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玲利  蒋婷  辛竞  訾铁营 《安徽医药》2013,17(12):2154-2156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白内障手术围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2011年8-12月出院的白内障手术病例69例(干预前)和2012年8-12月出院的白内障手术病例66例(干预后),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考察临床药师的工作效果.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后,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从干预前的100%下降为干预后27.3%(P<0.05);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干预前的(4.4±0.9)d缩短至干预后的(1.2±1.1)d(P<0.05).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等各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临床药师对眼科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的方法可行、有效,能提高围手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眼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对我院眼科2007~2010年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病历共945份,其中手术患者858份,对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间、给药时机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眼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局部用药(滴眼)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有限,选用基本合理。全身用药(静脉注射)的药物选择方面:喹诺酮类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头霉素用于手术预防性应用的情况。手术预防性应用时间合理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结论自2008年以来我院就逐步加强了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督管理,从本次调查看到2010年,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我院眼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仍需要进一步规范,特别是眼科I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品种选择方面。加强术前局部预防用药,减少全身用药是眼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调查某院2010—2011年(干预前)和2012年(干预后)出院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与疗程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预防使用率从干预前的97.2%下降至干预后的10.8%。结论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切实有效,达到了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樊裕  王旋  潘韵  姜翠敏 《中南药学》2014,(10):1043-1047
目的探索PDCA循环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成效。方法抽取本院普外科2009年7月2010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作为对照组,2010年7月2010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作为对照组,2010年7月2011年6月、2011年7月2011年6月、2011年7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2013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分别作为管理组12013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分别作为管理组13,应用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管理前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使用合理率及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显著性检验,判断是否取得显著成效。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9.23%下降至7.91%(χ2=13 890.16,P<0.001),使用合理率从0.77%上升至90.44%(χ2=13 571.10,P<0.001),术后切口感染率从0.77%下降至0.66%(χ2=7 547.58,P<0.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预防使用率显著下降,使用合理率显著上升,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下降,取得良好成效,今后应继续探索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以下简称"我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病例1 084例,设计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表,对预防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8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99例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1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疗程过长(3.60%,39/1 084)、选药不当(1.11%,12/1 084)、预防用药时机不当(1.01%,11/1 084)等。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较多问题,应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强化医师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谢晓露  朱俊峰 《中国药房》2014,(42):3957-3960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对眼科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行政干预与技术干预相结合的综合干预策略,对对照组(2011年1-8月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401份)、干预组1(2012年1-8月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417份)和干预组2(2013年1-8月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437份)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综合干预,3个阶段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对照组的20.70%下降至干预组的5.76%和12.13%(P<0.05);无适应证用药率从4.20%下降至0.48%和1.14%(P<0.01);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率从16.21%下降至1.68%和0.46%(P<0.01);用药时机不合理率从13.22%下降至1.92%和0(P<0.05);平均用药疗程从(2.80±2.70)d下降至(2.56±1.56)d(P>0.05)和(1.52±1.39)d(P<0.05)。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眼科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李希娜  李丹露  刘璐  张婧  马满玲 《中国药房》2012,(30):2818-282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5-7月219例(干预前)和2010年9-11月229例(干预后)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应用率、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的正确率从干预前的1.83%增加到干预后的95.6%(P<0.01);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干预前的(3.3±1.9)d缩短到干预后的(1.9±1.1)d(P<0.0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从干预前的0.4%增加至干预后的82.9%。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可明显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率,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本院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对我院部分手术患者的病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选择2008年6月在本院施行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126份,从术前、术中、术后及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用、给药次数等方面,对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对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指南>和<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判断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二甲医院2010年和2012年普外科3种清洁手术共200例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结果2012年和2010年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给药时机、疗程、使用量、品种选择、费用等方面差异显著。结论2010年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无指征使用、给药时机不当、疗程不合理、品种选择不当等不合理现象,2012年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1年以来长宁区中心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变化情况。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以来每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1月的60.20%下降到2012年9月的49.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53下降到35;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比例由2011年6月的78.40%下降至2012年8月的42.60%;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给药时间≤24h由2011年6月的16.10%上升至2012年8月的46.90%;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给药时间正确率一直保持在90.00%以上。结论: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规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手术患者病历180份,对抗菌药物种类及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份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率达97.8%;给药途径全部为静脉滴注;平均用药时间为4.9d;用药合理率为52.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给药时间不当、用药疗程长等。结论本院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监管,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2年第二季度~2013年第二季度剖宫产手术出院病历150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均为单一用药。药品选择:使用的抗菌药物为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共涉及7个品种,其中使用频次占比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硫脒(42.0%)、五水头孢唑啉(38.7%)、头孢西丁(8.0%)。预防用药时机: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所有患者均为结扎脐带后静脉给药。预防用药疗程: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除手术部位感染转为治疗的2例外,其余病例预防用药疗程均没有超过48 h。结论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在药品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和疗程等方面总体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和分析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3~4月96例和2011年3~4月103例普通外科手术病历,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用药合理性.结果 2011年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比2010年得到了明显提高,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单一用药、用法用量等指标都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对医师培训、临床药师干预等措施,本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袁波  李玲  黄芳  陆文杰 《中南药学》2013,(7):555-558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9月(干预前)和2012年7~9月(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统计、分析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干预后由84.67%下降到57.30%(P〈0.01),抗菌药物费用明显减少(P〈0.01),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我院为规范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为今后我院外科手术合理预防应用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对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及2012年度同期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择期手术患者36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Ⅰ类手术预防用药率逐年降低,Ⅱ类手术术后联合用药率降低。麻醉诱导期给药率逐年增高,三代头孢药物使用率逐年降低。结论对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未执行临床指导原则,采取行政干预与宣传教育,临床药师依据本院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及临床用药干预,以及医院行政干预,有效的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单病种治疗费用,预防医院感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7—12月所有剖宫产病例共计371例,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最高的是甲硝唑351例(42.24%);347例(93.53%)患者采取术后给药方式;围术期用药时间疗程主要集中在72~120h(81.67%);少数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单次剂量选择存在不合理。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剖宫产围术期预防用药管理,加大对临床科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将围术期用药纳入医院合理用药考评标准,建立健全临床药师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7.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本院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外科手术患者病历819份,制定调查表,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品种、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疗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单用比例为76.4%,二联用药比例为17.3%,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为6.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涉及六大类15个品种,应用频率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约占78.3%,绝大多数病例用药持续时间过长;抗菌药物选用主要以经验为主。结论本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严重,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等方面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改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我院2012年度出院的29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病历,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00.O%,其中全身性用药98.3%,局部用药100%;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在术前0.5~2h或在麻醉诱导开始时,仅术前0.5~2h给药1次129例(44.5%);术前0.5~2h给药1次,术后〈24h给药1次63例(21.7%),术前0.5—2h给药1次,术后应用2d.82例(28.3%):术后应用〉2d,11例(3.8%);未全身预防用药者5例(1.7%),而所有患者局部预防用药均在手术前1日开始使用;患者平均住院床日为4.3d。结论我院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但依然存在个别患者全身预防用药选药欠妥、联合用药、过度用药、局部术前用药时间过短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院480例儿童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并对其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6月外科手术治疗的住院病历480份,调查不同切口类型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抗菌药物的选择、适应证、术前用药时间、联合用药与疗程等进行评价.结果: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0%,预防性抗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开展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精神及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要求,抽取我院2011年1-6月(干预前)和2012年1-6月(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各18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2011年相比,2012年1-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8.33%降至46.11%,联合用药比例由22.60%降至2.41%,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9.38%升至67.47%,用药时机合理率由16.38%升至61.45%,用药疗程合理率由8.47%升至53.01%。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仍存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预防用药时间偏长等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