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酚性化合物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理为抗氧化作用,抗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调亡,干预细胞转导和增强抑癌基因表达,干预细胞周期等。利用现代分离技术可将其提取并纯化。就酚性化合物抗肿瘤机理和提取纯化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中药抗肿瘤的有效部位筛选,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以及中药抗肿瘤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几年中药抗肿瘤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并分析。结果 :中药抗肿瘤研究目前已初具规模,在抗肿瘤的部位筛选、有效成分及抗肿瘤药理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结论:应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抗肿瘤进行研究。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这对中药抗肿瘤的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简述了大孔吸附树脂在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木质素类等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其分离效果好,纯化程度高,并适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4.
李彦枫  张师愚  于江华 《中外医疗》2009,28(29):102-103
中医药学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在世界医药之林独树一帜,是中国民族的灿烂文化。但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本文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进行了论述,阐述了新的提取方法其特点、应用范围及研究现状,旨在为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是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生成(种植)和取得(提取分离)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这也是我国中药产业最薄弱的环节。解决中药现代化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寻求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在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的技术突破,将有力地推动种植、制剂、质量控制等环节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中药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中药现代化,必须改进传统中药制药的提取分离技术,发展高效实用的提取分离新技术,如树脂吸附技术、膜分离纯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等,并在制药工业中推广应用,以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药昆明山海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钺  隆长锋 《医学综述》2006,12(11):691-692
昆明山海棠为常用中药,近年来采用现代中药研究方法,分离提取出新的有效成分,研究表明,其含有多种抗炎、免疫、抗肿瘤成分,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药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红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6):1021-1022
目的:对中药糖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综述。方法:从中药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及其化学结构与功效关系两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中药多糖可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多数中药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结论:可为中药多糖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现代医学发展虽有长足进步,但其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耐药性。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人们从中药中不断发现抗肿瘤有效成分,中药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很大的优势。本文对近几年的抗肿瘤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随着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者探索中药有效成分作为传统肿瘤治疗化放疗药物的替代品,但中药有效成分大多水溶性差,从而导致了口服吸收率低、代谢快,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纳米给药系统可以改善药物的水溶性,此外还具有靶向细胞和促进细胞摄取的优势。文章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纳米制剂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黄芩等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对中药材黄芩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纯化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黄芩进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后,所得有效成分为黄芩苷与汉黄芩苷,二者的纯度分别为99.20%与99.00%。结论: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对黄芩进行分离纯化的效率较高,分离纯化后所得有效成分的纯度也较高,该技术值得在对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肿瘤发病机制复杂,自噬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发挥着双向调节的作用。相关肿瘤体内外研究已经证明,增强癌细胞自噬水平可以促进癌细胞坏死和凋亡。中医药能够显著增强抗肿瘤药物疗效,改善其耐药性,减轻其不良反应,已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抗肿瘤机制与细胞凋亡、坏死及自噬等多种效应相关。目前,针对细胞自噬的中医药干预肿瘤研究已逐步开展,证实中医药类单体和复方能够提高肿瘤细胞自噬水平,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尚处于细胞、动物等基础阶段,还需从基因及代谢水平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同时,如何利用自噬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双重效应设计实验及指导临床用药将是研究重点;目前的研究缺乏中药复方的实验设计;此外,在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的同时,如何把握其对正常细胞的效应,如何充分利用中医药整体观念指导肿瘤防治仍需深入探索。总之,随着中医药对肿瘤调控机制研究的深入,从细胞自噬角度探索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新靶点,将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藤黄酸作为中药藤黄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但因其水溶性差、代谢快、生物利用度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新型的纳米制剂的兴起有效的改进了藤黄酸的给药策略,提高了藤黄酸的稳定性、溶解度和药物吸收,一些独特的纳米载体可以达到药物缓释、特定靶向等多种效果,多项研究表明纳米制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大孔吸附树脂新技术在中药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阅文献,对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中草药单体化学成分的分离分析以及中药制剂的分离分析进行评述,为大孔吸附树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注射剂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依据,根据药物性质和临床需要经提取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供注射使用的灭菌制剂。近年来,在我国中药注射剂已经成为临床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以及细菌病毒感染等)治疗的重要药物,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随其在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也频频发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客观地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促进其在临床的合理应用,现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种族的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药要实现现代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复杂的中草药中提取分离有效成分.但是对于大部分临床疗效肯定的中药,人们并不清楚是哪种成分起的作用,用一般提取法得到的中药提取液或提取物仍然是混合物, 而且体积较大,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所以需要进一步去除杂质,进行分离与纯化.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71-273
氧化苦参碱是豆科植物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来得到人们的关注,在临床的应用也有了一定基础。然而,其具有的广泛的药理作用并不为人们所深知,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本文对其具有的包括抗病毒、抗炎、抗菌、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等多种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总结,以期对该药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深入研究中药提取、分离与纯化高新技术应用进展的意义,概述了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重要作用,首次全面总结了14种中药提取、分离与纯化高新技术原理特性、适用实例和应用效果,首次研究阐明了现代中药提取、分离与纯化高新技术主要呈现的新老技术复合化、高技术超常化和新技术多样化三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制剂是中药中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首选药物,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和多种癌症中显示卓越疗效。雷公藤甲素被认为是雷公藤制剂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但雷公藤甲素自身存在毒性较大、水溶性差、治疗窗口窄等成药性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雷公藤甲素的毒性源自其产生药效的作用机制,常规的结构修饰很难改善其成药性,因此,如何实现雷公藤甲素的减毒增效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前药设计策略,改善水溶性、提高药物靶向性,有望解决雷公藤甲素成药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纯中药制剂,由苦参、白土苓等中草药提取加工而成,主要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有效成分,近年来其在抗头颈部恶性肿瘤 (head and neck carcinoma,HNC)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复方苦参注射液与放化疗联合应用的增效减毒、增强免疫系统保护作用、缓解癌性疼痛等临床应用,及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等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探讨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黄多糖是中药地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促进机体造血、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肿瘤活性、降血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对地黄多糖的提取分离技术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