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CT影像显示技术又称窗口技术,即正确地选择和运用窗宽、窗位技术,来获得清晰的图像,使病变部位明显地显示出来。窗宽、窗位对CT图像显示窗的调整也会对图像的对比度、解剖结构和边缘位置有明显的影响显示。通常较大的窗宽适用于较大的部位,如肺部和骨骼;较小的窗宽适用于软组织部位。因此,窗口技术是CT诊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诊断需要选择恰当的窗宽和窗位在技术操作中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CT增强图像的CT值与窗宽窗位的研究昌仁民黄其鎏CT增强图像的CT值改变直接影响到窗宽窗位的选择。作者将3000例受检者分成三组,以不同方式注射不同造影剂量,在团注30ml后行上腹部扫描(表1),并就图像CT值改变与窗宽窗位的关系(表2)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数字式X线成像系统在上消化道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即适当的窗位、窗宽值,正、负片和FDV的正确选择。材料和方法:采用GE Advantx DR,对30例病人进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主要参数:VHRl023 Line;FOV4.5,6,9,12:窗位和窗宽为0~255。结果:上消化道钡餐检查DR的窗位为60~80,窗宽为160~200;应尽量使用正片:FOV的选择一般以6和9英寸为主。结论:遵照此规则进行图像处理,有利于病变显示.  相似文献   

4.
故障现象 行头部扫描过程中,突然停止运行,而且先前扫描的几层图像浅淡,不能辨认头颅边界,调整窗宽、窗位脑组织不能显示.关机,重新启动机器再行扫描时,该机完全不能运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择适合观察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窗宽窗位。资料:病例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6—83岁,平均44岁。结果:在21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中,10例为单纯急性硬膜下血肿,11例或/和伴颅脑复合性损伤、颅骨骨折等。结论:适当调高窗位,调宽窗宽,使急性硬膜下血肿清楚显示。  相似文献   

6.
胸部CR图像窗宽、窗位的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窗宽、窗位在胸部CR图像后处理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00例患者胸部正,侧位图像应用相应3种后处理方法(分别为常规胸片后处理,软组织、肋骨、纵隔片的后处理,病灶片后处理),由两位副主任技师和两位副主任医师对这些后处理的胸部CR胶片图像进行分析,评价后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这3种方法对胸部CR图像的后处理使相应的胸部CR图像对比度适当,清晰度提高,充分显示病变。结论 这3种后处理方法正确应用可保证胸部CR图像质量,更好地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7.
CT多窗技术的探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图像的双窗及多窗技术,推广三维CT成像叠加技术的综合应用。资料与方法 抽取螺旋CT常规扫描下的正常颅脑、颅脑外伤、肺肿瘤、脊柱骨折及眼眶肿瘤图像资料各1例,将其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通过调整阈值,进行图像的分割与叠加,将几种CT值相差较大的组织在同一窗口中显示,即多窗技术。结果 上述CT图像既能用双窗或多窗在轴位上同时显示,也能在矢状、冠状等方位同时显示,但以轴位多窗图像最好。结论 利用三维CT图像的切割叠加技术而成的多窗CT图像,是一种不同于以往CT机预设的新显示方法,能快速准确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快捷地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也为CT影像技术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由于数字化摄影具有高宽容度条件曝光的特点,可进行窗宽与窗位的调节,对于同一病人的同一部位摄片其摄片条件的选择宽容度是很大的,但为获取最佳的影像质量,不能因此而忽视条件选择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选取一组人群共90例其中男女各一半,分别按人体的体重和男女分为肥胖组,中等体形组和体瘦组每一组30例。分别按比正常加大0.5倍-1倍MA摄影条件,正常摄影条件和比正常减小0.5倍MA摄影条件投照胸片,四肢以及头颅,比较其在订算机上图像的清晰度。结果:实践中我发现,使用比正常投照条件的MA加大0.5-1倍的图像,经窗宽与窗位向数字增大的方式调节后所得到的图像,比使用正常条件,特别是比正常条件小,经窗宽与窗位向数字减小的方式调节后所得到的图像,前者无论是在肺纹理的显示和骨小梁等组织的显示都比后者清晰且图像质量要好。结论:我们认为,造成影像清晰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机器的影像噪声处理软件的问题。DR系统的噪声组成是复杂的,但可人为控制的只有X线量子噪声,即曝光量决定的探测器量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256层螺旋C 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各期均采用自动管电流选择(ACS )扫描模式。将图像传至在工作站后各期均行M PR ,并应用多窗宽、窗位技术观察分析图像。结果单发40例,多发10例,病灶大部分位于甲状腺表浅部位,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界不清楚;合并钙化26例,其中细颗粒钙化14例,粗大结节状钙化7例,混合性钙化1例,不完整蛋壳样钙化4例,桑椹状钙化1例,4例周围有晕环征,10例显示破边征;绝大部分强化幅度未超过正常甲状腺组织,岛样强化6枚,渐进性填充36枚;27例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25例Ⅵ区有淋巴结转移,增强后淋巴结强化明显,囊性变6例,合并壁结节4例,5例内见细颗粒状钙化。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 ACS扫描模式能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质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有一定的特点,多方位、多窗宽、多窗位观察图像能更好地发现、评价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及其对周围结构的侵犯、粘连。  相似文献   

10.
均衡处理技术在颈部DR影像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直接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中,采用均衡处理技术的DR图像与标准DR图像的差别。方法自我院2003-04以来的DR颈部影像中,顺序抽取200例作为分析材料,运用均衡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比较均衡DR图像与标准DR图像的差别。结果均衡DR图像可在同一幅上清晰显示不同组织的细节,而标准DR图像需调节窗宽?窗位才可清晰显示。结论运用均衡处理技术能明显改善不同组织的可视性,且不损失其他部分的细节显示,使DR的应用更完善,操作更便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上腹部CT扫描调节骨窗肺窗的意义。材料和方法 :在影像工作站 ,有无癌症病史者各 10 0例的CT图像进行骨窗肺窗的调节。结果 :调窗后 ,癌症病史组 ,病变特性或特征增加及实质性影响最后诊断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无癌症病史组 ,病变特性或特征增加及实质性影响最后诊断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癌症病史组的差异大 ,无癌症病史组的差异小。结论 :CT多窗宽窗位调节可增加病变特性的显示和诊断的准确性 ;上腹部CT扫描 ,癌症病史阳性者或临床有高度可疑指数者进行多窗宽窗位调节可提高诊断效益 ,无癌症病史者或临床无可疑指数者不需要进行多窗宽窗位调节。  相似文献   

12.
无膈下游离体中空脏器穿孔的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CT对腹腔内中空脏器穿孔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CT检查24例无膈下游离气体的腹部中空脏器穿孔患者(23例手术,1例随访证实)。采用腹窗(窗宽300Hu,窗位20Hu)及纵隔窗位(窗宽600Hu,窗位-300Hu)成像技术。结果:CT确诊穿孔21例(87.5%)。游离气体分布依次为前腹壁下、小网膜囊、后腹膜及肠系膜间等部位。21例中CT作出穿孔脏器(定位)诊断者13例(61.9%)。病因(定性)诊断者12例(57.14%)。结论:常规腹部CT扫描结合纵隔窗位成像,对中空脏器穿孔后少量游离气体的确认及穿孔部位和病因的判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日本大耳白兔气管和主支气管解剖径线CT测量的窗位与窗宽选择,为气道支架动物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多层螺旋CT扫描30只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的胸部,分别常规肺窗、纵隔窗和特殊的脂肪窗测量气管胸段前后径、左右径、左右主支气管前后径。比较不同窗宽窗位下气管壁显示以及测量数据与解剖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肺窗气管壁均清晰显示,但测量的结果偏小;纵隔窗气管壁显示模糊,测量的结果偏大;而脂肪窗气管壁显示均匀,测量的数据比较接近实际气管直径的解剖参数。结论多层螺旋CT测定日本大耳白兔气管左右径和前后径应选择脂肪窗为佳。有助于为人相关气管和支气管定制气道支架确定最佳的窗宽和窗位。  相似文献   

14.
儿童头颅CT窗宽、窗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头颅无论大小还是密度 ,个体间差异较小。而儿童则不同 ,从刚出生到 14岁 ,个体差异较大。为了获得优质的CT影像 ,在CT扫描时 ,必须选择适当的扫描条件和窗宽、窗位[1] 。笔者着重讨论不同年龄段儿童头颅CT的窗宽、窗位选择情况。1 资料与方法使用GESynergyCT扫描仪 ,3M激光相机 ,AGFA自动洗片机 ,其中显影液温度设置为 2 8℃ ,密度计 ,观片灯。将儿童划分为 5个年龄段 ,具体为新生儿 (2 8天以内 ) ,2个月~ 1岁 ,2~ 4岁 ,5~ 8岁 ,9~ 14岁。采用相同的扫描条件 (12 0kV ,130mA ,2s)对患者进行扫描。在每个年龄段分别选出 2 …  相似文献   

15.
唐辉  王嵇  殷焱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10,25(8):927-928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组织均衡技术在鼻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行常规鼻骨侧位摄片,对直接获得的图像和采用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影像的图像质量情况。结果:常规摄影技术得到的图像需反复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显示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与软组织;组织均衡技术可在同一帧图像上清晰显示鼻骨及其邻近软组织。结论:采用组织均衡技术能将密度和厚度不同的鼻骨及其邻近组织在同一帧图像上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16.
CT虚拟结肠镜检查中窗技术对病变测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CT虚拟结肠镜(CTVC)肺窗和软组织窗技术在测量结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洗净的新鲜猪大肠一段(约150cm),人工模拟息肉样病变24枚,用胶水随意将其固定于肠壁内各处。将猪大肠充满空气后置于盛满水的容器中,采用64层CT以相同的扫描参数对其连续扫描10次,将所得数据经0.625mm重组后传至GEAW4.2工作站。运用CTVC专用软件重组出结肠的轮廓和肠腔内模拟病变的情况,由2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运用专用的CTVC测量工具对每个模拟病变的最大直径进行测量。分别在肺窗(窗宽1000HU,窗位-700HU)和腹部软组织窗(窗宽400HU,窗位40HU)下各测1次,共测量10次,并求出每个模拟病变测量10次后所得直径的平均值,将所得结果与模拟病变真实直径进行对比。结果24枚模拟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病变与肠壁之间的关系均得到良好的显示。每次测量的模拟病变的最大直径与病变真实直径均较接近,平均值大多数略小于真实直径,少数略大于真实直径。运用肺窗技术所测得的病变最大直径的平均值为(5.97+2.50)mm,模拟病变的真实直径的平均值为(6.28+2.47)mm,2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1,p=0.669);而在腹部软组织窗位下所测量的结果为4.38intn,与病变真实直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1,p=0.010)。结论CTVC对于结肠病变的筛查具有无刨或微创的优点,可重复性强。在CTVC检查中宜采用肺窗技术对病变大小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7.
尽管影像检查有多种手段(透视、X线平片、CT、MRI等)但目前首选仍是平片,因而提高平片的检查效率和图像质量倍受医务和工程人员的关注。DR在工作强度、存储、传输等方面具备数字化图像的方便、快捷、环保等优点之外,在临床实际诊断应用中,DR也显示出某些独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图像动态范围宽;②图像分辨率高;③后处理功能强大。目的 DR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强大。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一年的DR检查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共计3324人次的回顾性分析:其中胸部1857例,胸部发现肋骨骨折225例(包括通过窗宽窗位调节隐匿性骨折55例),胸椎骨折37例(包括不明显骨折15例),气胸72例(包括少量气胸18例),肩胛骨折51例,肋骨及胸椎破坏19例,肺内孤立结节影46例,(包括纵膈、心影后及膈区20例)。头颈部及骨关节1211例,发现骨折226例(包括通过窗宽窗位及放大、边缘锐化等处理经过后处理发现53例),各类软组织肿胀57例。腹部256例,肠梗阻66例(包括腹部软组织肿块16例),输尿管结石49例,膀胱结石23例,膈下游离气体43例(包括手术原因17例)。结果 DR的诊断依据与传统X线平片基本一致,但数字化图像的后处理明显扩展了诊断范围,这是传统X线片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门静脉容积显示技术三维成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门静脉容积显示技术三维成像方法。材料和方法:14例正常者及32例肝胰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方法为容积显示技术三维重建,对正常和异常的门静脉图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亮度及不透明度,均可获得良好的门静脉VR图像。VR图像可清晰显示正常和病变组的门静脉系血管情况,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容积显示技术三维成像是快捷而有效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术,可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图像和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中上腹正常淋巴结的多排螺旋CT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成年国人中上腹淋巴结大小正常CT观察标准;探讨影响中上腹正常淋巴结多层螺旋CT观察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排除可能引起腹部淋巴结增大的因素,120例行16层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的成年人纳入本研究。使用工作站,分别采用两种窗技术对中上腹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及出现率等进行观察测量。结果 采用窗宽350HU,窗位30HU观察,上腹部9个部位淋巴结最大短径上限分别为:肝胃韧带6.1mm,门腔间隙8.2mm。胃结肠韧带3.8mm,脾胃韧带2.4mm,腹腔动脉周围6.3mm,肠系膜血管周围6.5mm,膈脚后6.3mm,腹主动脉周围上部6.9mm,腹主动脉周围下部9.8mm。不同窗技术条件对腹部淋巴结的观察有影响,窗a(窗宽350HU,窗位30HU)淋巴结显示率及其最大短轴上限值大于窗b(窗宽200HU,窗位60HU)。腹部脂肪量对淋巴结的显示率有影响,但当腹部脂肪量达到一定量后,显示率并不随脂肪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上腹部淋巴结最大短径上限按部位有所不同,腹膜后淋巴结有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趋势。观察时采用的窗条件对淋巴结正常上限值测量及显示率有影响。观察个体腹部脂肪量对腹部淋巴结在CT观察时显示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颌面部骨折病例行螺旋CT薄层扫描,VRT及MPR重建,分析其病变显示率和空间显示效果。结果:90例颌面部外伤病例共有203处骨折,VRT图像显示骨折187处,不能显示骨折16处,漏诊率7.88%;MPR图像显示全部骨折,通过调节窗宽窗位显示副鼻窦腔和软组织病变。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颌面外伤病例中可做为常规检查,VR与MPR相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