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预防的方法。方法选择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住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医源性播散,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治疗主要以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为主,而预防是关键。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其规范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总结分析1990年~2006年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诊断明确后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是增生结体组织中见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结节。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医源性疾病,预防是关键,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3.
章兴凤 《河北医学》2010,16(8):965-966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0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7例,会阴切口内异症3例。结果:全部病例行病灶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良性疾病,发生在与子宫内膜有接触的手术切口部位,切除病灶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防。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依据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病史特点及临床表现,术前基本可明确诊断。14例均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治疗首选手术,提高产程处理技术,降低剖宫产率,严防医源性内膜种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冲洗法预防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值症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两种不同方法剖宫产术进行分析。结果冲洗法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冲洗法是可以预防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199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均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手术后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1年无复发。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确的剖宫产史及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20例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切口I期愈合,病检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随访6个月~5年,1例术后复发,2年后再次手术切除。无1例恶变。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引起的医源性内膜种植有关。术中保护腹壁切口以免子宫内膜种植为预防的关键。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应尽早手术,切除范围要充分。  相似文献   

8.
刘延宏  李诗光 《当代医学》2013,(32):107-10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2例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42例患者均在剖宫产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部分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后未有复发病例。结论医源性种植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并且结合B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剖宫产术中应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严密预防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9.
王明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89-89,14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合,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需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临床资料。结果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腹腔镜成功完成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术中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6例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明确的剖宫产史以及较典型的临床表现,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本组26例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病理检查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腺体分化良好;随访12个月~5年,无1例复发和恶变.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为止唯一有效的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疗的方法.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应尽早手术,切除范围要充分;另外于剖宫产术中保护腹壁切口以免子宫内膜种植,为本症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通过翻阅相关资料等对7例患者发生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原因加以分析,提出预防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措施。结果 7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为医源性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应当注重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降低医源性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减少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对我院1998~2005年间收治的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发病潜伏期介于术后8月。5年,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诊无1例复发。结论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腹部检查能对腹壁切口内异症正确诊断,并以手术治疗,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4.
王革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593-59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199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均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手术后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1年无复发。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5年均无复发.结论: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术中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丁玉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23-372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住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0例患者均予以病灶切除治疗,全部手术成功,其中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予以药物治疗,其余18例患者在术后均未接受药物治疗。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2年,无1例复发,20例患者的恢复情况均比较良好。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诊,确诊之后要立即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疾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易于诊断,经局部病灶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很好,复发率低.结论 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处肿块伴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可作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诊断依据,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直接原因,手术中认真保护、清洗切口,是避免切口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玉  焦玉霞 《甘肃医药》2010,29(2):177-17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本院收治剖宫产腹壁切15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主要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结论: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注意腹壁切151的保护、术后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老式(腹壁切口纵式)剖宫产与新式(腹壁切口横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来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自1996年到2007年所收治的1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2例做的是腹壁切口纵式剖宫产,9例为做的是腹壁切口横式剖宫产。结果子宫内膜的种植是本病主要的发病原因。结论尽量减少剖宫产率,术中避免或尽量减少子宫内膜的种植,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行病灶挖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诊治。方法对我院1982~2001年间收治的2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占我院同期收治内异症病例的1.73%;发病潜伏期介于术后1~8年;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诊1例复发。结论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腹部检查能对腹壁切口内异症正确诊断,并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