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男性,而病死率则高于男性。我们发现多数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临床疗效差。静脉溶栓治疗对于女性AMI患者的疗效如何,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女性AMI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各种危险因素对溶栓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建敏  高梅 《山东医药》2006,46(10):66-66
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研究了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旨在对其疗法作出正确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符合AMI诊断标准的82例老年AMI患者,其中尿激酶溶栓治疗35例为溶栓组,未溶栓治疗47例为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老年AMI患者静滴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率65.8%,病死率减少19.8%,无颅内出血及其他严重出血。结论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AMI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 3年内收治的AMI 643例中 30 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1 94例老年 (≥ 60岁 )组与 1 0 8例非老年组之间比较 ,其梗死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 (67.0 % ,73 .1 % )和出血及并发症率 (7.7% ,5 .65 % )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所有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比不溶栓者的病死率 (7 0 % ,1 4 .7% )、中度以上心力衰竭发生率 (1 7.5 % ,30 .5 % )等明显减低 (P <0 .0 1 ) ;高龄 (≥ 80岁 )AMI2 9例中 ,8例溶栓者比不溶栓者的病死率低 1 6 .1 % ,中度以上心力衰竭低 32 .1 %。结论 AMI溶栓治疗在不同年龄组均安全、有效 ,而高龄患者得益更大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疗法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主要措施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 ,溶栓疗法能明显降低AMI的病死率[1] 。目前国内溶栓疗法选择对象一般年龄≤ 70岁 ,且采用15 0× 10 4 / 30min内静脉给予方法[2 ] ,但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 70岁以上高龄老年AMI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为了探索高龄老年AMI患者溶栓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对高龄老年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收到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2年 2月至 1999年 6月住院的高龄AMI患者 6 8例 ,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 ,无溶…  相似文献   

6.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2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30例,除不用尿激酶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组为65.6%(21/32),常规治疗组为16.7%(5/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病死率6.3%(2/32),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23.3%(7/3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 10年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新观点 ,其中以静脉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制剂、β 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代表的药物治疗 ,以直接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和置入支架为代表的介入治疗及基因疗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40例老年AMI患者的QT间期,计算其QTd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dc)。结果 AMI组QTd及QTdc〉100ms患者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纤颤(室颤)发生率明显高于QTd、QTdc〈100ms者(73.0%及6.8%);溶栓再通组溶栓后QTd及QTdc〔分别为(51.2±21.4)ms及(62.8±21.9)ms〕较溶栓前缩短〔分别为(77.4±21.1)ms及(90.0±30.6)ms〕;未再通组溶栓前后QTd及QTdc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AMI患者QTd、QTdc延长者室速及室颤发生率增高,溶栓后QTd及QTdc缩短提示溶栓后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病人在患者或家属同意后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将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94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两组。对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予以评分,并以此来判断溶栓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溶栓后继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80岁以上老年人肺栓塞溶栓治疗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心血管病中仅次于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传统的观点又认为,大于70岁的老年人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为非适应证。近年我们在临床上诊治2例80岁以上的急性肺栓塞老年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心血管急症[1].目前静脉溶栓治疗作为AMI最重要的紧急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溶栓治疗易引起脑出血等致命性并发症,如何安全、有效治疗老年AMI成为医学界面临的难题.我院采用尿激酶、低分子量肝素钙、硝酸甘油联合用药治疗老年AMI,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1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12h内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溶栓治疗的并发症。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冠脉再通7例,再通率43.8%。急性心肌梗死4h内溶栓再通率最高,差异有显著性。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栓治疗出血并发症轻微,无中重度出血并发症。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4周病死率,溶栓距发病4h内血管再通效果最好。溶栓出血并发症轻微,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重要的再灌注治疗措施,其在青壮年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公认,但在老年AMI患者仍存在争议。现就近年该领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男性,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则高于男性[1]。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于老年女性AMI患者的近期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9年1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及CCU住院,诊断为AMI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共58例,其中  相似文献   

15.
刘丽  王祥英 《山东医药》2003,43(32):68-68
1993~2001年,我院对30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有50%~70%为右冠脉闭塞的结果,梗死累及左心室膈面,在冠心病老人中占的比例较大。为探讨胸导ST段压低机理,对56例老年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溶栓、12导联心电图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7.
溶栓治疗是近十余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一大进展。通过这一再灌注治疗开放阻塞的动脉,使心肌得到灌注,保存心肌活性,保护心室功能,保持心电稳定,有效地降低了近期与长远的病死率。近年来,多项研究AMI溶栓治疗和临床试验中,也证实了其在老年患者的疗效。但由于老年AMI患者病理、病理生理与临床特点,在溶栓治疗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现就近年来有关的研究情况进行讨论。老年AMI影响溶栓治疗的一些情况老年AMI患者病变多较严重,常为多支病变,女性多,有高血压史、梗死病史,前壁梗死者多。近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同期中医综合疗法对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死 42例患者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32例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辨证分型、临床疗效等。结果 :中医综合疗法与中西医结合疗法相比 ,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 42 .86 %、2 8.5 7%和 87.5 %、5 9.37%。临床疗效比较 ,前者总有效率 85 .71% ,后者总有效率75 % ,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袁景云 《山东医药》2010,50(42):45-45
溶栓疗法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有时也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正确及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溶栓治疗AMI患者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溶栓疗法的某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内溶栓疗法虽我广泛应用,但疗效却不尽如意。近年研究表明,通过改进溶栓药物用法,改造溶栓药物结构,激发机体内源性纤溶活性,加用体外超声助溶等,可明显改善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