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系颅脑损伤超过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csDH患者以老年人居多,部分患者有长期高血压、脑梗死,心脏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服用某些药物后,由于疾病、药物的作用,可使大约25%的老年患者出现轻度或无症状的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2.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影响,评价DFPP对RA的作用。方法RA活动期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DFPP治疗2~3次,比较单次DFPP前后血RF、CRP和ESR的变化,并观察疾病的活动性与置换出血浆颜色的关系。结果DFPP后RF、CRP和ESR下降率分别为22.55%、57.08%和50.48%,均明显低于置换前(P均〈0.001)。活动期RA患者置换出的血浆呈墨绿色、绿色或黄绿色;墨绿色混浊,黄绿色清亮;墨绿色者疾病活动指标(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CRP、ESR),均明显高于绿色和黄绿色患者(P均〈0.001)。结论DFPP能明显降低RA活动期患者的RF、CRP、ESR;患者置换出的血浆呈墨绿色、绿色或黄绿色;颜色深浅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疾病活动性越高,颜色越深且越混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苯乙派啶中毒的临床特点及伍用纳络酮(NX)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94年-2001年12例苯乙派啶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对1997年前(5例)后(7例)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 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有4种类型:(1)(2)类属阿托品期;(3)类属阿片样期;(4)类属混合型。1997年前5例其中2例属(3)(4)类型均死亡。1997年后伍用NX治疗,7例全部存活。结论:临床表现(1)(2)类属轻型易治愈。(3)(4)类属重型死亡率高,伍用NX治疗苯乙哌啶中毒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存活率,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探讨体内微量元素铜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内微量元素铜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试验组:72例活动性RA患者,予以双重滤过血浆置换2~3次,两次之间间隔1周。对照组:健康志愿者50名,其中10名予以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各1次。试验组根据首次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血浆滤出液的颜色分为试验1组:血浆滤出液呈墨绿色;试验2组:血浆滤出液呈绿色和黄绿色。应用电喷雾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试验组血浆滤出液中与绿色物质相关的成分(结论表明绿色相关成分为铜的化合物)。应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定量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铜含量及首次血浆滤出液铜含量。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铜含量及首次血浆滤出液铜含量;比较两试验组铜含量与疾病活动指数的关系。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浆滤出液的颜色。结果①试验组首次血浆滤出液铜、血清铜含量分别为(3.61±1.12)mg/L,(2.46±0.7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1±0.21)mg/L,(0.72±0.19)mg/L](P<0.01)。试验1组疾病活动指数、铜含量分别为39±8,(3.9±0.9)mg/L,明显高于试验2组[26±6,(2.6±0.4)mg/L](P<0.01)。②试验组血浆滤出液呈绿色,对照组血浆滤出液呈黄色。③血浆滤出液中绿色物质为铜的化合物。结论体内微量元素铜的升高与RA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笔者采用济生肾气九加昧对32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治疗观察,取得良好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32例资料均系本院1993年1月~1996年12月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系按照WHO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并符合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其中1型糖尿病F例,Ⅱ型糖尿病17例,糖尿病病程5~25年,平均12.7年,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5~65岁,平均52.4岁。选择Scr>186μmol/L,Ccr<50ml/m…  相似文献   
6.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指外伤后数小时内(一般4~14小时)脑组织广泛肿大或膨胀.临床上常见,可以单独存在或与各类型颅脑损伤同时存在,是脑外伤后病死率很高的一种病症,是影响脑外伤预后的重要因素[1].我院自1994年4月~2000年1月共收治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58例.其中保守治疗40例,手术治疗18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56.90%.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国内外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许多报道,认为亚低温(33℃~35℃)可以减轻外伤后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2].为了验证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我科于1998年9月~2000年5 月收治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例常规治疗,25例使用亚低温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性和传染性的一项重要指标,HBeAg是HBV复制的一项主要标志.在HBV感染的自然情况下,血清HBeAg先由小分子游离状态逐渐转化为与宿主IgG结合的大分子,最后产生抗-HBe.本文显示,HBeAg(+)的孕妇在12年后HBeAg持续阳性者为 26.3 2% (10/38),抗-HBe(+)为18.42%.而HBeAg(-)组在12年后无1例成为HBeAg(+),抗-HBe阳性率则达77.7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抗-HBe的出现是机体对HBeAg的一种免疫反应.如果抗-HBe维持时间不太长,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过程,表明HBV复制减弱,不具有或具有较低的感染性.如果抗-HBe维持很长时间甚至数年,则意味着体内仍存在HBeAg低滴度的慢性刺激,表明病毒复制仍持续存在,有可能由慢性携带演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及肝癌;另外,HBeAg阳性产妇的ALT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产妇,显示其肝脏受HBV感染的损害程度较甚.例如本文中有2例原HBeAg(+)孕妇近年死于肝硬化,其机理可能在于此. 有研究认为,我国妇女HBsAg携带率为8%,HBeAg阳性只占2%[1].本文中的孕妇HBsAg 携带率为 14.21%,HBeAg以检测人群为分母计算,阳性率为2.4%(61/2540).由于HBeAg初筛时受条件所限,采用了灵敏度较低的琼脂扩散法,很可能漏检了一部分低水平的HBeAg.一般认为,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清HBVM的自然阴转率在1年内HBsAg大约为1%,HBeAg为17.4%,而抗-HBe阳转率为11.7%[2].国外有学者报道的HBeAg/抗-HBe的阳转率为10%~15%.本文中HBeAg(+) 组和HBeAg(-)组分别有10.53%和14.81%的HBsAg携带者孕妇在12年后HBsAg转为阴性, 两组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笔者曾对HBsAg携带者作随访,发现5年和10年时的HBsAg阴转率为9.57 % 和18.71%[3].这些结果均表明,随时间的推移或年龄的增长,HBsAg携带率有降低的趋势. 近年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HBeAg和HBcAg两种抗原决定簇的结构存在于构成核心颗粒的同一主要多肽链上,其临床意义是一致的,均为HBV复制的主要成分.本文中孕妇HBsAg携带者在经过12年后,HBeAg(+)组的抗-HBc阳性率(73.68%)远高于HBeAg(-)组(11.11%).此外HBsAg( + )且抗-HBc(-)的11例经PCR测定HBVDNA,63.64%为阴性,这可能意味着有部分人在HBsAg转阴前,H BV已先行消失.因此对抗-HBc(-)的HBsAg携带者进行随访观察,以确定其HBsAg阴转率是否高于抗-HBc(+)的HBsAg携带者,以此来证实HBeAg和抗-HBc的HBV复制的同一性,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中问综合征(IMS),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不断的研究。血液灌流(HP)所用炭肾为广谱吸附剂.对于分子质量在113~4000u范围的物质均有吸附作用,效果优于血液透析,已经广泛用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本研究拟观察HP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IMS患者血液中有机磷农药的清除作用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IMS)的有效方法。方法:11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IM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治疗组5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除用氯磷定外,予血液灌流和口服中药“排毒汤”。对照A组32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单用氯磷定。对照B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氯磷定和血液灌流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6.08%,显著优于对照A组(21.88%,P<0.05)和对照B组(73.33%,P<0.05);存活率为100.00%,显著优于对照A组(31.25%,P<0.005)。治疗组IMS消失时间为(22.14±5.77)小时,亦明显短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328.75±21.99)小时和(38.51±6.23)小时,P均<0.001〕。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呼吸衰竭。治疗组血液灌流后阿托品用量明显降低(P<0.001),胆碱酯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液灌流可迅速清除体内有机磷农药、毒性代谢产物以及体内蓄积的乙酰胆碱;中药“排毒汤”可清除胃肠道残留的有机磷农药,防止毒物的继续吸收,二者配合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IM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对内皮素-1(ET-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5例HICH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行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初始血肿量、术中抽吸血肿量、抽吸血肿量体积比及术后血肿排空时间,检测血清ET-1、MMP-9及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初始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抽吸血肿量、血肿量体积比和血肿排空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1,t=24.421,t=4.247;P<0.05);观察组术后7 d血清ET-1、MMP-9和AOP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6,t=10.954,t=14.20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再出血、继发性颅内感染和头皮渗液的并发症发生率占比分别为10.26%,2.56%和10.26%,均低于对照组的36.11%,13.29%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39,x2=4.400,x2=5.94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6.41%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3,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HICH,能有效降低颅内压至目标值,清除血肿,下调血清ET-1、MMP-9及AOPP水平,减少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