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峰  张俊清  孔令义 《中草药》2009,40(10):1554-1555
目的 研究薜荔Ficus pumila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出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薜荔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和波谱学方法鉴定为熊果醇(Ⅰ)、白桦醇(Ⅱ)、豆甾-5,24(28)-二烯-3β-醇(Ⅲ)、5α-豆甾-3,6-二酮(Ⅳ)、β-谷甾醇(Ⅴ)、白桦酸(Ⅵ)、胡萝卜苷(Ⅶ)、羽扇豆醇(Ⅷ)、豆甾醇(Ⅸ)、正二十六烷醇(Ⅹ).结论 化合物Ⅰ~Ⅳ、Ⅸ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金盏银盘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金盏银盘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海生菊苷(Ⅰ),7,3′,4′-三羟基-6-(4″,6″-乙酰氧基-β-D-吡喃葡萄糖基)-橙酮(Ⅱ),槲皮素(Ⅲ),金丝桃苷(Ⅳ),槲皮苷(Ⅴ),异槲皮苷(Ⅵ),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Ⅶ),5,3′-二羟基-3,6,4′-三甲氧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结论 :其中化合物Ⅱ、Ⅳ、Ⅴ、Ⅵ、Ⅶ和Ⅷ系首次从金盏银盘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凤眼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春超  邵建华  王金辉  李铣 《中草药》2006,37(12):1768-1771
目的对苦木科臭椿属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的果实,即凤眼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鉴定。方法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95%乙醇室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解析分别鉴定为臭椿苦酮A[11β,20-epoxy-1β,2α,12α-pentahydroxypicrasa-3,13(21)-dien-16-one,Ⅰ]、齐墩果烷-9(11),12-二烯-3β-醇[olean-9(11),12-dien-3β-ol,Ⅱ]、异齐墩果烷-14-烯-3-酮(D-friedoolean-14-en-3-one,Ⅲ)、β-香树素(β-amyin,Ⅳ)、环阿尔廷-25-烯-3β,24ξ-二醇(cycloart-25-ene-3β,24ξ-diol,Ⅴ)、何帕烷-3-酮-22-醇(hopane-3-one-22-ol,Ⅵ)、正三十四烷(n-tetratriacontane,Ⅶ)、卫矛醇(L-evonymitol,Ⅷ)、甘露醇(D-mannitol,Ⅸ)结论化合物Ⅱ~Ⅸ均为从本属植物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夏桑菊复方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乙醇提取,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硅胶与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木犀草素(Ⅲ)、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Ⅳ)、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Ⅴ)和芸香苷(Ⅵ).结论 所得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夏桑菊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白花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Linn.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白花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花丹醌(Ⅰ),isoshinanolone(Ⅱ),白花丹酸(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醛(Ⅴ),反式桂皮酸(Ⅵ),香兰子酸(Ⅶ),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Ⅷ),3-吲哚甲醛(Ⅸ)。结论:化合物Ⅴ,Ⅶ,Ⅷ和Ⅸ为首次从白花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刘学杰  仲英  王姣 《中草药》2009,40(6):874-876
目的 研究线叶蓟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线叶蓟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七醇(Ⅰ)、豆甾醇葡萄糖(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苷(Ⅳ)、乙基-β-D-吡喃果糖苷(Ⅴ)、胡萝卜苷(Ⅵ),槲皮素(Ⅶ)、正丁基-β-D-吡哺果糖苷(Ⅷ),KCI(Ⅸ).结论 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张晓丹  刘向前  李丽丽  金钟焕 《中草药》2009,40(12):1886-1888
目的 研究民1间药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水枝8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十七烷酸(Ⅱ)、没食子酸乙酯(Ⅲ)、槲皮索(Ⅳ)、原儿茶酸(Ⅴ)、杨梅素(Ⅵ)、没食子酸(Ⅶ)、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Ⅷ)、芦丁(Ⅸ).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Ⅶ~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高良姜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安宁  杨世林  邹忠梅  徐丽珍 《中草药》2006,37(5):663-664
目的对高良姜A lp in ia off icinarum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高良姜素(Ⅰ)、高良姜素-3-甲醚(Ⅱ)、山柰素-4′-甲醚(Ⅲ)、山柰酚(Ⅳ)、槲皮素(Ⅴ)、乔松素(Ⅵ)、二氢高良姜醇(Ⅶ)、儿茶精(Ⅷ)。结论化合物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水曲柳中香豆素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水曲柳皮的香豆素类成分.方法 对水曲柳皮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进行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水曲柳皮中分得8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fraxinol(Ⅰ), isofraxidin(Ⅱ), fraxetin(Ⅲ), aesculetin(Ⅳ), mandshurin(Ⅴ), isofraxidin-β-D- glucoside(Ⅵ), fraxin(Ⅶ), isoscopoletin-β-D-glucoside(Ⅷ).结论 Ⅱ,Ⅲ,Ⅵ,Ⅵ,Ⅶ,Ⅷ均为首次从水曲柳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十齿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冠  彭华  范明松  黄成钢 《中草药》2008,39(6):808-810
目的 研究十齿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十齿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醇(Ⅰ)、β-谷甾醇(Ⅱ)、邻苯二酚(Ⅲ)、对苯二酚(Ⅳ)、松柏醛(Ⅴ)、香草酸(Ⅵ)、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Ⅶ)、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3'-O-三十三烷酸酯(Ⅷ)、胡萝卜苷(Ⅸ).结论 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Ⅷ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十齿花素.  相似文献   

11.
汪云松  黄荣  李良  张洪彬  杨靖华 《中草药》2008,39(10):1466-1468
目的对潺槁木姜子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潺槁木姜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Ⅰ)、山柰酚-3-α-L-鼠李糖苷(Ⅱ)、槲皮素-3-α-L-阿拉伯糖苷(Ⅲ)、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Ⅳ)、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Ⅴ)、芦丁(Ⅵ)、( )-没食子儿茶素(Ⅶ)、丁香酸(Ⅷ)、2,4-二甲氧基苯酚(Ⅸ)。结论从云南思茅所产潺槁木姜子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Ⅰ、Ⅲ、Ⅶ、Ⅷ、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五味子果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五味子果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和凝胶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辽宁产五味子果柄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五味子丙素(Ⅰ)、甘五酸(Ⅱ)、β-谷甾醇(Ⅲ)、五味子醇乙(Ⅳ)、五味子醇甲(Ⅴ)、胡萝卜苷(Ⅵ)、五味子甲素(Ⅶ)和五味子乙素(Ⅷ).结论: 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五味子果柄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核桃楸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胡桃科胡桃属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利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核桃楸叶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山柰酚(Ⅱ)、槲皮素(Ⅲ)、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Ⅳ)、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Ⅴ)、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Ⅵ)、淫羊藿苷C(Ⅶ).结论:化合物Ⅱ、Ⅲ、Ⅵ、Ⅴ首次从核桃楸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Ⅶ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白花丹参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Ⅰ),隐丹参酮(Ⅱ),丹参酮I (III ),丹参新酮(Ⅳ),柳杉酚 (Ⅴ),丹参醇 A (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 (Ⅷ).结论 化合物Ⅴ~Ⅷ首次从白花丹参中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藏药甘青虎耳草全草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聚酰胺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超导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甘青虎耳草的乙醇(95%)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被确定为:槲皮素(Ⅰ),槲皮素-3-O-β-D-半乳糖糖苷(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Ⅳ),β-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结论:这6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甘薯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薯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对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经UV、IR、NMR等波谱方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甘薯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四烷(Ⅰ)、十四烷酸(Ⅱ)、β-谷甾醇(Ⅲ)、β-胡萝卜素(Ⅳ)、胡萝卜苷(Ⅴ)、槲皮素(Ⅵ).结论:Ⅰ、Ⅱ、Ⅳ、Ⅴ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蜡梅科植物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鲨肌醇(Ⅰ)、β-谷甾醇(Ⅱ)、薄荷脑(Ⅲ)、胡萝卜苷(Ⅳ)、东莨菪素(Ⅴ)、6,7-二甲氧基香豆素(Ⅵ)、山柰酚(Ⅶ)、槲皮素(Ⅷ)、芦丁(Ⅸ)、异秦皮定(Ⅹ).结论 其中化合物Ⅸ和Ⅹ为该属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8.
三叶蔓荆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三叶蔓荆Vitex trifolia茎和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三叶蔓荆茎和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去四氢铁杉脂素(detetrahydroconidendrin,Ⅰ)、黄荆胺A(vitedoam-ine A,Ⅱ)、蔓荆子黄素(Ⅲ)、木犀草素(Ⅳ)、大黄素(Ⅴ)、大黄酚(Ⅵ)、大黄素甲醚(Ⅶ)、正三十三烷(Ⅷ).结论 化合物V~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离和鉴定大叶蛇葡萄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蛇葡萄素(Ⅰ)、杨梅素(Ⅱ)、花旗松素(Ⅲ)、槲皮素(Ⅳ)、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Ⅴ)、杨梅苷(Ⅵ)、β-谷甾醇(Ⅶ).结论 化合物Ⅱ~Ⅶ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  相似文献   

20.
蒙药玉簪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玉簪[Hosta plantaginea(Lam.)Aschers]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烷酸(Ⅰ),棕榈酸-α-单甘油酯(Ⅱ),山柰酚(Ⅲ),槲皮素(Ⅳ),山柰酚-3-O-芸香糖苷(Ⅴ),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Ⅳ,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