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的。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血脂是人体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胆固醇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守护神,没有它,生命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甘油三酯在机体需要能量时能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雨  刘超 《医学综述》2007,13(16):1237-1239
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影响人体内包括血脂在内的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甲状腺激素对于脂肪的合成、动员和分解都有影响。血脂紊乱不仅是甲状腺功能异常时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它可继发许多心脑血管疾病。血脂谱的改变可以作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疗效判定和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间接指标。目前还缺乏大样本资料说明积极治疗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患者受益是否高于风险。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陈海英肝脏是脂肪和脂蛋白的合成、代谢及降解的重要场所,肝脏疾病可以引起血脂的变化。现将4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脂检测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正常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7~65岁,平均56岁。...  相似文献   

4.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血脂主要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等。 血脂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脑组织、内脏(特别是肝、肾)及脂肪丰富的肉类,称为外源性血脂;另一部分由体内自身合成,称为内源性血脂。内源性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占内源性血脂的90%。 由于血脂是与血浆蛋白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的,所以,高脂蛋白血症也意味着高脂血症。 正常人血脂在一定范围内保  相似文献   

5.
黄瑛  张纬  黎梅 《中国医刊》2008,43(5):49-5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的孕妇,在妊娠期血脂的变化,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对孕妇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9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孕期及产后的血脂、肝功能进行检测,并与58名正常孕妇进行对比。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妇女妊娠晚期肝功能的各项指标与其产后相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而其妊娠中期的血脂、晚期的血脂均比其妊娠早期及其产后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各孕期及其产后的血脂变化与正常孕妇相应时期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与正常孕妇血脂增高的情况相似,同为胎儿发育的需要所致,并且产后这种生理性的改变自然恢复正常,也与正常孕妇情况相似。因此,孕前1年内肝功能处于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妊娠期肝功能基本正常,血脂的代谢也正常。  相似文献   

6.
血浆脂类简称为血脂,存在于血浆中,在人体内代谢非常活跃,绝大部分由肝脏合成,正常功能的肝脏对血浆蛋白的合成和运转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当肝内脂肪分解降低或脂肪合成增多,而又不能有效地运出时,中性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本文现对80例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及对照组80例脂肪肝患者,为本院住院病人,均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其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38岁~56岁,平均年龄48岁。对照组100例,取自本院健康体检人员,男7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岁,均经B超、肝功能、心电图测…  相似文献   

7.
血脂与健康     
王蕾 《广州医药》2000,31(1):60-60
人体脂质代谢异常、血胆固醇负荷(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CHD)的基本易患因素,然而胆固醇也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物质,它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代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人体的血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及磷脂。因来源不同,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内源性血脂主要在肝脏合成,外源性血脂是来自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血脂只有与蛋白质(载脂蛋白)结合为脂蛋白,才能呈溶解状态在血浆中转运。载脂蛋白有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  相似文献   

8.
王芳  王翔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504-1505,150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测定131例T2DM患者FPG、HBAlC、FINS、TG、TC,并测量血压,利用身高、体重计算出BMI。将131例T2DM患者分为血脂正常组和血脂紊乱组,在血脂紊乱组中又根据血脂紊乱的不同成分分为高TG亚组、高TC亚组、混合性高血脂亚组。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131例T2DM患者中,血脂紊乱组94例,占71.8%。血脂紊乱组与血脂正常组之间FINS、HBAlC、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均无显著差异。3个血脂紊乱亚组IR程度高于血脂正常组,特别是高TG亚组和混合性高血脂亚组的HOMA-IR较血脂正常组显著升高。HOMA-IR仅与TG呈正相关(r=0.75,P<0.05)。结论:T2DM患者血脂紊乱与IR、高血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子痫前期病人脂蛋白脂酶及各项血脂指标与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过程中变化的规律,为指导孕期保健和异常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100例门诊及住院体检的正常孕妇在不同时期脂蛋白酶脂及血脂进行检查,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中、晚期子痫前期病人脂蛋白脂酶及各项血脂指标均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尤其中、晚期妊娠的血脂水平显著高于妊娠早期妇女,且成正相关。结论妊娠子痫前期病人脂蛋白脂酶及各项血脂指标高于正常妊娠期妇女,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因此,监测LPL及血脂变化对早期发现、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消糖优(XTY)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脂水平和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方法以65 mg/kg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加喂高糖高脂半合成高热量饲料,制成2型糖尿病及肥胖大鼠模型。观察XTY对STZ所致2型糖尿病及肥胖模型大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结果XTY能明显降低STZ所致2型糖尿病及肥胖模型大鼠TG、CHO、LDL-C的含量和正常小鼠糖耐量实验中的血糖值,升高HDL-C的含量。结论XTY对2型糖尿病及肥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及正常小鼠糖耐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孕产妇在不同时期的血脂变化.方法测定201例正常孕妇、189例正常产妇及69例正常非孕妇女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结果妊娠过程中,血脂各项指标随孕周的增加而明显增高,至晚孕期显著高于正常非孕妇女.产后逐渐下降,产褥晚期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妊娠期、产褥期妇女常伴有血脂的变化.孕末期妇女有高脂血症倾向,监测其血脂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年龄、TSH、病程长短和病程分期对血脂的影响。方法检测56例治疗前甲减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的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血脂。采用x^2检验。结果56例甲减患者中,血脂超出参考值范围29例,血脂正常27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x^2=11.12,P〈0.001)。〈50岁组血脂正常14例,血脂超出参考值范围9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x^2=4.06,P〈0.05);≥50岁组血脂.正常13例,超出参考值范围20例,与对照组比较(x^2=7.4,P〈0.01)。在甲减患者中〈50岁组与≥50岁组血脂比较(P〉0.05)。TSH≤12mIU/L组,血脂正常8例,超出参考值范围18例;TSH〉12mIU/L组,血脂正常19例,超出参考值范围11例(P〈0.05)。病程长组血脂正常12例,超出参考值范围16例;病程短组血脂正常20例,超出参考值范围8例(P〈0.05)。亚临床甲减组血脂正常8例,超出参考值范围9例;临床甲减组血脂正常19例,超出参考值范围20例(P〉0.05)。结论在甲减患者中,年龄和病程分期对血脂影响不明显;TSH水平和病程长的对血脂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常妊娠与妊高征血脂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妊高征孕妇及正常孕妇血脂代谢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正常中、晚孕妇女,妊高征及非孕妇均取空腹血作有关血脂测定。结果正常晚孕妇女血脂与中孕妇女及非孕妇女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妊高征孕妇的血脂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明显升高,P<0.01。说明妊高征孕妇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而其血脂越高对胎儿的影响越大。本文统计妊高征组低体重儿发生率为非妊高征组的6倍。因此,在妊娠期间对血脂进行监测,对防止围产期并发症可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 脂质及其代谢  血浆中的血脂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其余有磷脂、游离脂肪酸、微量类固醇激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在血液中血脂要由载脂蛋白进行转运。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正常血浆利用超速离心法可分离出 4种主要的脂蛋白 ,即乳靡颗粒 (CM)、极低密度脂蛋白 (VL DL)、低密度脂蛋白 (L DL)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 )。CM、VL DL主要运送甘油三酯 ,L DL和HDL 主要转运胆固醇。各种血脂主要通过小肠和肝脏合成及从食物中吸收而来。脂蛋白脂酯 (L PL)及卵磷脂胆固醇转酰酶(L CAT)是脂蛋白分解代谢中两种重要酶。…  相似文献   

15.
对20例血脂正常的恶性肿瘤患者服用不同剂量的茶色素后血脂的变化是否会超出正常范围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服用不同剂量的茶色素均可使血脂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提示茶色素可用于预防血脂异常,而不会出现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焦建荣 《大家健康》2013,(10):55-56
目的:探讨分析在不同体质指数人群中血压、血糖及血脂的差异,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所有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根据体质指数的不同分为低体重组、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三组,每组50例,回顾性分析每组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血脂。分析三组间的差异。结果:超重组中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及血脂升高患者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体重正常组,而体重正常组明显高于低体重组。(P0.05)。同时对于所有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及血脂升高人数与体质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及血脂升高人数与体质指数存在直线相关关系,即随着体质指数升高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及血脂升高人数亦升高,P0.05。结论:体质指数越高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及血脂升高越高。  相似文献   

17.
血脂、血红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研究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EH)与血脂、血红蛋白(Hb)是否相关。方法美国杜邦Dimension RxL型多功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日本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红蛋白(Hb),并对9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血脂、Hb和120例汉族正常对照者的血脂、Hb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血脂,H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按性别分组后.同性别高血压组血脂、Hb均高于同性别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血脂、血红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问:最近,我在体检时发现血脂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听其他同事讲血脂过高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痛等,血脂一高就必须服用降脂药.不知他们讲的可有道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脂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将血脂是否可作为COPD患者病情评估、判断预后的临床指标之一。方法收集并记录50例COPD患者入我科后的相关信息(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评估、化验检查)。按照血脂水平分两组,将两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COPD患者血脂水平多正常偏低。(2)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脂正常偏低组患者吸烟量较高、体质指数(BMI)较低(P0.05)。(3)血脂正常偏低组患者的病程、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4)血脂正常偏低组一秒量(FEV1)、一秒率(FEV1/FVC)显著降低(P0.05),而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显著升高(P0.05)。(5)血脂正常偏低组更易发生呼吸衰竭(P0.05),且其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明显降低(P0.05)。(6)血脂正常偏高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WBC)、血小板数(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明显升高(P0.05)。而血脂正常偏低组患者的红细胞数(RBC)明显升高(P0.05)。结论 COPD患者血脂水平多正常偏低。血脂较低的COPD患者病情相对较重,急性加重风险较高。血脂可作为COPD患者病情评估、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看化验单服降脂药有的患者认为只要化验单上的血脂处于正常范围内就可以停止服用降脂药,其实不然。化验单上血脂正常范围是针对一般人群来说的,而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反复出现心绞痛等冠心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来说,血脂需要控制比正常范围还要低的水平,所以是否需要服用降脂药,不取决于化验单上血脂水平,而取决于患者的整个身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