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剑虹 《中医药研究》2013,(12):1466-1467
目的探讨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对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九味镇心颗粒组、艾司西酞普兰组、联合治疗组,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不良反应评估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结果治疗后2周、4周、6周,3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4周、6周后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较九味镇心颗粒组、艾司西酞普兰组HAMA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在心理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方面的提高较单独用药更为明显(P<0.05).各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可耐受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反应,未发现因药物不良反应终止或脱落治疗.结论九味镇心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腹针联合九味镇心颗粒的治疗方法,探究针药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2月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以及住院的102例广泛性焦虑心脾两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予口服九味镇心颗粒加用腹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九味镇心颗粒。疗程均为4周。评估其焦虑量表评分(HAMA)、抑郁量表评分(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TCMDS)、睡眠质量评分(PSQI)、生活质量评分(SF-36)、HAMA疗效、证候疗效。[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TCMDS评分、PSQI评分即开始下降,治疗2、4周后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对比显示,治疗组HAMA疗效(92.00%)、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90.00%)均高于对照组的HAMA疗效(76.00%)和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74.0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针联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心脾两虚证患者的HAMA疗效与证候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与临床症状,且能改善患者的睡眠与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九味镇心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性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心脾两虚证的脑卒中后焦虑性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九味镇心颗粒,每次6 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每次2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及其精神性焦虑与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同时进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CSS)评分,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67%,对照组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6周HAMA、CGI、CS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精神性焦虑因子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性障碍不仅能改善患者焦虑症状,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倪燕飞  王国民  陈云郁 《新中医》2021,53(16):70-73
目的:观察九味镇心颗粒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神经衰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九味镇心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理情绪评分[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心脾两虚证症状评分,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5.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L-90及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上述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PSQI 5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PSQI 5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心脾两虚证6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6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九味镇心颗粒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抑郁等心理障碍,促进中医证候和睡眠质量好转。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分析对心脾两虚抑郁症患者临床用药中使用帕罗西汀联合九味镇心颗粒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北京 市朝阳区第三医院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收治的 72 例心脾两虚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6 例。对照组单一服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使用帕罗西汀联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茨堡 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生活质量及用药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PSQI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 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BDI 评分均降低,且 观察组 B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 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心脾两虚抑郁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九味镇心颗粒 进行治疗,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且联合用药并不增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杨晓艳 《光明中医》2015,30(1):54-56
目的研究探讨九味镇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62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检查且确诊为广泛性焦虑症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给予九味镇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对照组(31例)仅给予丁螺环酮治疗,疗程均为6周,用药后第2、4、6周末对患者进行随访,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80.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比单纯应用丁螺环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要好,能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小,临床使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螺环酮治疗,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2组患者焦虑程度;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评估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SOD水平显著增高、MAD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对照组SOD、MAD水平无显著变化(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SOD、MAD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疗效为好转、无效的患者相比,研究组疗效为痊愈、显效患者的SOD、MAD变化率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可有效治疗广泛性焦虑,同时亦有改善患者氧化应激的作用,并可能是其抗焦虑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收集九味镇心颗粒治疗G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纳入的研究由两位研究员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项研究,共1 6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九味镇心颗粒治疗GAD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评分[SMD=-0.08,95%CI(-0.18,0.02)]、有效率[RR=0.99,95%CI(0.93,1.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1,P=0.65);不良反应发生率[RR=0.62,95%CI(0.52,0.74)]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结论:九味镇心颗粒治疗GAD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九味镇心颗粒辅助盐酸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 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的影响。方法:选取110 例GAD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2 组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分,检测血清SOD、MDA 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3%、76.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HA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8 周、12 周,2 组HAMA 评分逐渐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段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SOD、MD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 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MDA 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9.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9,P=0.463)。结论:九味镇心颗粒辅助盐酸舍曲林片治疗GAD 疗效确切,可增强SOD 活性,降低MDA 含量,有效缓解焦虑状态,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九味镇心颗粒联合森田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维持期患者精神及失眠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2例双相情感障碍维持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锂盐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九味镇心颗粒与森田心理治疗措施。观察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SAS)、抑郁(SDS)、狂躁(BMRS)量表评分和多导睡眠图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果 2组治疗后PSQI、SAS、SDS、BMRS评分和多导睡眠图中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睡眠总时间、REM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联合森田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减轻双相情感障碍维持期患者焦虑、抑郁、狂躁表现,改善睡眠质量,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抗心绞痛治疗,实验组在传统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予以尼可地尔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水平测定,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症状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RP、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临床疗效颇佳,对炎症因子具有抑制作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微血管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hs-CRP、ET-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NO高于治疗前,组间予以比较,治疗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展开比较,对照组低于治疗组,2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微血管心绞痛效果良好,可有效修复损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九味镇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40例。A组用丁螺环酮治疗;B组用九味镇心颗粒治疗,C组用丁螺环酮+九味镇心颗粒联合治疗。3组均治疗6周,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在干预后的第2、4、6周末,临床疗效比较,C组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减少幅度同期对照比较,在干预后的第2、4、6周末,C组均大于A组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确切,起效较快,优于两药单用,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朱晓婧  陶贵周 《新中医》2022,54(23):79-83
目的:观察九味镇心颗粒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合并焦虑和(或) 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06 例PCI 术后合并焦虑和(或) 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3 例。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 治疗组在心理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九味镇心颗粒。比较2 组治疗前后《广泛焦虑问卷7 项》(GAD-7)、《患者健康问卷9 项》(PHQ-9)、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 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BUN)、肌酐(SCr)、白细胞计数(WBC)及空腹血糖(FBG)的变化,观察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 周、治疗12 周,2 组GAD-7 评分、PHQ-9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治疗12 周,2 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治疗12 周,2 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胸痛、心悸、气短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各项评分均低于同一时间段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 周的治疗,2 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九味镇心颗粒在治疗焦虑抑郁方面有一定的效果,能缓解临床症状,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或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76例小儿多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6例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研究组患者40例给予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ner简明症状量表评分表(ASQ)的变化及患者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SQ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SQ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9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小儿多动症,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九味镇心颗粒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立哌唑口服,观察组50例给予阿立哌唑联合九味镇心颗粒口服,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BPR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妄想、冷漠平淡、思维障碍、畏缩、舌红无苔、脉细数评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BPRS评分、WCST评分及NO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及N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血清SOD和BDNF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 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锥体外系反应、嗜睡、震颤及肌强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2组恶心呕吐、失眠、心电图异常、静坐不能及视物模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精神症状体征,改善认知功能,调节氧化应激指标和BDNF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尼可地尔,5mg~10mg/次,3次/d,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参松养心胶囊,3粒/次,3次/d,并给予心理干预措施,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心绞痛疗效、焦虑症状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与心理干预措施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逐瘀汤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MVA)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8 例MVA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2 组均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瑞舒伐他汀等西药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尼可地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逐瘀汤治疗,2 组均以4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比较2 组临床疗效,观察2 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及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NO 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ET-1、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 组肝肾功能均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逐瘀汤联合尼可地尔治疗MVA,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和临床症状,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九味镇心颗粒治疗郁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治疗组口服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检测服药后血常规、肝功和心电图的情况,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九味镇心颗粒与氟西汀疗效相当。2组治疗后4周、8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但2组HAMA减分率在第8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9%,对照组47.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九味镇心颗粒治疗郁病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芪红散联合尼可地尔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184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尼可地尔)和治疗组(芪红散联合尼可地尔),每组92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CTFC)、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平均室间隔-侧壁E/e''比值(AS-L E/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1(ET-1)水平、心绞痛发作频率与程度及里克特评分情况。结果?最终纳入合格病例182例,每组91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TFC降低(P<0.05),心绞痛频率及里克特评分亦降低(P<0.05),治疗组AS-L E/e’、hs-CRP、IL-6、NT-proBP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ET-1水平降低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TFC、AS-L E/e’、hs-CRP、NT-proBNP水平降低(P<0.05),心绞痛频率、里克特评分亦降低(P<0.05),ET-1水平更高(P<0.05)。结论?芪红散联合尼可地尔可改善冠脉慢血流CTFC,改善症状,机制可能与抗炎、改善心脏舒张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