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弥漫性轴索损伤126例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12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在药物及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组存活103例,死亡23例,存活率81.74%.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患者在药物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存活18例,死亡2例,存活率90%。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虽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药物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以精心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治疗措施,提高其治疗成功率.方法:对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植物生存4例(占8.3%),重残5例(占10.4%),良好21例(占43.8%),死亡18例(37.5%).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较差,对DAI进行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减少病残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井慎  李莫振  高静 《临床医学》2011,31(7):52-5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伤(DAI)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分析71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诊断标准、及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71例,死亡例13例(18.3%),植物生存状态12例(16.9%),苏醒38例(53.5%)。结论以亚低温冬眠疗法、神经节苷脂、安宫牛黄丸等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改善DAI患者预后有明显的的疗效,显著提高了重型DAI的苏醒率。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是在颅脑外伤患者详细病理解剖时发现的一种病理变化,其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1977年Adams等[1]多次报道这种脑损伤死亡的脑病理表现,并于1982年将其命名为DAI。研究[2]表明因头部受减速惯性力或(和)成角加速所造成的颅脑损伤会导致DAI ,主要特征为广泛神经元轴索断裂,因病情较严重,且病理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植物及重残生存率达到30%~40%,死亡率高达42%~62%,从而使患者、家庭及社会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和负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也称之为外脑性轴索损伤(TAI ),其发生与外脑性损伤(TBI)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外脑性损伤(TBI)所引起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少占35%,而不会发生占位损伤[3]。当前,临床治疗DAI 仍无特效药物及相关措施。本研究中作者对65例颅脑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DAI的临床诊治措施和预后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任学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33-5733
2006—09—2009—09我院共接收8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通过对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强化胰岛素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了并发症,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在特殊外力机制作用下发生的原发性脑白质广泛性损伤,病理生理变化以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其病情严重,治疗困难,并发症多,临床上大都采取综合治疗,但仍有相当多的患者留有长期昏迷、偏瘫、失语、功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恰当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至关重要。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高新区医院康复科对2005年7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2例DAI急性期过后的患者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和护理,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2例DAI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62例DAI伤者中治愈16例,好转26例,病死20例。结论:DAI越重、昏迷越深、时间越长,则预后亦越差,病死率越高。我们临床采取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从2004年7月至2006年2月间利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e axonal injury,DAI)26例并与1999年10月至2004年7月经我院收治的未经高压氧治疗30例DAI患者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74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交通事故伤(61/74),本组74例,经治疗:良好21例,中残17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21例.[结论]DAI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CT、MRI表现,目前治疗以综合治疗及高压氧等康复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处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DAI患者的救治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治愈好转43例,轻残16倒,重残13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21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治疗DAI是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科2004—01~2005—10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43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方法本组48例患者,手术治疗13例,保守治疗35例。结果治疗后有10例死亡(20.8%),其余病例均随访6个月,治愈好转28例(58.3%)、中残5例(10.4%)、重残3例(6.3%),植物状态生存2例(4.2%)。结论DAI患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做到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提高DAI治愈率,DAI的诊断以MRI价值最大,DAI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以及后期高压氧、针灸等辅助康复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2007年2月,我院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32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川芎嗪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影像学变化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DA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加用川芎嗪,对照组仅常规治疗。结果:两组在伤后影像学及预后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伤后早期应用川芎嗪能明显促进挫伤及出血灶的吸收,改善DA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评分:治愈23例(31.1%),中残27例(36.5%),重残或植物生存16例(21.6%),死亡8例(10.8%)。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动态影像学检查,GCS评分、昏迷时间、瞳孔变化、出血灶部位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综合治疗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20例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重点为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四肢活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护理,管饲膳食。伤后癫痫护理和恢复期护理。  相似文献   

18.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干预(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指创伤所致的脑白质中轴突的广泛损害,是一种极严重的脑损伤类型,至今未找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收治DAI 32例,行亚低温和高压氧治疗,现就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病情重、预后差,伴有DAI的多发伤治疗更困难,现报道我科收治的37例伴有DAI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治疗。方法 分析68例DAI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并探讨伤后持续昏迷的时间与DAI的诊断、治疗关系。结果 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55例(81%),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CT发现出血灶者55例。恢复良好17例,轻残12例,中残9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23.5%)。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h,临床表现严重,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为DAI。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