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做好基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2003年暴发SARS疫情后,新加坡、台湾及北京相继发生实验室SAILS病毒泄露,造成人员感染事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表明了加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公众、环境和国家的安全负责,也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保护。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规范》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它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宗旨,使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它的颁布和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和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维和部队在搜索恐怖分子基地组织的过程中.曾发现放射性物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应站在历史和全球的高度,本着对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负责的精神,以高效、快捷地防范辐射恐怖为己任,常备不懈,一旦发生辐射恐怖能正确处理,积极救援,防止或减轻辐射恐怖危害,尽可能把辐射恐怖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继震惊世界的“9 11”事件后美国又相继发生了多宗通过邮件感染炭疽事件。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统计 ,通过这次邮件感染炭疽事件在佛罗里达、纽约、新泽西和华盛顿洲证实已有 2 2人感染炭疽 ,其中 5人死亡。 2 0 0 2年 9月 11日 ,美国驻欧洲的 8个大使馆和领事馆收到了装有可疑白色粉末的信封 ,在美国纪念“9 11”恐怖袭击事件仅一周年之际又引起了炭疽热恐慌。炭疽袭击事件在美国引起了极大恐慌 ,并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印象 ,也成为全球严重关注的政治和公共卫生问题。同时根据有关消息称 ,恐怖份子再次利用天花病毒作为生物武…  相似文献   

4.
自1886年首次报告了霍乱病的实验室感染以来,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就逐渐被各国所关注,但是这类问题也始终没有消失过,实验室生物安全长期以来一直是危害实验室人员安全,甚至可能危害环境和社会的重大问题,从安全隐患不断转变为严重的现实危害,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2003年SARS疫情后国内外发生的几起实验室冠状病毒感染事件,让尽快建立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也提到议事日程。而提高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等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生物检测实验室,是进行人体、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科学观察试验的实验室,为人类健康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是生物安全,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2003~2005年国内外相继发生“非典”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和泄露事故等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表明实验室生物安全软硬件建设和管理不仅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更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最近.因狂恋某歌星13年.不仅荒废了学业还导致家里债台高筑.最终逼得老父跳海的“杨丽娟事件”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著名的心理专家柏晓利教授指出:这个事件看似很偏激,但不是一个偶然事件,无论是社会的问题、媒体的炒作.还是家庭的教育等各方面.最终还是没能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凤  卫晓丽  陈志军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668-1669
目的描述并分析西安市2003年4-6月SARS流行特点。方法采用全国统一的SARS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资料。结果西安市2003年4-6月共发生11例SARS病例,其中9例为输入性病例,确诊病例未发生1例死亡;确定疑似病例累积71例,其中7例转为确诊病例,截止到6月8日,其余64个疑似病例全部排除。在SAILS流行期间共调查1代和2代接触者2530例。结论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早期隔离,西安市未发生大的SARS流行,为非SAILS疫区。  相似文献   

8.
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存在生物安全危害,全世界每年均有实验室相关感染报道,但因影响范围相对局限未引起足够重视。而近年新加坡、台湾和北京3地实验室人员SAILS病毒感染传播事件,使得全球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实验室日常操作主要有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标志物检测、结核杆菌痰涂片镜检、性病病原体以及常见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等,这些病原体危害程度至少是二级。国际通行做法是将这些实验室主要作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即实行BSL-2或以上级别管理。而2004年底对本市148家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实验室的检查结果显示,这些单位生物安全管理问题严重。我们就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2006年重大药品安全事件频发,刚发生“齐二药”事件.安徽华源“欣弗”事件随之而来.“药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但大众对药品的相关知识却了解甚少。怎样才能防范风险.远离药害?作者专门走访有关专家.提出了如下七种办法.  相似文献   

10.
《医疗卫生装备》2007,28(6):93-94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原有的和新发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许多动物源性疾病向人体转移可能性的增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生物恐怖事件的时有发生,生物安全与防护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2001年美国炭疽事件和2003年“非典”爆发流行后,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发生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导致12名婴儿死亡、171名婴儿残疾。令人痛心的是.假冒伪劣奶粉仍未绝迹,今年4月,湖南株洲再次惊现“大头娃娃”。这使人们再次关注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为此,国家相关部门相继于近期举办了以婴幼儿食品安全为主题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3起中小学生群体心因性发热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3月,广州市、北京市等地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SAILS)]爆发流行。江苏省于2003年4月下旬报告了首例输入性病例。为遏制SAILS的流行,全省各级政府加大了防制力度,在港口、交通道口和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主动监测发热病人。学校随即开展积极主动的体温检查,其中3起经医院诊断为体温异常,并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不明原因发热”的疫情上报。接到报告后,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13.
诺亚 《大众健康》2002,(3):10-11
在互联网上,“基因”是最热门的搜索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基因技术也无处不在,有人甚至称我们已处在了“基因时代”。这不,“9.11”袭击事件发生后,基因技术又在辨认死者身份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众多死难者尸骨不全,为确认死者身份,纽约当局向在恐怖袭击期间失踪的人的家属采集失踪者的脱氧核糖核酸,即DNA。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自2003年春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流行以来,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实验室人员非典病毒感染传播事件,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现实危害.这给各类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再次敲响警钟.但时至今日,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中的诸多问题仍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北大门附近的福华宿舍,一名21岁安徽籍梁姓男工从宿舍楼7楼楼顶坠地,抢救无效身亡。这是今年以来富士康第9名坠楼的员工。富士康“九连跳”事件共造成7死2伤,引发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2003年SARS疫情过后,新加坡、中国台湾和大陆实验室相继发生了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泄露并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对全世界实验室生物安全敲响了警钟,引起各国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国际食品贸易不断增长.而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食品安全成为国内国际贸易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外,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频发生.1986年在英国“疯牛病”爆发;1999年6月日本“0157大肠杆菌污染”;1999年比利时“二恶英污染”;1999年底,美国发生了因食用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2000年6~7月份,日本牛奶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污染;2001年,英国爆发口蹄疫;2004年,韩国、越南、印尼、日本等亚洲9国爆发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1].安徽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陈化粮事件、三鹿奶粉等等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除监管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外,媒体舆论监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9月鄞州区某小学报告发生一起水痘爆发事件,累计报告病例和疑似病例34例,罹患率为11.9%(34/287)。接到疫情报告后当地疾控和防疫部门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取控制措施,现将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卫生部于2002年制定了《微生物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国家质监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年颁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各地相继建成BSL-3实验室,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新加坡、台湾、中国大陆先后出现SARS实验室工作人员相继感染事件。暴露出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涉及建筑设计、施工、设施设备、监测、验收、综合评价及日常管理等多方面,本仅简要介绍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设计及建造。  相似文献   

20.
杨昆 《中国健康月刊》2009,(11):107-107
广西一名网瘾少年在“戒网瘾训练营”死亡,涉嫌故意伤害这名少年的,竟是训练营的几名教官。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类似悲剧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2008年8月1日,一名男孩在乌鲁木齐华龙青少年成长研究中心被体罚致死;2007年4月,重庆大东方行走学校一名学生因不堪忍受教官频繁殴打,服用高锰酸钾后坠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