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对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内镜活检,并对两种疾病患者的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20例克罗恩病患者以及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活检,对所有患者的内镜活检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克罗恩病患者腹痛、贫血、发热和肠外症状的发生率比较高,另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泻、血便等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克罗恩病可累及整个胃肠道,主要以回盲部为主;而溃疡性结肠炎则仅累及结肠与直肠,且以左半结肠和全结肠多见.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病例比较,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出现黏膜结构紊乱的比例较高(P<0.05),出现局灶间断性炎症的比例较低(P<0.05),隐窝炎,隐窝脓肿及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率较高(P<0.05),表面上皮变扁或糜烂、黏液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高.肉芽肿样小结、假幽门腺化生及裂隙状溃疡改变仅出现在克罗恩病病例.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见,在对克罗恩病患者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诊断时,不仅需要对患者疾病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还应该组织患者进行内镜活检,根据内经活检所得结果的病理特征,对患者进行综合判断,这样才能够为患者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两所大型省级医院近5年来确诊的45例克罗恩病与43例肠结核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内镜下卵石样、节段性改变仅见于克罗恩病,与肠结核有明显差别;病理学检查裂隙样溃疡、肠系膜淋巴结增生在克罗恩病多见,干酪性肉芽肿仅见于肠结核病。提示临床病理学检查对二者鉴别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确诊的41倒克罗恩病和39例肠结核的内镜、病理以及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克罗恩病临床表现以血便、肛门直肠病变、瘘管形成多见,内镜下卵石样、节段性改变仅见于克罗恩病,病理学检查裂隙样溃疡、透壁炎症是克罗恩病的病理学特征。肠结核临床表现以腹胀多见,可合并肠外结核表现,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回盲瓣受累及,干酪性肉芽肿仅见于肠结核病,结合结核菌抗酸染色、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PPD实验,与克罗恩病有明显差别。结论:结合临床表现、电子结肠镜加病变组织活检、结核菌染色、PCR检查,PPD实验。是鉴别诊断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重要手段。必要时手术探查及抗结核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将我院2002年1月~2011年1月确诊的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患者作为人选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肠结核23例,克罗恩病共116例,作为对比分析病例资料。结果肠结核组发生发热及血便的比率与克罗恩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结核的血沉明显高于克罗恩病(P〈0.05)。两组的Hb、ALB及ANCA、ASCA及PPD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进行比较(P〉0.05)。肠结核的内镜表现主要为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改变及肠腔狭窄比较多见。克罗恩病内镜下表现主要为糜烂、充血水肿、节段性改变、裂隙状溃疡较多见。两组在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改变、假性息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的炎症和肉芽肿形成无统计学差异,干酪性肉芽肿仅见于肠结核,裂隙样溃疡、淋巴结肿大聚集仅见于克罗恩病。肠结核并发肠腔狭窄并肠梗阻比率较高,而克罗恩病并发瘘管、上消化道出血较多(P〈0.05)。结论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二者在诊断上常出现误诊,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二者的临床发病特征,结合内镜及病理对其鉴别诊断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DUC)的临床特点,评估复方血竭灌肠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比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CD)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表现分析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128例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口服美沙拉嗪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复方血竭制剂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灌肠治疗探讨治疗效果。结果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血便为临床表现,病理主要表现为隐窝脓肿,与全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克罗恩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5周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镜下病变改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黏液血便方面作用显著(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复方血竭制剂灌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内镜检查发现回盲部溃疡,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对确诊的回盲部溃疡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3028例肠镜检查中,发现回盲部溃疡性病变123例,经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76例,占61.8%.确诊病例主要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恶性淋巴瘤及大肠癌,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价值较高,对克罗恩病、肠结核比单纯内镜或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结论 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朱金波 《河北医学》2014,20(2):246-248
目的:通过整理肠结核及克罗恩病患者的X线和内镜检查结果,明确X线及内镜检查在鉴别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我院的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患者共121例,比较裂隙形溃疡、环形溃疡、息肉样改变、鹅卵石样改变、肠腔狭窄等典型的临床检查症状在两种疾病中发病情况,并比较两者发病部位的差异。结果:X线和内镜下的检查结果显示:肠结核组病人与克罗恩组患者在裂隙形溃疡、环形溃疡、鹅卵石样改变、末端回肠病变及回盲部病变的发病情况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从发病例数及发病率来看,肠结核组以环形溃疡、回盲部病变为主,P〈0.05;而克罗恩组病人的裂隙形溃疡、鹅卵石样改变为主,发病部位以末端回肠病变为主,P〈0.05。结论:X线和内镜检查在肠结核和克罗恩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田元军 《吉林医学》2011,(36):7688-7689
目的:探讨内镜结合病理检测在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后确诊为CD的患者48例,术前均经过内镜检查并取活检标本,并对患者的手术标本和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χ2检验。结果:克罗恩病多发于回肠末端、右侧结肠以及上消化道,基本不累计直肠,内镜下标本活检有非干酪样肉芽肿、鹅暖石样改变、裂隙状溃疡、累及结肠全层、淋巴细胞聚集,手术标本的活检阳性率高于内镜下标本活检的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恩病是一种缺乏诊断金标准的结直肠炎性疾病,内经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联合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测可以为克罗恩病的诊断提供依据,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端粒结合蛋白TRF1、TRF2、RAP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4例炎性肠炎患者(溃疡性结肠炎18例,克罗恩病16例)和14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抽取肘静脉血20 m l,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并经植物血细胞凝集素激活后纯化为激活T淋巴细胞(CD2+5T淋巴细胞)。用RT-PCR法测定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激活T淋巴细胞TRF1、TRF2、RAP1 mRNA的表达。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和克罗恩病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RF1 mRNA表达水平及激活T淋巴细胞TRF2 mRNA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患者激活T淋巴细胞RA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克罗恩病组患者激活T淋巴细胞RAP1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RF1 mRNA表达水平较克罗恩病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感染性肠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TRF2和RAP1mRNA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63-66+70
目的 探讨我科近1年来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科2019年7月~2020年5月IB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临床分型、活动度评估、内镜、病理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泻、腹痛、腹胀、关节炎及肛周病变等,其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CD呕吐、口腔溃疡较UC常见,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型上,UC组以初发型最多见(71.44%),病变部位主要是全结肠型(85.17%);CD组病变部位可累及全消化道,以回结肠最常见(60.00%)。活动程度评分中,UC以中度活动期为主(85.71%);CD轻度活动和中/重度活动各占50.00%。CD镜下可见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跳跃性分布等病变。UC镜下可见弥漫充血、糜烂、溃疡,差异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对儿童IBD的认知,综合评估,以期达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总称,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前者多为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结肠和末端回肠.后者为全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多好发于回盲部和小肠.两者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由于其发病均与免疫有关,临床都有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的特点,且治疗药物相同,故一并进行论述.炎症性肠病(IBD)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取经过临床表现、内镜、病理、影像学等方法共同确诊的IBD活检的石蜡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和iNOS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在47例溃疡性结肠炎(UC)、13例克隆病(CD)和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HIF-1α蛋白的细胞表达阳性率中位数分别为54%,59%和1%,前两者分别与后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1),而前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iNOS蛋白的细胞表达阳性率中位数分别为58%,54%和2%,前两者分别与后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1),而前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HIF-1α和iNOS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溃疡性结肠炎:r=0.627;克隆病:r=0.610)(P<0.05). 结论:HIF-1α和iNOS蛋白均参与了IBD的发病,HIF-1α可能是iNOS基因表达中的一个重要调节者.  相似文献   

13.
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炎性肠病有两种即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炎症和溃疡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是一种弥漫性、连续性、浅表性局限于粘膜层的炎症,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腹痛、血性腹泻、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的克罗恩病病变累及肠病的全层,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跨膜性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内镜下阑尾孔周围炎性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4年本院内镜下出现阑尾孔周围炎性病变的病例共28例,排除阑尾孔周围溃疡、息肉样增生的病例。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随访结果分析阑尾孔周围点片状炎性病变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结果 28例阑尾孔周围炎性病变的病例中,8例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1例诊断为疑似溃疡性结肠炎。结论阑尾孔周围点片状炎性改变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跳跃性病变,临床工作中若发现阑尾孔周围炎性改变需警惕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及与非老年患者的差异.方法 收集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349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非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68例,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68.54±7.16)岁;非老年组281例,男性150例,女性131例,年龄(42.38±10.88)岁.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泻、腹痛和便血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情轻度患者占60.3%,较非老年组多(P<0.05).内镜下老年组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以直肠、直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多见,但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学上老年组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但异型增生发生率较高,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特点进行分析,寻找更好的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十年(1998~2008)确诊的肠结核60例,克罗恩病30例的临床特点,内镜及手术中的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异同,抗酸染色镜检和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泻,血便在克罗恩病多见(“p〈0.05”),二者在腹痛,发热,腹部包块等在临床表现上无显著性差异。内镜及手术表现:克罗恩病表现为肠粘膜充血水肿.裂隙状溃疡,卵石状改变多见,多发生在回肠(37%)和结肠(53%);肠结核表现为假性息肉,肠腔狭窄,好发回盲部(70%)及末端回肠(20%)。病理表现:克罗恩病表现为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性内芽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见,肠结核表现为干酪性坏死,肉芽肿性炎症。标本抗酸染色阳性(23.3%);TB—POR,检测阳性率(68.33%)。结论克罗恩病和肠结核临床表现相似,内镜和病理检查是较好的鉴别方法;标本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和结核杆菌PCR,检查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疾病评估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2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肠内镜检查,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以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研究患者经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情况,并分析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超声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处于疾病活动期(参照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分表及改良Mayo量表)对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组,分析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患者肠壁厚度、血流能量多普勒血流分级情况、超声造影强化模式及定量参数情况。结果 123例患者中,病理诊断64例为溃疡性结肠炎,59例为克罗恩病,超声对克罗恩病诊断准确率为81.36%,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准确率为82.81%,超声诊断患者炎性肠病的总准确率为82.11%。克罗恩病患者正常结构消失、淋巴结肿大、肠间积液、粘连包块发生占比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克罗恩病患者的非活动组比较,活动组患者的肠壁厚度升高,血流2~3级及全层增强占比升高(P<0.05);克罗恩病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患者的超声AT、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患者的PI水平高于非活动组,TTP低于非活动组(P<0.05)。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非活动组比较,活动组患者的肠壁厚度升高,血流2~3级及全层增强占比升高(P<0.05);溃疡性结肠炎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患者的超声TTP、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患者的PI水平高于非活动组,AT水平低于非活动组(P<0.05)。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超声可以帮助观察炎性肠病的肠壁厚度、血流情况等表现,并在疾病活动期的评估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及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中48例克罗恩病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和内镜、病理及治疗情况.结果:1987年至1995年共诊断克罗恩病4例,1995年后诊断44例.克罗恩病高峰发病年龄为17~40岁,占75.0%(36/48);30岁以下发病者占43.8%(21/48).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伴肠道外表现16例(33.3%),伴有肛周疾病3例(6.3%),肠瘘2例(4.2%).内镜诊断符合率85.7%(36/42),表现为节段性病变,溃疡形成、肠管狭窄和卵石征.X线诊断符合率为84.2%(32/38),主要表现为龛影、肠管狭窄及卵石征.病理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总检出率为43.2%(19/44).90%(27/30)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有13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近10年来克罗恩病诊断例数明显增加.内镜+病理+X线造影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的主要手段.小肠镜、胶囊内镜及多次病理检查、随访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克罗恩病(CD)及肠结核(ITB)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旨在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CD患者及23例IT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患者发病年龄小于ITB组(P<0.05),发病至确诊的时间明显长于ITB组(P<0.05).CD和ITB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CD患者便血发生率明显高于ITB患者(P<0.05),而发热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ITB患者(P泸<0.05).CD及ITB患者病变部位相似,常累及回盲部及小肠,但是ITB患者回盲部受累的比例更高(P<0.05),CD可以累及全消化道任何部位.肠镜下见到裂隙状、纵形溃疡、鹅卵石样改变呈节段性分布有助于CD的诊断.肠镜活检及手术病理显示CD中全层炎、淋巴组织增生均比ITB多(P<0.05),而抗酸杆菌阳性及干酪样坏死仅见于ITB(P<0.01).结论 CD与ITB的鉴别需要结合临床、内镜、及影像学等综合判断,肠镜活检及手术标本的病理对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改变,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了1994~2007年的67例住院患者的诊治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 6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最常见,内镜下改变以粘膜糜烂、溃疡和炎症改变为主.结论 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其典型临床及内镜下表现可明确了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分期、有无癌变及是否存在异型增生,为相应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