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本辉  李冰 《人民军医》2013,(12):1452-1453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隐匿性、持续性、进展性疾病,每年新发感染300万~400万例,慢性化率高达75%~85%;感染25~3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的比例5%~25%;肝硬化患者肝癌年发生率1%~7%。因此,及早发现并给予有效地抗HCV治疗是治疗丙型肝炎的关键。目前,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治疗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近年来,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及使用人群均有较多研究。现就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艾滋病病毒的蔓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增多,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已经成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易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丙肝最有效的药物,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目前已成为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病分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2周进行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HCVⅠ型48周,HCVⅡ型24周)。比较患者脾切除术前、术后12周、治疗后第24周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及Child-Pugh评分情况;比较HCVⅠ型和HCVⅡ型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应答情况,以及随访24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在脾切除术后12周显著高于术前,但在治疗后第24周出现显著下降;ALT和Child-Pugh评分在脾切除术后12周和治疗后第24周逐渐下降;白蛋白在脾切除术后12周和治疗后第24周逐渐上升。HCVⅡ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生化学应答率、疗程结束时ALT复常率、疗程结束时HCV-RNA转阴率及ALT持续复常率显著高于HCVⅠ型患者,ALT复常平均天数显著低于HCVⅠ型患者(P<0.05)。结论失代偿期HCV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生化学和病毒学应答较好,同时,HCVⅡ型的应答率优于HCVⅠ型,可延缓进展成为肝功能衰竭和肝癌。  相似文献   

4.
自1989年choo等证实血源性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为丙型肝炎病毒(HCV)以来,近年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发病情况、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以及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急性HCV感染后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并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本文就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 (HCV)患者血清中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与疾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5 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 (ANA) ,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多肽抗体谱 (ENA谱 ) ,以乳胶凝集法检测血清中类风湿因子 (RF)。以 2 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为对照 ,2 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伴ANA、ENA谱、RF (IgM)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也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1) ,其中RF的检出阳性率最高 (2 6 / 5 4 ) ,ENA谱中以抗SS -B或抗SS -A阳性为主要反应 (15 / 17)。结论 :慢性HCV感染者普遍存在自身免疫现象 ,应引起临床对疾病监测及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各种慢性肝病经治疗后少数患者肝功能基本稳定,但往往残留轻中度胆红素血症.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2例,经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红素血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周平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4,20(3):162-164,166
慢性丙型肝炎由于其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研究发现约20%~3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10~2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5%~10%进展到终末期肝病,一旦发展为肝硬化,这些病人患肝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可达1%~4%。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减缓或终止肝硬化的发生,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α干扰素(interferon—α,α—IFN)是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人们发现α—IFN的临床疗效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治疗前患者血清HCVRNA水平、治疗早期病毒载量的变化、干扰素抗体、干扰素敏感决定区、治疗后肝组织内HCV RNA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乙肝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已成共识,什么样的患者需要治疗、选择哪种药物治疗、什么时候停止治疗,是每一个医生和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慢性乙肝疾病进展与乙肝病毒复制有明显相关性。研究证实,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呈正相关。另有研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的不足,我们应用分子病理学原理建立了原位PCR(PCRIS)、反转录原位PCR(RT—PCRIS)技术,对27例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54例胃癌(GC)组织中EPstein—Barr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 DNA)及20例食道癌(EC)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DNA(HPV DNA)进行原位分析。结果显示HCV RNA、EBVDNA及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78%、29%及25%,明显高于ISH检测结果(P<0.05)。提示本研究建立的PCRIS、RT—PCRIS技术特异、灵敏、定性、定位;HCV、EBV、HPV感染分别与HCC、GC及E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不进行及时和正确的抗病毒治疗,部分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因此,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对认识其发病规律、探索新型抗病毒治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病毒调节基因的结合蛋白研究HBV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内科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胃动素 (MTL) ,肽YY(PYY) ,IgG和铁蛋白 (FRT)的影响。方法 :临床确诊的肝硬化患者 78例 ,按病因分为乙型肝炎后 (HbsAg阳性 ) 61例 ,丙型肝炎后 (HCV抗体阳性 ) 5例 ,酒精性 4例和原因不明 8例 ;Child分级为A级 2 3例 ,B级 39例和C级 1 6例。并选 2 7例无肝胆胰及内分泌疾病者作对照。结果 :与对照比较 ,肝硬化患者血清MTL ,PYY ,IgG和FRT均明显升高 (P <0 .0 1 ) ,且与肝功能损伤程度有关。经内科治疗 4周后 (n =70 )血清MTL ,PYY和IgG均有下降 (P <0 .0 5) ,而FRT下降不明显 (P >0 .0 5)。结论 :本组肝硬化患者血清MTL ,PYY ,IgG和FRT有明显升高 ,经内科治疗可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在慢性致病过程中抗HVR1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利用融合HVR1抗原和多靶点HVR1抗原组合包被酶联板,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不同阶段慢性HCV感染者体内HVR1抗体存在情况及HVR1抗体的异质程度.结果:在42份无临床症状、41份慢性肝病变、38份肝硬化患者中HVR1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90.5%、95.1%和94.7%,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这3组患者血清中HVR1抗体异质程度分别为5.39±3.75、11.74±3.29和10.61±4.09;慢性肝病变和肝硬化患者组的抗体异质程度要显著高于急性患者组(P<0.01).结论:HCV慢性感染的严重程度与HVR1抗体的异质程度相关,但与HVR1抗体的存在情况无关.  相似文献   

14.
丙肝病毒感染并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丙肝和乙肝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阐明2型糖尿病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丙肝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比较不同病毒性肝炎组别中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糖尿病发生与HCV感染的关系,及肝硬化、肝功能、血脂及肝脂肪变等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慢性丙肝(CHC)患者糖尿病发生率(20%)明显高于慢性乙肝(CHB)患者(4%),丙肝肝硬化患者糖尿病发生率(40%)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患者(15%),存在肝脂肪变HCV感染者糖尿病发生率(39.3%)明显高于没有肝脂肪变者(11.8%);丙肝肝硬化肝功能不同分级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不同(P<0.05),合并糖尿病的HCV感染者肝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出现肝脂肪变及胰岛素抵抗与HCV感染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与HCV感染关系密切,并发糖尿病患者可加重肝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游离核心抗原、抗体及HCV-RNA病毒载量,探讨丙型肝炎的感染模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9份已经确诊的HCV感染血样,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抗体和HCV核心抗原,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观察丙型肝炎的感染模式。结果丙型肝炎的感染至少存在7种模式:Ⅰ型HCVcAg(-),HCVAb(+),HCV-RNA(-);Ⅱ型HCVcAg(+),HCVAb(-),HCV-RNA(+);Ⅲ型HCVcAg(-),HCVAb(-),HCV-RNA(+);Ⅳ型HCVcAg(+),HCVAb(-)HCV-RNA(-);Ⅴ型HCVcAg(-),HCVAb(+),HCV-RNA(+);Ⅵ型HCVcAg(+),HCVAb(+),HCV-RNA(+);Ⅶ型HCVcAg(+),HCVAb(+),HCV-RNA(-)。结论联合检测HCV抗体、HCVcAg、及HCV-RNA,分析丙型肝炎的感染模式,对丙型肝炎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VS)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HCC APS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动脉栓塞(TAE)治疗的.497例HCC患者的影像学和病历资料,总结APS、AVS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APS的发生与HCC患者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基础、肝癌切除史、甲胎蛋白(AFP)、肿瘤类型、肿瘤数目和门静脉癌栓(PVTT)的相关性,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CC合并APS的发生率为10.5%(52/497),合并AVS的发生率为1.6%(8/497),同时合并APS与AVS的有3例(0.6%)。单因素分析显示: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基础、肿瘤类型、肿瘤数目和门静脉癌栓与HCC患者APS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基础、巨块型肿瘤、肿瘤多发、门静脉癌栓是HCC合并AP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HCC患者有肝硬化基础、巨块型肿块、多发肿瘤、门静脉癌栓会诱发A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抗体联合病毒核酸( HCV RNA)定量检测在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6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样分别测定HCV抗体、HCV R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结果106份血样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CV抗体检测阳性87例(82.1%),HCV金标法检测阳性69例(65.1%),HCV RNA检测阳性80例(75.5%),ALT阳性62例(58.5%)。HCV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HCV金标检测法(χ^27.863,P〈0.01)和ALT检测法(χ^214.115,P〈0.01);HCV抗体联合HCV RNA检测总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HCV抗体联合金标法检测(83.0%)和HCV抗体联合ALT检测(90.6%)(χ^219.670,P〈0.01;χ^210.495,P〈0.01)。结论 HCV抗体联合HCV RNA检测可显著提高HCV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有利于HCV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韩芳 《人民军医》2010,(6):461-46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发现约有1亿7千万人感染HCV,我国感染HCV者超过4千万。HCV的急性感染通常是没有临床症状的,但50%~80%的患者会转变为慢性感染,其中约20%的患者会在20年内转变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观察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52例,按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6例,A组对患者采用隔日加用干扰素α配合利巴韦林药物治疗,B组给予患者每日加用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B组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应。结论每日加用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是安全有效,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值得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摘要目的放射诊断中,依据肝细胞癌的形态学亚型和生存预后,评估肝硬化病人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肝细胞癌(HCC)的影响。方法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病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有两个数据库,一个用于HIV-HCV病人,另一个用于无HIV感染的HCV感染病人,病人来自前瞻性多中心群组。纳入标准为确诊肝硬化并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成像发现肝细胞癌。本研究包括35例HIV-HCV肝硬化病人(32例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