝胶蛋白质点数依次为534±42、552±54和529±55。平肝潜阳方治疗组偏头痛肝阳上亢证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有6个蛋白质表达下调,14个蛋白质表达上调;平肝潜阳方治疗组偏头痛肝阳上亢证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发现表达下调的6个蛋白质中有4个表达增强,而表达上调的14个蛋白质中有11个表达降低。共得到12个肽质量指纹图谱,2个无质谱结果,搜索到10个具有统计-9意义的蛋白质,主要有通道蛋白、抗氧化蛋白、细胞信号转导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和免疫相关蛋白等。 结论:平肝潜阳中药复方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能改善中医症状;可能通过调节部分血淋巴细胞蛋白质的表达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正。  相似文献   

15.
王朝点  史育红  罗文溢 《四川医学》2013,(10):1509-1511
目的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三种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对131I治疗后Graves 病患者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2年10月进行131I治疗的Graves 病患者共186例,采用随机双盲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比索洛尔组、美托洛尔组、普萘洛尔组对Graves 病患者心动过速控制情况.结果 第一周3组心率都下降,第二周普萘洛尔组心率明显快于比索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四周美托洛尔组、心得安组患者心率明显快于比索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131I治疗后Graves 病患者,如有心动过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其中比索洛尔心率控制平稳,服用简单,心脏反应轻微,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7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和C3组,每组90例.所有患者给予EWSL治疗后,A组口服坦索罗辛0.2 mg,B组口服索利那新5 mg,C组口服索利那新5 mg、坦索罗辛0.2 mg,均为每天1次.比较各组结石清除率、排石时间、肾绞痛再发率、石街形成率及服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于6~10 mm的小结石,3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10 mm的大结石,C组的清除率为100.0%,A组90.5%,B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结石排出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1),而C组排石期间的疼痛程度低于B组(P<0.05),3组肾绞痛再发率和石街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术后联合应用坦索罗辛、索利那新安全有效,可缩短排石时间,降低石街形成率,尤其适用于直径>10 mm的大结石.  相似文献   

17.
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方法:广泛性焦虑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帕罗西汀20 mg/d和阿普唑仑0.4 mg/d(睡前)治疗4周,研究组同时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30 min,连续两周,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SQI、SCL-90评分较入组时显著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明显,P〈0.05;治疗前PSQI评分,两组男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男女无差异(P〉0.05),对照组睡眠效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SCL-90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及焦虑因子女性高于男性,P〈0.05;治疗前,研究组躯体化因子女性高于男性,P〈0.05,对照组强迫因子女性高于男性,P〈0.05,两组治疗后男女无差异(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男女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及评价氟桂利嗪在偏头痛性眩晕(MV)预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5月眩晕门诊确诊的MV患者25例,予以氟桂利嗪5 mg,每晚口服1次。每月观察1次疗效并进行评价,共观察及评价3个月。结果经随访观察,予以氟桂利嗪干预后第1、2、3月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4%、88%、88%,且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氟桂利嗪在预防治疗MV中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