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聂文秀  李小安   《四川医学》2024,45(2):211-216
<正>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由药物本身和(或)其代谢物,或在使用过程中对药物过敏或耐受性降低引起的肝脏损伤。近年来,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和新药研究的加速,DILI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可知,与药物有关的肝脏损害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死亡原因,在肝移植患者中,约50%是由药物引发的肝功能衰竭[1]。DILI中多数药物是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引起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病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引起的疾病。国外统计资料显示:药物性肝病约占所有黄疸住院患者的2%-5%,占成人肝炎的10%,约有20%~50%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与药物有关[1]。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坤 《苏州医学》2009,32(2):67-69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也称药物性肝炎。25%的暴发性肝衰竭是由于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我国药物性肝炎所占的比例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黄疸对心功能的影响—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黄疸(阻黄)是外科常见的临床征象,它可能伴有潜在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阻黄患者术后易发生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据文献报道外科治疗中阻黄的死亡率可高达6~30%,过去认为阻黄患者的高死亡率是阻黄引起肝功能损害而导致一系列代谢功能紊乱,或肝功能不全导致肾功能衰竭所致。  相似文献   

5.
白艳峰 《中外医疗》2011,30(6):124-124
目的探讨抗甲亢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诊治。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门诊或住院抗甲状腺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病例89例,进行总结。结果重度抗甲亢药物致肝损害19例,停止使用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改用其他药物且从小剂量开始,19例其中6例在4周内肝功能基本下降并恢复正常,10例在8周内肝功能基本下降并恢复正常,3例应进行性肝功能衰竭死亡。轻度抗甲亢药物致肝损害70例,减少抗甲亢药物药物应用剂量并应用保肝等治疗均于4周内肝功能基本下降并恢复正常。结论甲亢患者在应用抗甲亢药物时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药物性肝损多发生于治疗前3个月之内,在这段时间应3~4周复查肝功能,在甲亢治疗过程中出现厌食、恶心或黄疸等消化道症状时,尤其应引起注意,使得抗甲亢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能够早期发现,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张盛  熊枝繁  胡亚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30-2832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功能损害以及应用甘草酸二铵预防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观察我院2001~2011年间住院的9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以及使用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治疗肝功能损害的疗效,并使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t检验等方法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约为15.62%,肝功能异常的发生与连续服药的时间相关联,多在服药4周到6周左右,其中利培酮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氯丙嗪,联合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且肝功能异常患者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疗效显著。结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甘草酸二铵预防和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7.
34例抗甲状腺药物致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肝功能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34例ATD所致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结果 34例ATD致肝功能损害中,他巴唑19例(55.9%),丙基硫氧嘧啶15例(44.1%).结论 ATD引起肝脏损害并不少见,治疗过程中必须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66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肝泰乐,静脉滴注维生素C、肌苷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药物诱发的肝脏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药物诱发的肝病约占成人肝炎的10%,50%以上老年人的肝炎病例中约有40%以上为各种药物诱发而致,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病例中约25%为药物诱发的肝脏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对药源性肝损伤(DILI)住院病例用药资料的详尽调查、核实及其肝生化检测数据的分析,探讨本地区DILI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性特征,进而对DILI,特别是中药DILI的报告提出规范性建议。方法自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金山医院消化科住院的60例DILI病例,逐一详尽调查用药资料及其肝生化资料,进行分类、分析、总结,报告DILI的相关药物及影响因素,判断DILI的依据包括因果关系的明确、时间顺序关系的合理:即用药时出现临床症状、肝酶指标的异常升高或肝功能的恶化,停药后病情好转或正常。结果 DILI病例有肝酶指标的异常升高,平均年龄63.1岁。除DILI外,患1种以上疾病者60例,患2种以上疾病者56例,例均患病3.3种。例均用药5.7种,在致DILI的主药中,解热镇痛药27例,占45.0%;确定为纯中药相关者2例,占3.3%。DILI患者血白蛋白低于正常平均值者55例,占91.7%;前白蛋白低于正常平均值者58例,占96.7%;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平均值者30例,占50.0%;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平均值者53例,占88.3%;抗凝血酶活性共测45例,低于正常平均值者30例,占66.7%。结论 DILI病例以长期用多种药物的老年病例为主,大多数有以白蛋白水平降低为代表的慢性肝功能损害、有前白蛋白降低代表的新近肝功能损害,说明DILI的大多数是在有慢性肝损伤基础上产生的新近肝损伤。DILI的主要病因是解热镇痛药,而不是中药。报告DILI时,尤其是中药DILI,必需提供药物的生产厂家、批号,若是中药材必需提供足够的鉴定信息或来源证明。  相似文献   

11.
杨三春 《西部医学》2007,19(6):1052-1053
目的总结临床中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方法对58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前后的肝功能改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8例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所致肝脏轻度损害30例,中度损害16例,重度损害12例;经调整药物剂量和加强保肝治疗1个月后肝功恢复正常。结论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注意药物剂量,同时加强保肝治疗,以减轻和避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知道 ,许多抗肿瘤药物及抗痨药物均可导致肝脏的损害 ,从而影响了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 ,肝损害严重时尚可发生肝功能衰竭 ,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 ,积极地预防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998年 6月~ 2 0 0 2年 8月对 5 0例因抗肿瘤及抗结核药物所致轻、中度肝损害病人 ,联合应用进口谷胱甘肽 (生产厂家 :LaboratorioFarmaceuticoC .T .s.r.i.ViaDanteAlighieri,71Sanremo ,Italy)治疗 ,并与肌苷、前列腺素E1 (PGE1 )等护肝药物进行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13.
吕菁 《浙江医学》2000,22(1):51-52
抗痨药物易致肝脏损害 ,出现肝功能异常甚至黄疸 ,导致停用抗痨药而影响治疗 ,强力宁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报道较多 ,现就1995年1月~1998年8月强力宁联合一般护肝药物和单用一般护肝药物治疗抗痨药物所致的肝损害174例 ,作一分析 ,以观察强力宁对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 ,报道如下。同期初治或复治肺结核病人3053例 (住院及部分门诊病人 ) ,服抗痨药物后出现肝功能异常174例 ,占5.699 %。强力宁组 :计83例 ,其中男性63例 ,女性20例。年龄19~78岁 ,平均49岁。轻度肝损害(ALT>50~100U)3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4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抗病毒药物(a)、护肝药物(b)以及调整免疫抑制剂(c)单独或联合治疗分组,监测肝肾功能、总治疗时间、排斥反应、感染发生.结果:随访6-36月,药物性肝损害或乙型肝炎(HBV)所致肝损害中经2种或3种治疗措施联用较1种或2种治疗1周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明显(P<0.05),且可以明显缩短总体治疗时间(P<0.05).肝损害治疗期间2例发生排斥反应,无肝功能衰竭、感染发生.结论: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患者治疗上应联合采用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各类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害(DILI)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防治DILI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DILI的病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引起DILI的药品、实验室指标与主要临床表现、发生DILI的时间及给药途径、DILI转归及治疗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85例DILI中,男性116例(62.70%),女性69例(37.30%)。平均年龄45岁;引起DILI主要药物类型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肿瘤药物;引起DILI频次较高的药物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阿昔洛韦、异烟肼注射液等;在DILI的转归中,其中治愈好转86例,结果不明、出院的为85例,未好转14例。应用保肝药物的患者治愈和好转的构成比更高,占治愈和好转的81.40%(70例)。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深对导致DILI药物的认识,合理用药;而对于DILI的患者,应及时停药,并积极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临床分析对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肺结核患者,均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统计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观察肝功能表现、损害程度,并分析年龄、疗次等因素与其发生的关联性。结果年龄≥60岁的肺结核患者,其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60岁的肺结核患者,明显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复治者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初治者,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患者时,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督促患者及时复查肝功能,以早发现肝功能损害,早干预治疗,从而提高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并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馨 《浙江医学》2014,(8):722-723,732
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大约有1100多种药物可能导致肝损害[2], DILI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DILI患者的发病原因,疾病过程及预后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及用药指导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2):138-140
[背景]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及预后.[病例报告]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35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IL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1.77.引起DILI的最常见药物是中药,占48.36%(162例),发生肝损伤的时间以服药后2周内居多,占39.70%(133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肝损伤程度以3级(重度)为主,占51.64%(173例);治疗有效率为91.64%.[讨论]中药是引起DILI的主要病因,加强中药使用中肝功能的监测较重要,多数DILI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韩爱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6):853-854
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都有一定的损害,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占药源性肝病的首位,肝硬化合并肺结核时用药非常困难,常规短程化疗易造成肝功能急剧衰竭。我院内科自2005年元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合并痰菌阳性初治肺结核患者26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07-10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抗结核药物使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结果 不同性别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男性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8.82%(3/34),女性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1.54%(3/26)。男女性别间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中,60岁以下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5.56%(2/36),60岁或以上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6.67%(4/24)。不同年龄段间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下年龄患者ALT、AST、T-BIL、γ-GT、ALB等指标优于60岁或以上年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较高,老年人高发,密切定期检测早期诊断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