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最严重的西非3国向国际社会发出紧急医疗援助请求.受中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受灾国派遣医疗队并运送医疗援助物资及装备;6批次共500余人的解放军医疗队先后奔赴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展开临床病例诊治、感染防控及医疗卫生培训工作.解放军医疗队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分别建造和独立运营了2所各有78张床位和100张床位的EVD留观与治疗中心,截止2015年3月20日共收治EVD疑似患者883例(确诊患者295例),实现所有队员“零感染”.作者重点介绍了解放军医疗队执行援非抗埃任务过程中,在行动筹备、EVD临床管理、感染防控等方面的探索及收获,为今后执行类似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4年3月23日WHO宣布西非埃博拉病毒病( Ebola Virus Disease, EVD)疫情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3国迅速蔓延,成为人类健康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EVD 爆发[1-2]. 2014年9月中国政府组成了包括临床诊疗、实验室检测、公共卫生培训等在内的军地联合医疗救援队前往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展开EVD医学救援.  相似文献   

3.
国际     
《中国医院院长》2014,(19):28-28
全球11月埃博拉感染或将超2万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疫情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5843例,死亡2803人。而尼日利亚也出现了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20例,死亡人数8人;塞内加尔则出现1例确诊病例。9月23日WHO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预测,  相似文献   

4.
<正> 1988年6月至1989年6月,我们赴地处西非的几内亚参加医疗队工作。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属恶性疟高发区,疟疾被当地人称为“国病”,就罹患疟疾而言,几乎无人幸免.一年来我们对当地人恶性疟做了一些调查和临床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概述如下。1 人群带虫率的调查传统概念认为,当地的人群几乎均为  相似文献   

5.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90%。该病自1976年首次在前扎伊尔和苏丹发生流行至今,共发生比较有影响的疫情9次,流行或散发病例多次。今年2月以来,几内亚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并逐渐蔓延至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截至2014-08-13,西非国家累计报告病例2127例,死亡1145例。目前疫情仍在进一步扩散,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该文对埃博拉出血热及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系1988年6月至1989年6月赴西非几内亚医疗队期间,对几内亚科纳克里市的部分人群进行的弓形虫感染情况的血清学调查。现将有关资料简报如下。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共调查300人。其中,健康人群100人,包括献血员68人,出国体检人员32人;病人200人,均系亚斯丁医院和市妇幼保健中心的各科门诊病人及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7.
<正>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致命病毒性出血热,为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高达90%。1976年该病首次于前扎伊尔和苏丹发现,距今已爆发疫情9次[1-2]。截止到2015年3月1日,疫情最严重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3国共感染23 934例,死亡9 792例[3],至此西非EBHF流行造成的感染及死亡人数均达历史最  相似文献   

8.
袁平戈 《肝博士》2014,(6):12-14
正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发生埃博拉病毒疫情,截至2014年10月8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病例8399例,死亡4033例,因此国际医疗组织指出,此轮疫情面临"失控"境地。埃博拉病人临床表现凶险,病死率高而又无药可救。如今交通发达,国际交往已成日常,美国、法国、西班牙已报道有输入病例,似乎"让全球听到了恶魔来临的脚步声"。我国从未发生过埃博拉病例,然而非洲来客常见,潜伏期病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随着疫情蔓延,我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全国各地医疗队纷纷前往湖北支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抗疫医疗队于2020年2月8日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医院,不断总结优化重症病房院内感染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从而保证了病房内未发生院内感染。本研究从病室感控小组职责制、病室区域规划、流程管理、人员行为管理、消毒隔离等方面总结了华西医疗队的驻地感染防控经验,为发生暴发类传染病的精准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国际卫生紧急事件”的埃博拉疫情极为严峻,肆虐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以及刚果民主共和国,疑似病例在周边国家频出。截至2014年8月,无国界医生组织有将近2000名国际和当地人员工作在疫情现场。无国界医生的行动包括医疗护理、感染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尸体处理、社区教育动员等。随着埃博拉疫情的恶化,当地的医疗系统崩溃,更加恶化了这些受波及国家脆弱的卫生结构。为遏制这种致命疾病的传播,需要各层级国际社会的援助。 链接·谁是无国界医生?  相似文献   

11.
《疑难病杂志》2008,7(10):619-619
拉沙热(Lassa fever)是由拉沙病毒(Lassa virus)引起,主要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0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1969年分离出病毒。本病主要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流行。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个时期,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呈加速蔓延之势。此轮疫情从今年2月份在几内亚被发现至8月26日,埃博拉已在塞拉利昂、利比亚和几内亚造成1427人死亡,其中包括100多位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3.
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在非洲流行已近40年,2014年3月开始的在西非三国大暴发流行是最严重的1次,截至2015年1月14日西非三国确诊病例为13 427例,其中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病死率为41.03%(4 226/10 300)。同时大量病例的积累也丰富了我们对EVD的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在利比里亚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工作2个月,对EVD有了感性认识,发现目前治疗存在诸多困难,提出了病情轻重程度的分型标准及以疾病进展速度为依据分为"快速进展型"和"平稳型"的观点。后者有利于预后判断和及时施治。结合文献资料对未来防治EVD提出几点建议:在高流行国家建立具备临床检验实验室的长久性ETC,加强病理研究,提高床旁快速检验能力,加强生命支持,研制特殊专用设备,改进个人防护装备及研发无害、高效消毒剂等。  相似文献   

14.
针药治疗马国面瘫100例庞存生兰医一院第十批援马医疗队(730000)关键词面瘫电针穴位疗法周围性面瘫(Belspalsy),俗称“面神经麻痹”、“口眼斜”、“吊线风”、眼歪斜”。笔者参加第十批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在首都马义奇医院门诊运用传统针灸法及...  相似文献   

15.
烧烫伤77例死因分析任少平①赵景华②袁文志③(中国援莫桑比克医疗队)1996年8月,笔者在非洲莫桑比克首都医院工作期间,共收治大面积烧烫伤病人317例,其中死亡77例(24.30%)全部作了病理解剖,现就其死因作一简要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男41例,...  相似文献   

16.
10月9日,英国政府宣布将在希思罗机场、盖特威克机场和“欧洲之星”列车终点站执行“强化筛查”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强化筛查”的细节尚未公布,但据推测,筛选目标锁定为来自于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利比里亚,并有可能接触到埃博拉病毒的人群。首先评估他们是否具有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症状,随后对有疑似症状者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对检测结果阳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医学》2008,(2):12
1月14日,中印联合医疗队成立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温家宝总理和印度总理辛格共同出席仪式。为纪念印度派遣援华医疗队70周年.中印两国共同组织各10名优秀医生代表组成了中印联合医疗队.将分别于今年在中国和印度开展一系列义诊活动。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医学》2008,30(7)
6月3日晚,广西第一支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医疗队凯旋归来。这支从事感染控制的医疗队在灾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所在的5所医院没有发生一起院内感染事件,获得卫生部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我们曾参加第五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市约瑟。玛嘎莫医院工作期间(1985年9月至1987年9月),共收治腹股沟斜疝825例,占该院同期腹部外科手术病例的39.8%,对其中719例采用了Madden氏法修补,并进行了随访复查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参与了武汉日海方舱医院、江汉方舱医院和武昌方舱医院的建设和救治工作。基于传染病流行特征和所在医疗队情况,探讨从制度建设、人员培训、院感质量闭环等方面的管理手段,从而加强院感防控工作,预防和避免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的发生,逐项落实各种措施并持续改进。通过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救治工作结束后,所在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实现了零感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