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中医护理门诊的起源和意义,综述我国中医护理门诊的挂号方式、出诊护士资质及其服务人群、服务内容和评价指标现状。指出目前我国的中医护理门诊服务人群广泛、服务内容尚无明确界定,中医护理门诊的现存问题有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出诊护士执业地点局限且无处方权等,建议今后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范及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制定规范化培训标准,提升出诊护士能力水平并加强护士处方权的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发挥中医护理门诊在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方面的作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中医护理门诊开设的可行性及意义,对中医护理门诊的开设进行了设想与思考,为临床实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医集中日间门诊服务模式运行效果。方法:医院门诊部自2021年1月实施基于中医集中日间门诊服务模式的护理管理,将2020年未实施管理的8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实施管理的8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中医护理技术使用频次、中医护理技术服务类别数量、优势病种诊疗数量、中医实证护理管理评分、中医虚症护理管理评分、中医护理安全管理评分、中医护理综合业务能力水平考核评分、中医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患者遵医依从性评分、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治疗等待时间短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中医集中日间门诊服务模式的护理管理在门诊部开展的价值显著,有利于促使中医护理技术使用频次、中医护理技术服务类别数量、优势病种诊疗数量增加,提高中医实证、虚症、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中医护理综合业务能力水平,增强患者遵医依从性,缩短患者治疗等待时间,让患者对门诊部的中医护理管理服务更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中医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及护患关系评价。方法 对本中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的原则进行分组,各50例,对比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人性化服务)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不良时间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以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能降低护理差错以及护理的投诉率,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人性化护理服务具备细致性以及全面性优势,能促进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拉近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住院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服务认知和需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研究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认知情况和需求程度。方法我们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书面自陈问卷法收集资料。结果住院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的认知程度低,而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需求如中药用药指导(按需求量排序)等方面需求量大。结论开展住院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服务认知和需求的调查,可为住院病人有针对性增加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种类和数量,实现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探讨医院中医护理门诊建设经验及取得的初步成效,为我国中医护理门诊管理及相关政策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7—2021年医院建立全国首批、安徽省首家中医护理门诊的实施及初步成效。结果:中医护理门诊自2017年开展以来,接诊患者17.03万人次,年门诊量约3.4万人;开展耳穴贴压、刮痧等23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人次约16.71万;患者满意度达99%;接待国内进修护士541名;指导省内外30余家医疗机构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培养国家、省级中医护理骨干、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等1 257名。结论:医院中医护理门诊取得初步成效,未来希望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扩大中医护理门诊宣传,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门诊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院门诊开展中医专科专病护理服务日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门诊优质护理工作开展计划为指导,率先开展中医专科专病护理服务日活动,通过护理服务日为在院患者及就医群体提供专业化中医专科专病护理服务。结果与结论 我院门诊中医专科专病护理服务日开展后,有效提升医院年门诊量、就医群体满意度、护士沟通交流能力、护理人员自身价值感,获得社会、医院、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门诊在专科医院发展中的特色优势,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与发展。方法:通过前期调查中医护理门诊需求,制定中医特色专科护理服务内容,成立中医护理门诊工作小组。确定中医护理门诊人员资质,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参观、培训。院内门诊大厅进行中医护理技能的体验活动,同期进行媒体、网络宣传报道。按计划开设中医护理门诊,优化诊疗流程,制定中医护理门诊考核机制,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方便患者就诊需求,丰富专科护理内涵。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患者满意度达97%。彰显中医特色,提高医院美誉度。结论:中医护理门诊的设立应符合患者需求,与医院服务能力相匹配,其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系统、科学、客观监测及评价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onabedian作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形成条目池,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36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最终确立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收回率均达到95%以上,3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0、0.824、0.843;3轮咨询后变异系数为≤0.2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4~0.276。最终确定的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2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科学、全面,可信度高,为中医护理门诊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骆凤英 《光明中医》2013,28(1):174-175
目的在传统的中医护理理论基础上,引进现代护理工作方法,将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程序紧密结合。方法采用独特的治疗手段及护理技术,为护理对象提供康复、预防、保健服务。结果通过辨证对患者施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并进行情志、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增强患者养身保健知识,主动配合治疗。结论以中医的整体观及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在治疗过程中对病人实施行之有效的中医护理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护理咨询门诊中的工作路径以及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护理咨询门诊多个方面入手,例如健康教育模式等,从而对护理咨询工作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调查研究发现,医院在实行护理咨询门诊后,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结论:医院展开护理咨询门诊服务,有利于改善医院的护理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声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设立中医特色护理门诊的可行性。方法:对312例门诊就诊对象进行中医特色护理门诊社会需求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8.3%的调查对象认为,医院有必要设立中医特色护理门诊以满足就医者需求。结论: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不仅可减轻门诊医生的压力,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认识、认同,而且可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丰富和扩大中医护理服务范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设中医护理门诊,探讨中医护理门诊建设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通过前期调查对中医护理门诊的需求,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门诊服务内容,成立中医护理门诊小组,确定中医护理门诊人员资质,通过有计划地学习、参观、培训,培养中医护理门诊人员才能。并按照制定的计划优化中医护理门诊流程。制定考核机制,从而在运行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方便患者就诊需求,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患者满意度100%,彰显中医特色、提高医院美誉。中医护理门诊工作,结合现代中医门诊实践,不断完善,丰富护理学的内容。结论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更符合患者需求,但中医博大精深,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从而积极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门诊服务。  相似文献   

14.
人性化服务就是以患者为中心,从病人身心及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护理患者,以满足病人对健康服务的要求,是整体护理的体现。我院门诊护理工作也在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在不断改进。积极倡导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营造关心患者、爱护患者、尊重患者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适宜技术与优质护理服务相互融合,为患者提供简、便、廉、验、安全、无创伤或微创伤的、疗效独特的中医护理服务技术,在服务内容和时间上满足患者需求,达到服务效果。方法结合《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006》要求。于2011年1月对临床科室全面动员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做好患者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特色中医护理服务。结果中医特色护理融入到优质护理活动中,不仅丰富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而且让患者也得到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更进一步使祖国医学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提升老年康复科中医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22年1月起采用追踪管理法进行老年康复科中医护理管理方案的调整,2021年7—12月为实施前,2022年1—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老年康复科的中医基础护理、辨证施护、中医护理记录、中医护理安全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康复科护士在管理制度、护理流程、绩效评定、护理质控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患者在护理内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方式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追踪管理法进行老年康复科中医护理管理方案的调整,能够显著提高中医护理管理评分,改善了护士对管理方案的满意度评价,也提高了患者对老年康复科中医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用于中医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中医护理门诊情况,结合《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要求》《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等制定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比较标准实施前后中医护理质量评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和患者依从性等情况。结果: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项目明显多于实施前,患者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能够有效提高中医门诊的护理质量,更好地发挥中医特色护理特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把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发展方向进行不断的探索,为患者提供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助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贯彻执行于实际工作中。一、彰显中医特色,形成中医特色优质护理。二、完善中医护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提升优质护理内涵。三、学习中医传统文化,提升护理品味。四、强化中医技能,实施辨证施护,体现中医优势病种护理。五、中医护理独树一帜,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六、开展中医特色评价,建立激励机制。结论:患者真正体验到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身心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形成了和谐护患关系,继承和弘扬了祖国医学,助推了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的应用问题调查,基于调查和分析结果提出研究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第4季度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的应用问题调查,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的优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的应用问题调查结果主要分别为,个性化中医护理专业服务少占比38.75%、中医特色护理培训少占比22.50%、缺乏高素质专业中医护理人才占比17.50%、骨科中医特色护理投入少占比12.50%、骨科中医特色护理制度缺失占比8.75%。结论:在骨科应用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性与独特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也备受广大患者重视与肯定。在骨科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是基于古代中医学思想之上并融合现代护理理念的一种护理干预内容。本研究就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相关思考,意在促进骨科中医特色护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构建中医护理独立管理模式对呼吸疾病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22年9月起调整呼吸疾病护理管理方案,构建中医护理独立管理模式,根据目前呼吸疾病开展的中医特色护理项目,设计中医护理流程、中医护理培训和护理管理制度,将中医护理管理内容从传统西医护理管理项目中独立出来,并采用德尔菲法设计中医护理项目评价指标,整体框架参照西医护理管理内容,确保中医护理管理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2022年6—8月为实施前,2022年9—11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呼吸疾病的西医护理、中医护理、护理记录、护理安全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呼吸疾病护士中医护理培训考核单次通过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呼吸疾病患者对护理技术、护理宣教、服务态度、护理项目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中医护理独立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呼吸疾病的护理管理质量,也提高了呼吸疾病的中医护理培训效果,改善了患者对呼吸疾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