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水平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水平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探讨个体化补碘的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甲状腺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彩色多普勒及尿碘,比较不同疾病组患者尿碘水平。结果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尿碘中位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尿碘水平的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初治期延长。结论碘过量会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尿碘测定有助于指导个体化补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妊娠中晚期缺碘孕妇实施量化碘营养补充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22例缺碘孕妇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碘营养补充.对照组采用常规碘营养补充方法,即每日服用玛特纳,或者自行食用海产品进行补碘;实验组根据孕妇尿碘水平对补碘剂量进行量化补碘.分别在补碘前及补碘后第4周测定尿碘值以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补碘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改善(P<0.01或P<0.05).补碘4周后,对照组25.89%、实验组77.78%的孕妇碘营养补充至理想水平,对照组45.54%、实验组13.13%孕妇缺碘,但缺碘严重程度有所改变;实验组碘超足量者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根据缺碘严重程度,量化后的补碘方案能更安全迅速地将碘营养补充至理想范围.  相似文献   

3.
绍兴地区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绍兴地区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测定甲状腺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SH、FT3、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B超及尿碘。结果正常对照组的尿碘中位数为106μg/L,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尿碘中位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尿碘浓度〉300μg/L,患者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碘与甲状腺功能(FT3、FT4、TSH、TPO、TGA)及甲状腺结节有无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结论绍兴地区属于碘充足地区,碘过量会增加甲状腺疾病发生率,尿碘测定有助于指导个体化补碘。  相似文献   

4.
绍兴地区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尿碘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绍兴地区补碘后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与尿碘的关系。方法测定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101例尿碘含量,并以甲状腺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76例作为正常对照;同时检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血FT4、TSH、TPOAb、TGAb含量。结果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中尿碘大于300μg/L占85.15%,对照组只占11.81%,P<0.001,差异有显著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组尿碘大于2000μg/L以上者占57.43%,而对照组尿碘均小于2000μg/L。本组病例女性多于男性,30岁以上者发病率远高于30岁以下者。结论绍兴地区补碘后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与高尿碘有关,补碘后碘缺乏已不是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对于高尿碘的人群补碘值得深入探讨,尿碘的测定有助于指导个体化补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南部碘缺乏高危地区妊娠妇女口服碘油后的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变化,为科学补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5年10月以实施干预补碘的(2次/年,每次200 mg)拜城和乌什县为调查点,按设计方案要求每个县选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2个村,每个村抽取18~40岁妊娠妇女15人、非妊娠妇女50人,测定其尿碘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实施干预补碘后妊娠组、非妊娠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1.73 μg/L和228.35 μg/L。妊娠组尿碘水平<50 μg/L和100 μg/L分别占各组总人数的5.83%和16.66%。两组尿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0,P<0.05);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异常率为16.76%,其中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偏低,分别占25.83%和13.43%,促甲状腺素(TSH)异常率为22.35%;两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F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27、9.070,P<0.05),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0,P>0.05);妊娠组甲状腺机能减退(甲减)、亚临床甲减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0.00%。非妊娠组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甲减、亚临床甲减发生率分别为0.72%、5.04%和17.98%,两组亚临床甲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0,P<0.05)。结论 实施干预补碘,妊娠妇女碘营养水平处于适宜范围;甲状腺功能异常以亚临床甲减为主,可能是该地区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常见类型。TSH、FT3、FT4的检测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测量甲状腺平均碘浓度、总碘含量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源CT对扫描颈部的患者行双能量扫描,并检测甲状腺功能,测量甲状腺组织的平均碘浓度、体积,计算甲状腺总碘量,分析成年人甲状腺平均碘浓度及总碘含量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甲状腺总碘含量与FT3呈正相关,甲状腺总碘含量与TSH呈负相关,甲状腺平均碘浓度与FT3呈正相关,甲状腺平均碘浓度与TT3呈正相关。结论 双源CT甲状腺碘含量测定可以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以及判断机体碘营养状况,为甲状腺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特点,为孕期监测孕妇甲状腺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S1洲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837例孕妇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利用碘催化砷铈反应原理,采用冷消解快速尿碘定量检测方法测定孕妇一次随意尿的尿碘含量。结果:有甲状腺功能紊乱孕妇的血清FT,、FT。、hCG和尿碘与无甲状腺功能紊乱孕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SH比无甲状腺功能紊乱孕妇显著高(P〈0.01)。不同孕期、不同尿碘组甲状腺功能紊乱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早、晚期及各尿碘组均以亚临床甲减多见,孕中期以亚临床甲亢多见,各型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尿碘水平异常率高。结论:妊娠甲状腺功能紊乱以亚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亢多见,以TSH的升高为著,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妊娠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能主要不是碘营养及孕期激素变化所致,而是母体免疫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是指妊娠期间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妊娠特异性参考值上限,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在妊娠特异性参考值范围内。妊娠SCH特别是合并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者可以增加妊娠不良结局和围产期并发症的风险,并可能影响后代的智力和运动发育。建议对妊娠早期妇女开展SCH的筛查,筛查最佳时间是妊娠8周之内,筛查内容包括FT4、TSH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建议孕前或妊娠期出现的SCH患者使用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治疗目标是将TSH恢复到妊娠特异参考值范围内。妊娠期间需碘量增加约50%,需适量补碘,建议每天额外补碘150 μg,以碘化钾最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碘-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树脂摄取比值测定诊断甲状腺功能400例,结果是正常人组的平均比值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功能低下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2%、86.4%、6/10,对甲亢已治组、疑甲亢组、疑甲低组并作甲状腺吸碘率试验,结果表明比值测定的假阳性率较甲状腺吸碘率试验的假阳性率为低。作者认为比值测定方法较简便,对诊断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检测的分析前干扰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或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各指标的检测均受分析前、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不同孕期妊娠妇女的碘营养状况和规律.方法 采用安培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773例不同孕期妊娠妇女的尿碘水平,并选取同年龄段未孕妇女13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妊娠早、中、晚期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26.41ug/L、130.17ug/L、124.87ug/L 尿碘〈100ug/L的比率分别为34.2%、33.7%、33.9% 其中〈50ug/L的比率分别为12.7%、13.0%、11.3% 而对照组尿碘中位数为224.32ug/L,统计学显示妊娠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妊娠妇女的尿碘中位数虽在评价标准范围内,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妇女的尿碘中位数,且低尿碘率也高于非妊娠妇女,所以不同孕期的妊娠妇女尚有部分存在碘摄入不足的情况,孕期检测尿碘水平,科学适当地补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微量血采集时残留碘伏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待分析标本中加入微量碘伏与对照组进行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对比。结果 残留碘伏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是显著的,且随着剂量加大和时间延长对血液分析各项参数影响更为显著。结论 微量血采集时应尽量减少碘伏残留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碘饮食对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c-Jun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c-Jun在低碘大鼠肾脏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给予Wistar大鼠低碘饲料,通过饮用不同碘浓度饮水分组,测定甲状腺功能。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肾脏组织中c-Jun的激活变化情况。结果重度低碘组与轻度低碘组、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明显下降(P〈0.05)。轻度低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T4、FT3明显下降(P〈0.05),TT3、FT4稍有降低(P〉0.05)。c-Jun在低碘大鼠肾组织中表达增强,与低碘程度有依赖关系,且在肾小球内的表达明显强于肾小管。结论低碘摄入可引起肾组织中c-Jun的过度表达,进而引起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患者的32个不同来源的骨转移病灶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观察骨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骨转移病灶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止痛有效率为92 %,其中15例为显效,8例为有效,2例无效.治疗后疼痛分级明显降低(P<0.05).术后2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部分缓解者9个,稳定者16个,进展者7个,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止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以下简称双能量CT)扫描结果中病灶标准化碘值与非标准化碘值间是否有差异,并评估碘值在进展期胃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经胃镜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癌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分析化疗前后双能量CT扫描图像,计算病灶化疗前、后门脉期及延迟期的标准化碘值变化率及非标准化碘值变化率;并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1.1分为反应组与非反应组,比较2组间化疗前、后各碘值及其变化率的差异。结果:①门脉期所有患者胃原发灶的各非标准碘值变化率与标准化碘值变化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也具有相同的表现(P>0.05)。②反应组化疗后病灶各碘值在门脉期均明显小于非反应组[数值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差)表示][化疗后门脉期碘摄取浓度,(1.71±0.49) mg/mL 比(2.15±0.55) mg/mL,P=0.008;化疗后标准化门脉期碘摄取浓度,0.30±0.09比0.38±0.10,P=0.003;化疗后门脉期总碘摄取量,18.30 mg(27.15 mg)比81.55 mg(81.20 mg),P<0.001;化疗后标准化门脉期总碘摄取量,15.86(22.65)比47.97(64.05),P<0.001]。③反应组病灶的总碘摄取量减少率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明显大于非反应组[化疗前后门脉期总碘摄取量减少率,-83.34%(21.05%)比-39.82%(47.90%),P<0.001; 化疗前后门脉期标准化总碘摄取量减少率,-80.28%(19.61%)比-42.33%(41.12%),P<0.001;化疗前后延迟期总碘摄取量减少率,-80.66%(19.97%)比-36.99%(37.71%),P<0.001;化疗前后延迟期标准化总碘摄取量减少率,-79.57%(24.89%)比-37.79%(36.48%),P<0.001]。结论:病灶化疗前、后的标准化碘值变化率与非标准化碘值变化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用双能量CT扫描测得的病灶化疗后碘值及各碘值变化率(尤其是病灶的总碘摄取量减少率)在评估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重庆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和病情变化的趋势。方法选择重庆市4个区县,每县随机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8~10岁儿童90名,测定儿童甲状腺肿、盐碘、尿碘及智商;同时采集孕妇和哺乳妇女的尿液进行尿碘测定。甲状腺采用B超法检查,尿碘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测定,盐碘采用直接滴定法。结果 4个监测点共调查360名8~10岁儿童,其甲状腺肿大率为5.28%;不同区县间比较,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碘中位数为26.65 g/kg,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72%、91.09%、90.83%。儿童、孕妇、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38.15μg/L、218.15μg/L、252.90μg/L;尿碘<100μg/L比例分别占11.94%、32.93%、13.75%;300μg/L以上比例分别占34.17%、13.41%、43.75%。儿童智商为112.57分。结论重庆市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相对较高,人群碘营养水平稳定,仍存在碘不足和碘过量现象。  相似文献   

17.
牛贵侠 《疾病监测》2015,30(5):408-410
目的 评价陕西省安塞县城区居民碘营养状况是否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 方法 抽取安塞县2011-2014年4所全日制县城小学8~10岁学生进行尿碘检测及甲状腺触诊.对居民户碘盐中碘含量进行监测. 结果 安塞县2011-2014年8~10岁学生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76.5 g/L、267.6 g/L、193.5 g/L、172.1 g/L,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1.0%、0、0、0,2011-2014年盐碘含量的均值分别为38.0 mg/kg、33.1 mg/kg、30.3 mg/kg、26.0 mg/kg,合格率达100%. 结论 安塞县城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水平,达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复合碘盐防治碘缺乏病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4期)、MEDLINE(1966~2009.12)、OvidMEDLINE(1966~2009.12)、EMbase(1986~2009.12)、CBMdisc(1978~2009.12)、CNKI(1980~2009.12)及VIP(1989~2009.12)数据库,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以碘缺乏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比较复合碘盐与普通碘盐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503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加入铁剂的复合碘盐组甲状腺肿大发生率[OR=1.88,95%CI(1.01,3.47),P=0.03]、甲状腺体积[MD=1.22,95%CI(0.90,1.54),P〈0.000 01]均低于普通碘盐组,而加入维生素A的研究并未得出这样的结论。结论复合碘盐和普通碘盐都能显著改善人群的碘营养状况,复合碘盐能提高碘盐防治碘缺乏病的功效。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大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乙醇脱碘在PICC维护中的效果,探讨PICC维护中乙醇脱碘的必要性。方法将60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换药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消毒后,再用乙醇脱碘,待干,最后粘贴透明敷料。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皮肤表面菌落数、待干时间及换药总时间观察两组维护7d后贴膜卷边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点周围皮肤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38,P>0.05);观察组消毒后自然待干时间(6.41±4.80)min、换药总时间(16.60±2.71)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8,2.89;P<0.05);对照组敷贴卷边>2 cm患者占93.3%,观察组占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2,P<0.05)。结论采用乙醇脱碘的维护方法能有效地缩短消毒液待干时间及换药总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透明敷贴的卷边松动情况,减少穿刺点感染的几率,提高PICC置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