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市直机关单位科级以上公务员吸烟现况和影响因素,为市政府推进控烟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市直机关单位科级以上公务员的吸烟状况进行调查。描述其吸烟现况、控烟知识及态度情况等,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654人,男性1266人,占76.32%,女性388人,占23.68%。总体吸烟率为29.02%,男性公务员吸烟率为37.44%,女性公务员吸烟率为1.55%。影响公务员吸烟的主要因素有:性别(OR=63.667,95%CI:0.012~0.059)、年龄(OR=2.234,95%CI:1.346~3.710)、职务(OR=2.483,95%CI:0.742~1.201)、单位禁烟规定(OR=1.643,95%CI:1.262~2.140)、家里禁烟规定(OR=3.895,95%CI:2.833~5.356)和知晓烟草危害知识(OR=1.337,95%CI:1.079~1.658)。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公务员吸烟率略高于全国水平。开展公务员控烟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吸烟现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2月,采用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从深圳市10个行政区抽取了274个禁烟场所,每个场所拦截调查10名居民,有效调查2 708名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烟草危害的认知、《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的认知,吸烟行为和控烟态度进行调查。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深圳市15~70岁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5.18%。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居民现在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烟草危害知识得分高(OR=0.75,95%CI:0.67~0.86)是保护因素;而男性(OR=12.94,95%CI:9.41~17.79)、高年龄(OR=1.21,95%CI:1.10~1.45)、反对控烟(OR=3.70,95%CI:2.84~4.81)是危险因素。结论应将高龄人群、男性、反对控烟者列为控烟干预重点对象,可通过提供戒烟服务、加强宣传教育和控烟执法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人群的现在吸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城区卫生系统单位的烟草流行和控烟状况,为实施盖茨中国控烟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以问卷方式对24家机关类单位和2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在岗员工分别进行全员调查。结果总的吸烟率为16.25%,男、女吸烟率分别为45.08%和0.07%,二手烟暴露率为44.76%;吸烟员工在工作单位、在禁烟区域吸烟的分别占72.35%和58.94%,准备12个月以内(包括1个月内)戒烟的占36.31%;调查对象中认为医院、工作场所和本单位应室内禁烟的分别占98.14%、94.96%和94.14%,知晓本单位规定室内全面禁烟的占66.27%,希望本单位有更严格控烟规章的占87.15%。结论 47家目标单位员工的吸烟率,男、女性吸烟率和二手烟暴露率均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对烟草危害知识及单位室内禁烟规章的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生劝阻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重庆市某医学高等学校临床、公共卫生、麻醉医学、影像医学四个专业共2599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27名(39.5%)医学生劝阻他人吸烟。劝阻亲人吸烟率64.1%,劝阻朋友吸烟率33.6%,劝阻老师吸烟率12.8%。在有明显戒烟标志的公共场所见到陌生人吸烟,36.0%会上前劝阻。医学生劝阻吸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本人及亲友吸烟情况,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对社会控烟环境的感知及参与控烟实践等14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16,95%CI:1.255~1.831)、高年级学生(OR=1.181,95%CI:1.053~1.325)、本人(OR=0.632,95%CI:0.461~0.867)及亲朋好友(OR=1.226,95%CI:1.045~1.438)吸烟情况、媒体控制吸烟信息(OR=0.883,95%CI:0.800~0.974)、有效劝阻他人吸烟(OR=0.530,95%CI:0.404~0.697)的医学生更倾向于劝阻他人吸烟(P均0.05)。结论医学生劝阻吸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医学生烟草危害性教育,积极开展控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控烟技能,加大媒体控烟宣传的同时积极宣扬公众劝阻吸烟的道德善举,制定相应法律为公民劝阻吸烟提供保障,形成良好的社会控烟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3个县(市)城乡居民对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的态度,探讨影响城乡居民控烟态度的主要因素.方法 2004年以四川省绵竹市、江西省安义县、河南省新安县为研究现场,每个研究现场均采片j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69岁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运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人户调查.采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对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个县(市)调查对象的现在吸烟率为44.3%,在现在吸烟者中80.7%(1379/1709)报告经常或有时在公共场所吸烟;有工作者中9.6%(479/4983)报告工作场所有室内完全禁烟的规定;调查对象对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的赞成率是4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地区、城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状况、掌握被动吸烟的健康危害知识、通过广播接受过控烟宣传与居民对公共场所完全禁烟态度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居住在城区的调查对象比居住在农村者更支持在公共场所完全禁烟(OR=1.29);女性支持高于男性(OR=1.27);高年龄组较低年龄组更赞成公共场所完全禁娴(30~49岁vs.18~29岁:OR=1.46;50~69岁vs. 18~29岁:OR=1.71);文化程度与控烟态度间呈正关联,文化程度越高,赞成率越高;与吸烟者相比,戒烟者、非吸烟者更支持在公共场所完全禁烟,OR值分别为1.90和2.01;掌握被动吸烟健康危害知识的调查对象对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赞成率高于未掌握知识者(OR=2.26);通过广播接受过控烟宣传者较未接受者更赞成公共场所完全禁烟(OR=1.43).结论 3个县(市)人群已有一定的禁烟基础,应尽快制定并推广在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尹科  张军伍  杨芳  方科  张雷廷  刘峰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0):1251-1254
目的 基于WHO-5A模式的烟草综合控制项目,了解WHO-5A模式对在职医务人员的控烟效果。 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不同科室的在职医务人员7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接受基于WHO-5A模式的控烟干预;对照组未实施任何控烟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吸烟情况、对烟草知识的了解及控烟态度。 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720名医务人员,吸烟率为32.78%(236/720),日吸烟量为(11.67±1.15)支。经过6个月干预后,干预组吸烟率由33.61%(121/360)降为20.00% (72/360),日吸烟量由(11.72±1.65)支降为(9.08±0.93)支,与干预前比较,吸烟率(χ2=16.996,P<0.001)和日均吸烟量(t=3.813, P<0.001)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吸烟率(χ2=6.398,P=0.011)和日均吸烟量(t=4.932, P<0.001)均较低。在烟草危害知识了解方面,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除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条目外,其他认知水平均显著提升 (P<0.05),对照组医务人员无明显变化(P>0.05);在控烟态度方面,干预组控烟态度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医务人员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WHO-5A模式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在职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和日均吸烟量,提升医务人员对烟草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善控烟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中小学生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9—10月采用二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各年级2个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北京市学校人群烟草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生现在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 794名中小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 758份,问卷有效率为97.99%。西城区中小学生现在吸烟率为3.07%,男生现在吸烟率为4.99%,高于女生的1.14%(P0.05)。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学生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10%、0、1.69%和13.29%,职高学生现在吸烟率最高(P0.05)。尝试吸第一口烟的年龄主要为≤7岁,占29.55%;尝试吸烟原因主要为好奇,占57.95%;中小学生家庭被动吸烟率为31.91%;室内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率为58.30%;室外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率为6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0.144,95%CI:0.061~0.338)、职高学生(OR=9.470,95%CI:4.333~20.696)、朋友中至少有一人吸过烟(OR=6.344,95%CI:3.034~13.265)、看到烟草零售点有烟草广告(OR=3.015,95%CI:1.401~6.487)是中小学生现在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西城区中小学生现在吸烟率为3.07%,男生、高年级尤其是职高学生应作为重点人群进行控烟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烟草销售人员对烟草危害的知晓情况、对吸烟的态度以及吸烟行为情况,并分析烟草使用知信行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丰台区3个街道所有烟草销售点的194名烟草销售人员,问卷调查其烟草危害知识、吸烟态度和行为现况,并采用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烟草使用知信行的因素。结果北京市丰台区烟草销售人员吸烟和二手烟危害知晓率分别为33.38%、43.43%,吸烟态度正确率为33.38%,现在吸烟率为29.90%。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吸烟(χ~2=26.495,P=0.047)和二手烟(χ~2=34.072,P=0.005)危害知识的影响因素;性别(女性OR=0.014,95%CI:0.004~0.050)、态度(持正确态度题目数为3,OR=0.110,95%CI:0.023~0.530;持正确态度题目数为4,OR=0.047,95%CI:0.005~0.468)是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丰台区烟草销售人员吸烟和二手烟危害知晓率较高,吸烟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实施控烟健康教育干预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普及烟草危害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烟草销售人员建立正向的吸烟态度,从而改变其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医院医务人员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选取北京市三甲医院北京医院的所有在岗临床医生和护士1 41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员工吸烟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情况、戒烟意愿、饮酒情况、吸烟或二手烟对本人健康影响的认知等。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获得1 359份有效问卷,总体吸烟率为3.38%。男性吸烟率(17.54%)显著高于女性(0.53%);随着年龄和文化程度升高,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99.236,95%CI:21.374~460.735)、高年龄(OR=1.663,95%CI:1.131~2.445)和高饮酒频率(OR=1.392,95%CI:1.042~1.862)均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医务人员中现在吸烟者对吸烟和二手烟危害性的认知水平均显著低于戒烟者和非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3个现在吸烟者中,仅有10人(30.30%)认为戒烟很重要,23人(69.70%)近期无戒烟打算,诊断为烟草依赖性综合征者仅5人,占15.15%。结论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吸烟率较低,医院控烟工作效果较好。但还需加强对男性、年龄较大者和经常饮酒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促进其戒烟,从而进一步降低医务人员吸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烟草流行是全世界至今所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几年大学生吸烟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了解沈阳市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吸烟行为的流行状况、控烟知识的知晓情况、控烟的态度和行为,为沈阳市各高校更好地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方法选择沈北地区1所医学院校、4所非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作为此次调查的样本来源,对5所学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977名作为样本,于2016-04开展问卷调查。组间构成比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吸烟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42份,吸烟者共145名,吸烟率为17.2%,其中,医学专业大学生占比17.2%低于非医学专业的82.8%,χ2=124.511,P0.001;男生占比94.5%高于女生的5.5%,χ2=41.541,P0.001。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控烟态度与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包括控烟活动、是否支持禁烟法律、是否相信吸烟有害健康和是否应该在封闭场所禁止吸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了解相关法律(OR=0.431,95%CI为0.259~0.717,P=0.001)、知道尼古丁的戒烟疗法(OR=0.362,95%CI为0.229~0.571,P0.001)、专业(OR=0.486,95%CI为0.291~0.809,P=0.006)为保护性因素,性别(OR=23.828,95%CI为11.208~50.656,P0.001)为危险因素。结论医学专业学生对控烟活动、禁烟法律、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支持度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人群的吸烟行为、对吸烟相关知识的认知和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方法于2007年在江苏省南通市和张家港市医疗机构、学校、政府机关、公共交通场所、餐馆和网吧6类公共场所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516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现在吸烟和被动吸烟暴露情况以及对吸烟相关知识认知和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并对吸烟相关知识和态度进行评分。结果男性现在吸烟率为51.2%,高于女性(0.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女性被动吸烟暴露率(56.9%)与男性(65.7%)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人群对吸烟或被动吸烟有害的正确认知率较高(均高于90%),但对被动吸烟具体危害的认知相对较低(均低于90%)。对各类场所全部或部分禁烟的支持率均较高,最低为网吧(83.7%),最高为学校(100.0%),但对与自身相关场所全面禁烟的支持率均低于其他职业人群。对男性职业、认知和态度与吸烟行为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服务行业人员吸烟危险高于其他职业人群(OR=3.40.95%CI:2.10~5.50),对吸烟相关知识和公共场所禁烟态度的评分越高。越可减少吸烟行为。结论服务行业人员的吸烟行为高于非服务行业人员,而对吸烟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和对禁烟的支持率却较低。应大力加强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以改变不同职业人群对控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珠海市无烟医院建设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开展无烟医院建设,了解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价无烟医院建设的干预效果。方法在全面开展无烟医院建设前及1年后,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珠海市抽取市级医院1家,香洲、斗门和金湾3个行政区内分别抽取3家区级医院、3家私立医院、6家镇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干预前后烟草流行情况调查,了解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变化。结果在全面开展无烟医院建设前后,珠海市医疗机构的无烟环境得到改善,单位禁烟规定的制定及执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29和110.66,P均〈0.05);干预后工作人员对吸烟及被动吸烟与疾病关系的正确认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t值分别为-8.40和-5.28,P〈0.05),工作人员的吸烟率和上班时间吸烟比例较干预前降低(χ2值分别为5.64和9.32,P〈0.05)。结论珠海全面开展无烟医院建设1年后,医疗卫生机构的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企业工人中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企业一线工人中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控烟与戒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山市三乡镇的10家企业,对企业一线工人中所有成年吸烟者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既往戒烟经历以及戒烟意愿,并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戒烟意愿有关的因素。结果共调查1 573名吸烟者,其中男性1 353人,女性174人,664人(42.2%)曾尝试过戒烟;有676人(43.0%)打算戒烟。调查对象的吸烟相关知识的平均分是(11.5±3.9)分(满分28分),对吸烟态度的平均分是(77.0±9.9)分(满分110分),尼古丁依赖程度的平均分为(3.5±2.5)分(满分10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既往戒烟经历(OR=2.56)、有戒烟信心(OR=14.47)、吸烟相关知识得分高(OR=1.05)、吸烟相关态度得分高(OR=1.05)的人群更倾向于打算戒烟;相对于月收入≤2 000元的人群,〉4 000元收入的(OR=0.48)戒烟意愿低。结论被调查的企业一线工人的吸烟相关知识得分较低,在企业控烟工作中,应加强有关吸烟危害的健康教育,提高企业吸烟者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戒烟态度,同时增强其戒烟信心,传授戒烟方法,鼓励多次尝试戒烟,提高戒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北京市部分区县公务员吸烟情况,探讨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北京市5个区县的3个级别机关单位中抽取公务员1230名,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公务员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公务员的吸烟率为23.7%,男性吸烟率为45.8%.男性较女性吸烟率高(OR=108.869,95%CI:43.819~270.488).年龄(OR=1.026,95%CI:1.008~ 1.044),机构类别(OR =2.406,95% CI:1.210~ 4.786),机构级别(OR=1.502,95%CI:1.112 ~2.028),家里禁烟规定(OR=2.535,95%CI:1.976 ~ 3.252),烟草危害认同度(OR=0.800,95%CI:0.702 ~0.913),公众场所禁烟态度(OR =0.833,95%CI:0.753 ~0.920)等因素是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公务员的吸烟率有所下降,但仍需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进一步降低其吸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通市不同职业人群吸烟状况、对吸烟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方法于2007年5—6月在南通市采用方便抽样和配额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医疗机构、学校、政府机构、公共交通场所、餐厅和网吧等6类公共场所331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主动吸烟及被动吸烟状况、对吸烟相关知识的认知、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结果调查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1.15%,男性(50.74%)高于女性(0.5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被动吸烟率为56.62%,其中男性51.28%,女性58.7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0)。不同职业人群对吸烟和被动吸烟损害健康的正确知晓率均高于90%,而对被动吸烟具体危害正确知晓率较低(均低于90%)。男性人群中,服务行业人员的吸烟率(65.63%)高于其他行业。不同职业人群中,教师的被动吸烟率(29.63%)低于其他职业人群;服务行业人群对吸烟相关知识的正确知晓率和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率均低于其他职业。不同职业人群对"医务人员不应当着病人面吸烟"、"学生不应吸烟"、"公务员开会时不应吸烟"非常同意的比例较高(均大于85%)。结论南通市男性现在吸烟率较高,服务行业的吸烟率高于非服务行业。应大力开展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加大公共场所禁烟管理力度,以改善不同职业人群对禁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和白银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吸烟现状及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武威市和白银市590名18岁以上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的吸烟率为23.7%,其中男性(44.8%)高于女性(1.1%),武威市(30.1%)高于白银市(10.5%),在各年龄段中51岁以上最高(37.0%),婚姻状况中在婚最高(25.3%),文化程度中以初中及以下最高(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OR=0.01)、年龄(OR=1.68)和参加控烟培训的次数(OR=0.26)。结论男性中老年从业人员仍然是甘肃省医疗卫生系统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加大控烟宣传,加强控烟培训对开展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深入调查上海市某区常住社区居民的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控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9—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某社区11个居委的13 567名全年龄段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资料、个人吸烟、饮酒、饮茶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吸烟与调查因素的关联。[结果]调查对象总吸烟率21.0%(2 083/9 903)。除家庭人均月收入外,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种、饮酒状况、饮茶状况人群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为(22.7±6.4)岁,65.4%的居民起床后60 min以内开始吸第一支烟。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OR=46.97,95%CI:33.26,66.32);20~、30~、40~岁年龄组吸烟率均大于〈20岁组,OR值(95%CI)分别为3.56(2.06,6.17)、4.42(2.50,7.83)、4.16(2.43,7.1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吸烟率低于初中及以下(OR=0.59,95%CI:0.43~0.81);从事脑力劳动者吸烟率低于从事体力劳动者(OR=0.78,95%CI:0.61~0.98);已婚者和丧偶者的吸烟率高于未婚者,OR值(95%CI)分别为2.21(1.07,4.58)、2.19(1.70,2.81);饮酒者吸烟率高于不饮酒者(OR=2.53,95%CI:1.97~3.26);饮茶者吸烟率高于不饮茶者(OR=2.29,95%CI:1.87~2.81)。[结论]上海市某社区常住居民的总体吸烟率较高。男性、中年人、较低的文化程度、体力劳动者以及有饮茶和饮酒习惯的人群,与吸烟行为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江苏省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及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江苏省泰兴、张家港和丹阳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AIDS的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1.3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OR:3.466,95%CI:1.782~6.739)和在职培训(OR=1.353,95%CI:1.112—1.647)是医务人员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35.6%的医务人员面对(HIV+/AIDS)会有恐惧心理,且年龄高(OR=0.456,95%CI:0.217~0.956)、经过培训(OR=0.763,95%CI:0.634~0.918)及知识知晓率高(OR=0.702,95%CI:0.573~0.859)能减少恐惧心理,在不同科室间医务人员的恐惧感不同;81.9%的医务人员在知道患者是HIV/AIDS时能继续为其治疗。医务人员对待AIDS的态度直接影响其为HIV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结论医务人员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应针对医务人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消除对HIV/AIDS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4—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抽中的家庭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市27718名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完成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5684份。居民吸烟率为22.7%,男性吸烟率为46.2%,女性吸烟率为2.0%;现在吸烟率为19.9%,男性现在吸烟率为40.5%,女性现在吸烟率为1.6%。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中位数为20岁,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中位数为14.3支。戒烟率为13.1%,复吸率为9.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022,95%CI:0.019~0.026)、文化程度(OR=0.697,95%CI:0.659~0.737)、家庭人均年收入(OR=0.975,95%CI:0.955~0.995)和饮酒(OR=2.687,95%CI:2.467~2.927)是吸烟的影响因素,在以在校学生或未婚状况为对照时,职业和婚姻状况亦是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居民吸烟率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吸烟主要在男性中流行,控烟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山西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吸烟行为、烟草危害知识与态度及提供戒烟服务的现状,为制定控烟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西省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项目的18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站)、疾控中心和健康教育所共94个单位9637名在职职工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吸烟率为9.83%,其中男性吸烟率为28.82%,女性吸烟率为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921.23,P〈0.01)。有87.00%的医务人员知晓本单位规定“不能在室内任何区域吸烟”,吸烟的医务人员中有80.10%在上班时吸烟;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2.82%;医生在就诊时从不或很少询问病人吸烟情况占72.10%。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对吸烟危害相关知识与态度情况的知晓情况(×。=101.88,P〈0.01)和对吸烟、被动吸烟与疾病关系知识知晓隋况(x2=14.8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的危害”(P=0.000,OR=1.007,95%C1:1.005~1.105)和“外国烟的危害比国产烟的危害小”(P=0.013,OR:1.002,95%CI:1.001—1.004)知晓率高是促使不吸烟的保护因素,男性是吸烟的危险因素(P=0.000,OR=1.319,95%c,:1.303-1.335),高学历是不吸烟的保护因素(P=0.000,OR=1.023,95%C1:1.016~1.030)。结论山西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控烟环境尚未形成,需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烟草危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控烟意识,强化控烟监督力度,推进创建无烟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