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透穴针刺加中药熏洗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郏县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0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疗法;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透穴针刺(外关穴透内关穴,曲池穴透少海穴,合谷穴透劳宫穴,环跳穴透风市穴,阳陵泉穴透阴陵泉血,丘墟穴透照海穴,太冲穴透涌泉穴,患侧昆仑穴透太溪穴等)加中药熏洗(红花、牛膝、独活、木瓜、桂枝、伸筋草、芍药)。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疗效、患者步行功能及Barthel、WHOQOL-BREF得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穴针刺加中药熏洗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早期用隐白穴针刺出血配合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后偏瘫与常规药物治疗中风后下肢偏瘫的效果。方法:早期针刺隐白穴,同时常规药物治疗中风偏瘫患者28例,并与单纯常规中西药治疗28例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肌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肌力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用隐白穴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效果优于只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髓会穴组合二泉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选穴针刺疗法,治疗组采用髓会穴组(风府、大椎、双侧天柱、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颈四、五夹脊)合二泉穴(廉泉穴、语泉穴)针刺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髓会穴组合二泉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比较不同取穴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同时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在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痉挛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5.
《中国针灸》2009,29(9):689
目的:为"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提供可靠证据.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将18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90例)和常规针刺组(90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基础治疗,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疗法,穴取颞三针、足三针、手三针等穴;常规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穴取曲池、环跳、伏兔等,均予针刺治疗,治疗5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认知功能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FCA评分、MMSE评分、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后两组FCA评分、MMSE评分、BI指数评分比较,靳三针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P%0.05).靳三针组总有效率为85.4%,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0.0%,靳三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针刺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6.
郑淑云 《新中医》2018,50(6):193-195
目的:观察针刺七星穴结合透穴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各26例。2组均采用中风常规针刺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以及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针刺七星穴结合透穴法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2组患者肩痛改善程度,肩关节主动前屈、主动外展活动度。结果:2组肩痛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2.3%,对照组65.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A评分主动前屈、主动外展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动前屈、主动外展评分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针刺七星穴结合透穴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较只用常规疗法能有效改善肩痛、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其临床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电针加耳穴贴压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其间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每日每穴双侧交替按压5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电针加耳穴贴压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8.
何民鹏 《新中医》2014,46(4):183-185
目的:观察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多种针灸手法(头部电针、体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针刺治疗;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2组治疗70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麻蔡军 《新中医》2016,48(4):17-20
目的:观察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恢复期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疗法,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ESSS)评分、博格(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巴塞尔(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和4周,2组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2个时间点的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和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Barthel指数和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技术治疗组120例,取内关、水沟、三阴交穴,配合康复技术。对照组120例单纯针刺,取穴和手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单纯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4.2%(P<0.01)。提示: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能更好的将大脑损伤的代偿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郭灿  刘万宏  李淑娟 《河北中医》2012,34(5):712-7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黄芪中风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346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2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12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106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联合黄芪中风方。3组均治疗2个月,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各项症状、功能检查评分,观察对比疗效指数,判定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愈显率65.8%,总有效率90.0%;治疗组愈显率69.8%,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愈显率48.3%,总有效率80.0%。针刺组、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针刺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黄芪中风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能更好地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敷贴涌泉穴合并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00例偏身瘫痪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敷贴涌泉穴合并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为5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敷贴涌泉穴合并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比芒针与口服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芒针针刺腰俞、秩边、环跳等穴)与对照组(口服芬必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0.8%,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愈显率为19.7%,总有效率为87.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芒针疗法能消除或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4.
王玮  王秀英 《河南中医》2014,(5):849-85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甘草附子汤治疗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9例采用中风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针刺配合甘草附子汤治疗。结果:对照组29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69.0%,治疗组38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配合甘草附子汤治疗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神经保护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痰通络汤口服及普通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5 d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肢体麻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四关穴组)和对照组(未用四关穴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健侧百会透曲鬓,患侧曲池、外关、中渚、足三里、悬钟、昆仑。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四关穴,依据证候虚实而施捻转提插补法或泻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Fugl-Meyer感觉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感觉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组增加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27/29),优于对照组的71.4%(20/28)(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能改善中风病人的肢体麻木症状,明显提高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是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阴阳经穴透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遗症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患者,分别给予独取阳明经穴针刺和阴阳经穴透刺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其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4%进行统计比较,组间出现的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采用阴阳经穴透刺法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缺血性中风后气虚血瘀型不寐患者采取针刺十三鬼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别列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以针刺十三鬼穴为治疗组,常规选穴针刺治疗为对照组,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变化,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PSQI、AI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痊愈14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后气虚血淤型不寐患者采用针刺十三鬼穴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了患者的PSQI以及AIS水平,与常规针刺穴位相比预后情况较佳,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循经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疗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方法:100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实验,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因对症治疗,观察组行壮医药穴指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生活综合能力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壮医药穴指针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且能够改善生活能力,因此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