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治疗组采取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桡骨短缩、关节面台阶均低于对照组,且掌倾角、尺偏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均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术式,但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骨折对位效果更好,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腕功能恢复和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腕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掌屈、尺偏、旋前、旋后度数方面,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明显,可有效促进患者腕功能的恢复,改善关节活动受限问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采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68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放射学Sarmiento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放射学评分,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差异明显(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骨折断断复位,尽早适应功能恢复锻炼,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该院收治的93 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 例和观察组46 例。对照组采取外固定支架手术方法,观察组采取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一般情况、术后的影像学测量参数和Gartland-Werley 腕关节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短缩和桡腕关节面移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Gartland-Werley 评分标准,对照组优良率为70.2%(33/47),观察组优良率为 89.1%(41/46),经χ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 =0.016),优良率观察组> 对照组( 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27例,对患者进行切开复位治疗,使用掌侧锁定钢板对其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同时选择27例病情相近、临床指证差异无显著性的患者,对比采用传统牵引复位后再用石膏对其进行外固定治疗(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在经过固定治疗及出院后的1年内进行回访,观察组在Dienst的功能标准评分上表现较对照组好,有更多患者恢复效果满意。结论通过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效果较为满意,随访后得知,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为理想。与传统的牵引复位相比后石膏外固定的方法相比,掌侧锁定钢板在患者功能恢复及满意度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分为外固定支架治疗组(A组)及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B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B组,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A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4.44%,B组为8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及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是临床中治疗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的重要手术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赵仁波 《大家健康》2013,(11):93-94
目的分析和探讨掌侧碎钉钢板对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外固定支架对骨折处进行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掌侧锁定钢板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个组别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合放射学评分,两组患者在掌倾角以及尺偏角的数值比较显著,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掌倾角差异以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掌侧锁定钢板对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周玉宽  邓宇  张彪  胡廷军 《安徽医学》2011,32(7):947-949
目的比较分析掌侧锁定钢板(LCP)和非LCP(AO普通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0个月收治2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AO/ASIF分型,C2型11例,C3型15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固定16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非LCP固定1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骨折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骨折愈合较快,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更高,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掌侧LCP比较非LCP内固定术治疗高能量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较牢靠,有利于术后早期腕关节功能练习,腕关节活动范围大,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应用掌侧锁定板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掌侧锁定板治疗,对照组行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面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78.6%(P<0.05)。结论掌侧锁定板对于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效果良好,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促进患处骨折愈合以及术后患肢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普通T型钢板与锁定钢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行普通T型钢板治疗,实验组给予锁定钢板固定处理,观察两组骨折复位、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尺偏角以及掌倾角恢复更优,治疗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中,锁定钢板治疗可收到满意疗效,对于患者骨折复位给予有效维持,同时患者腕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有利于保护血运,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掌侧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钛板(LCP)内固定治疗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使用掌侧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钛板治疗,而对照组则选择使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EF)治疗。两组患者在术后均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年,观察组患者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和腕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掌侧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钛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非常满意,本组病例与其它对照病例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给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一方面能够降低骨折出现移位的概率,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防止术后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有利于骨折愈合及伤肢功能恢复。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对患有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患有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2例。采用常规钢板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对患有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9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9例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可促进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观察组47例,给予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结果:两组患者A型骨折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型及C型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B型及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汤纯   《中国医学工程》2015,(1):83-84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者20例(57.14%),良者10例(28.57%),优良率85.71%,并发症发生率8.57%;对照组治疗优者12例(34.29%),良者8例(22.86%),优良率57.14%,并发症发生率25.71%,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治疗具有手顺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在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0月接受手术的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进行掌侧锁定钢板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18例治疗效果优异,占总数60.00%;10例治疗效果良好,占总数33.33%;2例治疗效果一般,占总数6.67%;优良率为93.33%。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大概6个月之后骨折基本都得到愈合。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一种可以促进获得良好临床治愈效果的理想手段,应该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掌侧切口和解剖型锁定钛钢板治疗AO/ASIF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89例AO/ASIF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手术后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掌侧切口和解剖型锁定钛钢板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回访治疗效果:89例患者进行为期8~1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都达到骨性愈合状态,恢复期间未出现内固定失效、伸指及屈指肌腱慢性损伤及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Dinest关节功能评价优秀49例、良好32例、可8例、差0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掌侧切口和解剖型锁定钛钢板治疗AO/ASIFC型桡骨远端骨折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平晖 《广西医学》2014,(12):1813-1814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前和术后掌倾角分别为(-27.2±8.5)°和(10.4±3.8)°,尺偏角分别为(5.1±2.9)°和(19.1±3.5)°,桡骨短缩分别为(17.6±5.3)mm和(1.8±1.1)mm,术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5.3%,其中优27例,良14例,可2例,差0例。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