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角膜浅基质层针刺术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5例丝状角膜炎患者,表麻后刮除丝状物,间距0.5ram密集针刺病灶3ram范围内上皮层至浅基质层,术毕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眼水点眼治疗原发病,随访观察。结果25例患者中21例症状完全消失,一次性治愈率84%,有效率100%。结论角膜浅基质层针刺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8例(32眼)丝状角膜炎患者刮除丝状物后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联合人工泪液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6例(92.9%)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在3 d内完全缓解;治愈率90.6%,总有效率100.0%。结论 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后降低并发症(Sub-Bowman-Keratomileusis简称SBK)的作用[1]。方法对139例患者(278只眼)行SBK手术后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278只眼)其中136例患者(273只眼)术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2只眼)的角膜瓣发生发生移位、1例(1只眼)发生卷边、1例(2只眼)发生角膜瓣皱折。结论 SBK手术后常规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防止角膜瓣移位[2],改善患者疼痛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了显著的作用,患者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软性亲水接触镜的佩戴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10月该院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眼),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两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组术后佩戴软性亲水接触镜,对照组术后未佩戴软性亲水接触镜.比较术后两组眼部舒适度、眼部疼痛程度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徐恩英 《河北医药》1998,20(4):229-229
丝状角膜炎是以多种原因引起的角膜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上皮性丝状物为特征的一种角膜病变。本文观察了应用素高捷疗眼膏治疗丝状角膜炎9例(12眼),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1995年6月~1997年2月在门诊治疗的丝状角膜炎患者共9例(12眼),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18~47岁,平均32.5岁。其中结膜角膜干燥症3例(6眼),流行性结角膜炎1例(1眼),角膜异物术后2例(2眼),戴角膜接触镜2例(2眼),原因不明的丝状角膜炎1例(1眼),均有反复发作史。 1.2 治疗方法:首次应用素高捷疗眼膏前,先在1%地卡因表面麻醉下,用消毒棉签蘸氯霉素眼药水后擦去丝状物,暴露其下方的角膜上皮创面,以利于素高捷疗眼膏的吸收。用素高捷疗眼膏滴入眼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86年底开始采用上海科技大学研制的“龙”牌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并对30例配戴该镜的近视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一、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均为双眼近视,年龄最大37岁,最小16岁;男14例,女16例。近视度数由—4.00~—18.00屈光度,多数屈光度为—4.00~—6.50,裸眼视力大多为0.06~0.2;6例有低度近视散光。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29):4121-4123
目的:观察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患者46例(9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45眼)。对照组患者给予清除丝状物+佩戴软性接触镜+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清除丝状物+佩戴软性接触镜+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为(2.7±1.1)d,较对照组患者治愈时间(3.5±1.2)d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丝状角膜炎复发率为4.4%,对照组为15.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发生角膜上皮水肿1例(1眼)和2例(2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除丝状物+佩戴软性接触镜+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总有效率高、治愈时间快、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刘艾  王珊珊  黄璐 《贵州医药》2003,27(11):F003-F003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 ,于 1 990年由Pallikaris等提出[2 ] 它保留了角膜的前弹力层 ,是当今最有前景的角膜屈光手术 ,现将我科 2 0 0 2年 1月至2 0 0 3年 3月运用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 379例 ,年龄均 1 8~ 5 5岁 ,- 1 .0 0D≤近视度数≤ - 2 7.0 0D ,散光≤ - 6 .0 0。 1 8~ 30岁之间做此手术者占总数的 79% ,其余为 31岁以上。术后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占手术总数的 89.5 % ,手术令人满意。我科采用日本NEDIKEC - 5 0 0 0型准分子激光机 ,激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6例因配戴角膜接触镜(CL)引起的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成功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 6例患者(平均年龄25岁)均配戴CL(1例硬性CL,5例软性CL)。其中5例以角膜剧烈疼痛为主诉就诊。4例初次眼科检查时确诊假树枝状角膜炎,2例表现为放射状角膜神经炎和环状基质混浊。所有病例进行角膜刮片培养并确诊棘阿米巴感染。5例立即开始0.02%氯己定联合抗真菌滴眼液滴眼治疗,最终矫正视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范围为0.5~1.5。另外1例未能及时治疗,角膜炎症状恶化,视力下降为手动,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手术,术后矫正视力提高到0.6。结论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早期阶段及时应用0.02%氯己定联合抗真菌药物滴眼可提高疗效,避免不必要手术,并产生相对较好的最终视力。  相似文献   

10.
角膜塑形术即通过非手术、采用配戴具有特殊设计的透气硬镜 ,减低近视的度数 ,使裸眼视力得到暂时性地提高 ,在获得最佳裸眼视力效果后 ,还需继续戴片以巩固疗效。自1998年 10月开始 ,采用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取得满意疗效 ,现抽样分析 2 0 0例、3 94眼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人年龄 8~ 3 5岁 ,平均 14岁 ;其中男 80例、15 8眼 ,女 12 0例、2 3 6眼。近视 <- 3 0 0DS病人 5 6例、112眼 (2 8 42 % ) ,- 3 0 0~ - 6 0 0DS病人 110例、2 15眼(5 4 5 6% ) ,>- 6 0 0DS病人 3 4例、67眼 (17 0 % )。散光病人 (<- 1 5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方法及结果分析。方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d keretomileusis,Lasek)作为一种新型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其原理是通过在角膜上皮上分离出一个角膜瓣,然后再用激光进行切削,最后角膜上皮瓣复位,并配戴角膜接触镜3d。本文对在我院接受LASE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患者62例(120眼)进行随访,平均年龄(22.3±4.0)岁,平均术前等球镜为(-8.57±2.16)D(-5.00~11.0D),平均角膜厚度518μm(462~530μm)。平均随访时间为6.5个月。术后常规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混浊程度、眼压、角膜地形图等情况。结果①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采用Faintes标准分级,62例中58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级,2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5级,但无屈光回退,2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l级,有不同程度的屈光回退;②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个月内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和超过矫正视力的58例,占93.5%;③本组观察:角膜上皮瓣的厚度有差异,上皮瓣的厚薄与是否佩戴接触镜有关,与配戴接触镜时间长短有关,配戴10年以上接触镜者角膜上皮明显变薄。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确切、安全。高度近视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发病率低,无明显屈光回退发生,本组患者较少,有待于更多样本,更长时间临床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12.
自从软性角膜接触镜问世30多年来,以其佩戴舒适和方便,良好的光学性及透气性而被广泛应用。在佩戴过程中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现将4年来在我院眼科门诊发现的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产生不良反应4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人男27例,女19例,年龄17岁—41岁。都因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到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症状有眼红、眼痛、干燥感、异物感、畏光、分泌物增多、雾视等。我们对46例病人92只眼及98片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裂隙灯检查,包括角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戴角膜接触镜引起的各种角膜病变,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31例(40眼)角膜病变患者,随访观察角膜病变分类及转归,包括角膜上皮糜烂、浅层点状角膜炎、角膜侵润、上皮脱落,角膜溃疡等。结果角膜病变为点状着色者24例31眼,占77.5%,角膜上皮擦伤5例7眼,占17.5%,角膜溃疡2例2眼,占5.0%,所有患者经治疗及改善护理措施,均治愈。结论戴角膜接触镜应注意配戴方法并适当控制戴镜时间,结合规范科学的护理和必要的定期检查,以减少戴镜带来的角膜损害。  相似文献   

14.
角膜接触镜分为硬性接触镜和软性(亲水性)接触镜两种,俗称隐形眼镜。应用于临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问世给眼科患者带来很多好处,最显著的优点是并发症少,因为以往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可以引起角膜上皮剥脱,甚至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是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脂制造的,  相似文献   

15.
角膜放切术是一种恢复视功能的手术,该手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我们必须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现将我院37例手术病人的术前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2例,女15例;年龄20~38岁;近2年内近视程度稳定,角膜正常,且为自愿要求手术者;近视度数-2.50D.S.~-10.00D.S.,另有4例伴有黄斑变性的变应性近视,度数-9.50D.S.~-16.00D.S.;散光度数 0~-2.50D.S.;除4例变应性近视外,33例单纯性近视中矫正视力32例在4.8以上,1例高度近视为4.6.1.2 术前护理 除按常规临床护理外,特别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增强对手术者的信任和对视力恢复充满信心,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治疗任务.  相似文献   

16.
鞠良  张丽 《医药世界》2009,11(5):107-108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女性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将无角膜接触镜史的患者设为甲组81例(162眼),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2a以上的患者设为乙组83例(164眼)。结果:甲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535.91±37.41)μm,乙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522.79±33.77)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女性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以导致角膜变薄。  相似文献   

17.
钱莉  王伟  阮建祥 《安徽医药》2019,23(9):1793-1796
目的 探讨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住院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滤过泡渗漏68例(68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34只眼)采用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34例34只眼)采用传统眼外小棉枕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方法治疗后患眼舒适度、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和角膜水肿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患眼舒适度比较,观察组0级34例,对照组0级6例,1级15例,2级9例,3级4例,观察组患眼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6.59],P<0.05);治疗后患眼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2 d 8例、5 d 19例、8 d 5例、需要缝合2例,对照组3 d 23例、5 d 5例、需要缝合6例,两组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67],P<0.05);对照组发生角膜水肿6例,观察组0例,观察组较对照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眼外小棉枕加压包扎治疗比较,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在治疗的便捷、角膜水肿的发生率、病人的舒适度和医患双方配合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软性角膜接触镜因为矫正屈光和美容而放广大青年近视眼患者所采用,随着配戴人数的增加其并发症也逐渐增多。临床资料:张洪双,女,年龄19岁。三个月前双眼配戴近视性角膜接触镜,三天前,右眼红,轻微疼痛,摘下角膜接触镜,自点氯霉素眼药水,未见好转疼痛加重并有畏光、流泪、视力障碍。查右眼视力:平动,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混浊水肿(?),正中4×5mm的溃疡面,深达实质层,周围灰白色混浊,  相似文献   

19.
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因角膜疾病而致盲的惟一有效手段 ,1995年以来我们施行 35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2 1例 ,女性 14例 ;年龄 6~ 45岁 ,平均 2 8.3岁。随访时间为术后 1~ 18个月。 35例中原发疾病为真菌感染 5例 ,细菌感染 2例 ,病毒感染 3例 ,化学伤、烧伤 3例 ,机械外伤、角膜白斑 16例 ,大泡性角膜炎 5例 ,放射伤 1例。术前患眼主要并发症为角膜血管翳 12例 ,虹膜前粘连 7例 ,角膜溃疡即将穿孔 4例 ,并发性白内障 3例 ,睑球粘连 3例。术前视力为光感~ 0 .3,其中 0 .0 5以下 31例占 89%。供体情况为胎…  相似文献   

20.
史振华  张艳华 《河北医药》2003,25(5):397-397
我们对 1999年至 2 0 0 2年收治角膜炎随机选取 2 8例 ,应用碘伏局部烧灼角膜溃疡面疗法 ,并与常规治疗方法 2 4例进行对照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 1)治疗组 2 8例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2 6~ 83岁 ,平均 5 0岁。右眼 13例 ,左眼 15例。发病时间 1d~ 4个月 ,平均 19d。病毒性角膜炎 12例 ,细菌性角膜炎 12例 ,真菌性角膜炎 4例。视力 0 .0 5以下 14例 ,0 .0 5~ 0 .2 5 6例 ,0 .3以上 8例。 ( 2 )对照组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 4~ 89岁 ,平均 45岁。右眼 14例 ,左眼 10例。发病时间 1d~ 8个月 ,平均 2 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