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介了半夏泻心汤的组方特点以及临床应用,并总结陈瑞芳教授在开路方以及膏方中运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经验。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陈教授根据岭南人群体质特点,善于用膏方调理多种慢性疾病,以半夏泻心汤为膏方开路方,并将该方运用于膏方中,以调理脾胃,利于膏方吸收,或处理兼夹证。  相似文献   

2.
曹秋实  张智华  柳琳 《光明中医》2016,(16):2423-2424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半夏泻心汤的证治机理,治法用方特点以及临床加减运用。方法通过查阅原文古籍以及相关文献,并结合梅国强教授在临床上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简单阐述。结果发现半夏泻心汤的病机多宗于寒热互结于心下,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治法上采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攻补兼施之法。结论在明确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用方特点的前提下,抓其主证并结合实际进行酌情加减,可治疗多种脾胃疾病,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简单介绍张佩青教授运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可异病同治,多病一方。  相似文献   

4.
探讨分析了半夏泻心汤所治病证的病机要点,该方的配伍特点及临证应用,列举了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病证的验案和体会,拓宽了应用思路,强调辨证论治,不拘泥于一病一方,更体现了异病同治的辨证理念。  相似文献   

5.
探讨分析了半夏泻心汤所治病证的病机要点、该方的配伍特点、所衍化的几首方剂、以及临证应用;列举了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秋季腹泻的验案和体会,拓宽了该方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6.
探讨分析了半夏泻心汤所治病证的病机要点、该方的配伍特点、所衍化的几首方剂、以及临证应用;列举了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秋季腹泻的验案和体会,拓宽了该方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和辛开苦降法在岭南膏方中的应用。方法文章通过重温半夏泻心汤的组方配伍特点,分析其在开路方以及膏方中的作用。结果半夏泻心汤在岭南膏方辨病论治、辨证论治以及辨体质论治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半夏泻心汤和辛开苦降法可能为今后岭南膏方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调节脾胃气机的代表方,临床广泛用于寒热互结、虚实夹杂所致的各种疾病。吴文尧教授从医数十年,治疗脾胃病经验丰富。总结半夏泻心汤基本病机,分析其辨证思路及临证经验,以期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其方寒温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的组方格局,符合脾胃病邪陷胃肠的病机特征,是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胃肠不和病症的常用方。沈舒文教授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随证化裁治疗脾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易蓉教授擅用经方治疗妇科诸病,有其鲜明的辨证特色,以临床验案为主要形式,本文总结易蓉教授将《伤寒论》中泻心汤代表方剂半夏泻心汤用于治疗妇科诸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部分皮肤病患者症状繁多,虚实寒热并见,致使辨病易而辨证难。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经方之一,叶建州教授临床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皮肤病获得良好效果。叶老师认为,半夏泻心汤病机为寒热错杂,病位在半表半里,病之所系为少阳,病性为正虚邪实,诊治慢性难治性皮肤病重在抓住病机,从定机、定证入手。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中的经方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中随证加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功能性胃肠病在临床治疗上存在着无特效药物及方法的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特点,姜莉云教授认为脾失健运是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的最根本原因,在半夏泻心汤原方的基础上加减运用,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辨证运用,从而扩大本方的应用范围,灵活运用古方。方法从本方的功效和病机入手,介绍了李廷荃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痞症、泄泻、复发性口腔溃疡三个典型病例。结果半夏泻心汤能够和胃降逆,消痞散结且有清湿热、补脾气的功效。结论凡符合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调所引起的病症,勿需拘于病名,只要从半夏泻心汤的功效和病机为切入点辨证论治就可随症治之。  相似文献   

14.
介绍老昌辉教授运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中虚湿热型郁证的临床经验。老昌辉教授认为,宜从脾胃受肝气郁滞的影响导致中阳不运的角度认识中虚湿热型郁证的病机,以舌淡或淡红、苔黄腻或黄厚为辨证要点,确立平调肝脾的治法,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用白术、柴胡、白芍形成加味半夏泻心汤,用其化裁治疗,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古往医家对此方论述颇丰,辨证论治而取效于临床。每首方剂皆有其相应的证机,病机作为疏通中医古今异病同治的枢纽,贯穿于病脉证并治动态诊疗全过程。现通过梳理历代半夏泻心汤的理论文献,研究清代医家应用此方的医案,从理论到临床辨析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与病机,并以Cytoscape、TBtools软件进行可视化,为研究经方古为今用提供参考思路。半夏泻心汤证理论文献与医案阐述的因机互有异同,清代医家临证应用多种辨证方法合而辨机,较为重视体质致病的影响,体现中医圆机活法的论治思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加味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及治疗结果。方法:选择近十年间临床各类寒热错杂、脾胃不和的患者采用内服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结果: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脾胃不和具有明显疗效。结论:应用加味半夏泻心汤临证加减,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化疗相关性呕吐、急慢性胃肠炎等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泻心汤类方源自《伤寒杂病论》,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汤等,以半夏泻心汤为中心,加减化裁为泻心汤类方,共计8方,14味药.泻心汤类方从其立法来看,温清并用、甘苦兼施,能调中焦阴阳之失衡,寒热之错杂,对胃肠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契合胃癌虚实寒热错杂之病机,对胃癌的治疗有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8.
谭达全  邓冰湘 《新中医》2008,40(2):103-104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是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后世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脾胃疾病,现代多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Hp)导致的胃炎,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都得到了有效验证.笔者拟从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及组方机理、Hp相关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半夏泻心汤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实验研究3方面,对半夏泻心汤之辛开苦降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作一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半夏泻心汤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功效。任勤教授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诸多疾病,如腹痛、哮喘、感冒夹滞,体现了中医治病必求于本、异病同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辨治荨麻疹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辨治荨麻疹5例周擎甘肃省靖远矿务局王家山矿医院(730913)半夏泻心汤乃医圣张仲景之名方,其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之功有目共睹,屡用屡验。笔者辨证用该方治疗荨麻疹亦收到奇效,现介绍如下:5例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20~50岁之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