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18F-FDG 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的8649例受检者中,诊断为心脏肿瘤者占0.16%(14/8649).对这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6.9(35 ~68)岁.患者最终诊断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5例)、肿瘤病史和临床随访结果(9例)为依据,分析18 F-FDG PET/CT诊断情况.结果 14例心脏肿瘤,18F-FDG PET/CT均作出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其中,转移性肿瘤11例,占78.6% (11/14);原发恶性肿瘤2例,占14.3% (2/14);原发良性黏液瘤1例,占7.1% (1/14).11例转移性肿瘤的原发肿瘤分别为HCC(8例),肺癌(2例)和食管癌(1例).2例原发恶性肿瘤均发生转移.13例恶性肿瘤患者SUVmax为3.2 ~10.7,高于正常心肌.结论 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对心脏转移及原发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探查心脏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情况,从而进行准确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MFH患者资料,其中1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结果 经CT检查的1例肿瘤呈等密度,瘤内有坏死,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经MRI检查的14例肿瘤在T1WI上均呈低信号,T2WI上均呈混杂高信号.肿瘤内出血8例,肿瘤内坏死或黏液变性14例,肿瘤内钙化1例.11例T2WI上肿瘤内显示低信号分隔样结构.结论 MRI对软组织MF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在髓内肿瘤手术术中定位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髓内肿瘤手术35例。结果 15例室管膜瘤中全切除14例(93.3%),1例血管母细胞瘤及1例脂肪瘸全切除(100%),18例星形细胞瘤全切除9例(50%),无手术死亡。24倒随访2月至1年(平均6月)肌力恢复正常9例(25.7%),改善16例(45.7%),不变9例(25.7%),加重1例(2,9%)。结论 在显微手术切除髓内肿瘤时,通过超声引导可帮助术中定位、减少手术创伤并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胃良性肿瘤较少见,约占胃肿瘤的2%—5%。胃良性肿瘤中以胃患肉最常见,我院经手术、病理、X线检查证实胃息肉24例。X线检查结果:正确诊断20例,漏诊1例(位于胃底贲门部),误诊3例(误诊为息肉型胃癌2例、十二指肠球部肿瘤1例)。本文重点讨论胃息肉的X线诊断与并存病等问题。 临床资料 年龄:19—68岁,平均48岁,性别:男1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ⅣA期胸腺瘤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07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例ⅣA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ⅣA期胸腺瘤患者中男4例,女3例,中位年龄38(27~57)岁,左侧病变4例,右侧病变3例.5例为初治病例,2例为术后复发患者.手术时间为10.4±2.8h,中位出血量1000(300~82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4(10~54)d.无围术期死亡,3例(42.9%)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71.4%)出现轻微并发症.清扫淋巴结4~47个,平均12个,1例发现转移.中位随访时间24(5~81)个月,6例存活,肿瘤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81个月时死于肿瘤复发.结论 ⅣA期胸腺瘤目前推荐的治疗方式是包括手术和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对于经过选择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应根据疾病进展程度和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术前化放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使分期下降、保留肛门括约肌(SP)手术的作用,M.D.Anderson肿瘤中心于1991~1995年间对117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术前化放疗,观察手术前后肿瘤分期的改变及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情况。117例直肠内超声确定的术前分期uT_2N_22%、uT_3 No 47%、uT_3N_1 49%、uT_4 No 2%;15例(13%)因肿瘤梗阻无法行直肠超声检查,但10例用X线造影确定为T_3。因此T_3共108例(96%)。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比眶颅沟通性肿瘤伽玛刀(GKS)治疗前后MRI表现,探讨MRI对评估GKS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眶颅沟通性肿瘤患者GKS治疗前及治疗后MRI表现,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 30例均为单眼病灶,左眼18例,右眼12例.30例均行增强MRI扫描,肉眼观察呈轻至高度强化改变.GKS治疗6个月后,肿瘤缩小14例(46.67%),无变化12例(40.00%),增大4例(13.33%),局部有效控制率为86.67%;临床症状好转15例(50.00%),无变化10例(33.33%),恶化4例(13.33%),死亡1例(3.33%).结论 MRI不仅在眶颅沟通性肿瘤的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GKS疗效评价及预后方面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在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及子宫肌瘤变性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子宫肌瘤变性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并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变性肿瘤25个,横断面最大直径30 cm,最小直径1.5cm,平均4.5 cm.宫体肿瘤18个(72%),宫颈肿瘤5个(20%),阔韧带肿瘤2个(8%);肌壁间型肿瘤13个(52%),浆膜下型肿瘤10个(40%),黏膜下型肿瘤2个(8%).24个变性肿瘤CT平扫呈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经病理证实肿瘤内玻璃样变1 3个(52%),囊性变伴玻璃样变4个(16%),红色变性3个(10%),脂肪变性伴玻璃样变2个(8%),钙化伴玻璃样变2个(8%).1个变性肿瘤CT平扫呈均匀偏低密度,增强扫描仅见囊壁强化,病理证实肿瘤内黏液性变(4%).结论 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于子宫肌瘤不同性质变性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CN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CT平扫.结果 12例CNC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区,临近孟氏孔处,右侧脑室5例,双侧脑室5例(1例突入三脑室),左侧脑室2例(1例突入三脑室).肿瘤平均长径约4.8 cm(2.2~7.8 cm).11例肿瘤(92%)有不同程度囊变,8例可见肥皂泡或海绵样囊变(66.7%)、1例完全囊变(8.3%).1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3例(25%)矢状位可见扇形征.肿瘤实性部分与灰质信号相近,T2FLAIR上呈稍高信号.9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7例呈高信号,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各1例.MRI增强扫描10例肿瘤实性部分呈轻至中度强化(83%),2例呈明显强化(17%).结论 青年人,侧脑室透明隔区的肿瘤,多伴囊变,增强肿瘤实性部分呈轻至中度强化,应首先考虑CN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特征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0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瘤体平扫及强化信号特点、坏死囊变、肿瘤边界、瘤周水肿及邻近脑膜改变等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50例中,肿瘤部位以大脑凸面及矢状窦旁多见,分别为15例(30%)及14例(28%).肿瘤形态规则16例(32%),形态不规则34例(68%).边界清晰19例(38%),边界不清晰31例(62%).MRI平扫与脑灰质比较T1WI多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等及稍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13例(26%),不均匀强化37例(74%).16例(32%)可见明显囊变或坏死.34例(68%)瘤周见不同程度水肿.34例(68%)可见“脑膜尾征”.9例(18%)可见邻近颅骨破坏.复发者15例(30%).其中29例免疫组织化学示Ki-67指数平均8.48%(1% ~35%).结论 肿瘤形态不规则,瘤脑界面不清晰,信号不均匀,坏死、囊变,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邻近骨质破坏等可考虑恶性脑膜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切除技术,提高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枕下乙状窦后人路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并对面听神经和肿瘤的关系及手术要点进行讨论。结果本组22例,肿瘤全切20例,全切率为90.9%(20/22);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1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6.4%(19/22)。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77-3%(17/22);听力保留率23.1%(3/13)。22例面神经均位于肿瘤前方(腹侧),其中正前方13例,4例位于前上方,5例位于前下方;14例耳蜗神经位于肿瘤下极或前下方,8例无法辨认;无手术死亡。结论熟悉听神经瘤病变时面听神经局部显微解剖特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取正确的肿瘤切除方法和技巧,是提高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率和面神经解剖保留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ACE在中晚期肝胚细胞瘤切除术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肝胚细胞瘤患儿20例的临床资料,经导管对肿瘤供血动脉行顺铂和吡柔比星碘化油乳化液灌注并作聚乙烯醇泡沫颗粒或微球栓塞,术后4周复查胸腹部CT及AFP.如肿瘤仍无法切除继续TACE,直至肿瘤缩小至适合切除,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PRETEXT分期变化、并发症、手术中情况及肿瘤坏死面积,并对远期效果随访.结果 本组患儿共行TACE治疗49次,肿瘤体积缩小达56.2%~91.6%,平均68%(t=8.418,P<0.001),AFP降低达91.4%~99.9%,平均99.2% (t=2.531,P=0.02),PRETEXT分期下降,TACE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20例患儿均重新获得手术机会,术中肿瘤易于切除,切除肿瘤标本显示肿瘤坏死面积达63.7%~91.9%,平均82.9%.远期随访,肿瘤切除术后死于肺转移2例、复发1例,17例患儿无瘤存活时间平均21.9个月,随访时间6~48个月.结论 TACE能显著使肝胚细胞瘤瘤体缩小并AFP下降,使中晚期肝胚细胞瘤患儿重新获得手术切除机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定位技术在肺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nodule,SPN)胸腔镜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高分辨CT发现的13例SPN患者,用飞利浦复合手术室,术前行CT扫描定位,穿刺置入弹簧圈,术中在DSA下行胸腔镜SPN楔形切除术.评价成功率、并发症、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共13例患者14处SPN行VATS,手术皆获成功,2例(15.4%)出现并发症,手术耗时0.5 ~ 2h,平均(1.4±0.6)h,住院时间8~14d,平均(11.8±3.8)d.SPN术后病理诊断原发性肺癌9例(69.2%),转移瘤1例(7.7%),错构瘤1例(7.7%),不典型瘤样增生2例(15.4%).结论 本组不具有典型征象的SPN约76.9%组织学诊断是恶性病变,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标记定位胸腔镜SPN切除是一种介入微创手术,能高效、准确切除病灶并有效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SPN的诊断率,同时根治切除.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膜后神经节源性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描述26例腹膜后神经节源性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男18例,女8例.经手术、病理(24例)及临床骨穿(2例)证实.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节瘤分别为14、10、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1岁3个月、3岁6个月、6岁,其中神经节瘤2例分别合并白血病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于术前作腹部CT平扫,其中14例同时作了增强扫描.术前作B超检查20例.结果(1)肿瘤约2.0cm×2.5cm×2.5cm~16cm×10cm×8cm大小,26例均位于腹膜后,位于一侧22例,位于中线上3例,2处多发1例.(2)肿物外形不规则20例,类圆形6例;边缘清楚14例,模糊12例.(3)25例肿瘤与肾脏对比呈等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1例为均匀低密度;23例肿瘤有不同形态钙化;增强扫描者12例肿瘤有不均匀增强,2例增强不明显.(4)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9例,肝转移3例,肿瘤包埋血管18例,下腔静脉内瘤栓1例,肿瘤侵入椎管3例.结论CT平扫可以提示腹膜后神经节源性肿瘤的诊断,增强扫描能够进一步明确肿瘤内部及其周围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管及主支气管肿瘤影像学检查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气管及主支气管肿瘤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气管及主支气管肿瘤位于气管上段3例,中段9例,下段14例,气管隆突1例及主支气管6例.本组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24例,和手术及病理改变相一致.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1)宽基底管腔内结节;(2)窄基底管腔内结节;(3)管腔外肿块.本组27例根据胸片表现导致漏、误诊有4例,22例根据CT表现导致漏、误诊有3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多发原位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84年至2004年20年期间我院收治食管多发原位肿瘤病人11例,占同期食管肿瘤病人的1.34%,全组病人术前、术后均酌情予以放疗、化疗,其中手术根治10例,1例行手术探查。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45%(5/11)。术后1例病人吻合口漏,于术后3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年生存率72.73%(8/11),5年生存率27.27%(3/11)结论:早期全面正确的检查,可明显降低漏诊率,以外科根治手术为主,酌情予以术前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显微手术切除脊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6例脊膜瘤,采用微创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显微镜下全切23例,大部分切除3例(其中1例为哑铃形肿瘤)。出院时痊愈14例,好转6例,无变化5例,恶化1例。结论术前的周密设计和肿瘤的精确定位是微创、显微手术切除脊膜瘤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弹性成像(MRE)在脑肿瘤手术前评价其硬度的价值.方法 14例常规影像检查确定为实性脑肿瘤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16~63岁),术前接受脑MRE检查,以脑白质为参照对肿瘤硬度进行评价.采用自行研制的用于脑MRE成像的激发装置,固定于头线圈上,并与患者头部固定,产生低频率振荡经颅骨传至颅内,引起剪切波在脑组织内传播;脉冲序列采用相位对比梯度回波序列,获得相位图像,从而显示脑组织内剪切波的传播.相位图像经局部频率估算法(LFE)处理后获得弹性图像;肿瘤的硬度在术中与正常脑白质对比,由术者判断分为偏软、中等和偏硬.将MRE的评价结果与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 MRE检查结果显示,1例肿瘤的弹性模量低于正常脑白质、11例高于正常脑白质、2例与正常脑白质相似;术中检查1例肿瘤硬度偏软、11例偏硬,2例中等.14例由MRE评估的肿瘤弹性均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MRE可以无创地显示脑肿瘤的弹性,在术前对脑肿瘤的硬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田涛  王韶颖  石慧敏 《放射学实践》2017,(11):1126-1130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对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的术前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理类型包括实体/多囊型70例、单囊型35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6例和骨外/外周型1例.测量肿瘤增强前后兴趣区(ROI)的CT值,研究该肿瘤的螺旋CT强化特征.结果:本组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中囊性、囊实性、实性者分别为50、52、10例,分别占44.64%,46.43%,8.93%.多房状75例(66.96%).增强后囊壁、间隔和实性部分强化,可见壁结节样强化,其中28例(84.85%)肿瘤强化程度达50%以上.111例骨内肿瘤中97例边缘有硬化线(87.39%),105例有明显骨质膨隆(94.59%),104例骨皮质变薄或破坏、中断(93.69%).105例肿瘤与邻牙有密切关系(93.75%).结论:螺旋CT可清晰显示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0.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hymic neuroendocrine tumour)是起源于胸腺组织中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文献统计约占前纵隔肿瘤的2%~4%[1].笔者搜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6、37及74岁,均经手术或纵隔镜穿刺后病理证实.1例临床表现为异位ACTH综合征,其余2例未见明显的内分泌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