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胃癌组织DDR1a表达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盘状结构域受体1a(DDR1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DR1a蛋白在64例胃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DDR1a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52/64)、40.0%(8/20)和15.0%(3/20),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癌旁和正常胃组织中,P<0.05.DDR1a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胃癌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在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Ⅰ~Ⅱ期、≤5 cm及不伴有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DDR1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淋巴结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52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关淋巴结中hTERT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念、以同一标本正常组织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出hTERT表达、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转移淋巴结中均检测出hTERT表达.转移淋巴结、胃癌组织中hTERT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1.6%(31/38)、71.1%(37/5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9.5%(13/52)(P<0.01).胃癌组织hTER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相关性(P<0.05).癌旁组织hTER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和胃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转移淋巴结hTERT基因 甲基化阳性率则与临床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存在hTER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调控、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胃癌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 inase-assoc iated prote in 2,Skp2)表达的意义及与p27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8例原发性胃癌,配对癌旁胃黏膜,102例配对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30例非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肠化),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和5例正常胃黏膜Skp2的表达及138例原发性胃癌p27的表达。结果Skp2表达的阳性率(%),肠化(12.68±0.86)及癌旁胃黏膜(19.32±1.22)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0.53±0.13)及正常胃黏膜(0.47±0.19)(P=0.000),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716);非典型增生(16.74±0.82)明显高于肠化(P=0.000);原发性胃癌(31.34±2.17)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及癌旁胃黏膜(P值均=0.000);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39.76±2.00)明显高于原发性胃癌(P=0.037)。胃癌Skp2的阳性率与分化程度(rho=0.315,P=0.000)、脉管内瘤栓(rho=0.303,P=0.000)及淋巴结转移(rho=0.254,P=0.000)呈正相关。胃癌Skp2表达与靶蛋白p27表达呈负相关(rho=-0.451,P=0.000)。结论Skp2蛋白过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转移有关;胃癌Skp2蛋白过表达与p27蛋白降解有关,提示Skp2蛋白过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AT3和p38MAPK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STAT3和p38MAPK的表达.[结果]80例胃癌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为72.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7.5% (P<0.001); STAT3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远处转移有关(P<0.001).80例胃癌组织中p38MAPK的阳性表达率为71.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2.5%(P<0.05);p38MAPK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远处转移有关(P<0.001).胃癌中STAT3和p38MAPK的表达呈正相关(r=0.6986,P<0.01).[结论]胃癌中STAT3和p38MAPK均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D40及其mRNA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胃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例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D40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D40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9%(19/56),与癌旁正常组织(6.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RT-PCR检测发现CD40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CD40和CD40mRNA阳性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结论]检测胃癌组织中CD40及其mRNA有助于胃癌诊断、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6.
p16与survivin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p16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食管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p16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癌旁正常黏膜中的p16与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9%和6.45%,而相应癌组织分别为32.3%和72.6%.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食管癌中p16表达的缺失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则与淋巴转移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P>0.05).p16与survivin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5,P<0.01).[结论]p16表达的缺失与survivin蛋白的过度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食管癌病情的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喉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5 3蛋白在喉鳞癌、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5 3蛋白在喉鳞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3 .7%、3 8.1%和0 ,三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与中、轻度增生、癌旁单纯增生和癌旁正常黏膜 p5 3阳性表达分别有显著性差异 ,表达率分别为 68.8%、2 1.4%、16.7%、8.3 %和 0 ;在肿瘤浸润的前沿部 p5 3阳性表达显著强于浅表部 (P <0 .0 5 ) ;且癌巢边缘 p5 3表达显著强于中央部 (P <0 .0 5 ) ;p5 3阳性表达与喉鳞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结论 p5 3的过度表达可能为喉鳞癌的早期发生事件 ,癌旁组织中已发生p5 3基因突变的细胞可能是肿瘤复发的根源 ;p5 3表达与喉鳞癌的浸润生长、分化及转移有关 ,为判断预后的 1个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28例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P<0.01),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与p16蛋白的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544,P=0.003).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导致的基因沉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p2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7和p27蛋白在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低级别非典型增生、8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标记指数(LI)量化及其表达.结果:MCM7和p27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低级别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叉(P<0.05);MCM7的LI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分期、浆膜浸润、术后复发,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p27的LI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分期、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浆膜浸润、术后复发,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MCM7和p27的LI表达呈显著负相关(γ=-0.313,P=0.005).结论:MCM7的表达升高和p27蛋白的表达下降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检测MCM7和p27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杜姗  耿敬姝 《肿瘤学杂志》2015,21(5):396-400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基因(NF1)和转录因子Twist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NF1和Twist在87例胃癌组织、42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NF1在正常胃组织中阳性率10.3%,胃癌组织中为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在正常胃组织中阳性率5.0%,胃癌组织中为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NF1与Twist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P<0.01).NF1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52.1%vs 17.6%);Twist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17.9%vs 47.8%).[结论]Twis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NF1蛋白低表达,它们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钠耦合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SNAT1)和上皮膜蛋白1(EMP1)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和67例对应癌旁组织样本中SNAT1和EMP1的蛋白表达情况,根据二级计分法分为低表达(<5分)和高表达(≥5分),分析两者不同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2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 1和胃癌不同分化细胞株(未分化BGC823、低分化AGS、中分化SGC7901和高分化MKN28)中SNAT1和EMP1的蛋白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的SNAT1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67.1% vs. 34.3%, P<0.05),而EMP1高表达率则低于癌旁组织(40.2% vs. 62.7%, P<0.05)。胃癌组织中SNAT1与EMP1表达呈负相关(r=-0.272, P=0.014),且两者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均有关;另外,SNAT1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有关,EMP1与浸润深度有关。胃癌细胞株中的SNAT1蛋白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和CES-1细胞,而EMP1蛋白水平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AT1表达在胃癌组织及细胞株中分别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细胞株高,EMP1则相反,胃癌组织中两种蛋白均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提示两者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辅助胃癌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KAI1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正常胃黏膜、65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4例胃癌组织中KAI1蛋白、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KAI1和Caveolin-1阳性率呈递减趋势,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24.022,P〈0.05;χ2=44.315,P〈0.05)。经χ2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KAI1蛋白的表达在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无脉管侵犯组内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年龄及性别组内表达率的差异性无显著性(P〉0.05)。Caveo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有无脉管转移、年龄及性别(P〉0.05)无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KAI1蛋白与Caveolin-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827,P〈0.05)。结论 KAI1、Caveolin-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下调甚至缺失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染色质重塑因子1(chromatin remodeling factor 1,Rsf-1)可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靶点,因此探讨其在胃癌(gastric cancer)及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萎缩性胃炎、30例肠上皮化生、22例不典型增生Rsf-1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64例胃癌与配对癌旁组织(手术切缘距离肿瘤>5 cm)中Rsf-1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并分别分析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同时分析Rsf-1与p53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Rsf-1在胃癌、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Rsf-1在胃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和Rsf-1在胃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38,P<0.05),两者在胃癌中共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Rsf-1可能参与了胃癌病变的发生及发展,对胃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sf-1和p53两者共阳性表达对于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MP-2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食管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组织中MMP-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MMP-2和E-cadherin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各项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0%(18/4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8.10% (8/2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4.17%(1/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55.56%,15/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67%,3/18);有纤维膜浸润组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57%,17/35)明显高于无纤维膜浸润组(10.00%,1/10)。E-cadherin蛋白在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阳性表达为100% (24/2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15/2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89%(13/45),较前两组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与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χ2=4.615,r=-0.793,P<0.05)。结论:MMP-2蛋白的高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在食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MMP-2与E-cadherin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和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2和Rb蛋白在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非典型增生、8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标记指数(labellingindex,LI)量化其表达。结果:MCM2和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LI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分期、浆膜浸润、术后复发、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MCM2和Rb的LI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21,P=0.004)。结论:MCM2表达升高和Rb蛋白表达下降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检测MCM2和Rb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辽宁省肿瘤医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收集的50例正常胃组织和100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ZO-1表达情况,并分析胃癌组织中ZO-1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ZO-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40.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4.0%)和正常胃组织(84.0%)(P=0.000)。ZO-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均>0.05)。ZO-1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分化程度越低、浸润越深、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临床分期越高,ZO-1表达水平越低(P均<0.05)。ZO-1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70%vs20%,P<0.05)。[结论]ZO-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中IGF-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436例胃癌组织及92例邻近正常胃黏膜组织石蜡标本中IGF-1的表达。[结果]IGF-1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表达低于胃癌组织(0 vs 49.5%,χ2=77.132,P<0.001);IGF-1表达与胃癌患者肿瘤大小、分化、侵犯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脉管侵犯、Lauren分型相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性别无关。胃癌患者中肿瘤大小≥5cm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为64.4%,明显高于<5cm的患者(39.1%,χ2=27.238,P<0.001);弥漫型胃癌患者IGF-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型患者(85.0%vs 15.7%,χ2=209.184,P<0.001);T3、T4期胃癌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92.3%,明显高于T1、T2期的10.5%、30.3%(χ2=86.830,P<0.001);脉管侵犯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脉管侵犯者(71.5%vs 19.1%,χ2=116.710,P<0.001);淋巴结转移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为7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6.3%,χ2=118.740,P<0.001);远处转移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为95.1%,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42.1%,χ2=58.841,P<0.001)。[结论]IGF-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参与胃癌的浸润转移进程。检测IGF-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孙建松  熊世珍 《中国肿瘤》2017,26(8):656-660
[目的]研究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cs)在鼻咽部正常黏膜、鼻咽炎、鼻咽非典型增生及鼻咽癌中的表达,并探讨DNA-PKcs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例鼻咽部正常黏膜、10例鼻咽炎、21例鼻咽非典型增生和53例鼻咽癌组织中DNA-PKcs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DNA-PKcs蛋白在正常鼻咽黏膜及鼻咽炎组织中呈低表达,在鼻咽非典型增生及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00%、71.42%和64.15%;其表达与鼻咽癌组织分化类型相关(P=0.023),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DNA-PKcs在鼻咽癌病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促凋亡基因Smac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2例食管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Livin和Smac蛋白的检测,分析其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6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组织学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22例;有淋巴结转移20例;肿瘤浸润至黏膜层、黏膜下层或浅肌层7例、深肌层14例、纤维膜41例。Livin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低表达,在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7%(24/62)、61.3%(19/31)和80.6%(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42,P<0.05);Smac蛋白在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低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7%(21/31)、48.4%(30/62)和33.9%(21/62),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9.688,P<0.05)。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中L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ivin和Smac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Livin和Sma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现异常表达,提示两者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 (osteopontin,OPN)和原癌基因c-Me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胃癌组织、20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OPN蛋白和c-Met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5例胃癌和正常切缘组织 (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中的OPN mRNA和c-Met mRNA的表达。结果:OP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6%,高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40.0%)及正常胃黏膜组织(30.0%)(P<0.05);OPN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OPN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β-actin的2.08和0.46倍,胃癌组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 (P<0.01)。c-Me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2%,明显高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30.0%)及正常胃黏膜组织(20.0%) (P<0.01);c-Met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Met 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β-actin的0.21和0.03倍,胃癌组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 (P<0.01)。结论:OPN、c-Met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病过程,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