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活血散结,清热解毒类中药配伍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祛斑中药面膜(白蒺藜、白茯苓、白及、白附子、黄芩、僵蚕等)治疗黄褐斑54例,并与市售面膜(当归面膜、玉桂面膜)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祛斑中药面膜的总有效率为81.5。明显高于各对照组46.7、53.3,(P<0.01);结论:祛斑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予以针刺、中药面膜外敷及穴位埋线治疗;针刺面膜对照组30例予以针刺和中药面膜外敷治疗;埋线面膜对照组30例予以埋线和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针刺治疗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中药面膜外敷每周2次,共20次;埋线每3周埋线1次,共治疗4次。所有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针刺面膜对照组总有效率77%,埋线面膜对照组总有效率63%。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介绍近5年来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概况,对临床治疗黄褐斑中药面膜用法进行描述、分类、总结,表明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及中药面膜综合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黄褐斑患者126例采用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及中药面膜综合治疗黄。褐斑结果:本组病例126例,治疗后30天评疗效,只有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8%。结论: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及中药面膜综合治疗黄褐斑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是治疗黄褐斑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耳穴贴压配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褐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耳穴贴压配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维生素C,并配合3%氢醌霜外擦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1例,显效16例,好转19,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基本痊愈5例,显效9例,好转1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耳穴贴压配合中药面膜外敷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用耳穴贴压配合中药面膜外敷的方法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无不良作用,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制的中药面膜并配合中药洗剂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用自制中药面膜并配合中药洗剂治疗;对照组30例用归白药膜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有效率为10%。两组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中药面膜并配合中药洗剂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易建昌 《陕西中医》2012,33(8):1066-106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根据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0.2g,每日3次,维生素E0.1g,每日2次,2组均配合外用当归、黄芪、白芷、白附子蜂蜜面膜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祛斑汤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女性黄褐斑患者50例,给予自拟滋肾活血祛斑汤口服,每日2次,同时给予中药面膜外敷,每周2次。治疗4周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6%。结论:滋肾活血祛斑汤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女性黄褐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黄褐斑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血虚弱、肝气郁滞、痰湿内停、肾精亏虚等四型,观察运用中药辨证内服,结合祛斑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以本科制作的祛斑面膜外敷,结合中药辨证分别给予以益气养血法、疏肝解郁法、祛痰利湿法、补肾填精法中药内服治疗,共治疗黄褐斑50例。结摹总有效率96%。结论中药辨证内服结合祛斑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潘瑞萍  张青 《四川中医》2010,(2):106-10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面膜方合逍遥散加味治疗黄褐斑的疗效。采用自拟中药面膜方外敷合逍遥散加味口服治疗黄褐斑42例。结果:基本治愈10例,显效16例,好转9例,7例无效,总有效率83.3%。结论:自拟中药面膜方外敷合逍遥散加味口服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阮江海  宋歌 《环球中医药》2009,2(3):229-231
采用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具有显著效果。根据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将其分为单纯中药面膜治疗、中药面膜配合内服汤药治疗、中药面膜结合西医治疗、以及中药面膜配合其它方法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药“四白”祛斑面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四白”祛斑面膜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48例黄褐斑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药“四白”祛斑面膜外用结合维生素C口服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3%氢醌乳膏外用结合维生素C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0%、6%,两组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70%,两组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四白”祛斑面膜外用结合维生素C口服治疗黄褐斑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关键证]黄褐斑;中药“四白”祛斑面膜;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腹针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腹针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腹针、梅花针治疗,并配合面膜和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效率82.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腹针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均内服中药,治疗组再加用中药面膜倒膜、超声波中药离子透入相结合的外治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6.3%(P<0.05)。结论治疗黄褐斑中药内服外用效果优于单纯中药内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辨证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71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辨证论治,肝郁气滞型者予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剂,气虚血瘀型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之剂,肾虚血瘀型予补肾填精、化瘀通络之剂,并辅以中药面膜外敷;对照组35例应用六味地黄丸加中药面膜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0.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辨证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六味地黄丸,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面膜去斑玉容散外敷,配合中药内服调节内分泌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采用自制中药面膜祛斑玉容散外敷面部,配合中药内服调节内分泌治疗.对照组59例外用脱色剂10%双氧水涂擦患处,配合内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对照组,有效率64.5%.两组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药面膜<祛斑玉容散>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褐斑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体针结合刺络放血、拔罐、中药面膜等方法治疗黄褐斑36例.观察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大小、色素程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100%,黄褐斑面积大小、色素程度均降低(P<0.01).结论:采用体针结合放血疗法、拔罐、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维生素E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9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予口服中药、外敷中药面膜(自制)联合维生素E治疗,西药组仅予口服维生素E治疗,面膜组仅外敷中药面膜(自制)。3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治疗前后皮损颜色评分判断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2个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3.3%和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口服加外敷联合维生素E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煎剂内服联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黄褐斑患者辩证分为肝郁型、血瘀型、脾虚型、精亏型四种类型分别给予经方加减内服,同时联合中药面膜(由珍珠母、自芷、白附子、白茯苓、白僵蚕组成)外敷治疗,6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2.3%。结论中医辩证结合中药外敷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李朝红  李萍 《陕西中医》2008,29(2):188-189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类中药联合祛斑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自拟中药方(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红花等)和祛斑中药面膜(当归、白及、白芷、白茯苓等)治疗黄褐斑68例。结果:总有效率76.5%。提示:本方联合中药面膜具有活血祛瘀,养血行血,祛斑华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