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到目前为止 DNA疫苗接种的两条主要途径为 DNA溶液的肌肉注射 ( im)和 DNA包被金颗粒的表皮基因枪轰击 ( gg)。作者在BALB/ c和 C5 7BL 两个品系小鼠中对 im和gg接种编码结核杆菌 Ag85 A的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进行了比较。   6~ 8周龄雌性 BALB/ c或 C5 7BL 小鼠间隔 3周 im或 gg接种结核病 DNA疫苗 3次 ,并于最后一次接种后 3周采血。用ELISA测定抗 Ag85 A抗体 ,并取脾细胞进行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 CTL )应答测定。结果显示 ,在 BALB/ c小鼠中 ,gg免疫诱生抗体和 CTL应答所需的 DNA质粒量比 im免疫低 5 …  相似文献   

2.
用已构建的不同载体乙型肝炎s基因疫苗 (pCR3.1 S ,pcDNA3 S)和乙型肝炎C基因疫苗(pCR3.1 C)分别给Balb/c小鼠多点肌肉注射 ,2周后追加免疫一次 ,用ELISA法及MTT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抗 HBs、抗 HBc抗体及脾细胞对HBsAg或HBcAg的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 ,免疫接种 2周后小鼠血清抗 HBs及抗 HBc抗体OD值分别为 0 .8373和 0 .79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0 .1 2 56) ,载体 pCR3.1 S的表达效力稍高于 рсDNA3 S ,但同一基因不同载体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靶基因血清抗体滴度及脾细胞对HBsAg或HBcAg的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CR3.1 C组刺激指数 (1 .935)明显高于 pCR3.1 S组 (1 .658)。结果提示 ,HBVS和C基因疫苗均可诱导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强度 ;C基因以细胞免疫增高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S区DNA疫苗pCR3.1-S诱导BALB/C小鼠(H-2^d)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对稳定表达HBsAg的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P815(P815-HBV-S)成瘤性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DNA疫苗;背部皮下接种P815-HBV-S细胞,观察成瘤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4h^4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活性。结果:pCR3.1-S 外可表达HBsAg;小鼠接肿该疫苗后血清450nmA值为0.38,强化免疫后达0.87;pCR3.1-S组CTL细胞杀伤活性为51.1%,对照组为20.5%(P<0.01)。接种P815-HBV-S细胞后对照组成瘤率100%,pCR3.1-S小鼠成瘤率为16.7%,对照组小鼠6周后全部死亡;pCR3.1-S组6周后存活率为87.5%。结论:HBVS区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体内HBV感染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克服母源性抗体对子代的免疫抑制作用,寻找避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流感疫苗免疫策略.方法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接种流感灭活疫苗或DNA疫苗,并用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感染后检测小鼠的存活率、肺部病毒滴度、体内抗体滴度等指标,对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母代与子代免疫相同的疫苗,不论是灭活疫苗还是DNA疫苗,子代体内的母源性抗体都抑制了子代免疫后的自动免疫应答,表现为子鼠接种疫苗后不能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免疫流感灭活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鼠能够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和子代免疫不同的DNA疫苗,即母代免疫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或血凝素DNA疫苗,也能达到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目的 .结论 流感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能克服母源性抗体的干扰,这为临床新生儿抗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克服母源性抗体对子代的免疫抑制作用,寻找避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流感疫苗免疫策略.方法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接种流感灭活疫苗或DNA疫苗,并用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感染后检测小鼠的存活率、肺部病毒滴度、体内抗体滴度等指标,对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母代与子代免疫相同的疫苗,不论是灭活疫苗还是DNA疫苗,子代体内的母源性抗体都抑制了子代免疫后的自动免疫应答,表现为子鼠接种疫苗后不能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免疫流感灭活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鼠能够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和子代免疫不同的DNA疫苗,即母代免疫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或血凝素DNA疫苗,也能达到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目的 .结论 流感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能克服母源性抗体的干扰,这为临床新生儿抗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克服母源性抗体对子代的免疫抑制作用,寻找避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流感疫苗免疫策略.方法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接种流感灭活疫苗或DNA疫苗,并用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感染后检测小鼠的存活率、肺部病毒滴度、体内抗体滴度等指标,对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母代与子代免疫相同的疫苗,不论是灭活疫苗还是DNA疫苗,子代体内的母源性抗体都抑制了子代免疫后的自动免疫应答,表现为子鼠接种疫苗后不能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免疫流感灭活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鼠能够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和子代免疫不同的DNA疫苗,即母代免疫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或血凝素DNA疫苗,也能达到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目的 .结论 流感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能克服母源性抗体的干扰,这为临床新生儿抗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克服母源性抗体对子代的免疫抑制作用,寻找避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流感疫苗免疫策略.方法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接种流感灭活疫苗或DNA疫苗,并用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感染后检测小鼠的存活率、肺部病毒滴度、体内抗体滴度等指标,对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母代与子代免疫相同的疫苗,不论是灭活疫苗还是DNA疫苗,子代体内的母源性抗体都抑制了子代免疫后的自动免疫应答,表现为子鼠接种疫苗后不能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免疫流感灭活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鼠能够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和子代免疫不同的DNA疫苗,即母代免疫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或血凝素DNA疫苗,也能达到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目的 .结论 流感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能克服母源性抗体的干扰,这为临床新生儿抗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克服母源性抗体对子代的免疫抑制作用,寻找避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流感疫苗免疫策略.方法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接种流感灭活疫苗或DNA疫苗,并用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感染后检测小鼠的存活率、肺部病毒滴度、体内抗体滴度等指标,对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母代与子代免疫相同的疫苗,不论是灭活疫苗还是DNA疫苗,子代体内的母源性抗体都抑制了子代免疫后的自动免疫应答,表现为子鼠接种疫苗后不能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免疫流感灭活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鼠能够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和子代免疫不同的DNA疫苗,即母代免疫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或血凝素DNA疫苗,也能达到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目的 .结论 流感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能克服母源性抗体的干扰,这为临床新生儿抗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以EMT6乳腺癌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无菌取小鼠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细胞因子诱导为DC,用EMT6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冲击致敏DC,检测经DC免疫产生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建立EMT6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肿瘤接种后第7、14天给予相应DC疫苗治疗,观察致敏DC免疫对小鼠乳腺肿瘤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致敏DC诱导生成的特异性CTL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可产生杀伤作用,与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致敏DC注射免疫后,小鼠移植瘤得到抑制,与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EMT6乳腺癌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在体外和小鼠体内均显示了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克服母源性抗体对子代的免疫抑制作用,寻找避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流感疫苗免疫策略.方法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接种流感灭活疫苗或DNA疫苗,并用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感染后检测小鼠的存活率、肺部病毒滴度、体内抗体滴度等指标,对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母代与子代免疫相同的疫苗,不论是灭活疫苗还是DNA疫苗,子代体内的母源性抗体都抑制了子代免疫后的自动免疫应答,表现为子鼠接种疫苗后不能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免疫流感灭活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鼠能够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和子代免疫不同的DNA疫苗,即母代免疫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或血凝素DNA疫苗,也能达到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目的 .结论 流感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能克服母源性抗体的干扰,这为临床新生儿抗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g85A DNA疫苗对移植性小鼠膀胱肿瘤的免疫治疗影响。方法将5~6周龄T739小鼠随机分成Ag85A DNA疫苗组(pcDNA3.1-Ag85A组)、空白质粒组(pcDNA3.1组)、生理盐水组和卡介苗组(BCG组)4组,将生长旺盛的BTT739小鼠膀胱肿瘤细胞接种于各组小鼠左后肢内侧皮下,每只1×106个细胞,荷瘤第7、14和21天于小鼠右后肢肌肉分别注射0.1mL pcDNA3.1-Ag85A,pcDNA3.1,生理盐水或BCG。荷瘤第28天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重,依据公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荷瘤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数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荷瘤小鼠血清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Ag85ADNA疫苗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和T细胞亚群数量检测较空白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均无增高,Ag85A DNA疫苗组血清IFN-γ水平较空白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有所增高,但尚达不到BCG的效果。而空白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未见有意义的变化。结论尚不能认为肌肉注射Ag85A DNA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移植性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蛋白疫苗与DNA疫苗联合免疫效果的分析,探讨这种免疫方案的优势。方法:用DNA质粒PVRC2000-syngag,在0,2,4周初始免疫BALB/c小鼠,在第6周用HIV-1CN54Gag蛋白加强免疫,每间隔两周采小鼠尾血作结合抗体滴度变化的检测,在第10周处死小鼠,检测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结果:小鼠在第1次免疫后两周就产生了特异性的结合抗体,抗体在4周开始快速增长,在Gag蛋白加强后两周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这种联合免疫组诱导出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体亚型检测倾向于Th2型体液免疫。结论:本实验为提高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提供了新的免疫方法。为免疫策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 SAG1直接免疫 BAL B/ c小鼠 ,观察其 DNA免疫所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和保护性作用。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质粒 pc DNA3- SAG1,然后将其导入 BAL B/ c小鼠体内。抗体滴度用 EL ISA法进行测定 :采用 PCR方法对小鼠的血液组织外源基因进行检测 ;对试验组及对照组进行 RH株攻击感染 ,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用 EL ISA法检测的抗体 Ig G滴度为 1∶ 2 5 6 0 ;免疫后三周、六个月从免疫鼠的血液组织中用 PCR仍可检测到特异的SAG1基因的存在 :体外弓形虫攻击感染实验组和对照组 ,可见实验组的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时间延长 (P<0 .0 5 )。结论 :重组质粒 pc DNA3- SAG1免疫 BAL B/ c小鼠可诱导一定的体液免疫应答和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Use of anti-idiotype antibody vaccines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against tumor, however, their immunogenicity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have been shown to act as adjuvants when coadministered with peptides or given as fusion proteins and enhance the vaccination efficiency. To evaluat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potency of anti-idiotype antibody immunogenicity by heat shock protein gp96, C57BL/6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three intramuscular inoculations of the G22 DNA and/or gp96 DNA vaccine. Control was inoculated with empty plasmid pcDNA3.1. The levels of G22-specific antibody and lymphocyte phenotype were measured by ELISA, 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 (FACS) analysis, respectively. In the tumor protection experiment, the immunized mice were then challenged with CMT-93-G22 cells. The tumor size and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animal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se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icacy of G22 DNA vaccine could be enhanced by coadministrating with gp96 DNA which might be relevant with activating CD8(+)T cells. Furthermore, co-injection of G22 DNA with gp96 DNA could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and lessen the tumor size of the CMT-93-G22-bearing mice. Our study demonstrate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G22+gp96 DNA vaccine can induce comparable G22-specific CD8(+)T cell response and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DNA vaccine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5.
研制抗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GRP)单克隆抗体,并且初步评估其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纯化重组的GRP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经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阳性孔经3次有限稀释法亚克隆,获得稳定分泌GRP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进一步从腹水中用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单抗,并以间接ELISA、Western免疫印迹以及亚类分型等方法进行抗体鉴定,之后在体外用MTT比色法测定该单抗抑制乳腺癌细胞EMT-6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通过筛选获得了一株阳性杂交瘤细胞,命名为W9,这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抗具有效价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其亚型为IgG1,体外的细胞实验也表明这种单克隆抗体能够显著地抑制EMT-6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真核细胞偏好密码子优化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6b型L1 DNA诱导BALB/c小鼠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增强效应.方法 利用PCR从尖锐湿疣组织中扩增HPV6b L1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野生型pcDNA3.1(+)/HPV6bL1(wt)并进行鉴定;同时,对HPV6b L1基因进行真核细胞偏好密码子优化,进一步通过重叠PCR的方法获得全长基因,构建密码子优化的重组质粒pcDNA3.1(+)/HPV6bL1(mod.)并进行鉴定.将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成4组,分别肌肉注射3次pcDNA3.1(+)/HPV6bL1(mod.)、pcDNA3.1(+)/HPV6bL1(wt)、pcDNA3.1(+)载体和PBS,间隔2周,每次剂量为150μg/鼠.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每隔2周,收集血清,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并于第8周取小鼠脾细胞,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按效应细胞与靶细胞之比(E:T)为5:1、10:1、20:1进行免疫小鼠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了密码子优化的HPV6b L1重组质粒.小鼠免疫后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随着免疫时间和次数的增加而升高.pcDNA3.1(+)/HPV6bL1(mod.)组血清IgG抗体在第8周达到高峰,与pcDNA3.1(+)/HPV6bL1(wt)、载体和PBS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38、t=29.140、t=30.840,P值均<0.01);而pcDNA3.1(+)/HPV6bL1(wt)组与载体和PBS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0.072、t=22.457,P值均<0.01).在特异性CTL杀伤实验中,当E:T分别为5:1、10:1、20:1时,pcDNA3.1(+)/HPV6bL1(mod.)组的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率明显高于pcDNA3.1(+)/HPV6bLl(wt)组(t=11.892、t=15.329、t=2.911,P值均<0.05)、载体组(t=12.936、t=16.613、t=13.90l,P值均<0.01)和PBS对照组(t=14.768、t=18.935、t=10.925,P值均<0.01).结论 密码子优化的HPV6b L1 DNA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增强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及诱导的细胞免疫效果的加强作用。方法将Gm-csf和乙型肝炎疫苗分别采用4种不同方式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制备脾细胞,再以相应的HBsAg体外刺激,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细胞因子分泌水平,MTT法测定脾细胞对抗原刺激指数;以YAC-1细胞为靶细胞,测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同时ELISA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结果GM+疫苗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FN-γ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而各免疫组IL-5水平没有显著差别(P>0.05);GM+疫苗组小鼠脾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刺激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GM+疫苗组小鼠脾细胞对YCA-1的杀伤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通过Gm-csf的联合免疫,可提高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乙型肝炎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破伤风疫苗在BALB/c与NIH小鼠中的免疫效果,探讨将BALB/c小鼠用于破伤风疫苗效力实验的可能。方法 将破伤风毒素系列稀释至适当的浓度范围,根据小鼠存活情况摸索合适的毒素浓度,重复实验,测定BALB/c和NIH小鼠的破伤风毒素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分别用BALB/c和NIH小鼠的破伤风毒素2 LD50同时攻击BALB/c与NIH小鼠,考察BALB/c和NIH小鼠对破伤风毒素的敏感性。将破伤风疫苗稀释50、100、200倍,分别作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免疫BALB/c和NIH小鼠,免疫4周后用50 LD50破伤风毒素攻毒,观察小鼠死亡情况。结果   BALB/c小鼠的破伤风毒素2 LD50为0.16 μg/ml;NIH小鼠的破伤风毒素2 LD50为0.23 μg/ml。用0.16 μg/ml的破伤风毒素分别注射BALB/c和NIH小鼠各3组,每组6只,BALB/c小鼠死亡动物数为3、3、2,NIH小鼠死亡动物数为0、0、0。用0.23 μg/ml的破伤风毒素分别注射BALB/c和NIH小鼠各3组,每组6只,BALB/c小鼠死亡动物数为6、6、6,NIH小鼠死亡动物数为3、2、3。3批破伤风疫苗免疫后的BALB/c与NIH小鼠采用相同攻毒剂量,每组14只,BALB/c小鼠攻毒后,高剂量组存活数为13、14、14,中剂量组存活数为10、10、9,低剂量组存活数为4、3、4;NIH小鼠攻毒后,高剂量组存活数为10、10、10,中剂量组存活数为6、7、6,低剂量组存活数为0、0、1。结论   BALB/c小鼠比NIH小鼠对破伤风毒素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更好地对破伤风疫苗产生免疫应答,在破伤风疫苗效价测定实验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小鼠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