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某口香糖加工厂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口香糖制作包装过程中噪声的特点及其对作业工人听觉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并探讨防制策略。方法通过检测各车间噪声强度,调查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分析114名口香糖制作工人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结果挂糖作业噪声强度为93.9~97.1dB(A),粉糖作业噪声强度为88.3~100.6dB(A),包装噪声强度为79.8。92.8dB(A),成型作业噪声强度为86.0~86.4dB(A),87%的作业点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为35.98%,听力损伤率0.9%。结论加强个人卫生防护、改善作业环境状况,是降低噪声对作业工人听觉系统伤害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某企业1 011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分析听力损伤的相关因素。对作业场所进行现场噪声测定,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听力检测,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结果显示,噪声从业人员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7.11%。经线性趋势检验显示,听力检测结果与CNE呈线性关系,且听力损失检出率随CNE的增加而增加(Z=-4.05,P<0.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性别因素情况下,CNE>95dB(A)的两组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是CNE<85dB(A)的2.58与3.22倍。提示,对接触噪声人员实施个体防护是噪声防护最经济有效的措施;CNE可作为佩戴耳塞的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强噪声环境下作业工人听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某集装箱厂环境噪声强度和作业工人的听力状况。方法对该厂噪声环境进行监测。用纯音听力计检查接触组100名工人和对照组103名工人的听力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2007年所有环境噪声监测点均超标。接触组工人的双耳听力损伤基本一致,从听阈提高耳数的检出率、听阈的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6000Hz)(P〈0.01),左右耳在4kHz的听阈平均值最高[左耳(31.80±1.12)dB,右耳(32.05±1.17)dB]。结论该集装箱厂生产过程的噪声对工人听力有影响,作业工人双耳在4kHz范围的听力损伤最大。厂方应加强改善噪声环境和对工人耳部的防护。  相似文献   

4.
沙磊 《职业与健康》2013,(23):3088-3090
目的了解船舶行业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状况,为企业开展噪声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南通市某船舶公司2010-2012年2336名噪声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噪声强度和工龄下听力损伤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剔除其他因素后的作用。结果船舶作业环境噪声强度超标率为69.08%。2336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为26.88%,高频和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24.87%,8.86%。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高频和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随着工龄和累积噪声暴露量的增加而增加,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在2010-2012年问呈下降趋势。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012年语频损失检出率占2010年的0.45。结论船舶行业的噪声强度较大,应进一步控制生产环境噪声强度,同时继续做好作业人员个体防护及职业健康检查,争取进一步降低高频听力损伤率,从而达到语频听力损伤率的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5.
新会区某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新会区某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情况。方法测定各噪声作业车间的噪声强度,对2175名噪声作用人员进行听力测试,并对听力损失与工龄、工种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噪声性质为高频连续稳态噪声[〉85dB(A)]。随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增加,各工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特别是工龄在5年以上更为明显。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听力有影响,并随噪声作业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增加,建议企业尽快建立听力保护计划,防止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脉冲噪声对作业工人语言听力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脉冲噪声作业工人语言听力损伤与噪声接触剂量之间关系,探索保护作业工人健康的噪声接触剂量限值.方法对508名脉冲噪声作业工人的调查数据,根据等能量观点,用寿命表原理的衍生方法建立语言听力损伤发病率与噪声接触剂量的关系模型.结果语言听力损伤累积发病率(Px)随着累积接触剂量(x)的增加而升高,两者存在下列关系:Ln y'=-12.319 4 5.252 1·Log x,式中,y'=Px/(1-Px).结论噪声强度、噪声接触时间影响语言听力损伤,若要保护95%的作业工人不发生语言听力损伤,噪声的累积接触剂量必须控制在60.953(万dB·h)以下.即相当于在120 dB脉冲噪声环境下,每天工作4 h的工人,工作年限不应超过4.41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某发电厂接触噪声工人的听力损伤情况,为采取预防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本底噪声低于30 dB(A)的小室内,做永久性听阈位移气导测定。[结果] 784名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为8 8%。不同工龄组:<5 年、5~9年,10~19年,20~29年和≥30年工人的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1 2%、7 1%、7 4%、22 5%和25 0%;发电运行、燃料运输、检修、维修、化学运行和公司清仓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6 7%、7 0%、14 2%、14 3%、0和18 8%( P <0 01)。[结论] 该发电厂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与接触工龄有关,听力损伤检出率随着接触工龄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但未发现听力损伤程度与接触工龄有关。  相似文献   

8.
飞机维修业处于强噪声环境中 ,常引起工人暂时性听力损伤或永久性听力损伤。我们以某飞机维修基地的 72 1名作业工人为观察对象 ,测量工人的纯音听阈及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 ,评价噪声环境对工人听力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 :选取某基地航线部 2 80人、航修部 2 4 8人为噪声组 ,行政后勤人员 193人为对照组 ,各组人员年龄、性别构成相近 ,工龄 1~ 30年 ,平均 12 8年。排除曾在不同噪声环境作业的工人 ,排除非噪声性致聋因素。脱离噪声环境16h以上 ,在隔声室内用danplex 72型纯音测听计测双耳5 0 0 6 0 0 0Hz 6个频段纯音气导听阈。…  相似文献   

9.
孔小玲  谢瑶玲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30-1931
目的了解并分析珠海市某发电厂职业性噪声听力损伤状况。方法对珠海市某电厂300名噪声作业工人的纯音听力测定,对听力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检测300人。按高频(3000、4000、6000Hz)任一频率听力下降≥30dB,计算双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伤,其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者共220人,患病率73%,听力正常80人,占27%。与处于噪音工作环境相关,听力损伤随工龄而升高,听力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听力损伤与噪声作业环境有关,应当引起重视,须对作业工人加强听力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西电缆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状况。方法对江西电缆厂噪声作业场所进行噪声测定,并对121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听力检测。结果经测定各车间噪声以高频为主,噪声强度存在超出国家允许标准,且听力损伤检出率21.49%,与噪声强度、接噪工龄呈正相关。结论听力损伤与噪声作业有关,应当引起重视,须对作业工人加强听力保护。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与老年人群健康关系的认识,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系统地回顾国内外气候变化对老年人产生的健康效应。分析气候变化下极端温度、极端气候、空气污染和气候敏感性传染病对老年人群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健康影响,并根据老年人死因排序,重点围绕极端温度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致病机理及对不同地区老年人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程度进行探讨。为推动健康老龄化,促进老年人群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积极支持气候变化纳入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提高老年人对气候变化影响健康的认知;三是加大研究支持力度,尤其是交叉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对蜂花粉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少勇  陈彤 《卫生研究》1989,18(2):30-33
本文报道了对国内47个地区的部分蜂花粉(Bee Pollen)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和致病菌(乙型链球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这些蜂花粉每克含有的菌落总数在几千至几千万个之间。但多数为非病源性微生物。所检蜂花粉的大肠菌群数,有92.3%小于500个/100g;均未检出致病菌。同时提示:蜂花粉的氨基酸含量同微生物的数量并没有绝对的负相关性;其营养价值和质量用多个指标综合评价更为客观。而花粉的含水量、贮存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噪声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产劳动环境中,噪声普遍存在,接触机会很多。噪声是一种频率与强度变化毫无规律的随机组合的声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工业噪声,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最主要的职业危害之一。近几年职业卫生的核心期刊报道的噪声研究,大部分工作仍围绕噪声对人体听觉系统危害这一研究重点进行,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热点和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的探索性研究。本文就近期噪声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噪声对机体的影响1·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级波动小于5dB(A)的称为稳态噪声。早已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迁移行为对流动老人与户籍老人健康的影响,为老人健康促进和健康水平改善提供政策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利用2015年流动老人医疗卫生服务专题调查数据,以自评健康为结局变量,构建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迁移行为对老人自评健康的效应。结果流动老人健康体检、慢性病和住院需要比例比户籍老人更低,自评为健康的比例仅为4.40%,其自评健康状况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社会资本、健康行为、疾病和卫生服务利用、流动特征等方面与户籍老人均有差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孙辈、治病/养老、未受教育、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养老金和住院服务需要对老人自评健康有负向影响。结论流动老人自评健康比户籍老人更加消极,迁移行为是主要障碍因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对流动老人自评健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百草坡牧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查清百草坡牧场布鲁氏菌病 (布病 )流行现状和特点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选择百草坡牧场中心点、周边的县改良站、丙底乡以及与百草坡相距甚远的热柯觉乡的部分人、畜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显示 :百草坡牧场人和牦牛布病感染率分别为 31.0 3%和 4 7.19% ,明显高于其他点。职业人群中以兽医和放牧员感染最重 ,青壮年是主要的受染对象。  相似文献   

18.
张以青  周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900-4901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给予时间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1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人.对照组使用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使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时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时间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居民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情况,通过对农村居民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因经济困难未治疗和未住院的慢性病患者比例随收入的降低而呈升高的趋势,并且不同收入组的慢性病患者自付费用也呈现出较明显的不公平性。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应该为低收入人群慢性病患者提供保障卫生服务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诸芳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434-4436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ecorin、TGF-β1作用于人成骨肉瘤细胞Saos-2,通过RT-PCR、Western Blot、MTT等方法检测其细胞增殖的情况及其凋亡的改变,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Decorin在体外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并且凋亡的出现是通过促进Fas/FasL来实现的。结论:Decorin可以通过促进Fas/FasL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进一步明确了Decorin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