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阴虚证的舌象之一——淡舌舌诊是中医辨证中极为重要的客观依据之一,历来中医的各种教材及文献中均一致明确记载阴虚证的舌质为红色或红绛色。在中医辨证治CRF的报导中,多数文章所载辨为阴虚证者的舌质也是如此。然而临床的部分观察提示CRF阴虚证可呈现与传统所述不同的阴虚舌质——谈舌。聂莉芳等观察了155例CRF患者的舌质,辨证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二型者共130例,红舌仅有23例,占17.6%,淡舌、淡红舌共107例,总比例占82.3%。并且发现舌质的红淡与患者血红蛋白高低、病情轻重呈现以下正相关规律:舌质由红→淡红→淡,相应患者的血红蛋白也逐渐下降,肌酐、尿素氮的  相似文献   

2.
舌质是由舌的肌肉脉络组成,其正常颜色是淡红色。舌质的颜色改变,常可反映脏腑的气血变化。病理舌色,常有如下三种:淡白舌。舌色较正常浅淡,称为淡白舌。多是阳气衰弱,气血不足的表现,故主虚证、寒证。临床上贫血、水肿病人多见此舌。红舌,舌色较正常舌深,呈鲜红色,称为红舌,多为里热较盛或阴虚火亢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淡红舌薄白苔(封2图1) 这是对正常舌象的概括描述。具体说,其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胖瘦老嫩适中,无异常形态,颜色淡红,含蓄明润;舌苔色白,颗粒均匀,薄而透底,揩之不去,是谓有根,不粘不腻,干湿适中。总之,把舌质、舌苔的各基本因素的正常表现综合起来,便是正常舌象。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人的舌象变化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冠心病人的舌象变化 《内经》云:“心气通干舌”。又云:“舌者,心之官也”。心开窍于舌。故舌者心之外候也,望舌可测其心之病变。辨舌可知患者之寒热,虚实;诊舌当观其舌苦之色泽,舌质之形态,知之质等,冠心病的舌苔舌质均有不同表现,可大体归纳为:薄白苔、薄黄苔,白腻苔,黄腻苔,或舌光无苔之别。舌质可大体归纳为:质红、质淡红、质紫暗,或舌质光裂,或舌体胖厚等之别。 薄白苔和白腻苔:薄白苔无病者亦可见之,但病属虚证者亦可见薄自苔或白腻苔者,冠心病及内伤虚证者均见。如属气虚则生寒,则多见白苔或白腻苔。 薄黄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医家依据“尺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的古训,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中风病人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其舌的色、苔、形,以及脉象均有不同的病理变化,认为舌脉的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中风病的病因病理及预后转归,为供进一步研究,兹综述如下:1 中风患者的舌质以红绛、青紫为多李爱中氏分析了600例中风患者的舌象,在中风初期,异常舌色出现率高达95.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舌质红绛、紫绛明显增多,即由22%增至72%(P<0.05),尤其是死亡患者死亡之前,  相似文献   

6.
舌诊     
舌诊是通过望舌的变化而诊断疾病,是祖国医学四诊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临床实践证明,它在诊断上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尤其在诊断热性病方面,更具有重要意义。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二部分,舌质主要是指舌的肌肉组织,其中包括舌色和舌体。舌苔是指舌面上的苔垢,是胃阳熏蒸脾阴湿气上潮的象征。看舌质可以察出阴阳虚实,看舌苔可以测知病的寒热深浅,二者相比,舌质较之舌苔更为重要。舌苔虽恶,舌质如常,这不过是胃中秽浊而已,除秽则可愈。如果舌质干秽枯萎毫无生机,则是脏气败坏、真赃色现,多属危候。舌质、舌苔与疾病的关系正常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正常舌苔薄白,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由于气温不同对舌苔稍有影响,如夏季舌苔稍厚或薄而淡黄,秋季舌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见反射光谱法的中医舌诊定量与归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方法对舌尖舌质的舌象进行数据采集,探讨中医舌诊对舌质淡白色、淡红色、红色、绛色的定量与归类方法。方法:由舌尖的可见光反射光谱数据计算反演出98位测试对象的舌尖色品坐标及色分布,依据舌尖舌色主要受红光波段能量分布影响的特征,对590~780nm红光范围舌象光谱进行舌尖舌色的计量与分类研究。结果:舌尖舌色数据计算反演于CIE1931色度图,有利于形象地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性;舌质的可见光反射光谱归一化后,有利于样本间数据的比较与分析;通过670nm光谱能量强度与590~780nm红色色域光谱能量比实现了舌质舌色的量化,并与临床的舌质淡白色、淡红色、红色、绛色有很好的对应准确率。结论:采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舌象建立的两种舌质舌色中针对红色的量化方法可以根据量化值的差异进行不同舌象变化的区域划分,为中医舌诊的客观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与舌联系起来,因而脏腑的病变可以反映于舌。临床实践证明:“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普其色于舌”(《临症验舌法》)。“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现六淫之深浅”(《辨舌指南》)。故察舌辨证标志着中医诊病的传统经验和特色,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52例心肌梗塞病人作了舌象观察。认为这些病人舌质的变化似乎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病逐渐加重时舌质多由淡红转红,红转绛,绛转晦暗;当出现心源性休克或心衰时,则晦暗加重,或出现瘀斑。相反,当病情逐渐好转,则舌质由深转淡,直至恢复正常舌质。舌苔变化亦有其规律性:发病后舌  相似文献   

10.
心脏疾病的舌象与心功能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心与舌有密切的联系,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诊是心脏疾病各证研究的重要依据,但舌象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国内尚少报道。本文就不同的心脏疾病舌质变化和心功能的关系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并初步进行探讨。临床资料本组51例心脏病人,均为门诊患者,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9岁。其中冠心病22例,肺心病6例,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5例(其中房性早搏2例,室性早搏2例,房颤1例),心肌炎6例,风心病7例,高心病5例。全部病例分红舌(包括舌尖红),紫舌,淡白舌三组。  相似文献   

11.
望舌质     
舌质即舌的本体,为舌的肌肉脉络组织。通过诊察舌质的颜色、形态,能了解脏腑精气盛衰存亡,判断疾病预后转归。 一、望舌色:正常人舌色淡红而活泼润泽,不滑不燥。如舌色浅淡,甚或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主病虚寒。舌色鲜红,称为红舌,主病实热或虚热。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主邪入营血或阴虚火旺。舌色红中带青色或蓝色,称为紫舌,乃淤血凝滞,主病有寒热之分。另外,在望舌色时还需注意观察舌色之死活。所谓“活色”,即隐隐红活,虽病而脏气未败,病情尚轻;所谓“死色”,即干晦枯瘘,乃脏气不至,病情深重。  相似文献   

12.
基于K-均值聚类的常用色彩空间舌质舌苔分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常用色彩空间哪个通道(或分量)善于反映舌质舌苔的区别并有助于舌质舌苔的分割.方法 以典型舌图(淡红舌薄白苔、腻苔、黄苔等)和色温偏低的舌图为研究对象,在红、绿、蓝三色(RGB),国际照明委员会1976 L~*a~*b~*标准(CIELAB)和色调、饱和度、亮度(HSI)色彩空间下选择舌图上每个像素的特定色彩分量(a~*分量、L~*分量、H分量、R分量)作为聚类对象.使用K-均值聚类聚成2个集合,按照生成的2个集合的特征完成分割.结果 显示CIELAB色彩空间a~*分量对舌质舌苔分割的效果和抗干扰能力最好,不受光照角度、色温偏差、舌苔舌质类型等因素的影响.L~*分量、R分量的聚类结果受光照不均匀的影响明显,H分量的聚类结果多呈分割不完全状态.结论 基于K-均值聚类的以CIELAB色彩空间a*分量为指标对舌质舌苔进行分割的效果较稳定,在舌诊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舌质颜色变化与小儿肺炎病情有无相关性,从而为通过舌象判断病情发展变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在自然光线下,对入院的24例肺炎患儿每天的舌象进行观察、分类,对不同颜色舌质在咳嗽程度、病情程度的各个等级下的频次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淡红舌患儿的咳嗽程度、病情与红舌患儿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淡红舌患儿的咳嗽程度、病情均较轻。结论:当患儿由红舌转为淡红舌时,其咳嗽程度、病情均减轻。  相似文献   

14.
自1991~1996年我们对病情符合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标准[1]的103倒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期古象进行观察,将结果报告如下:1各期舌象1.1发热期舌象:舌质较红或深红,纹理粗糙,去体肿胀;青苔略黄成黄,苔面干燥。病情越重,百质越红,舌质越粗糙,舌体越肿胀,舌苔越黄,苔面越干燥。1.2低血压休克期舌象:舌质白,纹理粗糙,舌体瘦薄;百苔灰,苔面干燥。病情越重,舌质越白,舌体越瘦小,青苔越灰,苔面越干燥。1.3少尿期舌象:舌质较紫或紫,有瘀点,百体大而厚;舌苔较灰或黑,苔厚而滑。病情越重,舌质越紫,瘀点越多,苔体越…  相似文献   

15.
石××,男,现年43岁,陕西省三原县农民。1 973年4月20日初诊。主诉:背骨灼痛,半月有余。近日加重,伴有坐卧不安,寝食不宁。经治不愈且日益加重。望诊:痛苦面容,精神不振。舌诊:舌质鲜艳、色红如柿,裂纹布舌。苔色皆无。脉诊:脉象弦细而数。辨证:夫骨者,肾之所主也。背者,膀胱  相似文献   

16.
舌尖红及舌尖瘀点分析是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舌尖红分析部分,运用最佳阈值迭代算法使舌质跟舌苔分离,在HSI色彩空间对舌质及舌尖部分进行分析,判断舌尖红。对于舌尖瘀点,在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初步的处理之后,主要通过区域生长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该文提出的舌尖红及舌尖瘀点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提取舌象特征信息,辅助推断中医证型,实验结果表明有效。  相似文献   

17.
辨舌知病     
中医诊断以“四诊”为主体,即“望、闻、问、切”,而观舌辨舌又为望诊的重要内客。 辨舌主要看其舌质、舌苔。 正常人的舌质、舌苔层是颜色淡红,舌间上布有均匀小颗粒,舌面上有薄薄一层白苔,且舌体柔软,舌位居中,转动灵活,舌面稍湿润。 舌质舌苔能反映出病情病种,如舌质鲜红、深红甚至绛色,舌面干涩,舌裂或有芒刺,舌苔燥  相似文献   

18.
舌诊是望舌象而进行辩证的一种诊断方法,舌象是由舌质(包括舌色、舌态)和舌苔(包括苔色、苔质)两部分的色泽形态所构成的形象,舌象之所以能反映内脏的病变,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为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探索细胞免疫功能与中医虚、实证舌象关系,采用末梢T淋巴细胞醋酸奈酯酶(简称ANAE)测定法,对象:健康1~6岁儿童的正常舌象400例,患病儿童1~14岁的异常舌象185例。辨证为虚证的舌象:舌质淡者45例,无苔者38例。实证舌象:舌质  相似文献   

20.
中医舌象观察的临床意义附院中医科(046000)李秋香,李慧萍,张克英晋城市教育学院李学斌舌有舌质和舌苦之分。舌苔分苦质、苔色两方面。舌质和舌苔综合观察,以舌色为纲,舌苦为目,形成了常见的一些舌象。舌象往往随正邪消长和病情的进退呈相应的动态变化,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