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 90例椎体骨折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 ,在 110个椎节中 ,单椎体骨折 74例 ,多椎体骨折 16例 ;以压缩型 (6 1.8% )和爆裂型 (34.5 % )骨折多见 ;三柱受累中 ,以前柱 (34% )和前中柱 (31% )多见 ,椎体狭窄率为 36 %。认为CT扫描在胸腰段骨折的诊断、分类、判断脊柱失稳、评价脊髓损伤及选择治疗方法上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脊柱损伤是急诊常见损伤之一,胸腰段椎体骨折较其他椎体损伤多见,约占脊柱损伤的56%。该骨折常破坏脊柱的前柱、中柱,甚至后柱,导致脊柱不稳、椎体压缩、椎管变形、脊柱后凸畸形和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7年6月使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90年例椎体骨折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在110个椎节中,单椎体骨折74例,多椎体骨折16例,以压缩型(61.8%)和爆裂型(34.5%)骨折多见;三柱受累中,以前柱(34%)和前中柱(31%)多见,椎体狭窄率为36%。认为CT扫描在胸腰段骨折的诊断、分类、判断脊柱失稳、评价脊髓损伤及选择治疗方法上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坠落伤与交通事故伤所致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08年6月—2013年9月期间367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患者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部位、Franke1分级、是否漏诊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创伤性脊柱骨折的主要致伤因素为交通事故与高处坠落伤,占脊柱骨折的85.5%(314/367),其中交通事故伤占49.6%(182/367),坠落伤(平度高度为4 m)占35.9%(132/367),常见部位为胸腰椎的损伤;其中交通伤所致的脊柱损伤力学机制比较复杂,损伤的椎体常为相邻椎体,常会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交通伤所致的脊柱损伤常发生于脊柱三柱理论的前柱与中柱;脊柱骨折的主要形式为椎体的爆裂骨折与压缩骨折为主;脊柱骨折的节段或部位多见于胸腰段;脊髓损伤多为Frankel A、B级,交通事故导致的脊柱骨折漏诊率比较低。坠落伤导致的脊柱骨折,损伤的椎体非相邻椎体,坠落伤易导致椎体的椎弓、椎板、小关节的损伤(后柱损伤),脊髓损伤较轻,坠落伤Frankel分级多为C级,容易发生漏诊。坠落伤治疗的临床效果稍优于交通事故伤(P<0.05)。结论交通事故伤与坠落伤所致的脊柱骨折机制比较复杂,应根据两者的特点综合考虑,应尽量多作脊柱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脊柱的两端,防止漏诊;治疗时应缓急轻重,全面考虑身体各项机能,脊柱骨折的治疗要根据患者骨折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9例在CT 和X 线平片上都有同一类型病理变化、发病机理和临床过程的胸腰椎压缩劈裂骨折.CT 上的共同病理变化为:(1)骨折椎的上椎间盘损伤;(2)椎体上1/2的压缩骨折:(3)椎体下1/2的矢状劈裂骨折:(4)椎管前部出现椎体中柱骨折块:(5)椎板骨折.通过对本类骨折的力学分析,作者认为这是—种独立的不稳定性爆裂骨折,且有神经性不稳定的特征.临床治疗应切开复位,并使用有撑开效应的固定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后柱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 S 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小时;平均出血量1257m 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的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除A级患者外,其它各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术单一入路对严重的胸腰椎损伤同时完成了彻底的椎管减压、前中柱重建与脊柱三柱稳定,具有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脊柱前中后柱即刻稳定等特点,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脊柱的生理曲度、椎管容积和脊柱即刻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创伤中常见的损伤,按脊柱稳定性分类可分为:稳定性骨折与不稳定性骨折。Denis将脊椎分为前中后三柱,椎体及椎间盘前1/2为前柱,后1/2加后纵韧带为中柱,椎弓根后结构为后柱。McAfee等将伴有后柱损伤的爆裂骨折分类为  相似文献   

8.
讨论胸腰椎骨折的螺旋CT扫描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胸腰椎山脉折的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50例72节胸腰椎骨折中,单椎体骨折36例。多椎体骨折14例,CT诊断准确率98%。以暴烈性骨折(占54%)和压缩型骨折(占36%)多见,三柱受累中以前中柱(占24%)和前中后柱(占56%)多见,椎管狭窄发生率高达58%。结论螺旋CT扫描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分类,判断脊柱失稳,评价脊髓损伤及选择治疗上有十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胸腰椎损伤的常见类型,多为较大外力作用所致,使脊柱前、中柱严重破坏.近年来笔者采用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除、椎管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内固定稳定后柱的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2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郑文斌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4):372-373
目的探讨常规X线照片与CT扫描在胸腰椎损伤类型的诊断及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X线与CT检查诊断胸腰椎损伤病人的影像与临床资料。结果19例单纯压缩性骨折,骨折线仅累及前柱,采取临床保守治疗,疗效好;5例粉碎性压缩性骨折,骨折线累及前中柱,采取临床手术治疗,疗效良好;6例爆裂性骨折,骨折线累及三柱,椎管内有碎骨片并不同程度狭窄,临床手术治疗,疗效欠佳。结论常规X线与CT检查对胸腰椎各类型损伤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对诊断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 分析176例胸腰骨折CT表现.结果 椎体前柱骨折96例,占54.5%,中柱骨折63例,占35.8%,后柱骨折17例,占9.6%.结论 CT对胸腰骨折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分析椎体中后柱骨折的检查中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老年椎体骨折术后再发骨折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住院行PKP术治疗的140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研究,术后3年持续进行跟踪随访,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折组(n=22)与正常组(n=118),探讨分析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患者年龄比正常组显著高,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骨密度(BMD)比正常组显著低,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的损伤椎体数量、单节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发生渗漏、手术前后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后凸角变化与正常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PKP术后再发骨折危险因素发现,患者的年龄、BMD水平、损伤椎体数量、单节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发生渗漏、手术前后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后凸角变化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防控措施,有利于预防老年椎体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入路手术治疗颈髓损伤患者8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卫华  盖芸 《河北医学》2002,8(3):270-271
颈髓损伤病人临床十分常见 ,多数由于颈椎骨折骨块后移或椎间盘破裂后突压迫脊髓所致 ,少数病人为颈髓挥鞭性损伤 ,拍片时无异常表现 ,我们对前一类病人进行椎前入路椎体切除椎管扩大成形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总结病人 80例 ,男性 5 6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2 4~ 6 8岁 ,平均 4 2岁。车祸伤 6 1例 ,高处坠落伤11例 ,重物砸伤 5例 ,其它 3例。合并颈椎前柱中柱骨折 5 5例 ,中柱后柱骨折 13例 ,前柱中柱后柱骨折 6例 ,单纯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颈髓者 6例 ,术后病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按Denis脊柱三柱新概念,对198例胸腰椎骨折和脱位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三柱损伤的主要病因为高处坠落,占62.6%,骨折类型以屈曲压缩型最常见,占89.9%;前、后柱和前、中、后三柱损伤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单纯前柱损伤不会产生神经症状,前、中柱损伤常可并发脊髓损伤,当三柱均有破裂时,则脊髓神经损伤更为严重。根据脊髓受压因素来源提示行椎管前路减压治疗外伤性截瘫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相关检查后所有患者接受PVP治疗,观察并统计PVP术后6个月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再骨折未发生组和再骨折发生组。统计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于治疗后第2天检测所有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骨密度等,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关系。结果 术后6个月,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18例,占比15.00%;未发生组骨水泥渗漏、骨密度、PLT与发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PDW、MPV等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骨密度低、骨水泥渗漏、PLT水平高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6.
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CT检查的胸腰椎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爆裂型和压缩型骨折多见,分别为61.2%、32.8%。三柱受累中以前中柱(29.3%)和前中后柱(68.1%)多见,椎管狭窄发生率为48.6%。结论:CT扫描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分类产评价脊髓损伤,判断脊柱损伤的稳定性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均有极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与三维CT在绝经期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性椎体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临海市第一人医院收治的OP椎体骨折的85例绝经期患者作为OP骨折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均与OP骨折组相对应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骨密度CT值和T值,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通过QCT检查、三维CT检查及联合检查,对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后柱骨折、稳定性骨折、爆裂骨折、椎管狭窄检查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特异性、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OP骨折组骨密度T值、CT值、总脂肪面积、截面观察点均降低,腹内脂肪面积、骨骼肌面积、局部后凸角、椎体楔变角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CT检查、三维CT检查的医师评分、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及后柱骨折、稳定性骨折、爆裂骨折及椎管狭窄检查准确率均低于联合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CT检查和三维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和CT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胸腰椎骨折均行X线和CT检查。方法50例62个椎体骨折中单椎体骨折41例、多椎体骨折9例。压缩型骨折37个椎体,爆裂型骨折21个椎体,骨折脱位型4个椎体。结论X线平片对胸腰椎骨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CT在显示椎体三柱结构、骨折线、小关节脱位、椎管狭窄程度、脊柱稳定性及判断脊髓损伤等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董明德 《吉林医学》2011,32(12):412-413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方法:搜集102例脊柱损伤病例、先行X线检查,对有骨折的病例,根据骨折的程度,行CT或MRI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2例脊柱骨折患者中,单个椎体骨折89例,2个以上椎体骨折13例,爆裂性骨折35例。结论:在102例脊柱骨折病历中,X线表现为轻中重度压缩性骨折及爆裂性骨折,CT表现为椎体的骨折压缩情况及爆裂性骨折有无骨折比突入柱管表现,MRI主要观察有无脊髓的损伤及横断。  相似文献   

20.
胸腰段脊柱(T11~L2)骨折是车祸、高处坠落等事故中最常发生的严重创伤,而中柱骨折导致的脱位椎体、骨折碎片及破裂的椎间盘等可直接形成椎管内占位,压迫脊髓而致脊髓损伤等。单纯后路椎板除、椎管环形减压内固定等手术,常因椎体后缘骨折块的存在,使脊髓压迫得不到彻底解除。因此,我院自2002年以来,对11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