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云南部分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在云南的分布情况。方法人工诱捕成蚊调查、CDC诱蚊灯诱捕成蚊以及在各种孳生地进行幼虫调查等3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人工诱捕蚊虫成蚊4属17种764只,登革热主要媒介白纹伊蚊535只,占70.03%、埃及伊蚊108只情况;幼虫调查中捕获蚊虫4属20种1218只,白纹伊蚊451只,构成比占37.28%;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捕获蚊虫3属18种1022只,未捕到伊蚊。结论结果显示云南蚊虫种类繁多,登革热主要媒介白纹伊蚊在云南分布较广,埃及伊蚊呈局部分布,危险因素大量存在,一旦条件适合,可能引起登革热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勐腊中老边境口岸蚊虫种类分布,以及蚊虫种群密度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现场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诱捕成蚊2种方法调查。结果诱蚊灯诱捕成蚊:调查勐腊中老边境口岸2个,海拔在640~840m范围地区,捕获蚊虫7属28种13302只,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8598只,占64.64%,次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迷糊按蚊、白雪库蚊和中华按蚊;人诱捕成蚊:捕获成蚊5属12种150只,白纹伊蚊116只,占77.33%,为优势蚊种。结论调查结果显示:云南勐腊中老边境口岸海拔在640~840m范围地区,蚊虫种类繁多,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该蚊虫是传播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属次优势蚊种,是疟疾和登革热的主要媒介之一,以上3种蚊虫种群密度高,分布较广;云南勐腊中老边境口岸近年来不断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危险因素大量存在,勐腊中老边境口岸海拔在640~840m范围地区可能存在着多种虫媒病毒的自然循环,现场采集的蚊虫标本正在检测之中;本次调查结果可为制定中老边境口岸蚊媒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鹤  宋谦  王晓东 《医学动物防制》2015,(4):363-364,367
目的了解海军驻西沙部队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密度情况,为有效控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全夜诱捕法及人帐诱法。结果共捕获成蚊992只,分为3属3种,其中致倦库蚊占98.29%,白纹伊蚊占0.50%,骚扰阿蚊占1.21%,致倦库蚊为西沙部队营区周边优势蚊种。18:00~20:00和05:00~07:00是蚊虫活动的两个高峰。骚扰阿蚊是本次调查在永兴岛新发现的已知蚊种。结论基本摸清了海军驻西沙部队营区及其周边环境蚊虫种类构成与密度情况,为今后开展有效的蚊虫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单县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等情况,为蚊媒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单县选择城区及周边五个乡镇(单县政府、李新庄镇、郭村镇、黄冈镇、张集镇),每个乡镇分别选4个点进行调查。成蚊采用人饵帐诱捕蚊法、人房和畜房的蚊虫采用人工小时法、室外栖息场所采用帐扣法进行调查;幼虫采用幼虫勺或采集网从各类孳生地捞取带回室内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捕获成蚊7 556只,经鉴定为5属11种,其中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密度高居前三位。从不同区域捕获的成蚊来看,在黄冈镇捕获的成蚊种类和数量最多,尤其是中华按蚊,占捕获该蚊总数的56.42%。从不同栖息场所的成蚊种群构成来看,野外栖息的成蚊种类及数量最多,畜房内栖息的三带喙库蚊比例最高,占33.69%。结论单县蚊虫种类繁多,不同区域的蚊媒种群分布不同,制定蚊媒防治措施应做到因地制宜,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保山市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传播媒介分布及种群密度。方法采用诱蚊灯诱捕成蚊方法进行捕蚊。结果调查了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和施甸县旧城乡两个监测点,共捕获蚊虫6属29种65 224只,其中三带喙库蚊58 473只,占89.65%。隆阳区潞江镇监测点捕获蚊虫6属26种13 204只,其中三带喙库蚊11 028只,占83.52%;施甸县旧城乡监测点捕获蚊虫5属16种52 020只,其中三带喙库蚊47 445只,占91.21%,两个监测点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29,P﹤0.01)。结论保山市乙脑传播媒介种类较多,尤其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高,且分离到了病毒,因此存在着乙脑传播的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菲律宾塔克洛班市海啸后蚊虫种群构成、密度及吸血情况,为灾区开展蚊虫防制工作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诱捕法、人帐诱捕法、勺捕法和容器检查法开展调查,对吸血蚊虫进行PCR血源分析。结果共捕获成蚊1925只,分为3属5种,其中三带喙库蚊占98.76%为当地优势种、常形曼蚊占0.26%、棕头库蚊占0.26%、带足按蚊占0.36%、嗜人按蚊占0.36%。在捕获的成蚊中吸血蚊虫为10只占0.65%,PCR检测1只吸血蚊体内猪血阳性,1只体内猪、人血均阳性。结论当地具备乙脑传播流行的条件,应关注乙脑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省勐腊县不同地点的人房蚊虫群落特征。方法采用诱蚊灯诱捕法进行人房蚊虫采集。结果共捕获2亚科8属(亚属335种共计15718只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8403只,占总捕获蚊子的53.46%,群落间相似性和均匀性系数分别为0.68和0.52。结论勐腊县人房蚊虫种类较多,蚊虫种群结构和组成较复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传疟媒介分布现况,评估该市本地传播疟疾危险性,为进一步开展灭蚊和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河北省传疟媒介分布调查方案》要求在辖区的平山、藁城两个县各选择5个调查点,采用诱蚊灯法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蚊虫2 458只,隶属5属18种。其中捕获按蚊4种40只,仅占捕获总数的1.62%,淡色库蚊1 119只,占总数的45.52%。平山县蚊虫以9月份下旬为高峰、藁城蚊虫以8月份上旬为高峰,按蚊活动高峰期在8月上旬。结论传疟媒介蚊虫的种类及数量均较少,石家庄市优势种群为淡色库蚊。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在现场捕获蚊虫的效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或蚊虫调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茂名市城区居民、公园、医院、城郊结合部农户及牲畜棚5个点,同时使用2种方法捕蚊,对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诱蚊灯法在5种环境共捕获成蚊3属5种14 509只,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占捕获蚊总数的97.98%、0.99%和0.88%,中华按蚊占0.12%,其他蚊种占0.02%。人工小时法在4种环境共捕获成蚊4属7种6 583只,致卷库蚊、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90.11%、6.09%和3.11%,中华按蚊占0.30%,其他占0.38%。不同环境类型蚊种构成比不尽相同,以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2种方法监测结果显示成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3月份开始升高,5~6月达到高峰,7~8月逐渐下降,9~10月有所回升,11月蚊虫进入越冬状态。结论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均能用于蚊虫调查和监测,但各有长处及短处,人工小时法对采集靶标蚊虫、嗜吸人血的蚊虫和发现更多蚊种有较大优势;诱蚊灯法则更适合于蚊媒哨点长期监测,既节省劳力,又避免人为的主观性影响及人蚊接触感染相关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现场同时调查CO_2诱蚊灯法和诱蚊灯法的捕蚊效果,为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调查或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定人、定时、定点采用CO_2诱蚊灯法和诱蚊灯法捕获蚊虫。对二者捕获的蚊虫密度和种类构成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CO_2诱蚊灯法和诱蚊灯法的蚊虫密度分别为2. 34、1. 03只/(台·h)。CO_2诱蚊灯法捕获的白纹伊蚊构成比(18. 39%),明显高于诱蚊灯法捕获的白纹伊蚊的构成比(2. 21%);统计学检验结果:χ~2=125. 40,P <0. 01。结论 CO_2诱蚊灯法和诱蚊灯法均适用于成蚊监测,但CO_2诱蚊灯法的监测数据更准确、更适用于针对白纹伊蚊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检索1980-2016年海南省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有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大劣按蚊、中华按蚊、嵌斑按蚊、微小按蚊、须荫按蚊、须喙按蚊、迷糊按蚊及嗜人按蚊等十余种.在海南省内发现的蚊媒病毒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盖塔病毒、罗斯河病毒、版纳病毒、布尼安病毒科病毒及一些未确定名称的甲病毒属、黄病毒属病毒.结论 海南省的气候有助于蚊虫孳生、繁殖.带毒蚊虫的活动及多种蚊媒病毒的存在会造成蚊媒病毒传染病广泛传播,成为蚊媒传染病潜在的流行因素.各市县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蚊虫种类、密度、分布、病原体携带情况的监控,有效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及暴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凤梨科植物(家族:凤梨科)在佛罗里达东北部的住宅景观中普遍存在。众所周知,许多凤梨科植物能保持水分不流失,可为各种疾病媒介蚊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提供幼虫栖息地。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凤梨科植物上的幼虫繁殖状况及其对病媒蚊生存的可能影响。方法 对凤梨科植物进行采集和取样,收集蚊幼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并在显微镜下鉴定种类。以蚊幼虫和凤梨科植物为实验对象,研究成年蚊类在植物上的生存状况。结果 在佛罗里达州东北部圣约翰县的13个地点监测了蚊类的种类。2015年4月—2016年7月期间,从凤梨科植物叶腋上收集了Aedes aegypti Linn.、Aedes albopictus Skuse、Culex quinquefascaitus Say、Wyeomyia mitchelli Theobald和Toxorhynchites r. rutilus Coquillett的幼虫。在被调查的80%的居住地点的凤梨科植物上积水中发现了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两种蚊的幼虫,在几处地点的植物叶腋中发现了八种不同的无脊椎动物。结论 凤梨科植物是白纹伊蚊、其他蚊类和几种无脊椎动物的繁殖地。尽管蚊类可能会利用凤梨科植物来作为栖息地,实验证明,完整或受损的凤梨叶不是成年白纹伊蚊生存的主要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评价云南民间常用植物驱蚊剂蒿芝、按树枝叶对现场驱蚊虫效果。方法在人房以植物燃烧熏蚊后,采用诱蚊灯观察人房蚊虫种群密度。结果经过36d的现场植物驱避蚊虫驱避测试,蒿芝植物组以诱蚊灯捕获蚊虫6属30种4377只,其中中华按蚊占9、53%、微小按蚊占3.72%,三带喙库蚊46.15%、棕头库蚊15.95%、霜背库蚊9.71%,其中测试组,捕获蚊虫1343只,平均蚊虫密度为37.31只/夜。空白、阴性对照2个组,平均蚊虫密度分别为40.50只/夜、43.78只/夜;按树植物组以捕获蚊虫6属32种2378只,中华按蚊5.43%、微小按蚊2.52%、三带喙库蚊54.92%、棕头库蚊12.32%、霜背库蚊8.58%,其中,测试组捕获蚊虫752只,平均蚊虫密度为20.88只/夜;空白、阴性对照2个组,平均蚊虫密度分别为24.11只/夜、21.06只/夜。结论蒿芝、按树植物通过现场效果测试观察,结果显示两植物对蚊虫有一定的驱避作用,蚊虫密度测试组和对照组有所差别下降,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常见库蚊的种型,利用其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特征对蚊虫进行快速的种类鉴定。方法研究样本为乌鲁木齐市区采集、人工繁殖的成蚊和幼虫,形态学鉴定并测定试验蚊虫的mtDNA-COI和rDNA-ITS2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结果对成蚊及幼虫进行形态鉴定,根据镜下特征判断为尖音库蚊复合组。试验蚊虫mtDNA-COI和rDNA-ITS2的PCR扩增产物测序,对获得的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结合形态学鉴定等因素确定为尖音库蚊。结论应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特征鉴定蚊虫种型具有简单、快速的特性。确认了乌鲁木齐市一种常见蚊种为尖音库蚊,引入了分子生物学鉴定蚊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部分地区蚊虫种类及其生态习性变化的状况,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水质水中的幼虫、不同场所成蚊进行蚊种鉴别;采用人饵帐诱蚊、人畜房内捕蚊和室外栖息场所蚊帐扣捕等方法进行密度调查。结果经鉴定为5属13种,其中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密度高居前三位,2007年成蚊密度高峰时间较前三年观察结果提前约3wk。结论制定蚊虫防治措施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蚊虫生态习性的变化,方可取得最佳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澜沧江河谷区按蚊成蚊群落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双版纳澜沧江河谷按蚊成蚊群落中,捕到按蚊14种,其中中华按蚊,多斑按蚊,微小按蚊和迷糊按蚊优势度分别是59.6,56.8,41和36.3;群落中的按蚊很少栖息在屋内,多栖息在房屋周围的草木篱巴上;影响按蚊群落状态的主导因子是降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研究重庆市蚊虫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捕法、网捕法、灯诱法和人工小时法收集成蚊分类鉴定;采集蚊幼带回实验室饲养,羽化为成蚊后鉴别种类;同时检视收藏的蚊虫标本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发现重庆市有蚊虫10属73种,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结论为重庆市开展蚊虫防制和预防控制蚊媒传染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景谷县传疟媒介按蚊种群数量、媒介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开展传疟媒介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2012年在景谷县媒介监测点,采用人工小时法、人诱捕法两种方法调查测定蚊虫数量、密度和季节消长。结果景谷县共捕获按蚊13种4975只,其中中华按蚊3753只,占捕蚊总数的75.44%,平均密度为1.482只从工小时,为按蚊优势种,生长高峰期在4-10月,密度高峰在7月,微小按蚊季节消长不明显,密度最高峰在9月份。对各年捕蚊平均密度进行比较,平均密度呈逐年下降。结论蚊媒监测能随时掌握主要传疟媒介的种群数量、分布和季节消长,为疟疾防治及制定有效的蚊媒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