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withscoliosis,DLSSS)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LSSS患者15例。结果术后随访3~4年6个月(平均3年5个月),术后1年、3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3%。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均行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并测量术前和术后患者X线上腰椎冠状面Cobb's角和矢状面的前凸角.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0个月.优1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术后冠状面Cobb's角为5°~20°,平均12.5°;腰椎前凸角为-45°~-20°,平均-31.5°.结论 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能重建腰椎序列及稳定脊柱,对巩固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50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8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后路减压、矫正侧凸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和后外侧植骨融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随访1年,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AS)、腰椎JOA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植骨融合情况展开分析。结果椎间植骨融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后外侧植骨融合组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发现,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和脊柱变形的情况,恢复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0月,治疗症状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42例,平均年龄为64.3岁,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32°,采用腰椎后路减压,辅助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后外侧融合或椎间融合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采用JOA29分法对术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4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9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1.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1分,改善率平均为83.3%。术后平均矫正角度平均为16°,骨融合率达到100%,无神经损伤及翻修病例。结论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维  陈建华  阮文辉 《吉林医学》2011,(18):3777-3777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患者74例,所有患者拍片检查及CT、MIR检查所示,患者椎体边缘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腰椎侧凸且角度在35°~65°间,平均43°以及双侧关节突的增生肥大内聚。结果:经过有针对性对患者的采取临床治疗,患者临床疗效的达到优量率高达91.9%。结论:对于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经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e Y  Xu YY  Wang SG  Ji F  Fei HD  Zhao QH  Tian JW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1):2931-2934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症的发病机制、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腰椎退变性侧凸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为52 ~79岁,平均67.4岁.通过比较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Cobb's角和腰椎前凸角变化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32例均获得12~ 5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8.5个月,所有患者均在6个月后获得骨性融合,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无断钉断棒,无假关节形成现象.术前ODI为(60±11)%,术后末次随访时为(21±6)%;术前Cobb's角数为(28±9)°,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3±5)°;术前腰椎前凸角为(20±10)°,术后末次随访时为(4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腰椎退变性侧凸症手术治疗应采取个体化设计,必须减压得当同时恢复重建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才能缓解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板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7年3月~2004年2月期间31例退变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经后路椎板间植骨融合和推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光表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7个月(6个月~4.8年),所有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疗效:优23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7.1%。结论:椎板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定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应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复位固定,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Ⅰ度滑脱83例,Ⅱ度滑脱19例.比较手术前后临...  相似文献   

9.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伴有侧凸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或称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导致的侧凸的患者将会越来越多,其发病率占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6%,这一较新的概念正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此症保守治疗一般无效,手术方法较多,从不做融合的部分椎板切除减压到整个畸形节段的广泛减压加器械融合。本文就我科自1998年3月~2005年6月采用腰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脊柱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侧凸的患者23例,术后疗效与植骨融合率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内固定操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2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其中20例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A组),12例采用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等.结果 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VAS评分降低.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2例患者术中一侧因骨质疏松明显,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把持力不足并出现钉道切割导致置钉失败,仅行对侧固定,其余患者置钉顺利.B组患者手术置钉过程未出现螺钉把持力不佳、置钉失败、皮质骨钉道骨折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置钉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全部3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随访未见螺钉松动、脱落、塌陷等,螺钉、连接棒、融合器均在位,位置佳.所有病例无不良事件产生.结论 应用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腰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肌肉和软组织损伤小、螺钉把持力强等优势,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