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8例(冠心病组)及同期的无心肺疾病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VVI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及冠心病组LAD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量心尖四腔切面[包括后间隔心尖段(A)、中间段(B)、侧壁心尖段(C)]、心尖两腔切面[包括左室前壁心尖段(D)、中间段(E)、基底段(F)]、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包括前室间隔中间段(G)、基底段(H)]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率(SRs)、应变(ε);同时测量冠心病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然后作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术前除A、C节段外,其余各节段Vs、SRs、E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冠心病组B、D、E、F、G、H节段中除B节段外,其余节段Vs、SRs、ε在术后1个月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001);冠心病组患者支架植入前LVEF[(4750±680)%]明显高于支架植入后[(5940±710)%](P〈0.05)。结论VVI技术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一种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QTVI评价30例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20例无任何心脏疾患者(对照组)的左心室局部心肌,获得不同室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多普勒速度曲线、时间速度积分曲线,测量最大峰值速度(Vs)、最大心尖方向位移(Ds).结果:对照组不同心肌节段的Vs及Ds均为基底段较高,中间段减低.MI组心肌各节段平均Vs与Ds较对照组下降,梗死节段更明显,两组左心室基底段Vs与D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高度相关.结论:QTVI技术可准确识别运动异常节段,是无创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定量、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QTVI技术对冠心病不同节段心肌收缩运动状况进行定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31名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组(冠脉造影阴性)10例,冠脉病变组(冠脉造影阳性)21例。结合同步心电图,在TVI模式下采集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动态图像,取样左室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侧壁和室间隔之基底段、中段共12个节段测量心电图R波顶点至QTVI曲线收缩峰值速度的时间(TR-PV),比较两组之间该指标的差异。结果 正常组及冠脉病变组相同室壁的基底段与中段TR-PV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冠脉病变组心肌节段TR-PV与正常组相比,前壁、后壁的基底段与中段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侧壁的基底段与中段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缺血节段心肌收缩运动存在失同步化,TR-PV是对冠心病缺血节段心肌的收缩运动功能失常进行客观定量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QTVI)分析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收缩功能。方法应用QTVI测量30例足月儿和30例早产儿有无临床心功能不全表现,通过标准心尖左室四腔观、两腔观切面获得的左心室的4个室壁(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运动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Vs呈梯度变化,基底部瓣环处速度最高,中间部次之,心尖部最低,各节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足月儿左室壁各节段Vs高于早产儿。结论QTVI技术能定量评价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足月儿左心室心肌运动速度高于早产儿。  相似文献   

5.
定量组织多普勒对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室心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室局部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运用QTVI对40例正常人及42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中段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进行分析,测量舒张期左室心肌的收缩期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的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的运动速度(Va),并计算Ve/Va。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LVEF等值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舒张期室壁VS低于正常组,Ve低于正常组,Ve/Va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a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VI技术可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左室心肌运动异常,表现为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提示早期可能存在左室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评价急性缺血再灌注对犬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为QTVI应用于临床判断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健康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组)7只,结扎左前降支60分钟后再灌注180分钟;缺血后适应组(Post—C组)7只,结扎左前降支60分钟后,再通30秒、再夹闭30秒,循环3次,然后再灌注180分钟。实验犬分别于缺血前基础状态、缺血60分钟、再灌注180分钟时进行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参数,即收缩峰值速度(Vs)、收缩峰值位移(Ds)、左室射血分数(EF)测量。结果:Vs、Ds和EF相关性良好,两组在基础状态时,Vs、Ds和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60分钟后各值均较基础状态时降低(P〈0.05),再灌注180分钟后各值均有改善,且Post—c组明显高于Con组(P〈0.05),但均未达到基础水平。结论:QTVI技术可较准确评价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脏收缩功能变化,与2-DE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黄海燕 《吉林医学》2011,(36):7675-7676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左室壁收缩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组健康人群及冠心病组的病例应用组织速度显像采集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的图像,获得QTVI的速度-时间曲线图,测量左室14个节段收缩期的峰值速度,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正常组各节段的峰值速度为标准,冠心病组各节段峰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QTVI技术能有效地定量评价冠心病左室壁收缩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方面的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74例,取冠脉造影正常者26例为对照组,冠脉造影证实左冠状动脉狭窄≥75%的心肌缺血患者48例为缺血组,介入治疗后3个月内行斑点追踪检测,分析斑点追踪与节段性室壁运动的关系。结果:缺血组各节段左室最大收缩期应变值较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冠脉缺血患者介入治疗后左室收缩期应变较术前各节段均有改善,基底段改善相对明显(P〈0.05)。结论:斑点追踪与冠脉造影结果吻合良好,可定量评价缺血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QTV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右室壁运动速度及心肌同步性运动的价值。方法A组为正常对照26例,B组为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1周内患者24例,应用QTVI获得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阶段的收缩期(Vs)舒张早期(Ve)舒张晚期(Va)运动速度收缩期S波持续时间(ET)及Ve/Va比值,同时测量各节段自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s)和舒张期同步性指标(Te)。结果B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的Ve均较A组显著减小(均P〈0.01),基底段的ET及中段的Ve/Va比值均较A组减小(均P〈0.05),B组右室游离壁内各节段间的Ts和Te无差别(P〉0.05)。结论QTVI可简便敏感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右室壁运动异常,AMI患者急诊行PCI术后右室游离壁内各节段收缩和舒张同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早期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运用QTVI对30例正常人及30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进行分析,获得左心室心肌二尖瓣环处的收缩期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的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的运动速度(Va),并计算Ve/Va。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LVEF等均在正常范围(P〉0.05);糖尿病组左心室壁Vs、Ve、Ve/Va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TVI技术可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左心室心肌运动异常,表现为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程度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西电集团医院及榆林市第一医院影像科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行MSCTA检查,以CAG检查为对照,计算MSCTA检查冠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并比较CAG、MSCTA检出冠脉狭窄程度情况;再行核素M PI检查,计算M S CTA检出狭窄冠脉的心肌灌注积分差、负荷总积分。结果以CAG检查为对照,在80疑似患者中,MSCTA检查显示:68例患者存在冠脉狭窄共166支,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8%、97.58%、95.28%、96.99%、96.19%。MSCTA、CAG检出冠脉不同狭窄的程度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在MSCTA检查中,轻度狭窄组的灌注积分差(0.80±0.60)分、心肌负荷总积分(2.00±1.58)分,均比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MSCTA不仅能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斑块性质,还能初步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例冠心病患者均行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CT-MPI、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与灌注正常组比较,灌注异常组MBF、MBV明显低,TTP明显长(P<0.05);在ST段严重压低时CAG阳性组QT、QTc间期较CAG阴性组明显长(P<0.05);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MPI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91.11%、特异度70.59%、准确度85.48%,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1.11%、特异度94.12%、准确度77.43%;CT-MPI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准确率较CT-MPI检查、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明显大。CT-MPI联合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可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率,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心肌缺血总负荷在评估不同程度、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病人均行冠脉造影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两组.一组最少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另一组最少一支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但未完全阻塞.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心肌缺血总负荷值、24h心肌缺血总时间、24h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结果 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心肌缺血总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增加显著.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缺血次数有进一步增加,但只有三支病变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才明显增加.冠状动脉内药物j余层支架术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明显下降.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增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若明显增加,反映冠心病病情加重;冠脉内药物狳层支架术是冠心病的最佳治疗:心肌缺血总负荷对判断冠心病病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文 《河北医学》2004,10(11):1024-1025
目的:探讨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比,冠心病患者心电图(ECG)ST-T改变的相关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均以Judkins技术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阳性的冠心病患者。对比分析其心电图ST-T改变所对应的血管病变。结果:120例患者ECG定位为前壁、下壁、侧壁、广泛心肌缺血者分别为58、16、20、26例。前壁心肌缺血预测左前降支(LAD)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6.2%;下壁心肌缺血预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2.5%;侧壁心肌缺血预测左回旋支(LCX)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55.0%;广泛心肌缺血判定左主干(LM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1.5%。结论:心肌缺血ECG定位可以用以初步判断冠心病缺血相关动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及其融合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疑诊冠心病患者70例,均行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和CCTA检查,并于15日内行冠脉造影(CAG)诊治,分析其影像特点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70例患者中MPI提示正常、异常分别5例、65例,其中心肌缺血60例,心肌梗死5例,共210个节段,节段灌注异常68段,灌注正常142段,灌注异常节段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低于灌注正常节段,而达峰时间(TTP)较灌注正常节段延长(P<0.01);CCTA发现冠脉异常、正常分别53例、17例,其中93个节段异常,冠脉狭窄≥50%,117个节段正常;MPI/CCTA融合影像提示,冠脉异常(存在功能相关冠脉狭窄)56例、正常14例,以CAG为诊断金标准,MPI/CCTA融合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MPI及CCTA(P<0.05)。结论MPI与CCTA对冠心病均有较好诊断效能,尤其是MPI/CCTA融合显像可明确冠脉狭窄与其功能状态的关系,提高功能相关冠脉病变检出率,有望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而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3例,合并有糖尿病11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不合并有糖尿病的52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病人的一般情况、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观察两组病人在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心电图、心肌缺血症状等方面的发病情况。结果:(1)两组病人在发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情况无明显差异;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心电图异常、无心肌缺血表现和心电图正常、有心肌缺血表现这两种情况在观察组中均较对照组多见。结论:(1)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病人多见,如不能及时识别易延误诊治。(2)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损害较重,心力衰竭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窦性心律震荡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CAG)和CCU监护的患者68例,其中A组(CAG阴性组)23例,B组(CAG阳性组)45例,包括单支病变组21例,多支病变组(≥2支)24例,测量反映HRT的两项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B组(CAG阳性组)中两亚组患者震荡初始(TO)值较A组(CAG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阴性、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TO值分别为0.101±1.843、0.115±3.121、0.131±2.733,P〉0.05;而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震荡斜率(TS)值显著低于A组(CAG阴性)P〈0.05,3组TS值分别为16.780±8.130、10.312±5.525、5.703±4.534,且TS值与冠脉病变程度有显著相关(TS相关r值0.54,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有HRT受损,且随冠脉病变程度增加其受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张生光  俞静  汪荣金  陈爱  骆合德 《浙江医学》2008,30(2):132-135,F0003
目的探讨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速度、形变、位移及同步性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应变率成像(SRI)、组织追踪(TT)和组织同步化成像(TSI)定量分析1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和21名正常人左室局部心肌收缩期(Vs)、舒张早期(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收缩末期(εsys)、峰值(εp)和收缩后应变(εps)及R波至峰值应变的时间(T-εp);收缩期(SRs)、等容舒张期(SRir)、舒张早期(SRe)及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收缩期峰值位移(Ds)、R波至收缩期位移峰值的时间(T-ds)及收缩达峰时间(Ts)等指标。结果在中重度狭窄者中SRs(-0.79±0.69)s-1、SRir(-0.34±0.87)s-1、SRe(0.51±0.64)s-1及Vs(3.79±1.66)cm/s、Ve(-4.58±1.85)cm/s、Ds(7.84±2.94)cm/s较对照组SRs(-1.02±0.53)s-1、SRir(0.067±0.53)s-1、SRe(1.13±0.62)s-1及Vs(5.50±1.79)cm/s、Ve(-6.50±2.8...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8月我院心内科临床拟诊为冠心病88例患者进行冠脉CT血管成像(CTA),其中36例行冠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8例患者共有47例(53.41%)94支冠脉血管狭窄,30例(34.9%)冠脉钙化病变,42例(47.72%)冠脉血管心肌桥,36例行冠脉造影(CAG)进行对比分析冠脉狭窄程度有34例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4.44%。结论 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钙化病变、心肌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98-101
目的讨论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9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所有病例均行UCG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UCG利用左室16节段划分法多切面观察各室壁运动情况,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讨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U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4.9%、95.0%、38.4%、99.1%及8.4%。其中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敏感性分别为7.7%和74.6%,心肌梗死组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病变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U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随着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随着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CG作为无创性检查,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因其敏感性及准确性不高,故在临床应用中需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