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2009—2021年重症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病原学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21年石家庄市累计报告重症手足口病病例60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52%,重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峰4~7月(84.49%)。农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比例均高于市区(χ2=308.53、62.46,P<0.001)。3岁及以下儿童重症比例为91.08%。3.30%的病例在发病当天就诊。86.47%的病例由省市级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报告病例数最多,构成比为82.77%。结论 石家庄市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人群、季节、地区特征明显,病原体以EV 71为主。应继续加强病原学监测、提高EV 71疫苗接种率、重视农村地区3岁及以下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以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平远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9-2013年平远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实时荧光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09-2013年平远县共报告手足口病2 349例,年均发病率为180.16/10万,其中重症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男性病例1 451例,女性病例898例,男、女病例数之比为1.62∶1;报告病例以6岁儿童为主(93.36%),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居多,分别占病例数的81.74%和15.50%;发病季节集中在5-7月(60.46%);石正镇年均发病率最高,为267.08/10万,明显高于全县年均发病率;2010-2013年共检测病例55例,其中21例为肠道病毒阳性(38.18%),2010-2012年以EV71(9/21,42.86%)为主,2013以其他EV(11/21,52.38%)为主。结论平远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和地区差异,5岁以下散居和托幼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对象,手足口病病原由EV71为主向多种其他肠道病毒共感染转变,需要继续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1年湖北省十堰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网络直报系统归属本市的232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十堰市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32例,发病率6.95/10万,其中重症病例10例(4.31%),无死亡病例;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疫情从3月开始上升,5月达到高峰,7月疫情逐渐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4~8月,共报告191例,占全年报告总数的82.33%;发病人数男性147例、女性85例,男女之比为1.73∶1。发病对象主要为<5岁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2.24%。EV71和CoxA16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实验室确诊病例中EV71阳性占36.21%、CoxA16阳性占15.52%,其中EV71为优势毒株。结论十堰市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严峻,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和季节差异,今后的防控重点应该放在<5岁年龄组儿童。  相似文献   

4.
向风义 《医学动物防制》2014,(11):1246-1249
目的掌握汉中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信息系统、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结果等资料对汉中市11县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和数据统计,将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累计报病10 938例,年均发病率286.82/10万,发病高峰为4-7月份,次高峰为11-12月份。累计死亡病例9例,年均死亡率0.16/10万。重症141例,占发病总数的1.29%。6岁以下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要的发病人群,男女性别比为1.60:1。共发生聚集性疫情157起。共检测466份病例标本,2011年以其它肠道病毒为主,2009年、2010年、2012年均以EV 71为主。结论汉中市手足口病发病在年龄、性别、职业人群、季节有明显的差异,流行毒株以EV 71为主,其次为其它肠道病毒。因此,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防控工作,加强对手足口病病原种类的鉴定和检测,及时掌握并发现病毒的变异及致病力的改变,为科学防控提供行之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榆林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榆林市2008-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榆林市2008-2018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19 368例,年均发病率57.92/10万,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 848.412,P0.01)。发病高峰为5-8月,共15 765例,占81.40%。定边县年均发病率最高,为183.10/10万,县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307.054,P0.01)。5岁以下儿童16 113例,占83.19%,男女性别比为1.64∶1。散居儿童15 363例,占79.32%。重症病例319例,重症率1.65%。死亡10例,死亡率0.03/10万。实验室确诊1 868例,其中EV 71型1 294例,占69.27%。结论应在定边县等重点县区,针对儿童等重点人群加强消毒、手卫生、EV 71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9~2012年海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流行规律,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海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135 472例,年均发病率391.09/10万。报告重症病例2008例,重症发生率5.80/10万,死亡病例57例,死亡率0.16/10万。发病呈现4~7月(3~5月)和9~11月两个高峰,病例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1~2岁组发病率最高,为9 195.00/10万。男女性别比例1.82: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北部、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发病率高。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比例高。EV71阳性比例与重症病例比例变化呈正相关(Sperman秩相关系数0.706,P=0.000)。结论海南省为手足口病的高流行区,开展病原学监测、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防控工作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亳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亳州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亳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7 088例,年发病率在69.79/10万至109.36/10万之间;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份(54.60%);性别比为1.84∶1,1~3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0.4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5.72%,病原学检测EV71病毒占70.67%。结论亳州市手足口病疫情3-6月份为发病高峰,病原学以EV71病毒为主,加强监测、宣传教育是减少手足口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绵阳市2012—2021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今后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绵阳市2012—2021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2—2021年绵阳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4 49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3.88/10万,重症病例361例,占病例总数的0.81%。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4~7月和10~11月,年龄和职业分布主要以0~3岁散居儿童为主。2012—2021年累计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标本9 457份,EV-A71型、CV-A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分别为8.10%、19.01%和72.89%。结论 绵阳市2012—2021年手足口病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病原学构成发生明显变化,应加强对除EV-A71型和CV-A16型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型别的监测,为手足口病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济宁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济宁市手足口病病例和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济宁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9 787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1.79/10万;5-8月为发病高峰期,占67.12%(19 995/29 787)。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4.83%(28 247/29 787),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分别占78.76%(23 460/29 787)和18.02%(5 370/29 787)。兖州区(158.89/10万)、任城区(124.27/10万)、梁山县(99.03/10万)和曲阜市(76.00/10万)年平均发病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1.79/10万)。实验室诊断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 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仍为主要病原体,且呈现交替占优的趋势。结论济宁市手足口病发病成明显的季节性,并且在5岁以下儿童高发,今后应继续加强对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7年广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广州市共报告201291例手足口病病例,年均发病率为496. 93/10万,重症病例6例,死亡病例1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 55∶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在5~7月(98 280例,占48. 82%),9~10月为第2个发病小高峰(49 548例,占24. 62%)。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181 300例,占90. 08%),其中散发儿童最多(155 428例,占77. 22%)。实验室确诊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病例为主(5 604例,占74. 96%),2017年EV 71病毒比例有所上升(604例,占29. 12%)。结论手足口病夏秋季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儿童为防控重点,由于EV 71型病毒较活跃,医疗机构应加强重症病例的早期诊断与救治,疾控部门应拓宽渠道,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广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广州市2005-2008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部分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和分析.病原学检测方法 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发病高峰在5-7月份;学龄前儿童好发,特别是2~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最高达1 50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原学检测以EV71感染为主,占43.28%,重症及死亡病例主要由EV71感染所致.结论 手足口病已经成为影响广州市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应重点加强夏秋季托幼机构和社区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疫情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遵义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0 148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000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39例,重症33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46.61/10万。2008-2010年年发病率分别为20.97/10万、45.75/10万、78.92/10万。男女发病比为2.17∶1,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1.22%。发病时间以4~7月为高峰,占病例总数的77.78%。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分别占68.25%、24.08%。检测病例咽拭子、肛拭子标本320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40.31%,其中EV71型病毒核酸阳性68份,Cox A16病毒核酸阳性71份、其他肠道病毒1份。结论 2008-2010年遵义市手足口病呈逐年上升,同时存在EV71和CoxA16感染,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疫情监测,重点加强对托幼机构等场所的管理,开展爱国卫生整治,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广州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8-2012年共报告15 6895例手足口病病例,重症117例,死亡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8.34/10万。其中2008年报告6 230例,发病率为57.02/10万;2009年报告14 149例,发病率为128.53/10万;2010年报告35 373例,发病率为319.14/10万;2011年报告46 141例,发病率为363.29/10万;2012年报告55 002例,发病率为431.34/10万。发病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主要的高峰期集中在4~6月,另一个在9~10月。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07%(149 160/156 895),其中3岁及以下儿童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1.74%(128 247/156 895)。死亡病例均为9~32月龄儿童。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11 826例,其中普通病例11 729例、重症病例97例。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重症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 71)构成比为74.23%(72/9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构成比为11.34%(11/97);普通病例中EV 71构成比为26.29%(3 084/11 729),Cox A16构成比为34.74%(4 074/11 729)。2008-2012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起,托幼机构45起,占95.74%;聚集性病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30起,占63.83%(30/47)。结论 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呈逐年增强趋势。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 71和Cox A16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主要由EV 71引起。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绵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型别及变化规律,为科学制订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计的绵阳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送检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法进行EV71、CoxA16及其他肠道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2009年检测标本159例,阳性标本90例,阳性率56.60%,病原优势株为EV71型,占95.56%;2010年检测标本198例,阳性标本110例,阳性率55.56%,病原优势株为CoxA16型,占87.27%;2011年检测标本241例,阳性标本138例,阳性率57.26%,病原优势株为EV71型,占92.75%。流行病学监测结果:2009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22例,发病率26.82/10万;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348例,发病率44.19/10万;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963例,发病率62.20/10万。发病时间高峰在4~6月;发病年龄集中在1~3岁组,占75.69%;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86∶1;发病的场所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绵阳市手足口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原的流行株以EV71和CoxA16为主,呈交替流行态势。因此,继续加强手足口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和病例及病原学监测工作对于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湖北省宜昌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病原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宜昌市报告手足口病20 77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4.80/10万,重症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0~6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2.19%(19 152/20 774)。男性发病率为121.53/10万,高于女性的86.9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423,P0.01)。宜昌市5个市辖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4.57/10万,高于其余8个农村县市的89.8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08,P0.0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46.99%)和幼托儿童(46.62%)为主;发病高峰为4-7月,次高峰11-12月。实验室确诊占报告总病例的3.32%(689/20 774),样本检测阳性率60.12%(689/1 146)。确诊病例中,EV71型(220例)占31.93%,CoxA16型(271例)占39.33%,其他肠道病毒(198例)占28.74%。结论宜昌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年龄、性别差异,发病逐年上升。应加强疫情监测和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落实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防控措施是防控手足口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郑州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手足口病防控规划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郑州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郑州市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5 36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6.99/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0∶1;4~7月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70.51%;手足口病的人群特征为3岁及以下儿童高发,占发病总数的65.15%;散居儿童、幼托儿童病例数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7.19%、20.85%。病原学监测结果肠道病毒EV 71型感染占20.74%,Cox A16型感染占46.28%。结论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应强化开展对社区和托幼机构的手足部防控工作,有效应对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梅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对2009-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梅州市手足口病个案和2010-2012年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病原学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2年梅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8 257例,发病率为225.45/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03.15/10万、238.85/10万、269.97/10万和288.44/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州市8县(市、区)各镇(办事处)均有病例报告,每年各县(市、区)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集中在5-7月,占病例总数的48.79%;1~3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报告病例的77.74%;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37%;病原学监测数据显示本市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为主,占60.23%。结论梅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前手足口病严重危害梅州市小年龄组儿童身体健康,应加强重点地区疫情监测和分析,防止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1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河南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9568例,重症病例3693例,死亡23例,报告发病率63.35/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份,以散居儿童为主,5岁以下发病居多。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EV71阳性率达58.55%,重症及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比例分别为82.88%和77.78%。聚集性疫情以发生10例以下病例的小型聚集为主,无爆发和死亡。结论 2011年是河南省手足口病疫情发生较低的年份,但该病仍是危害5岁以下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9-2011年咸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9-2011年咸阳市报告手足口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咸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2 308例,重症110例,死亡8例,发病率介于52.93/10万~110.71/10万之间。全年各月均发病,发病高峰为4-7月份。5岁及以下婴幼儿占病例总数的94.93%,其中3岁及以下占82.91%;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8.52%;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75∶1。实验室诊断病例共报告227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占51.54%,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阳性占17.1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占31.28%,病原体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4-7月份针对3岁以下散居儿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当前手足口病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8-2016年深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8-2016年深圳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及聚集性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6年深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96 935例,年均发病率为325. 96/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病例总数的56. 28%;全市10个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在光明区(618. 37/10万),最低在大鹏新区(156. 84/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89. 87%;以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 91%;性别上,男女比为1. 57∶1。523例重症病例中,1~4岁组发病数较多,占重症病例总数的88. 91%;仍以散居儿童为主,占重症病例总数的89. 29%;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病例主要以EV 71感染为主。共报告聚集性疫情759起,报告高峰期出现在4~6月,托幼机构是高发场所。结论 2008-2016年深圳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差异,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