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放射科CT/MR检查中缩短等待时间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CT、MR检查患者40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CT、MR检查患者400例作为试验组。将两组患者各自的检查等待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实施,患者检查平均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实施前。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有效缩短患者检查等待时间,优化检查流程,候诊环境安静有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为主题,制定目标与计划,分析原因后提出针对性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和活动前后PICC门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由活动前的32.3 min缩短至活动后的10.8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门诊患者就诊预约率由活动前的44.1%升至活动后的83.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活动前的70.2%升至活动后的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提升患者就诊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缩短患者诊疗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发动圈员自我管理,分析门诊患者诊疗时间较长的原因和改进措施。比较2014年6~7月(品管圈实施前)与2014年10~11月(品管圈实施后)各个环节诊疗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挂号收费、单项检查、取药及多项检查4个环节的诊疗时间均短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能缩短患者诊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缩短门诊患者静脉采血等候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缩短门诊患者静脉采血等候时间"为活动主题,通过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门诊患者静脉采血等候时间由活动前的(80.01±7.64)min缩短到活动后的(41.86±5.2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但缩短了门诊患者静脉采血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且加强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何贤君  洪凌  牟丹辉  林云晴 《护理研究》2007,21(13):1196-1197
为缩短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降低病人对输液等待时间过长的不满意率,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导致时间长的关键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结果:病人输液等待时间平均缩短13.6min,病人对输液等待时间过长的不满意率下降16%。可见,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门诊输液病人中的应用,有效地缩短了输液病人等待治疗时间,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13年1月起实施以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因素,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士的护理质量变化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变化。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士的素质、业务技术、输液质量、岗位职责4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在护理责任心、主动服务、输液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值得推广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妇科门诊护理质量为活动主题,展开头脑风暴,结合PDCA循环模式,总结品管圈活动效果。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60例妇科门诊患者为实施前组,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160例妇科门诊患者为实施后组,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圈员能力及自我评价显著提高。结论:在妇科门诊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人员个人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滴数正确率中的应用,以保证临床输液质量,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圈十大活动步骤及各手法研究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滴数的不正确原因及改进的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滴数正确率从活动前的75.89%提高到88.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使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滴数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圈员各项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品管圈提升门诊患者就医体验。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缩短门诊患者检查等候时间"为活动主题,通过缩短患者检查等候时间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7年3月的200位患者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制定对策并实施,并再次随机选取2017年6~7月的200位患者进行效果评价,并按PDCA循环进行检讨和改进。结果品管圈活动结束后,门诊患者检查由平均每项检查等候时间15 min缩短到平均每项检查7.5 min。结论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检查等候时间,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液患者拔针后穿刺点出血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品管圈实施步骤对输液室2015年1~3月输液患者拔针现状进行调查,选定主题,对输液患者拔针后穿刺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计划,实施改进措施、标准化,效果确认。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输液患者拔针后穿刺点出血率由改进前的12%降至改进后的6%,圈员6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输液患者拔针后穿刺点的出血率,提高了输液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口腔科门诊患者预约后的复诊率措施。方法:开展以"提高口腔科门诊患者预约后复诊率"为活动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口腔科门诊患者预约复诊时间后经常失诊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口腔科门诊患者预约后复诊率较活动前明显上升(74.4%vs 52%,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提高口腔科门诊患者预约后的复诊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由辅导员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运作的系统培训,按照自愿原则自由组圈,确立“降低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主题,对活动开展前静脉输液外渗问题展开调查,讨论分析原因,拟定实施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1),一次穿刺未成功率低于活动前(P〈0.01),留置针使用率高于活动前(P〈0.01);护士静脉输液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活动前(P〈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降低了患者外周静脉外渗的发生率,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为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设立目标;从人、物、法、环四个方面查找原因,经过要因论证,确定主要因素,提出并落实有效的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3个月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活动前(P<0.01);护士静脉输液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活动前(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降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为缩短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降低病人对输液等待时间过长的不满意率,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导致时间长的关键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结果:病人输液等待时间平均缩短13.6min,病人对输液等待时间过长的不满意率下降16%。可见,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门诊输液病人中的应用,有效地缩短了输液病人等待治疗时间,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输液滴数准确率、使患者得到最佳药物疗效中的作用,以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提高工作效率。方法:科内12名护士组成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优化静脉输液流程,比较活动前后静脉输液滴数准确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之后,切实提高了静脉输液滴数的准确率,从改善前的58%到改善后96%,完成了目标设定值;由无形成果雷达图示,护士解决问题能力和运用品管圈手法均明显提高。结论:利用品管圈方法对急诊科静脉输液准确率进行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静脉输液滴数的准确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化输液流程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接诊的门诊患者18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液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优化输液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静脉炎发生率、接错瓶发生率、护理评分、输液等待时间、患者依从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及接错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依从程度及穿刺疼痛感、操作流程、服务质量、心理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优化输液流程,能显著降低穿刺疼痛感、静脉炎及接错瓶发生率,缩短输液等待时间,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操作流程评分、服务质量评分、心理教育评分及患者依从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缩短儿科新入院患者等候时间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缩短儿科新入院患者等候时间为活动主题,对儿科新入院患者等候时间长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缩短儿科新入院患者等候时间。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儿科新入院患者平均等候时间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缩短儿科新入院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儿科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整体服务,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输液速度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圈名、圈徽,确定本期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的方法,通过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等步骤,比较活动前后心力衰竭患者输液速度的正确率。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输液速度的正确率由活动前的62.22%升高到活动后的89.33%。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输液速度正确率,而且使圈员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降低静脉输液滴速错误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飞腾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对静脉输液中的滴速错误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改善对策,对比品管圈改善前后静脉输液滴速错误率.结果:开展品管圈后静脉输液滴速错误率由35%下降至19%.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滴速错误率,提高了输液治疗安全性,保证了输液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普外科输液患者传呼器呼叫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普外科输液患者传呼器呼叫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影响普外科输液高峰期传呼器呼叫率居高不下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实施活动后输液相关红灯呼叫频率降至29.84%,显著低于活动前52.92%(P<0.01),静脉输满意度为93.5%显著高于活动前78%(均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输液相关红灯呼叫频率,提升了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