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与辛代他汀调脂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临床调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高脂血症患随机分成两组。A组:阿托代他汀10mg/d;B组:辛代他汀10mg/d。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化验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谷丙转氨酶(SGPT),肌酸激酶(CK)。结果: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P<0.05),LDL-C水平(P<0.01),阿托伐他汀降LDL-C作用强于辛伐他汀(P<0.05),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TG水平(P<0.05)辛伐他汀8周后降TG水平达到显差异(P<0.05),阿托代他汀降TG作用明显强于辛伐他汀(P<0.05),两药均能升高HDL-C水平(P<0.05),但两组间比较未达到显差别(P>0.05)。两药均有良好安全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LDL-C,TG水平,阿托伐他汀将LDL-C,TG作用优于辛伐他汀,两药均能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2.
氟伐他汀对血脂、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伐他汀的调血脂疗效、及对血 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分为两组:氟伐他汀组(n=19)口服氟伐他汀20mg/日,及辛伐他汀组(n=11)口服辛伐他汀10mg/日,疗程均为12周。观察用药前及用药12周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HDL-C及甘油三酯(TG)、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两组服药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TC-HDL-C)/HDL-C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0.01);组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 组TG下降22.01%(P<0.05),HDL-C上升5.05%、血浆内 皮素下降4.98%(P>0.05),NO上升24.19%(P>0.05)。对照组TG下降33.09%(P>0.05),HDL-C上升8.24%、血浆内皮素下降12.05(P<0.05),NO上升38.35%(P<0.05)。结论:两组氟伐全汀治疗12周后,调血脂疗效肯定,作用基本相似,但氟伐他汀对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浓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应用于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选取 ACI 患者8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2例。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 口服;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 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TC、LDL -C、TG 在血浆中的浓度均明显降低,但与辛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浓度下降的水平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均可以改善 ACI 患者的血脂水平,但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调脂抑炎作用。方法对104例年龄大于60岁的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3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10:/d;B组(51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12周末分别采空腹静脉血测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0。结果(1)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12周末两组TC、LDL.C、TG均降低(P〈0.05,P〈0.01),HDL.C均升高(P均〈0.05),且A组LDL—C低于B组(P〈0.05),HDL-C高于B组(P〈0.05)。(3)12周末两组hs—CRP均下降(P均〈0.01)、IL-10升高(P均〈0.01),且A组hs—CRP低于B组(P〈0.05),IL.10高于B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有调脂抗炎作用;瑞舒伐他汀剂量10mg/d时其调脂作用大于辛伐他汀20mg/d;瑞舒伐他汀较辛他汀的抗炎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早期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用药时间6个月。两组均于入院第2天及6个月后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a(LPa)及hs—CRP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A组和B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TC、TG、LDL—C、LPa、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后血清TG、TC、HDL—C、LDL—C、LPa、hs—CRP两组间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基线血脂水平患者对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的反应。方法:不同基线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患者给予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10mg/d)治疗8周,观察其血脂降低的绝对幅度和相对幅度。结果:①随着TC基线增高,两种他汀类药物降低TC的绝对幅度增加,而相对幅度增加明显;②随着基线LDL-C和TG增高,治疗后LDL-C和TG降低的绝对幅度和相对幅度均明显增加;③基线HDL-C低于正常者,治疗后HDL-C明显增加,而基线HDL-C正常者,治疗后HDL-C改变不明显或甚至反有轻微降低。结论:基线血脂水平可能明显影响调脂疗效;在进行调脂治疗研究时,要考虑到基线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人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人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试验组(阿托伐他汀10mg/d)44例,对照组(辛伐他汀20mg/d)33例,进行随机(4:3)单盲平行对照试验,观察两组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8周治疗,阿托伐他汀组TC,LDLC,TG和(TC-HDL-C)/HDL-C分别下降了21%,31%,33%和21%(P<0.01),HDL-C虽有升高5%,但是无统计学上的差别(P>0.05)。组间比较,阿托伐他汀降TC、LDL-C和TG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和少见。结论: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老年人混合型高脂血症可明显降低C,LDLC,TG和(TC-HDL-C)/HDL-C,且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张东升 《广州医药》2010,41(3):25-2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氟伐他汀组)和对照组(非氟伐他汀组)各28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与)、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氟伐他汀治疗组hsCRP、IL-6、TNF-α、TG、TC、LDL—C的水平均有所下降,HDL—C升高,与治疗前及非氟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脂质代谢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9.
刘军委 《中原医刊》2009,(12):23-2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忽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IDL—C)。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CRP和TC、TG及LDL—C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PR水平增高,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和CRP,升高HDL—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作用,观察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其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P值。结果和治疗组相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血清CRP、TC、LDL—C、TG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有降低血脂作用.亦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及阿托伐他汀组(n=4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CRP、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40)比较。结果ACS患者CRP升高,TC、TG、LDL—C升高,治疗后两组CRP均有下降,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P降低更明显(P〈0.01),且CRP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呈明显相关性;ACS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下降,阿托代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通过降低CRP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符合标准的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10mg/d阿托伐他汀组和20mg/d阿托伐他汀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CRP、血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除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外,同时具有抗炎、降低UA作用,其降低CRP〈UA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天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单盲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A组)18例;洛伐他汀组(B组)30例20mg/d;氟伐他汀组(C组)30例20mg/d;随访30天,检测患者治疗前后30天血清的hs-CRP浓度和血脂浓度。结果 治疗30天后,B、C组能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HDL);B、C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B、C组能显著降低hs-CRP的浓度;B、C两组闻疗效无明显差异。B、C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降低与血清TC、TG、LDL的水平降低、HDL的水平升高不相关。结论 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天就可明显改善血脂、减低hs-CRP水平,有抗炎、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20mg/d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予辛伐他汀1片(每片5mg或20mg).qn,用药4wk,结果:辛伐他汀20mg/d组降低TC33%,降低LDL-C 46%,降低TG26%,升高HDL-C21%,且降低TC/HDL-C44%,组间比较,2组的血清TG,LDL-C降低幅度及HDL-C上升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TC降低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对血糖水平无不良影响。结论:20mg/d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血脂康对血脂异常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朱川 《广州医药》2002,33(5):32-33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血脂异常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74例血脂异常患者服用血脂康0.6g,每日2次,连服3月,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TC、TG、HDL-C、LDL-C及CRP。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CRP、TC、LDL-C均明显下降(P<0.01),HDL-C明显升高(P<0.01),TG亦见下降(P<0.05),且CRP变化的程度与血脂变化的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对CRP较高的血脂异常适于用血脂康治疗。  相似文献   

16.
周红 《河北医学》2013,(8):1144-114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蛋白(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血清脂蛋白(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组50例和立普妥组50例。用瑞舒伐他汀10rag,立普妥20mg,两种药物每日一次,每次分别为10—20mg,持续6周。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改变。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C、hs—CP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4.146,10.104,10.862,22.05,P〈0.05);两组治疗后HDL—c含量较治疗前上升(t=7.448,P〈0.05);各指标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脂蛋白(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5.33,P〈0.05),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血清hs—CRP和LP(a)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更有效地发挥抗炎及降低血脂功能,hs—CRP和LP(a)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两种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7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40mg/d组39例;辛伐他汀20mg/d组38例。随访8周,观察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辛伐他汀40mg/d组和20mg/d组,治疗8周,均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P〈0.05)。(2)辛伐他汀40mg/d组与20mg/d组比较,降脂作用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按照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40mg/d组在治疗8周后总达标率、TC达标率、LDL—C达标率均显著优于20mg组(P〈0.05)。且40mg/d辛伐他汀未增加不良反应,与20mg/d组相似。结论40mg/d辛伐他汀降脂疗效优于20mg/d,可提高血脂达标率,且安全性相似,在治疗需要时可适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其血压和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10mg/d)组(A组,65例)、氨氯地平(10mg/d)加阿托伐他汀(20mg/d)组(B组,61例),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给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的变化,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hs-CRP浓度以及UA水平。采用心脏彩色超声测其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和室间隔厚度(IVST),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3个月后,B组患者血清TC、LDL—C、TG、hs—CRP浓度及UA水平均显著降低,而HDL—C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B组血压显著低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LVMI均明显降低,B组患者LVMI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hs—CRP浓度和UA水平,显著降低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其可能通过减轻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及抑制左心室心肌细胞肥大,从而影响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贺松  李绪黎  徐洪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36-1837,188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58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hs—CRP、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测定。对包括TC/HDL—C在内的各项血脂异常者分组并与血脂正常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血脂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hs—CRP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血脂异常组之间,hs—CRP差异无显著性(P〉0.10)。hs—CRP与TG、TC、LDL—C、TC/LDL—C水平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28、0.255、0.198、0.343,P〈0.01);与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01,P〈0、01)。结论血脂异常者与血脂正常者hs—CRP浓度有差别,血脂异常者hs—CRP浓度高于正常者;hs—CRP与血脂有相关性。应用hs—CRP与血脂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应用氟伐他汀后对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 :将 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 ,治疗组加用氟伐他汀 40mg ,qn ,连续 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 (HS -CRP)、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结果 :治疗组HS -CRP、TC、TG、LDL -C不仅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且较对照组也有显著下降 ,HS -CRP下降尤为明显 (P <0 .0 0 1) ,HDL -C较治疗前略有上升。对照组HS -CRP也明显下降 (P <0 0 5 ) ,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ACS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除调脂外 ,还可以明显降低血清CRP浓度 ,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