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2016-2019年荆门市老年人伤害发生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2019年荆门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首次就诊60岁及以上伤害患者报告卡信息,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病例分布特征.结果 2016-2019年3家哨点医院共登记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病例6271...  相似文献   

2.
陈洁平  张涛  应焱燕  刘媛波 《疾病监测》2011,26(12):990-992
目的 了解浙江省慈溪市哨点监测医院门诊伤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慈溪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资料,对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门诊首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共报告46360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1.85:1,平均年龄(33.3±18.2)岁.15~44岁组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5-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老年人伤害监测病例分布及特征,为预防控制老年伤害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5-2018年间因伤害首次在深圳市南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就诊的60岁及以上老年病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老年伤害病例10 616例,男女性别比为1∶1.35;伤害发...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松江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伤害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  严卫军  徐春泽 《疾病监测》2009,24(7):531-533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发生状况。方法以上海市松江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 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伤害病例11 162例。其中男、女性别比为2.44∶1,伤害高发年龄组为25~44岁(40.92%);夏季发生的伤害人数最多(30.11%),6月伤害病例占全年的10.82%;非故意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96.72%,以轻度伤害最多(96.28%)。前4位伤害发生原因为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交通事故。 结论中青年是伤害威胁的重点人群,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事故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009-2010年浙江省哨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伤害病例分布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统一格式的伤害报卡在全省28家哨点医院收集初诊伤害病例的一般情况及相关信息,按要求对报卡信息进行审核后完成网络在线填报。 结果 2年共收集144 039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6 ∶ 1,年龄构成以15~44岁为主(51.46%),常见职业有农/渔业劳动者(31.19%)、农民工(21.93%)和工人(19.56%);伤害发生地点以家(30.34%)、街道/城区(28.17%)和工作场所(26.45%)为主;主要受伤原因有跌伤/坠落(26.49%)、交通伤(22.71%)、钝器伤(18.46%)、刺割伤(12.58%)和动物伤(9.95%);伤害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构成以空闲(43.79%)和工作(32.68%)多见;伤害病例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49.85%)和中等程度伤害(46.04%)为主;伤害意图方面,超过90%的病例均为非故意伤害,男性他伤的比例高于女性,而女性自伤的比例高于男性。 结论 本次研究揭示了2009-2010年浙江省哨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病例的主要特征。体力劳动者是发生各类伤害的高危人群,而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中,跌伤问题尤为突出。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吴欧  刘庆敏  夏自成  何勇  孙军  查君 《疾病监测》2012,27(12):993-995
目的 探讨2009-2011年浙江省富阳市60岁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施行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1 年富阳市3 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报告卡, 对因跌倒/坠落入院的老年人(60 岁) 的人口学资料及伤害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3 家哨点医院共接诊因跌倒/坠落入院的老年人949名。秋冬季的跌倒/坠落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伤害多发生在家中; 常见于家务、休闲活动的过程中; 伤害部位以下肢最多,占(29.50%);伤害程度多为中度 (60.49%)。轻中度和重度伤害间地点和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行为和环境干预,可能会有效减少老年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016 — 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60岁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6 — 2017年广州市5所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首诊伤害患者报告卡信息,分析≥60岁老年跌倒/坠落伤害监测病例的分布特征。 结果 5所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60岁老年跌倒/坠落患者4 361例,占总数的49.5%,位居第1顺位。 男女性别比为0.60 ∶ 1。 跌倒/坠落伤害多发生在家中,常见于休闲或生命活动过程;多为轻中度伤害,经治疗后离开医院;3、7和11月跌倒/坠落患者比例略高。 随年龄组别的增加,跌倒/坠落患者的构成比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20.807,P<0.001);按性别、年龄分层分析发现,随年龄组别增加,伤害性质为骨折、伤害程度为中度伤害、伤害结局为留观/住院/转院的构成比例均增加。 文化程度较低者发生跌倒/坠落的构成比较高(χ2=85.667,P<0.001),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或骨折(χ2=3 095.215,P<0.001),主要伤及头部或下肢(χ2=1 273.623,P<0.001)。 结论 跌倒/坠落是广州市老年人伤害发生的首要原因,应针对性地实施干预和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1年江苏省张家港市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11年江苏省张家港市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张家港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11年填报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资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 结果 2011年共收集伤害病例28 807例,男女性别比为1.6:1,其中25~44岁组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37.62%);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伤害(22.53%)、跌倒/坠落(22.21%)和钝器伤(18.6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工业建筑场所(29.65%)、公路/街道(27.79%)和家中(25.29%);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94.95%)和轻度伤害(71.55%)为主。 结论 医院伤害监测是获得伤害信息的重要来源,对确定伤害干预重点、有针对性地运用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同时应针对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坠落和钝器伤等伤害积极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居民伤害情况。方法运用辽宁省某农村地区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3年间共报告病例16 641例,男女性别比为2.51∶1;发生原因前5位为机动车车祸、钝器伤、跌落、刀/锐器伤和中毒;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家里和学校;发生时活动状态为休闲活动时和驾乘交通工具;以非故意伤害和轻中度伤害为主,伤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和1 d中的10:00和15:00-18:00;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和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部、上肢和下肢为主。结论哨点医院伤害监测是获得辽宁省农村非致死性伤害信息的重要来源,对确定伤害干预重点,有针对性的运用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毅恒  陈杨  梅丹 《疾病监测》2014,29(9):744-747
目的了解2011-2012年辽宁省大连市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伤害综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11-2012年填报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资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共收集伤害病例43 472例,男女性别比为1.83∶1,其中25~44岁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最高(42.68%);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钝器伤(33.50%)、跌倒/坠落(28.26%)、刀/锐器伤(18.57%)和机动车车祸(14.02%);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25.92%)、公共居住场所(23.15%)、工业和建筑场所(17.25%);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1.30%)为主,大部分为轻度伤害(75.92%)。结论针对不同人群、伤害发生时间和地点进行干预是必要的,特别要对0~14岁和65岁以上年龄组跌倒伤害以及全人群交通伤害开展积极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伤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 — 2017年西藏各哨点监测机构监测的意外伤害病例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构成比资料采用 χ2检验。结果2016 — 2017年西藏共监测7 807例意外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15 ~ 44岁为主。 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是跌倒/坠落(30.84%)、机动车车祸(22.47%)、动物伤(20.01%)、非机动车车祸(7.52%)和钝器伤(7.28%)。 机动车车祸( χ2=5.374,P=0.020)和动物伤(χ2=13.453,P<0.001)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钝器伤(χ2 =19.499,P<0.001)和刀/锐器伤(χ2=23.043, P<0.001)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 ~ 岁”组病例前3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动物伤和机动车车祸,其他年龄组病例前3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和动物伤。 伤害发生地点前5位依次是公路/街道(36.44%)、家中(19.41%)、公共居住场所(14.05%)、工业和建筑场所(9.47%)和学校与公共场所(6.57%),工业和建筑场所男性伤害病例高发,贸易和服务场所女性伤害病例高发。 “0 ~ 岁”和“60 ~ 岁”年龄组病例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其他年龄组病例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 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工作(1 755例,22.48%)、休闲活动(1 446例,18.52%)、驾乘交通工具(1 256例,16.09%)和步行(1 105例,14.15%)等。结论2016 — 2017年西藏意外伤害事件发生较多,高危人群为15 ~ 44岁年龄组男性,高危原因为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等,高危地点为公路/街道。 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干预,有效降低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医院急诊伤害分布情况,为伤害事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0年全年累计伤害病例22 784例,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钝器伤(40.24%)、跌倒/坠落(16.46%)、动物伤(13.28%)、刀/锐器伤(11.43%)、机动车车祸(10.51%),发生地点主要是工业和建筑场所(40.80%)、公路/街道(22.65%)等;以非故意伤害事故(83.97%)和轻度伤害(76.30%)为主,机动车车祸是造成重度伤害的主要原因(55.26%);总病例在各时间段分布无明显高峰,不同职业伤害发生时间段不同(2=998,P=0.00),大部分伤害事故发生在08:00-22:00之间,占总登记数的85.51%,一天中17:00-20:00为学龄前儿童伤害事件发生的相对高峰时段(37.43%),16:00-19:00为在校学生伤害事件发生的相对高峰时段(36.91%),00:00时段(12.85%)、20:00时段(8.38%)、21:00时段(8.38%)为自残/自杀意图伤害事件发生的3个高峰时段。 结论 职业伤害、动物伤害及交通伤害是干预重点,对不同人群、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预防控制伤害事件发生要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浙江省富阳市2011年医院老年人(60岁)首诊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浙江省富阳市老年人特有的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更加有效地预防控制老年人伤害的发生。 方法 选取浙江省富阳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统一制定的伤害监测登记表对前来就诊的老年人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03、SPSS 13.0等相关软件对伤害发生的地点、类别、严重程度、患者职业、性别、年龄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数据均以构成比表示。 结果 全年累计收集老年人伤害卡片1220张。伤害监测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7∶1;平均年龄男性为(68.237.46)岁,女性为(69.147.97)岁;职业构成比前2位分别为农/渔业劳动者(67.60%)、农民工(21.70%);发生地点构成比前4位分别为家中(73.10%)、工作场所(15.20%)、街道/城区(5.20%)和城际间公路(3.06%);受伤原因构成比前5位分别为动物伤(44.80%)、跌伤/坠落(23.00%)、钝器伤(硬物击伤) (18.40%)、刺/割伤(4.00%)和交通伤(2.70%);伤害发生时的活动情况构成比前2位分别为空闲时(58.20%)、家务(19.30%)和工作时(16.80%);伤害的严重程度构成比以轻微的浅表伤(82.50%)和中等程度的伤害(17.10%)为主;伤害意图构成比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7.30%)。 结论 老年人伤害严重程度大多为轻微的浅表伤,其次为中等程度的伤害。伤害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了威胁和损失, 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浙江省富阳市老年人中应积极开展动物伤、跌伤/坠落、钝器伤(硬物击伤)、刺/割伤和交通伤等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切实关注老年人的健康, 让老年人远离伤害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浙江省医院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浙江省2007年医院急诊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更加有效地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方法在全省选取9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3家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统一制定的伤害监测登记表对前来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结果全年累计收集伤害卡片44 460张。伤害监测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80∶1,年龄构成以15~44岁为主(57.77%),职业以工人、农/渔业劳动者和农民工为主。伤害发生地点构成比居前4位的有工作场所(28.25%)、街道/城区(25.73%)、家中(26.35%)和城际间公路(10.37%);受伤原因前4位分别为交通伤(25.76%)、跌伤/坠落(25.40%)、钝器伤(硬物击伤)(18.48%)和刺割伤(11.41%);伤害发生时的活动居前2位的是工作时(36.75%)和空闲时(36.11%);在伤害的严重程度上,监测病例以轻微的浅表伤和中等程度的伤害为主,占所有监测病例数的93%以上;从伤害的意图来看,绝大多数对象均以非故意伤害为主(89.85%)。结论目前,伤害仍是浙江省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减少各种类型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军  周林  刘守钦 《疾病监测》2015,30(3):233-235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13年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性干预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通过山东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3年度哨点监测医院住院的伤害病例(含急诊观察病例)。结果 2013年共报告伤害病例4021例,男女性别比1.84:1。15~64岁人群占81.20%,其次为65岁以上老年人12.6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学生分别占73.36%、8.73%和4.77%。08:00-11:00和15:00-17:00共报告2093例,占53.42%。公路街道、住宅、工业或建设场所为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分别占39.59%、30.96%和13.16%;钝器伤、刺伤/锐器伤、身体用力过度居伤害前3位,分别占73.39%、8.16%和5.99%。伤害部位前3位的是头面部、上肢、下肢,分别占30.99%、22.23%和21.84%。结论 2013年济南市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钝器伤、意外事故、非故意伤害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面部和四肢为主,骨折与浅表损伤居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