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 有人提出就《内经》而言,少阳在六经中的位置似有矛盾。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当在太阳、阳明之间,而《素问·热论》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少阳又当在阳经之末,阴经之前。历代《伤寒论》注家有持前说者,有持后  相似文献   

2.
“脾约”一词,出自伤寒论阳明篇,有两条,一为“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大便难是也。”(184,条文引用按二版教材《伤寒论讲义》下同)一为“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鞭,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249)  相似文献   

3.
二、阳明病证前面介绍了太阳病证。"太"是开初的意思,故太阳病是指外感热病的初期阶段。"阳明"之意是指"两阳合明",也即太阳病、少阳病进一步发展,形成阳热亢极之义。所以说,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气亢旺,邪热最盛的阶段。其证候的性质,属于里热实证。阳明病的发生原因,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感受的外邪较重,虽经发汗解表,未能逐邪外出,依然传里化热;二是患者本身属阳气素旺者,感受外邪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三阳阳明指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是阳明病三种津液异常状态的阳明腑实证。太阳阳明即邪热约束脾家,不能为胃家布散津液;正阳阳明即里实蹙迫津液外泄,未见脏腑津液生化机制受损;少阳阳明即燥实灼耗阴津,并见脏腑津液生化受损。三阳阳明共同点在于均是胃中津液亡失,导致胃中邪实,疾病转归阳明。临床中,可以根据津液状态的不同,以胃家燥实为本,辨析三阳阳明之归属。太阳阳明治以麻子仁丸;正阳阳明治以承气辈;少阳阳明治以蜜煎导方。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我国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成书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或为后人学习的必读本,视为中医的经典著作。 《伤寒论》是以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做为辨证施治的纲领。《素问,阴阳离合论》记载:“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现就《内经》《伤寒论》浅谈一下我们对少阳为枢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六经病中少阳病及厥阴病的排列顺序,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戴元礼、陆九芝、陆元留等多数医家认为其顺序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笔者认为其顺序应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现就此略述管见。少阳病在三阳病中的顺序众所周知,太阳主表证,阳明主里证,少阳主半表半里证。之所以引起少阳病在三阳病中顺序的争议主要在对半表半里的认识。多数医家认为太阳病在表,阳明病在里,而少阳病  相似文献   

7.
一、柴胡汤不是《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主方 (一)少阳病的概念“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各“经”所属脏腑,气化功能所及,通过经络与之相连属的部位。《伤寒论》中所言之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下称六经病),即系指因外邪侵入“六经”  相似文献   

8.
三论阴阳奇偶数律与月经周期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奇偶数律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便于更好地推导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论治未病。如7数律,为少阳之数,少阳与厥阴相结合,实际上内与厥阴肝木有关,所以7数律虽为少阳数,实应属厥阴肝体;5数律为阳明中土之数,阳明与太阴相合,实际上内与太阴脾土有关,所以5数律虽为阳明之数,实应属太阴脾体;3数律为太阳之数,太阳为三阳,与少阳相合,实际上内与少阴肾水有关,所以3数律虽为太阳数,实应属少阴肾体。由于肾为月经生殖之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运气学知识探讨了胃癌的发病规律,得出年龄在20岁的以上的患者,出生时中运为土运的太过与不及、木运太过、火运不及,司天为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主气为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的人在主气为太阴湿土、少阳相火、厥阴风木,客气为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少阳相火之时容易患上胃癌。  相似文献   

10.
表里同病时分清表里缓急以决定治法先后,称为表里先后治疗原则。表里同病,即表证里证同时兼有。表证里证是相对的概念,《伤寒杂病论》中有三阳为表,三阴为里;太阳为表,少阳阳明为里;少阳为表,阳明为里等。其中主要指外感病中的太阳表证与他经病证合病、并病,也包括太阳表证与六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胃家”辨党蓝玉张仲景国医大学(河南南阳473061)主题词《伤寒论》,中医名词,注释《伤寒论》(以下简称《论》)提及“胃家”一词有两条,179条(依五版教材):“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事儿科临证多年 ,积累了些许经验和体会 ,现总结如下。1 解表热勿忘和少阳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小儿药证直诀》)。初遇天地间六淫之气 ,防而脏腑未全 ,抗而脏腑未壮 ,多致外邪长驱直入 ,破太阳之蕃篱 ,入少阳之转枢 ,结阳明攻心包 ,直中速传 ,变证蜂起 ,遗患无穷 ,“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因此 ,治疗小儿发热 ,在疏风宣肺、清解太阳风热的同时 ,要注意调少阳之经气 ,一则使少阳之气自内发外 ,以助肺卫之气驱邪外出 ;二则少阳经气舒畅 ,可预防太阳表邪循经传里。药选银花、连翘清疏太阳…  相似文献   

13.
鼻窦炎多属中医“鼻渊”、“脑漏”、“眉棱骨痛”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以阳明、少阳移热于鼻窦为主。用小柴胡会白虎汤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鼻窦炎与中医经络的关系: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鼻窦炎与中医阳明、少阳经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灵抠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界,交额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人上齿中……循颊车,土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又云:“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告,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紫后”。其阳明、少…  相似文献   

14.
阳明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正邪相争激剧,呈热势亢盛的反应阶段。《伤寒论》承《素问·热论》之六经,以其中的阳明来表征热病之阳亢热盛病候最为惬意。六经原以三阴三阳来说明自然界和人体气血之阴阳消长规律,热病时的病理演变过程也与六经相应合。“阳明”,是“两阳合明”的“二阳”,内外皆阳,表里皆热。当然,此时人体阳气损耗也最大。刘熙《释名》谓“阳”为:“扬也,气在外发扬也”,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伤寒论》原文及参考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对阳明少阳同病(包括阳明少阳合病与阳明少阳并病)理论进行探讨。指出论治阳明少阳合病强调阳明病与少阳经的相关性或少阳病与阳明经的相关性,阳明少阳并病则侧重少阳病传变至阳明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阳明少阳合病虽然是两经同时发病,但阳明、少阳两经病变程度不同且有主次之分,治疗时有治重阳明与治重少阳之分。阳明少阳并病是少阳病传变过程中尚未完全传至阳明经的阶段,有两经证候并见的特点,治疗上遵循先后论治或同时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耳穴减肥     
本文从耳穴的减肥原理,耳穴的最佳选择和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总结分析如下: 一、耳穴减肥原理 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是耳穴治病减肥的理论基础。从经络循行上看,足少阳、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经脉循入耳中。手足太阳、足阳明,手足少阳循行至耳  相似文献   

17.
(三)六经病循经传方面的两个疑问六经病是《伤寒论》对多种外感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所建立起来的六个病变阶段。每一经病证既标志着一定的病位,又有其各自病情病机的特殊性,彼此之间既有分割,复有联系。疾病由这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者,谓之“传经”,习惯上将疾病沿着《伤寒论》中六经排列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递相传变称“循经传”。后世和近代一些医家在这方面提出了两个疑问,争论不休。其一是:少阳应在阳明之前,还是应  相似文献   

1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源于《伤寒论》太阳篇第一○七条,原文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盖伤寒八、九日、当阳明、少阳主气之期,仲景本有:“少阳……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之训,而反下之伤其阳明之气而为胸满,即胸胁苦满之略;逆其少阳之气而为烦惊,是为下后气虚,心神不守,所以然者,以少阳三焦内合心主包络故也;小便不利为少阳三焦决凟之官失其职也;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阳明胃气不和,伤津胃实,故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少阳循身之侧,枢机不利故也。此言少阳之气因误下,以致二阳同病,特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共记载 12种头痛,分别为:太阳中风表虚头痛;太阳中风兼水饮头痛;太阳中风表实头痛;悬饮头痛;阳明里热,热结成实头痛;太阳少阴两感,少阴寒化头痛;霍乱吐利头痛;太阳与少阳并病头痛;少阳胆气郁热头痛;阳明中寒,饮邪上干头痛;寒湿犯表头痛;产后中风头痛。张仲景在治疗头痛方面立足辨证施治,处方用药精妙,配伍严谨,不仅应用药物治疗,还采用针刺之法治疗头痛。  相似文献   

20.
少阳是位于太阳与阳明之间,还是位于阳明与太阴之间,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笔者以为,这一争论有重要意义.因为少阳病的病性、临证辨识、选方用药以及预后判定等,无不与之相关.甚至可以认为,不正确判定少阳的位置就无法判定三阳三阴的次序,也就无法理解张仲景的辨证思想.下面从3个方面谈一下笔者的粗浅认识.1少阳为枢与少阳的位置少阳为枢之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用以说明阴阳离和运动的论述.如《素问·阴阳离和论》曰:“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和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