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三七致敏反应综述及分析容小翔,宁在兰广西民族医药报社编辑部(530001)三七,又名山漆、血参、参三七、人参三七、田七、田三七、田漆等,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psudo-ginsengWall.var.notoginsng(burkill)Hoo...  相似文献   

2.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参三七PanaxNotogenseng(Brk.)F.H.chen的根。主产云南、广西等省。处方常用参三七、田七、三七等名。该药味苦微甘,性平,归肝、胃经,用量一般2~3g。现代研究三七成分含多种皂甙,如人参皂甙Rb1、RC、Rg1,...  相似文献   

3.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同属植物秀丽假人参(竹节三七)、峨嵋三七及羽叶三七的根,功用同人参三七相同,另有山漆、金不换、血参、参三七、田三七、田七等别称。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入肝胃大肠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7.5~15g;研末,2.5~5g;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禁忌:孕妇忌服。  相似文献   

4.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块根,又有田七、金不换、参三七、人参三七等名称。三七与人参同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不仅形态相似,而且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乃至临床应用等方面,也有相似之处。二者比较,人参在补气方面居优,而三七则在活血、止血、补血,止痛等方面见长。  相似文献   

5.
中药三七,又名田三七、参三七。关于它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6.
浅谈三七的致敏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萍  晏媛 《时珍国医国药》1998,9(5):405-405
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等,是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块根,其主要成分有三七皂甙A、三七皂甙B,另还有三萜皂甙,其甙元主要为人参萜三醇和人参萜二醇等。《本草纲目》谓其“能治一切血病”。近代根据...  相似文献   

7.
三七粉临床新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粉临床新用举隅许瑞琼(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广州510180)关键词三七粉临床新用口腔溃疡便秘三七,又名田七、滇七、参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三七的根。主产于广西、江西等地。始载于《本草纲目》,谓其具有“止血、散瘀、定痛”之功。其...  相似文献   

8.
三七最早见于《本草纲目》,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其干燥根又名参三七,主要产于云南、广西等地。本品止血作用良好,又能活血散瘀,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被称为“止血之神药,理血之妙品”。三七以其独特的疗效,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妇科月经病的临床治疗当中。  相似文献   

9.
余军  段士英 《山西中医》1994,10(5):19-20
参蛤三七散治疗顽固性支气管哮喘安徽省阜阳地区医院(236004)余军,段天英参蛤三七散是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己故岳美中教授自拟的经验方,由人参、蛤蚧、三七组成,主要功效为益气纳肾,活血祛痰平喘。自1988年以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此方观察治疗顽固性支气管哮...  相似文献   

10.
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鲍建才  刘刚  丛登立  张崇禧 《中成药》2006,28(2):246-253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植物,干燥的根入药。别名山膝、金不换、田三七、田漆、田七、参三七、血参、人参三七、滇三七。三七用于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本草纲目以前的《医门秘旨》、《跌损妙方》已有记载[1],因此三七是我国的传统珍贵药材。三七还是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自从70年代,由于发现三七中含有一些与人参(Panax ginsengC.A.M eyer)相似的化学成分(人参皂苷等)进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对三七进行了大量而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本…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药神参(竹节参)(Rhizoma of Panax japonicus)又名竹节人参、北三七、竹节三七、竹根三七等。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土家族药神参(竹节参)(Panaxja—ponicus C.A.Mey)的干燥根茎或肉质状块茎。具有滋补强壮、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止咳化痰等多种功效。在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民间医疗中被誉为“草药之王”,属珍稀濒危的名贵“七类”中草药。近几年已越来越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为此,笔者就其主要药效学的研究的概况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竹节参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竹节参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C.A.Mey.的根状茎及肉质块根,为名贵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民间又称竹节三七、土参、罗汉三七、北三七。竹节参是土苗医药的当家药物,竹节参通常被认为具有滋补强壮,止血通经,舒筋止痛,活血祛淤,健脾和胃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三七,又名参三七,滇七,田七等。因其叶左三右四,合而为七.故改为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主要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其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经,兼入心与小肠。具有化瘀止血之虞,止血而无留瘀之弊。广泛应用于人体各种出血之证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其效卓著,医林皆知,除诸家熟知的功效外,尚有以下功用,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昧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三七有“生打熟补”之说,即生三七对于跌打损伤、止血活血功效明显,熟三七则侧重于补益。原理在于三七加热后,三七的皂苷等成分被破坏,活血功能减弱,补益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5.
刘效军 《光明中医》2011,26(11):2355-2356
三七,又名参三七,滇七,田七,金不换等。始载于《本草纲木》,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其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心、小肠经。  相似文献   

16.
三七研究应用古今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主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因其与名贵药材人参同科同属,所以,清代杰出的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指出:“三七味甘微苦,颇似人参,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去瘀损、止吐血衄,补而不峻……”,所以,称人参与三七为中药中最珍贵者。三七别名较多,有山漆、血参、参三七、田七(以广西田漆产者为优而名)、旱三七(以区别于水三七、菊叶三七而名)、金不换(为中药中最珍贵者而名)等。三七以其卓越的疗效而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本文仅将古、今人们对三七的研究与应用做一整理与…  相似文献   

17.
三参连合剂,由三七、红参、黄连为主组成。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取效较好。在此基础上,笔者就三参连合剂对冠脉血流量、心率及心肌收缩力的影响,从药理作用方面进行了探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1.1药物三参连合剂药用:三七、红参各...  相似文献   

18.
参三七醇提液抑制肿瘤肝转移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三七醇提液抑制恶性肿瘤肝转移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该药对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的参三七醇提液对肿瘤组织MVD、VEGF、MMP2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参三七醇提液抑制肿瘤肝转移的作用机理与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运动能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三七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盛卸晃  王健  郭建军  龚兴国 《中草药》2007,38(7):987-989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又名田七、参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祖国医学中常用的理血类药物,传统上主要用于活血、化瘀、补血和止血。近年来对三七药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皂苷类成分上,而有关三七多糖的研究较少。三七粗多糖具有促进抗体生成,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作用。本实验采用色谱技术对三七多糖进行纯化分级,获得PNPSⅡa、Ⅱb组分并对分离的单一成分进行光谱学分析,表明其是一种典型的多糖,水解后对其分子组成的研究发现,该多糖组分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组成。  相似文献   

20.
HPLC测定天参胶囊中红景天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建理  段东波  常俊 《中成药》2005,27(8):i0001-i0002
天参胶囊是由丹参、三七、红景天等中药的提取物加工制成的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