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毛囊细胞来源双层皮肤替代物的构建和组织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人毛囊细胞构建的双层皮肤替代物的组织学特征.方法 用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分别与外根鞘细胞构建复合壳多糖双层皮肤替代物,分析其体外和移植至大白鼠后的组织学特征.结果 毛囊来源细胞构建的皮肤替代物中表皮细胞排列更紧密、角化突出,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上皮细胞柱及球形膨大细胞团形成.结论 毛囊细胞是构建皮肤替代物的良好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毛囊细胞复合物移植诱导裸鼠毛发再生和毛囊重建情况.方法 采用裸鼠移植技术,将混合分离出来的毛囊细胞,包括毛囊毛乳头细胞、毛囊外根鞘细胞、毛囊真皮鞘细胞和毛囊真皮成纤维细胞等,移植到裸鼠皮下,观察毛囊形成情况.结果 在裸鼠的皮肤切片中可以看到较为完整的毛囊结构形成.结论 毛囊细胞混合物可以在体内诱导出毛囊样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3.
毛囊细胞移植诱导裸鼠毛囊样结构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毛囊细胞移植诱导裸鼠毛发再生和毛囊重建情况.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裸鼠移植技术,将培养的毛囊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和头皮真皮成纤维细胞按比例与毛囊上皮细胞混合,移植到裸鼠皮下,观察毛囊形成情况.结果:在毛囊毛乳头细胞与毛囊上皮细胞混合后移植到裸鼠皮下后可见毛囊样结构形成,而毛囊真皮鞘细胞和头皮成纤维细胞与毛囊上皮细胞混合则不能诱导裸鼠毛囊样结构形成.结论:低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与毛囊上皮细胞混合后在体内可诱导毛囊样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源性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人毛囊混合细胞重建组织工程毛囊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人毛囊外根鞘细胞及人毛乳头细胞,人毛囊外根鞘细胞与人毛乳头细胞以5∶1的比例制备细胞混悬液.流式细胞学检测人毛囊外根鞘细胞中CD200阳性细胞含量.取8只裸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制作裸鼠背部创面.A组移植添加20μg/LCTGF的细胞混悬液,B组移植单纯的细胞混悬液.于8周后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毛囊形成情况.采用普通PCR检测移植物组织中人特异性DNA及鼠DNA表达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表明培养的人毛囊外根鞘细胞中CD200阳性细胞占细胞总量19.65%.组织学检查显示A组毛囊样结构形成数量(268±96)显著多于B组(6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结果表明移植物中含有人组织成分.结论 CTGF可促进人毛囊外根鞘细胞与人毛乳头细胞相互作用,诱导毛囊样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5.
人头皮毛乳头细胞体内诱导毛囊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在体内的相互作用,了解毛乳头细胞在体内诱导毛囊形成和调控毛囊生长发育的能力,为毛囊细胞移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共同移植到无胸腺裸鼠体内,在不同时相取材进行组织切片。H—E、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在体内相互作用,首先形成不规则的混合细胞团、逐渐发展到排列规则、最终形成完整的毛囊结构,并且在移植腔上方的裸鼠皮肤内形成了毛囊结构。这些结构表达毛囊特有的角蛋白。结论 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与毛囊上皮细胞在裸鼠体内能形成完整的毛囊结构,同时也能诱导裸鼠角质形成细胞、形成毛囊结构。  相似文献   

6.
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对诱导毛囊样结构形成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以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促进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行为 ,观察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对诱导毛囊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传代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经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后 ,促进形成凝集性生长团 ,再与毛囊上皮细胞共同移植于裸鼠皮下 ,分别于 8、12周进行组织学检查 ,观察毛囊形成及分化程度。结果  8周后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的毛乳头细胞组可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 ,未处理组仅见松散细胞团 ;12周后两组均可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 ,但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组较未处理组诱导形成毛囊样结构分化更成熟 ;真皮成纤维细胞组未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结论 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特性对其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细胞呈凝集性生长后 ,其生物学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人头皮毛乳头细胞APA(alginate-polylysine-alginate,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诱导大鼠耳部毛囊再生。方法:以APA微囊包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将毛乳头细胞微囊移植至大鼠耳部皮下,定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毛乳头细胞微囊移植3周后,组织学检查显示:移植部位皮下形成有密集的同心圆状毛囊结构形成,其数量、形态、分化程度等与正常鼠耳毛囊明显不同。结论:微囊化毛乳头细胞具备诱导大鼠耳部毛囊再生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毛囊干细胞定位和体外向表皮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毛囊干细胞在毛发不同生长周期中定位和体外向表皮分化能力。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皮肤组织中K19表达;分离毛囊干细胞并体外培养,以成纤维细胞为底物,采用气-液界面立体培养,形态学观察毛囊干细胞体外向表皮分化能力。结果K19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毛囊外根鞘。生长期毛发中,K19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毛囊外根鞘膨突处和下部毛球部;退行期和静止期毛发中K19阳性细胞则沿毛囊外根鞘处连续分布,并在新的生长周期开始再次分开为两处。体外采用真皮类似物立体培养外根鞘细胞,获得具有多层表皮结构的皮肤类似物。结论毛囊干细胞主要定位于毛囊外根鞘,并随毛囊周期性生长有所迁移,体外具有形成表皮结构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求一种快速高效同步分离培养人头皮毛囊外根鞘隆起(Bulge)细胞.真皮鞘细胞和毛乳头细胞的方法.方法 将人头皮标本剪成小块,中性蛋白酶中37℃孵育2h后镜下将带外根鞘的毛干从真皮鞘中拔出,组织块法培养外根鞘隆起(Bulge)细胞;从真皮一皮下组织交界处横断头皮,拔出含毛乳头的真皮鞘,胶原酶D 37℃孵育6~8h,多次低速离心,毛乳头沉淀重悬后培养,收集的真皮鞘细胞上清液经高速离心后重悬培养;培养的细胞分别用K19或α-平滑肌动蛋白组化鉴定.结果 同一标本可获得纯化的外根鞘Bulge细胞,真皮鞘细胞和毛乳头细胞.结论 将现有的分离方法改进和综合运用.可以从同一毛囊标本同步高效获取3种成分细胞.  相似文献   

10.
小鼠触须毛囊外根鞘细胞的体外培养及uPA和uPAR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鼠毛囊外根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及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受体(uPA/uPAR)的表达.方法建立以毛囊真皮鞘细胞为滋养层,培养外根鞘细胞并对uPA/uPAR的表达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外根鞘细胞在此滋养层上生长较好,并有uPA/uPAR的表达.结论毛囊真皮鞘细胞是外根鞘细胞较好的滋养层,毛囊外根鞘细胞具有迁移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毛囊隆突处外根鞘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利用中性蛋白酶分离得到单个毛囊,采用胰酶消化法进行细胞培养,倒置6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增殖曲线,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相对特异性标识分子角蛋白19(K19)和β1整合素表达情况,分别用分离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s)做对照。结果免疫荧光检测显示90%左右的毛囊外根鞘细胞胞浆中均有K19和β1整合素的阳性表达。结论应用中性蛋白酶和胰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毛囊隆突处外根鞘细胞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2.
影响毛囊器官型培养中胶原凝胶收缩的几个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鼠尾胶原、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浓度对毛囊器官型培养模型中胶原凝胶收缩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鼠尾胶原、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制备成毛囊器官型培养模型 ,体外培养 10 d,隔日测量培养凝胶的直径 ,观察其对胶原凝胶收缩的影响。结果 :鼠尾胶原、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浓度对毛囊器官型培养模型中胶原凝胶的收缩均有明显影响 (P<0 .0 1)。鼠尾胶原的浓度越高 ,胶原凝胶的收缩程度越小 ;而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浓度对胶原凝胶收缩的影响则恰好相反 ,浓度越高 ,胶原凝胶的收缩程度越大。结论 :鼠尾胶原、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浓度是影响毛囊器官型培养模型中胶原凝胶收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毛囊真皮细胞的培养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伍津津  刘荣卿 《重庆医学》1998,27(6):364-366
为了提高毛乳头细胞增减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并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毛乳头细胞的组织化学性质。材料与方法采0.2%胶原酶D直接消化产砂皮毛囊下部真皮鞘组织,分离出来的毛乳头予以浮培养。真皮鞘细胞和毛乳头细胞分别是用DMEM培养基进行传代培训和多种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消化法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培养成功率,加快了毛乳头细胞的生长,组织化学染色表明,毛头头细胞阿新兰,甲苯胺O和PAS染色阳性,有异染性,尤  相似文献   

14.
硫酸软骨素、硫酸肝素对毛乳头细胞粘附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在毛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寻持毛乳头细胞(DPC)生长的调节因素。方法:用两步酸消化法分离培养DPC,并通过免疫组化α-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染色证实。测定硫酸软骨素A,硫酸软骨素C及硫酸肝素对DPC粘附及生长的影响。结果: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培养DPC效率高,纯度高,方法简单易行。硫酸软骨素A和硫酸肝素明显促进DPC粘附及生长,而硫酸软骨素C作用不明显。结论:某些细胞外基质可调节DPC的生长,从而影响毛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