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薷药材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香薷药材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95 %乙醇超声提取 ,色谱柱InertsilODS-3,流动相甲醇 水 冰醋酸 (60∶40∶2 ) ,检测波长 274nm。结果 :香芹酚在 023~215μg (r=0.9999) ,百里香酚在 039~236μg (r =0.9999)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香芹酚 99.9% (RSD 1.4 % ) ,百里香酚 98.6 % (RSD 1.3% ) ,重复性的RSD分别为香芹酚 1.1% ,百里香酚 1.6 %。结论 :该方法可靠、便捷 ,可以作为控制香薷药材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实验所用的香芹酚(carvacrol)是从牛至属植物Origanum onitesL.茎蒸馏精油中分得。实验1)用免疫印迹法测定p21^(N-ras)抗体  相似文献   

3.
陈虎虎  周姣含  邱倩  张小伟 《中成药》2022,(4):1303-1307
目的 探究香芹酚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B淋巴细胞瘤-2/细胞色素C(Bcl-2/CytC)通路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HCC1937细胞株,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及香芹酚低、中、高剂量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HCC1937细胞增殖能力,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观察各组HCC1937细胞超微结构,PI染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及CO2超临界萃取对香薷挥发油提取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含量,比较理化性质.结果:虽然CO2超临界萃取提取的挥发油总量较高,但杂质也较多,含有大量的脂肪油,不利于储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薷挥发油,百里香酚、香芹酚含量高于CO2超临界萃取法的3倍.结论: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香薷挥发油明显优于CO2超临界卒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酚和对伞花烃对6株标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滤纸片法以及试管二倍稀释法,以头孢曲松钠和氟康唑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素、对伞花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牙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测定抑菌圈的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评价各试药的抑菌效果。结果: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酚对不同标准菌株均有明显抑菌效果;滤纸片法显示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酚对选定的6株菌株皆高度敏感,对伞花烃对其菌株耐药。试管二倍稀释法结果表明,牛至油、香芹酚抑菌效果稍强于百里香酚,但这3种植物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与其他菌株相比较弱。结论:牛至油、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牙念珠菌具有显著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GC⁃MS/MS法检测含薄荷中成药中的留兰香。方法采用GC⁃MS/MS法一级质谱全扫描模式对薄荷药材及其伪品留兰香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寻找留兰香指标成分;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指标成分确证并对中成药中留兰香检查。结果香芹酮可作为留兰香的指标成分;8批牛黄镇惊丸和49批牛黄清胃丸中,13批样品检出微量香芹酮,1批牛黄镇惊丸检出大量香芹酮。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含薄荷中成药中留兰香的检查,以期为留兰香掺伪薄荷投料的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香薷止泻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建立香薷止泻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7 4 9%和 99 1 6 % ,RSD =1 78和RSD =2 0 5。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 ,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 GC/MS方法对唇形科植物石荠苧全草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分离出2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25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8-桉油精、二氢香芹酮,β-蒎烯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留兰香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lient6890N气相色谱仪,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3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化室温度250℃,检测室温度280℃,进样分流比为20∶1,程序升温。采用正十一烷为内标对照品溶液。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留兰香油中柠檬烯质量浓度在41.71042.5μg·mL-1(R=0.999)间,香芹酮质量浓度在102.81042.5μg·mL-1(R=0.999)间,香芹酮质量浓度在102.82570μg·mL-1(R=0.999)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7%,103.0%,RSD值为1.92%和1.59%。薄层色谱清晰,空白对照无干扰。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高,能有效测定留兰香油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薄层鉴别专属性强,可用于留兰香油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香薷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有效成分百里香酚及香芹酚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法对香薷挥发油β-CD包合工艺进行优选。结果:香薷挥发油与β-CD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是采用胶体磨瞬间包合3次,挥发油∶β-CD∶水为1∶6∶18,包合温度30℃。结论:香薷挥发油采用胶体磨瞬间包合技术,可实现连续化生产,包合物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云南产野生和栽培薄荷中挥发油的GC-MS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永刚  郭晓恒  邓翀 《中草药》2011,42(6):1090-1092
目的分析比较野生和栽培薄荷Mentha haplocalyx。方法采收鲜活植株,在人工气候室培养4个月后,采用GC-MS法定性检测两者的挥发油组成。结果共检测53种化学成分,多以烯、醇及酮类物质组成,其中栽培品种香型主要由D-柠檬烯、桉油素、香芹酮(28.52%、14.91%、25.36%)组成,野生品种香型主要由D-柠檬烯、桉油素、β-水芹烯(12.21%、46.70%、20.19%)组成。结论野生和栽培薄荷的香型主要组成成分在构成和组成比例上存在不同,野生品种醇类成分的量较栽培品种的醇类成分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留兰香药材主要有效成分香芹酮的主要分布部位。方法:先采用薄层色谱法初步观察香芹酮在留兰香根茎叶中的含量差别,再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留兰香药材不同部位中香芹酮的具体含量。结果:留兰香药材叶中香芹酮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茎,最后是根。结论:留兰香药材中香芹酮的主要分布部位为叶,根和茎中的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13.
刘恬恬  周高  勾林晶  赵异  曾红  戴河双  蔡强  陈玉欣 《中草药》2022,53(8):2582-2596
莳萝为伞形科植物莳萝Anethum graveolens的全草,是一种典型的维吾尔族药物,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资源。莳萝精油是从莳萝全草中提取的植物挥发油,文献报道莳萝精油的主要成分为α-水芹烯、柠檬烯和香芹酮,莳萝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酚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其药理活性主要包括镇痛、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抗糖尿病、降胆固醇、杀虫和肝保护等。综述了莳萝精油及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相关研究,以期为莳萝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推动民族医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掺伪检验方法分析逍遥丸指纹图谱。方法:首先淹没逍遥丸制成粉末待用,试验相关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通过专属性试验、线性关系分析、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以及加样回收率试验考察逍遥丸指纹图谱方法的严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GC法)和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法(GC-MS法)检测样品中薄荷脑和香芹酮的含量,并建立掺伪检验方法。结果: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均显示良好。A厂逍遥丸供试品中未检出香芹酮,而B、C厂均检测出含有香芹酮,且C厂香芹酮PA值高于B厂。薄荷脑和香芹酮的GC-MS特征离子峰分别是m/z 41、55、71、81、95和m/z 39、54、82、93、108。结论:基于建立掺伪检验方法对逍遥丸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可有效控制其药物质量。  相似文献   

15.
唇形科植物T.capitata(L.)Cav.用于防腐和防止皮肤感染。作者将生长在葡萄牙不同地区的22份该植物地上部分的样品用水蒸气蒸馏方法获得精油。用GC和GC-MS分析精油成分,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香芹酚60%~65.8%,γ-萜品烯8.2%~9.5%,对繖花烃6.0%~7.5%。精油中氧化单萜66.6%~69.7%,单萜烃23.4%~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侧茎垂头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侧茎垂头菊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侧茎垂头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印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5.66%。结论:侧茎垂头菊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S]-2,6,6-三甲基二环[3.1.1]2-庚烯,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己烯,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正十六烷酸,4,4a,5,6,7,8-六氢-4a.5-二甲基-3-[1-甲基亚乙基]-[4-芳基,顺]-2[3H]-萘酮,1-s-[1-甲基-1-乙烯基-2,4-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4-十一碳烯,α,α,4-三甲基-苯甲醇,反式松香芹醇,4-甲基-3-[1-甲基亚乙基]-环己烯,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藏茴香药材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睿  王波  陈士林 《中药材》2003,26(12):869-870
目的:用气相色谱-谱法对藏茴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藏茴香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以上,其中香芹酮(Carvone)的相对含量达52%。  相似文献   

18.
伞形科植物孜然芹(Cuminum cyminum)中含有精油(3%~4%,其中以枯醛为主,占35%~60%)、α-蒎烯、β-蒎烯、δ-3-蒈烯、1,8-桉油精、α-水芹烯、β-水芹烯、p-百里香素、柠檬烯、α-松油烯、γ-松油烯、α-松油醇、反-二氢香芹酮(薄荷烷型单萜)、月桂烯、沉香油(无环单萜)、β-丁香烯、β-法尼烯、β-榄香烯(倍半萜类)等成分。其中仅有2个黄酮  相似文献   

19.
陈京  吴巧风 《中药材》2005,28(9):823-825
目的:考察苏州荠芋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水蒸气蒸馏和有机溶剂萃取三种方法提取苏州荠芋挥发油,以所得得油率和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指标,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GC—MS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得油率为3.46%,要高于其它提取方法。采取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的苏州荠芋挥发油品质较优。三种方法提取的苏州荠芋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似。主要为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占42%左右;其次是单萜类化合物龙脑稀(bomene)、侧伯酮(thujone)、二氢香芹酮(dihydrocarvon)、香荆芥酚(carvacrol)等,占27%左右;再次是倍半萜类化合物橙花烯(nerolidene)和γ-杜松烯等约占19%左右。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苏州荠芋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品为干燥的葛缕子Carum carvi L.果实经蒸气蒸馏获得的清澈、无色或黄色油。鉴别A:薄层层析(2.2.27)供试液:在1.0mL甲苯中溶解40μL供试物。参比液:在1mL甲苯中溶解10μL香芹酮(carvone)和5μL香芹醇(carveol)。薄层板:TLC硅胶F254板(5~40μm)[或者TLC硅胶F250板(2~1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