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多种疗法轮换治疗重症脑梗塞后遗症。方法:疗法A:每日针刺2次,上午用传统法,下午用“醒脑”法,加水针法(隔日1次)。lO天为l疗程。疗法B:夹脊针法:取华佗夹脊穴加电针30min,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疗法C:腹针疗法:取引气归元、腹四关,针刺人部,留针30min,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疗法D:电指针法:医者用带电的双手十指在病人体表十四条经络上作点穴,按摩治疗,每次30-40min,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疗法E:电热铜灸器疗法:点灸法、直接灸法、移动灸法。每日2次,每次30-40min。结果:经上述A、B、C、D、E五种疗法轮换治疗97天获满意疗效。结论:本法治疗重症脑梗塞后遗症1例,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A、B两组针刺和药物穴位注射法轮换治疗重症脑干出血后遗症.方法:单日用A组针刺、药物穴位注射法,上午用头针(留针)、体针、电针法,下午用“醒脑开窍“针刺法、A组药物穴位注射法.双日用B组针刺、药物穴位注射法,上午用头针(留针)、体针、电针法,下午用“醒脑开窍“针刺法、B组药物穴位注射法,如此轮换治疗.结果:经上述A、B两组针刺和药物穴位注射法轮换治疗93天,诸症显著好转.结论:本法治疗1例重症脑干出血后遗症,获显著疗效,值得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五种疗法并用治疗顽固性面瘫。方法:电透穴法:每日1次10天为l疗程,TDP治疗器照射每日1次10天为l疗程。电指针法:每日1次10天为l疗程。水针法:隔日1次,5次为l疗程。牵正散口服法:每日服2次,每次服3g,连续服用至病愈。结果:经上述五法并用治疗l例顽固性面瘫,10个疗程,诸症消失而获愈。结论:本法治疗l例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且经济实用,元副作用,值得基层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法配合体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主穴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体针基础上应用电针法。两组均每日1次,6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电针法配合体针治疗脑卒中的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2%(P〈0.05)。结论:电针法配合体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效应较单一传统体针针刺法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优化方案。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或康复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中风后SHS受试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例。按正交设计方案设立SHS治疗的4个因素穴位配伍(A)、留针时间(B)、频次(C)、疗程(D)及3个常见水平。选取有代表性的9种治疗方案:(1)头皮针配阳经穴,留针10 min,隔日1次,疗程2周;(2)头皮针配阳经穴,留针20 min,每日1次,疗程4周;(3)头皮针配阳经穴,留针30 min,每日2次,疗程8周;(4)头皮针配阴经穴,留针10 min,每日1次,疗程8周;(5)头皮针配阴经穴,留针20 min,每日2次,疗程2周;(6)头皮针配阴经穴,留针30 min,治疗隔日1次,疗程4周;(7)头皮针配阴、阳经穴,留针10 min,每日2次,疗程4周;(8)头皮针配阴、阳经穴,留针20 min,隔日1次,疗程8周;(9)头皮针配阴、阳经穴,留针30 min,每日1次,疗程2周。对9组受试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BI)指数评分的变化,从而对中风后SHS患者针刺治疗方案进行优选。基线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VAS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资料采用正交设计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9组中风后SHS受试者治疗前年龄、病程,VAS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VAS评分的改善方面,A、C、D为显著因素(F=7.382、3.742、15.775,P均<0.05),最优方案为头皮针+阳、阴经穴,隔日1次,留针20 min,疗程8周。对FMA评分的改善方面,A、B、D为极显著因素(F=5.629、11.006、32.305,P均<0.01),最优方案为头皮针+阳、阴经穴,隔日1次,留针20 min,疗程4周。对于BI评分的改善方面,B、D为极显著因素(F=6.269、19.919,P均<0.01),最优方案为头皮针+阳、阴经穴,隔日1次,留针20 min,疗程4周。根据临床经验可知,治疗时间长则疗效更佳。 结论选取头皮针加阳、阴经穴,留针20 min,隔日1次,治疗8周,为针刺治疗中风后SHS的优选方案,能有效减轻患肢的疼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刺疗法治疗痤疮1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一般次料 本组156例。其中,男64例,女92例;年龄,最大33岁,最小14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3天。2 治疗方法 局部针刺法:取痤疮凸起部周围穴位,用0.5寸毫针浅刺,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 背部拔罐法:在背部肺俞、脾俞等处拔火罐,隔日1次。 背部埋针法:如病情较重者,可在背部肺俞、脾俞、心俞、肝俞处,皮下埋针,3天更换1次。以上疗法,10天为1疗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临床上观察手针配合砭石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均采用手针配合砭石疗法治疗。以上治疗10次为一疗程,患者每天接受治疗1次,连续针刺5天后,休息2天,每疗程结束时进行临床疗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结果:手针配合砭石疗法总体有效22例,总有效率达73.33%。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MBI评分升高(P均〈0.01)。结论:手针配合砭石疗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棘间韧带损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五针刺法提供临床疗效依据。方法将307例患者随机分为五针刺+TDP组(A)、封闭组(B)和非甾体药物+贴止痛膏组(C)。除外脱落病例9例(计人该组不良反应统计),最终得到298例,即A组102例、B组98例、C组98例。A组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B组间隔5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C组采用常规服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和患部贴止痛膏,7天为1个疗程。各组均在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A组和B组的治愈率为75.49%和80.61%,有效率为94.12%和96.9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与C组的治愈率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治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例(0.98%),B组13例(12.62%).C组35例(34.31%)。A组与B组、C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选择5针刺+TDP治疗腰椎棘间韧带损伤是比较理想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三部配穴法配合宣痹汤治疗足跟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兆蓬  汪艳 《河南中医》2010,30(4):396-397
目的:观察三部配穴法配合宣痹汤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三部配穴法,即局部取金门、仆参穴,邻近取太溪、跗阳穴,选端取风池穴,以上穴位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起针后,采用自拟宣痹汤煎液熏洗患足,每日1次,每次40min,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针刺阿是穴、昆仑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部配穴法配合宣痹汤治疗足跟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选取特定穴位针刺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针刺疗法,进针得气后,运用提插捻转补泄法进行行针,间歇行针10min,行针2次后,留针30min,每隔1天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坦索罗辛,每次0.2mg,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并观察1个疗程。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NIH-CPSI总分、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尿路评分方面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选取特定穴位能够有效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NIH-CPS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浅针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58例,采用浅针配合针刺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58例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结论:浅针配合针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金针王乐亭"中风十三治"之"手足十二针法"针刺,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20次。A组针刺得气后不留针,即刻起针;B组得气后留针30 min;C组得气后留针60 min。比较3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AS)。结果 3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SI评分及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CSI评分及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针刺后留针60 min,针刺后不留针及留针30 min均更能改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痉挛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种针具针法组合治疗继发性闭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该病临床疗效的针具针法组合以及组合后的适应症。方法:将12年内用多种针具针法治疗的继发性闭经患者680例,按不同时间段,不同针具针法组合分成3组。 A组: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以毫针刺法为主,共95例;B组: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毫针刺法加“三重法”为主,共217例;C组: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毫针刺法加“三重法”加神阙穴震颤闪罐法加火针法,共368例。15天为1个疗程,分别治疗2~4个疗程后统计痊愈率和有效率,观察3组在中医辨证分型、西医诊断、一般临床资料的疗效对比情况。结果:A组痊愈率11.58%,有效率32.64%;B组痊愈率29.96%,有效率70.09%;C组痊愈率49.46%,有效率87.78%。经统计学处理C 组的疗效显著优于A、B 两组( P <0.01), B 组亦优于A 组( P <0.01)。结论:继发性闭经需多种针具针法组合才能提高疗效,且不同针具针法组合有其特异性适应症。  相似文献   

14.
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疗法。翳风穴刺络放血每日治疗一次,治疗5天后停用;针刺每日治疗一次,每次留针30min,每周治疗5天.1月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8.5%,痊愈率为66.2%。提示: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阳醒脑法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通阳醒脑针法治疗,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疗法治疗,3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Fur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疗效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阳醒脑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针刺疗法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寐证。方法:术者用消毒针直刺患者所选的主穴与配穴位留针20min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针刺治疗不寐证,其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95%,多数患者无复发。结论:针刺治疗后,患者睡眠恢复正常。此方法经济,操作简便易行,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针药合用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患者治疗前均经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采用口服张锡纯之“建瓴汤”原方,每天1剂,水煎服;结合针刺疗法,手针每天1次,针患侧肢体,留针30min,重症患者,每间隔5min行1次手法,强刺激。15天为1疗程。结果:30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个疗程治愈16例,2个疗程治愈14例。结论:针药治疗脑出血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电针法加穴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二便失禁症.方法:(1)电针法:取会阴、长强、四神聪三穴行针刺后加电针30min.每日1次.(2)穴注法:选取复方当归、黄芪、VitB1、VitB12注射液各2ml混合后分注于会阴、长强二穴内.隔日1次.结果:病例一、二、三,经上述疗法分别治疗2周、4周、3周后,保留导尿得以解除均告痊愈.结论:本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二便失禁症,疗效理想、简单易行且经济实用、无副作用,值得基层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9.
腰背部透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腰背部透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口服更年安胶囊,每日6片,每日3次,4周为1疗程;针刺组采取腰背部透穴法,取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穴及督脉穴,每次30min,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表明针刺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中药加针刺治疗脑外伤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法加针刺治疗脑外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本组78例均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同时用针刺疗法,10天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7.43%。结论:中药针刺并用,可加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及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